
台塑新智能於2025台灣國際智慧能源週,首度正式發表電動商用車動力電池的國產化突破,透過自主研發與在地製造,展現推動台灣電動運輸自主發展的關鍵成果,並以節能、儲能、新能源、循環再利用為主軸,展示AI資料中心專用UPS電池系統、液冷儲能解決方案、固態電池及電池回收研發技術等,從低碳運輸、工商儲能到 循環經濟皆有完整布局,彰顯以創新科技推動新能源發展的實力。
「新材料循環產業園區」、以及「大林蒲遷村安置地」等兩項重大都市計畫變更案,29日通過高雄市都市計畫委員會審議,高雄大林蒲遷村案再向前邁進,也為高雄市推動產業轉型升級,奠定重要里程碑。
全球首款進入課堂教學的全尺寸仿生機器人,27日在合肥市師範附屬小學的科學教育課上正式「開講」。當天,身高1.4公尺、擁有擬人化形態的機器人「小安」當助教,配合授課教師教學。「小安」科學教育機器人自今年4月立項,目前已完成研發並進入測試階段。
證交所今(28)日召開董事會通過世紀風電(2072)、 心誠鎂(6934)、奧義賽博-KY(7823)及嘉雨思(6921)等四家公司上市案。
兆豐銀行獲金管會「2025年度金融教育貢獻獎」雙項殊榮,以「兆福樂齡人生」主題首度參賽即奪得「最佳普惠獎-卓越獎」,並連續兩年榮獲「走入校園與社區辦理金融知識宣導活動-最佳投入獎」,展現深耕金融教育與普惠金融推動上的成果。兆豐銀表示,為感謝社會支持與回饋客戶信任,即日起推出限時快閃優惠,凡於活動期間申辦線上信貸或以房養老貸款,即享開辦手續費優惠價新台幣999元,邀請客戶把握機會、輕鬆規劃幸福人生。
溫州華港LNG(液化天然氣)儲運碼頭,首艘液化天然氣運輸船舶於日前進港停靠,意味著該碼頭正式投入營運。這是溫州市第一個由民營企業主導運營的LNG儲運項目,對提升當地能源供應,具有重要意義。
由外貿協會與電電公會共同主辦的「2025台北國際電子產業科技展(TAITRONICS)」與「台灣國際人工智慧暨物聯網展(AIoT Taiwan)」24日圓滿閉幕;今年展出內容橫跨先進儀器儀表、光電與顯示科技、電子零組件及配件、AI應用、次世代通訊應用等領域,吸引國內外8,000名專業及跨業參觀者,其中,國外參觀者更以雙位數成長。
隨著3C使用普及,台灣人平均每天滑手機超過4小時,高於全球平均,視力健康挑戰日益嚴峻。大學眼科自1992年創立以來,持續深耕民眾眼健康,今年7月與在地經營多年、口碑良好的姚眼科診所合作,在台中漢口商圈設立「崇德大學眼科+大學眼鏡」,結合國際同步眼科醫療與專業驗光配鏡服務,打造全齡視力矯正與照護新模式。
行政院推出「全民+1 政府相挺」普發現金政策,藉此活絡內需、減輕民眾生活壓力;台北富邦銀行23日晚間宣布,率先推出加碼活動,民眾透過北富銀ATM提領現金或選擇登記入帳至北富銀帳戶,即可參加抽獎,有機會把iPhone 17手機或萬元現金帶回家,為普發現金添增更多驚喜。
光復節連假三天都是雨天,助攻家庭客往社區購物廣場跑,宏匯廣場適逢五周年慶促銷,首四日在連假加持與最殺優惠雙重因素帶動下,整體買氣、人潮雙收,業績相較去年同期成長12%、來客數增長15%。
大坑商圈今(26)日在東山水岸餐廳推出「2025大坑好滋味券」暨專屬短影音。大坑商圈主委東正勝宣布,今年活動不僅再現大坑經典辦桌美食,更結合數位行銷,推出限量400份(原價1,500元)優惠價800元的「大坑好滋味券」,並首度製作3部短影音,讓民眾快速掌握「大坑怎麼玩」,體驗大坑商圈美食、旅宿、泡湯、伴手禮一次滿足的魅力。
中美於川習會前搶先達成貿易協議框架,美國貿易代表表示雙方為期兩天的貿易談判已取得重大進展,市場樂看雙方經貿衝突可望降溫,本周股市將迎來美科技股財報、川習會、聯準會利率決策等三大關鍵事件,美股四大指數27日集體走揚,台積電ADR漲逾1%,台指期夜盤則是小跌59點,暫報28,160點。
健康檢查不再只是冰冷的流程,而能升級成一場身心靈的奢華饗宴!今(27)日盛大開幕的昕澄健康管理中心宣布,將推出全台首創的「五星健檢+五星酒店」健康假期方案,攜手臺中勤美洲際酒店+米其林膳馨餐飲+馬修嚴選優格,推出一系列兼具營養科學與極致美味的專屬健康套餐,為每一位顧客打造全方位健康守護。
今年上半年台灣已迎來超過68萬人次日本旅客,為持續搶攻日本市場客源,衝刺來台旅客人次,觀光署25日參加在日本愛知縣開幕的日本最大規模旅展「Tourism EXPO Japan 2025」,以3.0觀光品牌「Waves of Wonder」和台灣茶香氛打造台灣館,讓日本民眾透過五感全面感受台灣魅力。
和碩董事長童子賢25日出席公開活動,針對此次馬太鞍溪堰塞湖溢流造成重大災害,童子賢表示,從政府到民間應全力支持,坦言昨晚都沒睡,持續與花蓮在地朋友聯繫,希望可以幫得上忙;至於英特爾與蘋果接觸尋求合作的傳言,認為投資並非關鍵因素,而是核心競爭力與研發能力。
大來國際投顧分析師謝逸文 投組表現: 盈正(3628)受惠於綠能、電力穩定需求。基本面營收連創新高,法人與主力籌碼同步偏多,短線動能強勁。 台火(9902)受惠綠色環保政策的推動,尤其是資源回收車的需求明顯提升,為公司營收帶來正面影響,預估未來營運將持續成長。 盤勢預測: 美中貿易協定前川普釋出善意,川習會帶來的影響得到緩解,昨天美股持續走揚,今天台股卻呈現休息,台積電聯發科震盪導致大盤跟著收跌,OTC則呈現多空拉鋸,台股經過昨天的全面大漲後出現短線上的獲利賣壓出籠其實是正常現象,投資人不需過於擔心,股市本來就漲漲跌跌...
金管會與證券四大周邊單位主協辦的首辦「2025臺灣週」活動,本屆臺灣週活動具有厚植商品深度及廣度,兼具創新與融合;邁向永續,落實ESG;創新啟動,資本對接等三大特色。
受惠於美中貿易會談佳訊頻傳,亞洲股市27日表現相當亮眼,其中日本、韓國股市更是雙雙突破整數關口,寫下歷史高點。
小米17系列旗艦機型27日開賣,小米公關部總經理王化當日在微博發文指出,小米17全系開賣5分鐘,刷新2025年陸產手機全價位新機系列,首銷全天銷量、銷售額紀錄。
川普還要加關稅!繼美國商務部啟動新一波「232條款」調查,鎖定機器人、工業機械、醫療用品、醫用耗材及個人防護用具等4類進口商品,展開國安調查,川普剛剛則是主動發文,點名藥品、家具、卡車等3產業,將自10月1日起課徵30%~100%不等重稅,再度發動美國新一輪關稅戰火。
繼OpenAI下單甲骨文(Oracle)5年採購3000億美元算力服務後,輝達(NVIDIA)又注資OpenAI千億美元,被網友戲稱「AI永動機」的「ONO」聯盟儼然成形。專家指出,3巨頭彼此高度綁定,形成「一榮俱榮、一損俱損」的格局,點名台積電、鴻海、東元等3台廠雖可直接受惠,但一旦泡沫化衝擊也最大,尤其東元在股價破百後,營收貢獻、國際同業競爭、市場波動等3疑慮升高,短線看法趨向謹慎。
行政院9月初宣布新青安排除在不動產放款比率限制水位之外,消息對於預售市場卻如平行時空,未起波瀾,買氣依舊無起色,住展雜誌調查,可受惠的新案,台北市只有5筆屬低總價產品,不過每坪單價並不親切°
臺灣證券交易所2025年SDGs 系列活動邁入第五場。證交所以「土地」為主軸,於夏末時節舉辦「棲地維護,生態探索」主題活動,結合在地智慧與生態保育,邀請同仁共同參與,為臺灣的永續發展盡一份心力。
據知情人士透露,在星巴克尋求中國業務合作夥伴的過程中,私募股權公司博裕已成為領跑競標者。咖啡連鎖公司星巴克試圖在其第二大市場重振業務。
相較台股本周連2日強彈,攻上2萬7後劍指2萬8,記憶體卻是普遍回檔,南亞科、華邦電、威剛、旺宏等DRAM指標股,昨(21)日全線收黑,其中威剛跌逾4%最重,華邦電、旺宏跌幅也都將近4%。從近期業界動向觀察,對於大摩喊出「超級循環」、群聯執行長潘健成預告「缺貨10年」,華邦電董事長焦佑鈞都不表認同,逆風指出這次AI驅動的供需緊俏,產能排擠的榮景僅2年告終,接下來將再度步入為期2年的下行周期。
AI伺服器滑軌產業近來頗受法人垂青,繼龍頭川湖獲外資喊進,除預估今(2025)年年賺8個股本,明(2026)年有望突破10個股本,喊上4000元目標價,連同業南俊國際也受本土老牌投顧指名,以將切入輝達GB300伺服器供應鏈、伺服器滑軌專用產線續增等2理由看好,預估獲利受惠產品組合改善而成長,明起2年賺逾1股本無虞,給予「買進」評級,目標價310元。
白宮26日宣布,美國與越南未來數周內將敲定一項貿易協定,部分越南商品關稅可望取消。 美越雙方聲明指出,兩國已就「互惠、公平、平衡」的貿易協議達成基本架構,接下來幾周將準備簽署程序及處理國內行政事宜,好讓協議正式生效。 根據新協議,美國將對越南商品維持20%關稅,但部分產品稅率可降至零。此協議將給予「兩國出口商史無前例的市場准入機會」。兩國也將加強供應鏈合作。
小編今天(24)日精選5件國內外重要財經大事。財政部國庫署長陳柏誠表示,領取方式比照前年有五種,登記入帳在11月10日完全開放登記、11月12日開始入帳。ATM與郵局臨櫃則分別自11月17、24日開放。截止日期均為明年4月30日。
美國通膨低於預期和企業財報亮眼,帶動美股一飛沖天,三大指數24日再創新猷,道瓊指數首次收在47,000點之上。未來一周國際市場熱鬧非凡,習川會、聯準會(Fed)貨幣政策會議和五家科技巨頭財報輪番登場,攸關美股上漲動能是否能延續到年底。
中國汽車製造商9月在歐洲的銷售量大幅突破以往紀錄,取得有史以來最好的單月成績。 外媒報導,市場研究機構Dataforce數據顯示,比亞迪、上汽集團旗下的MG和奇瑞汽車等公司,創紀錄地在歐洲乘用車市場佔據7.4%的市占率,並首次超過如起亞等韓國汽車製造商。 分析師基比斯(Benjamin Kibies)說,這一爆發式成長是「未來趨勢的前兆」,「我們看到中國品牌在歐洲市場的滲透率持續上升。」 報導指出,9月的強勁成長延續先前數月的穩定上升。目前中國品牌在歐洲的整體占比仍然較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