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癌多年蟬聯國內女性癌症之首,且有逐年攀升的趨勢。台灣乳房醫學會理事長陳芳銘表示,國內乳癌發生率在過去20年間從每10萬人口40人增加兩倍至82人,但整體乳癌死亡率卻未如歐美先進國家下降,凸顯台灣在「早期篩檢」與「完整治療」之間仍有進步空間。為逐步達成目標,「台灣乳癌倡議行動」擬參照WHO全球乳癌倡議,設定在2040年前逐年降低2.5%乳癌死亡率的目標。衛福......
最新醫學觀點指出,糖尿病並非完全由基因決定,後天的生活行為才是真正導火線。醫師強調,現代人常因為飲食西化、缺乏運動、肥胖,導致罹患第二型糖尿病的風險大幅上升。根據國健署統計,台灣約有 230 萬名糖尿病患者,而且每年持續增加,甚至年輕化趨勢明顯。醫師提醒,不良習慣比遺傳更可怕!
屏東百威食品公司,以工業級雙氧水漂白豬腸再販售,而這些問題豬腸在台北市流向寧夏市場,由陳先生經營的「利太肉店」,從今年6月到9月陸續向百威公司進貨674公斤,其中販售給林記麻辣臭豆腐店440公斤,今(
(中央社記者沈佩瑤台北9日電)衛福部今晚表示,明天啟動志工保險方案,對象為災害防救法所規定,由政府徵調指派參與災害復原工作的志工,初步預估適用對象約3000到5000人,不設上限,只要符合資格就納保。
一名62歲的阿嬤近日頻繁出現皮膚乾癢、心悸及視力模糊等症狀,起初以為是更年期或皮膚疾病所致,結果就醫檢查後發現血糖竟高達474,已經接近危急邊緣。對此,中醫師艾莉絲表示,造成血糖飆高的主要原因有兩個,警告若未即時處理,可能隨時陷入昏迷。
生活中心/李世宸、陳聖翰 台北報導倡導高齡長者用路安全,不只是口號而已,台北市交通局深入里民活動中心,幫銀髮族安排高齡宣講,說明特定危險情境,但除了上交通安全課,更推出淺顯易懂的桌遊,讓長輩們一目了然,希望長輩出門時,安全上更有保障。
許名鈞/彰化馬光中醫診所院長眼睛是靈魂之窗,但現代人離不開3C產品,工作要看電腦、吃飯要看手機、回家要看電視、走在路上一堆絢麗的電視牆,眼睛無時無刻替我們接收一切的資訊,卻也接受了許多看不見的傷害。而「白內障」更是現代人漸漸邁不出去的檻。
黃千瑞/崇學馬光中醫診所院長每三秒就有一人「忘了我是誰」國際失智症協會(ADI)在2019年全球失智症報告指出,世界上每三秒就有一人罹患失智症,你我他都有可能得到失智症。失智症是一種疾病現象而不是正常的老化,很多家屬都以為患者是老番癲或是記憶力退化或是行為能力退步,覺得人上了年紀都是這樣,卻忽略了其中差異,因而沒有及時接受治療。
陳昭仁/佑昌馬光中醫診所院長跟著中醫這樣做,改善調整憂鬱症近日臨床遇到一位退休長輩,因為睡眠障礙前來就診,因為養了十餘年的小狗最近生病過世了,自述晚上常常會夢到她,整個診間都是低氣壓的氛圍,說話聲音很小聲,而且覺得很累、提不起勁、不想做什麼事。
(中央社記者沈佩瑤台北9日電)國慶連假到來,衛福部今天提醒赴花蓮支援的「鏟子超人」,掌握「8大自我照顧守則」,穿著適當裝備、注意飲食和清潔,牢記「涼、補、心」,救災也要防熱傷害,留意身心健康。
癌症是國人十大死因中的第一位,年奪逾五‧四萬人,篩檢可以早期發現癌症或其癌前病變,經治療後可以降低死亡率外,還可以阻斷癌前病變進展為癌症。衛福部長石崇良表示,我們的篩檢率一直撞牆,一直很難再提升上去,不只是乳癌,其他的癌症的篩檢也一樣,都碰到瓶頸、無法突破上去。在健康台灣的願景之下,如何提高國人對健康的重視、對自我照顧的提升,包含接種疫苗、篩檢等預防保健,將推出健康幣。現在講的都是說未來可能比較少生病,那健保費少支出,可是對個人來講,好像沒有那麼快可以兌現,那個是好像很久以後的事情,但是如果把健康幣變成一個可以即時的回饋,讓全民動起來,點數未來可作兌換折抵,希望在明年第一季上路。過去「健康存摺」只有數據,未來還可存「健康幣」、可做兌換。石崇良舉例,最近「左流右新」疫苗開打 ...
迎接十月「國際乳癌防治月」,乳癌篩檢也首度迎來百萬人次佳績,創下歷史新高。乳癌防治關鍵不只早篩更要早治!近四成女性一生未檢,醫籲提升女性乳房健康意識。乳癌是台灣女性癌症發生率之首,依據衛生福利部一一一年國民健康署癌症登記資料及一一二年死因統計,一一一年有一萬七三六六位婦女罹患乳癌,一一二年有二九七二名婦女死於乳癌,相當於每天八‧一位婦女死於乳癌,死亡率高居女性十大癌症第二,已成婦女健康的嚴峻警訊。台灣乳房醫學會理事長陳芳銘教授指出,國內乳癌發生率在過去二十年間(民國九十年至一一○年)從每十萬人口四十人增加兩倍至八十二人,但整體乳癌死亡率卻未如歐美先進國家般下降,凸顯台灣在「早期篩檢」與「完整治療」仍有進步空間。為逐步達成目標,「台灣乳癌倡議行動」擬參照WHO全球乳癌倡議, ...
好醫師新聞網記者張本篤/台南報導 圖:換腎媽林女士(左)、先生和明日將滿月的寶寶合影,幸福笑容洋溢,見證生命奇蹟與新生的喜悅/奇美醫院提供 現年39歲的林女士,
【健康醫療網/記者陳靖安報導】根據台灣兒童青少年精神醫學會調查,青少年憂鬱症、自傷與自殺風險持續上升,對家庭與社會造成沉重負擔。草屯療養院觀察,許多兒少不會直接表達情緒,而是以易怒、退縮、身體不適或拒學等方式呈現。這些非典型憂鬱症狀若未被察覺,常被誤認為叛逆,導致錯失協助時機。 自殺並非問題行為 而是強烈求救訊號 草屯療養院兒童青少年精神科主任許維堅指出,自殺與自傷不應被視為問題行為,而是痛苦無法承受時的「求救訊號」。臨床經驗顯示,兒少想結束的往往不是生命,而是難以承受的壓力。此時,最需要的正是陪伴與傾聽,即使一句簡單的關心,也可能成為走出低谷的轉折點。 友善就醫氛圍 青少年願意尋求幫助 草屯療養院副院長林俊媛醫師表示,越來越多青少年已有自我覺察並願意就醫,顯示只要環境友善、制度健全,他們並不排斥尋求協助。因此,去除心理疾病污名化,營造安全接納的氛圍極為重要。 醫院也持續推動三大方向,包括:早期識別與轉介情緒異常兒少、加強衛教與親職指導、跨領域合作推動心理健康教育。 家長觀察與陪伴 是守護第一道防線 林俊媛醫師提醒,家長應留意孩子是否出現失眠、食慾不振、情緒低落或過度依賴網路;避免責備
好醫師新聞網記者邊建元/新北報導 圖:羅偉倫醫師為患者實施深腦刺激晶片植入/雙和醫院提供 七旬的林阿姨在十多年前發現手部顫抖、動作遲緩、肌肉僵硬與關節疼痛等症狀
乳癌是台灣女性癌症發生率之首,根據衛福部統計,111年共有1萬7366名女性罹患乳癌,112年有2972人因病喪命,平均每天約有8名女性死於乳癌,死亡率高居女性十大癌症第2名。坊間流傳「家族有人得過乳癌,自己也容易中獎」的說法,馬偕紀念醫院乳房中心主任張源清表示,部分個案確實與「遺傳性基因變異」相關,並非迷思。
當視線出現扭曲、變形,視野中央有模糊黑影時,小心可能是黃斑部病變的警訊!根據研究顯示,老年性黃斑部病變是五十歲以上人口失明的主因。且逾七成患者是由單眼發起,平時難以察覺,部分患者就醫時視力早已受損嚴重。中華民國視網膜醫學會理事長、新光醫院視網膜中心主任鄭成國醫師提醒,民眾每天可花十秒進行「睜一眼、閉一眼」的自我檢查,利用家中的磁磚線條或阿姆斯勒方格表,留意是否有線條扭曲或中心黑影。此外,建議民眾可透過一年一次的定期眼底篩檢,及早發現潛在的黃斑部病變風險,為自己的視力健康把關。根據台灣眼科醫學會研究顯示,台灣每十位六十五歲以上長者就有一位,約二十四萬人是老年性黃斑部病變患者。而老年性黃斑部病變分為乾性和濕性兩類型;其中,濕性黃斑部病變是因眼底不正常的新生血管滲漏血液與液體, ...
現年39歲林女士在17歲時因雙側腎臟衰竭,從此展開近8年洗腎生活,在25歲接受腎臟移植成功,林女士心中始終藏著一個「成為母親」的夢想。由於腎臟移植病人懷孕存在高風險,不僅藥物可能影響胎兒,妊娠更會增加腎臟負荷,擔心懷孕會影響腎功能,導致腎衰竭再次洗腎。為實現林女士的夢想,奇美醫院去年啟動跨科別的合作,原本規劃半年後再尋求生殖醫學協助,但在免疫抑制劑(抗排斥藥)調整後半年就自然懷孕了,醫療團隊更一路陪伴,提供最專業的照護。今年9月10日剖腹順利產下一名2千750公克的健康男寶寶,一圓實現多年的母親夢,也成為奇美醫院第一位腎臟移植後自然懷孕成功的女性病人。奇美醫院10月9日舉辦一場溫馨的滿月派對,寶寶在滿月前夕,與父母親一同公開亮相,分享這段充滿淚水與希望的奇蹟歷程。佳里奇美 ...
每年十月十日是國慶日外,也是世界心理健康日(WorldMentalHealthDay)。今年的主題為「災難、逆境下的心理健康與韌性」,提醒民眾災難所帶來的心理創傷多元且深遠,因此覺察與注重自身心理健康相當重要。為此,南投縣府衛生局響應此主題,以「聊療心·心投愛」為標語,推出十月十八日「心旅行驛站」、十月二十九日「心旅樂章」、九-十月【南投動起來,全民打卡趣】等心理健康活動,透過寓教於樂的方式,邀請民眾認識心理自我照顧,並一同建構自我心靈韌性。近年臺灣頻繁遭遇地震、颱風等災害,造成生命或財產損失,災民與救援人員皆可能承受巨大的心理壓力,因此專業心理健康資源的介入格外重要。以劉先生為例,他在某次地震中失去至親,長期陷入低落與失眠,對生活失去信心。在朋友陪伴及鼓勵下,他接受身心 ...
台中榮總10月9日成立呼吸道疾病整合照護中心,為患者提供多專科整合性精準診斷和治療,提升病人生活品質,71歲的詹姓老翁為慢性肺阻塞患者,近2年罹患新冠肺炎和流感後,常感到呼吸喘,肺功能僅剩44%,30歲的甘姓男子長期受支氣管擴張症困擾,因痰液大量堆積,每兩三分鐘就得咳痰,經呼吸道疾病整合照護後病情好轉,可順暢每一口呼吸。71歲的詹姓老翁為慢性肺阻塞患者,近2年罹患新冠肺炎和流感後,常感到呼吸喘,肺功能僅剩44%。醫療團隊採痰、驗血追蹤發現嗜酸性白血球數量超出正常值2倍,顯示病人肺阻塞是以嗜酸性白血球引起的炎症為主,給予詹翁專門阻斷嗜酸性發炎的生物製劑後,病情明顯穩定,不僅未再發生急性惡化、肺功能檢查數值也大幅改善。胸腔部沈佩誼醫師補充,慢性阻塞性肺病是因氣管長期發炎,導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