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GI熱潮與電力現實:從全球算力競賽,看台灣如何接電、接單,也接住信任
光是今年,矽谷四騎士Meta、Alphabet(Google)、Microsoft、Amazon這些企業即砸下約四千億美元,用於資料中心、GPU晶片、雲端基礎設施等AI硬體支出,並預告2026年仍將加碼。(圖片來源/翻攝CNBC頻道)
矽谷四騎士——Meta、Alphabet(Google)、Microsoft、Amazon——最近在財報會議上不約而同地承認:他們對人工智慧(AI)的投資,還遠遠不夠。
資本支出的天花板其實是變壓器與變電站
根據《華爾街日報》記者梅根.博布羅夫斯基(Meghan Bobrowsky)的報導,光是今年,這些企業即砸下約四千億美元,用於資料中心、GPU晶片、雲端基礎設施等AI硬體支出,並預告2026年仍將加碼。Google將年度資本支出上修至930億美元;微軟財務長艾美.胡德(Amy Hood)直言Azure雲端「連續多季缺料、缺電、缺空間」;Meta更預告2026年資本支出將「顯著高於」今年。這些企業的話語,揭示出AI革命的本質不再是軟體創新,而是「電力與土地」之戰。
而市場反應亦是冷熱分明。Amazon與Google股價應聲上漲,Meta與Microsoft反而下跌。分析師在財報會議上尖銳發問:「我們是不是在泡沫中?」——這問題不僅指向資本市場的狂熱,也道出了人類社會面對AGI(Artificial General Intelligence,通用人工智慧)熱潮的焦慮。
就在這場投資競賽的同時,輝達(Nvidia)成為全球首家市值突破五兆美元的企業。但當所有雲端巨頭都在搶購GPU與變壓器、擴建資料中心時,真正稀缺的資源是電。
能源轉型壓力:算力飆升、電網吃緊、碳排爆表
根據國際能源總署(International Energy Agency, IEA)預測,到2030年全球資料中心用電將翻倍至約945太瓦(TWh),其中AI訓練與生成負載將佔主要成長來源。換言之,AGI的邊際效益已與電力和電價緊密綁在一起。
台灣當然也不例外。經濟部能源署的中長期展望顯示,2024到2033年間,全國用電量平均每年成長2.8%,而AI資料中心的建置是推升主要動因之一。在北部電網瓶頸未解的情況下,政府甚至暫停桃園以北新設超過5 MW的大型資料中心電力核配。換句話說,「算力」要擴張,首先得有「接電」的地方。
於是,「綠色算力」(Green Computing Power)成了新顯學。據報導,全球資料中心應以2035至2040年達成80至90%使用無碳電力為目標,並以三項績效為永續關鍵:每單位能量產出的IT工作最大化、每單位能量碳排最小化、用水最小化。也有專家提醒,ChatGPT一次查詢平均耗電2.9 Wh,是Google搜尋的十倍;若生成影像或影片,耗電更高。AI若無法同時變得「更聰明」與「更節能」,最終可能成為碳排放的黑洞。
台灣的關鍵抉擇:從晶片島到算力島
回頭看台灣的AI供應鏈,我們確實握有關鍵角色。台積電(TSMC)今年上修資本支出至420億美元,其中七成投向先進製程,一至兩成用於先進封裝(CoWoS),以支撐GPU與高頻寬記憶體(HBM)堆疊需求。但台灣若要從「晶片島」升級為「算力島」,電網改革與綠電供應必須跟上。AI資料中心不該只是用電大戶,而應被納入智慧電網的調節節點。政府可藉容量市場與時間電價機制,讓能調節負載、簽足夠綠電長約的業者,享有核配優先權。
不過,更重要的還是社會信任。AI資料中心往往引發疑慮——尤其當地方居民看到耗電巨量、用水密集的園區時,難免質疑誰在承擔成本。要打破這種不信任,唯有資訊公開。政府應建立透明儀表板,揭露每一座資料中心的用電負載曲線、可調度時段、綠電比率與碳排績效,並讓回饋金直接用於改善地方教育、醫療與公共交通。在地居民若能看到「AI發電、社區點燈」的實際結果,AI成長才不會變成人民焦慮的來源。
值得注意的是,「綠色算力」不只是AI的救贖,也可能成為台灣能源轉型的加速器。AI本身即能透過運算模型提升能源管理效率。例如伊頓企業(Eaton)利用AI分析資料中心用電習慣,節省15%能源成本,並透過「數位孿生」(Digital Twin)技術模擬不同情境下的能源效率與碳排。這樣的應用若能在台灣推廣,不僅資料中心受益,整體電網也能更穩定、更智慧。
AI資本競賽為一次結構性轉捩點,而非短期風潮
因此,我們應把這場AI資本競賽視為一次結構性轉捩點,而非短期風潮。當Google宣稱AI單季創造數十億美元營收、微軟宣布未來兩年資料中心將倍增、Meta選擇「超前建設」、Amazon聲稱「上線即刻變現」、輝達突破五兆美元市值之際,台灣沒有資格自外於局。
我們的挑戰,是如何在全球AI熱潮中,讓每一度電都有正當性。條件之一,是可靠、潔淨且可預期的能源供給;條件之二,是以系統整合為導向的本地供應鏈升級;條件之三,是以公開透明建立公民信任,讓AI的外部性被看見、被治理,也被共享。
AGI的充分實現或許還遙遠,但「可用且具倫理正當性的基礎設施」(Available and Ethical Infrastructure,簡稱AEI)——必須現在就到位。當全球電力版圖被AI重新劃界,台灣若能在電網、綠電、資料中心與半導體封裝發展之間妥為政策規劃,下一次國際巨頭的投資浪潮湧來時,來的不只是訂單,而是一份共創未來的契約。
更多信傳媒報導
美國政府拍板 投資Vulcan建立本土稀土磁鐵供應鏈
不見慶祝行情 台南捷運藍線沿線房價10個站跌6站
文曄前3季營收8359億創歷史新高 EPS賺8.11元 手上握有300億現金
其他人也在看
川普啟動AI行動計畫 鞏守美國企業霸主地位
川普政府以「鬆管制、廣基建、推外交」為核心戰略,鞏固AI全球領先地位。AI行動計畫不僅標誌一場科技競賽的升級,更反映美國對AI所帶來的經濟、安全與文化影響的高度警覺。
全球中央雜誌 ・ 1 天前
智邦目標價1430元 今日大跌8%給上車
美系外資再度調高網通大廠智邦(2345)目標價!美系外資看好,智邦新增超大規模資料中心客戶,將出貨800G產品,加上AI加速器表現優於預期,調高今、明、後年獲利表現,目標價從原本的1,250元,調高至1,430元。
理財周刊 ・ 1 天前路透:中國下令新設數據中心停用外國AI晶片
(中央社台北5日電)路透社今天引述2名知情人士透露,中國官方數週前發布指導意見,要求所有由國家資金新設的數據中心,必須使用中國自製的人工智慧(AI)晶片,若設置進度低於30%且使用或採購了外國AI晶片,必須拆卸或取消採購。
中央社 ・ 1 天前
AI用電量驚人 電力商機大躍進
【記者柯安聰台北報導】AI巨頭輝達在成為全球首家市值5兆美元的企業,AI需求暴漲趨勢有增無減,帶動電力需求同步大增,玉山投信指出,生成式AI的崛起讓相關需求暴增,同期間的AI電力需求複合成長率更是高達...
自立晚報 ・ 9 小時前
Google 把 AI 數據中心帶到太空!Project Suncatcher:以太陽能衛星與 FSO 互聯的太空版 AI 數據中心,2027 年啟動原型試驗
Google 宣佈正在研發「Project Suncatcher(Suncatcher 計畫)」:把 AI 算力搬上太空,用太陽能供電的低軌衛星搭載 TPU 互聯成星群,透過自由空間光通信(Free-space optics, FSO)在衛星之間以超高頻寬互通,目標打造可擴展、接近全天候供電、且更節能的下一代 AI 基礎設施。
Yahoo Tech ・ 1 天前

海面不是燒船!太陽能板自燃 居民查看驚:燃點不只一處
彰化鹿港崙尾社區海堤的一處光電廠,6號一早發生多處太陽能板起火燃燒事件,目擊民眾描述,「雖然大量黑煙已消散,但海面上的太陽能板仍在燃燒」,工作人員急忙用滅火器撲滅,然而一處火點剛被撲滅,其他地方又開始冒煙。據了解,前一天晚上就已經有燃燒情況發生,讓人質疑到底有多少個燃點!彰縣環保聯盟理事長洪新有表示,附近地區已發生三、四起太陽能板自燃案例,「這種情況相當危險」,擔心太陽能板與滅火用的乾粉會污染整個濕地生態系統,呼籲公部門應介入調查,以保護當地海洋生態環境。
TVBS新聞網 ・ 18 小時前
豬農:開市後 才是非洲豬瘟疫情挑戰開始
豬農表示,非洲豬瘟病毒是接觸性傳染,解封後將是最大的考驗,擔憂疫情再起,又禁宰禁運15天,很多畜牧場恐承受不起。希望政府機關拿出魄力,全面禁止廚餘養豬。彰化養豬業者則建議,政府可BOT或委託民間設蒸煮中心。
聯合新聞網 ・ 1 天前
全台土方失控1/10層假山、社宅地挖出垃圾 黑鏈橫掃北中南
短短幾個月,從北到南,土方濫倒案件接連爆發。桃園有集團假借「免費整地」之名,污染超過3,000坪土地;新竹寶山的山凹被填成10層樓高的「假山」;彰化二林中科園區成為跨縣市偷倒的中繼站;連新北的社宅預定地、桃園公辦重劃案,都在開挖時挖出垃圾。這場掩在地底的黑產鏈,正改寫土地的樣貌,也讓房市與公共建設一起埋單。
住展房屋網 ・ 1 天前
廚房油煙是空汙惹議 醫教炒菜做好2動作避免吸入
日前環境部長彭啟明在立法院答詢廢除核能可能增加的空氣汙染時表示,家庭主婦煮菜的油煙也是空汙來源。胸腔科醫師指出,大火炒菜的油煙確實是室內空汙的一種,但開抽油煙機和電風扇,就不至於因為吸入太多油煙就罹患
健康2.0 ・ 1 小時前
日本野熊襲人太猖狂 警察火力升級!修法允許「開槍射殺」
日本各地今年接連發生熊襲擊事件,造成全國至少13人死亡,創下歷年新高。警察廳為防止更多人受害,6日宣布修訂規定,允許警察官使用步槍獵殺危險熊隻,並已向熊害嚴重的岩手縣與秋田縣派遣受過步槍訓練的「槍械對策部隊」。綜合日媒報導,日本警察廳今日召開記者會,長官楠芳...
CTWANT ・ 13 小時前
「熊害」擴及首都圈!小熊現蹤東京 嵐山15起熊目擊
日本的熊害,現在也擴及到首都圈。位在東京的日之出町,有一個垃圾處理場,民眾目擊到有小熊出沒,警方獲報前往現場加強巡連。另外京都觀光勝地嵐山,已經有15件「熊出沒」通報。日本自衛隊今天已經出動,到秋田縣協助驅熊。
TVBS新聞網 ・ 1 天前
豬肉運輸屠宰解禁、地方局處長免職 非洲豬瘟案件六大未解問題
台中爆發非洲豬瘟引發國人擔憂。10月22日起,中央政府針對台中關聯場及全國養豬場、化製場、肉品市場、屠宰場等查訪與檢驗,並未發現其他案例及環境陽性結果,推論非洲豬瘟病毒無擴散跡象,梧棲區案場為單...
環境資訊中心 ・ 19 小時前
法國虎鯨、海豚困廢池!見無人機立刻「積極表演」 心碎畫面曝
由於法國政府在2021年通過了禁止鯨豚表演的法令,位於坎城附近的「Marineland Antibes」水族館今年1月就正式關閉,不過,也因此造成鯨豚無處收容的窘況,動保團體日前也公布空拍影片,只見數隻鯨豚被困在藻類蔓生的廢池裡,牠們一看到無人機以為希望來了,立刻開始積極表演,心碎畫面曝光,令人憂心。
鏡報 ・ 1 天前
匈牙利用「保麗龍混凝土」造路 塑膠、菸頭獲「重生」還可重複利用
匈牙利公司Makropa將塑膠、玻璃、保麗龍、菸頭等廢棄物,粉碎後混進混凝土中,成為「廢棄物輕質混凝土」(Waste Light Concrete),用作建設道路的基底,獲得瑞士陽光動力基金會(Solar Impulse Foundation)評選為「高效解決方案」(Efficient Solution)認證。 這種製程鎖定的是難以處理,最終只能送到掩埋場或是焚化爐的廢棄物,占所有固體廢棄物約30%到40%,包括高級汽車的儀表板外蓋等,利用專利粉末添加劑和一般混凝土設備,能將粉碎後的混合廢料結合成輕量混凝土,讓廢棄物「重生」。這些混凝土在使用壽命結束後,也可再次粉碎重製,重複使用。 業者表示,一段長100公尺、寬8公尺的道路,約使用104公噸的塑膠,如果是一公里的雙車道路段,則會使用超過1000公噸。與其他「塑膠道路」不同,不是把少量塑膠混入瀝青,而是保留了混凝土基底,用廢棄物取代大部分碎石,且可直接在標準混凝土設備上進行。
Yahoo奇摩(國際通) ・ 17 小時前
全台土方失控3/拆一棟救一座森林?零掩埋拆屋上路 建商開打循環戰
近來媒體版面「營建廢棄物土方之亂」再度浮上檯面,從北到南皆傳出非法棄置、污染農地的案例,暴露出台灣掩埋場早已「消化不良」。然而,在亂象之外,也有建商嘗試以「零填埋」模式拆屋,將廢棄物從污染源轉化為再生資源。
住展房屋網 ・ 1 天前
日本熊害史上最糟 自衛隊出動幫忙抓熊
日本熊出沒狀況失控,攻擊事件頻傳,死傷不斷創新高;其中又以秋田縣災情最為慘重,防衛省派出自衛隊,週三(11/5)起協助秋田防範熊害,將提供搬運、設置陷阱,以及載送獵人前往驅除點。日本政府則同步加強防熊對策,包括放寬開槍條件、增加相關預算、允許警察配戴步槍,以及活用持有狩獵執照的「公務員獵人」,以達到實際實用的防熊效果。
TVBS新聞網 ・ 23 小時前
保時捷純電 SUV 技術解析:純電 Cayenne 源自 Formula E 世界冠軍車隊的專業技術
全新純電 Cayenne 受惠於保時捷車隊在 Formula E 電動方程式賽事的實戰經驗。這款純電 SUV 採用多項源自 Porsche 99X Electric 的技術,在效率與性能方面樹立全新標竿。兩者皆採用直接液冷技術,並具備高達 600 kW 的動能回收能力。
2GameSome ・ 21 小時前
有熊出沒!引恐慌、衝擊觀光 千葉縣成「唯一無熊淨土」
日本今年熊患頻傳,從北海道、東北至關西地區皆傳出災情,熊隻不僅闖入市區,更侵入民宅造成傷亡,引發民眾恐慌,嚴重衝擊多地觀光。相較於本州多地災情慘重,千葉縣憑藉其地形與天然屏障,成為唯一未有熊隻出沒紀錄的「最後淨土」,成為安心旅遊地的首選。
鏡新聞 ・ 1 天前
COP30將登場 多國領導人抨擊川普「氣候行動不作為」
聯合國氣候變化綱要公約第30次締約方會議(COP30)在巴西登場前,美國總統川普因為他在氣候變遷議題上的立場,受到世界各國領導人批評。(戚海倫報導) 英國廣播公司BBC報導,由於美國總統川普拒絕
中廣新聞網 ・ 2 小時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