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年半最低 9月CPI降至1.25%
主計總處8日公布9月消費者物價指數(CPI)年增率為1.25%,連續5個月低於2%的通膨警戒線,創近4年半最低水準;但食物類漲幅仍顯著、達2.64%,其中,民眾經常購買的豬肉、蔬菜,分別上漲8.74%、5.92%,上班族必備的外食費也持續攀升為3.44%,皆遠高於CPI水準。
亞太商工總會執行長邱達生表示,顯著上漲的品項,多是民眾購買頻率高的生活必需品,是通膨連續5個月低於通膨警戒線、民眾仍無感的主因。
主計總處綜合統計處專門委員曹志弘解釋,9月CPI持續下滑原因是,日前因颱風價漲的蔬菜,8月下旬後順利復耕、漲勢縮小,其次,油料費、交通、機票、通訊類跌,加上新購汽機車貨物稅減徵、廠商加大促銷力道,交通及通訊類等支出減少,加上去年中秋節落在9月,基期墊高也有助通膨趨緩。
不過,民眾仍對通膨壓力很有感觸;主計總處分析,毛豬受先前颱風影響,南部豬舍淹水,導致供給量減少,推升肉類價格漲勢,蔬菜、蛋類及外食費等食物類價格亦上漲,加上房租、家庭管理費用、補習及學習費及維修費等費用皆面臨調升;邱達生表示,汽機車民眾可能幾年才買一次,但外食的便當對上班族來說每天都買,店家經常以5元、10元速度調漲,房租每個月繳一次,民眾根本不會在意CPI數據多少?但卻對便當、手搖飲、房租等上漲特別有感。
主計總處表示,若扣除蔬菜水果,漲幅為1.23%,再剔除能源後之總指數(即核心CPI),漲1.46%,也是7個月以來最低。
我國整體CPI連續5個月低於通膨警戒線,邱達生警示,主計總處多次上修全年經濟成長率(最新上修至4.45%),但CPI走勢卻呈現反向趨勢,意味消費疲弱,需求沒有跟上經濟成長,而產生拉抬力道,證明了我國今年經濟成長仰賴少數產業,過半產業民眾日子仍是苦哈哈,更加深通膨趨緩、民眾卻無感的現實狀況。
值得後續觀察的是,經濟部電價審議委員會拍板10月調漲民生電價,是否再次衍生通膨壓力?曹志弘表示,住宅電價調漲會直接影響CPI,小商家每個月成本預估僅多70元,估推升今年CPI僅0.01個百分點,明年增加0.04個百分點,整體物價影響不大;隨國際原油價格下滑,天候平穩,曹志弘認為,將抵銷上漲力道,推估10月CPI漲幅與9月相當。
其他人也在看

豬肉貴翻、物價卻降?9月通膨率1.25% 創4年半新低
行政院主計總處今(8)日公布今年9月消費者物價指數(CPI)年增1.25%,創下自110年4月以來四年半的最低漲幅,漲幅較8月縮小,但已經連續5個月低於2%的通膨警戒線,顯示物價漲勢明顯趨緩。核心CPI(排除蔬果與能源)年增率亦降至1.46%,為近七個月新低。
Yahoo奇摩股市 ・ 1 天前美政府關門經濟數據難產 降息幅度分歧 Fed鷹鴿戰加劇
聯準會內部(Fed)對降息幅度多寡的鷹鴿之爭,因美國政府關門欠缺關鍵數據參考而加劇。Fed新科理事米蘭支持繼續降息,但是堪薩斯與明尼亞波利斯聯準銀行總裁顧慮通膨,對降息持謹慎態度。
工商時報 ・ 20 小時前
9月通膨率連5降還是覺得貴?學者點破:房價太高
行政院主計總處今(8)日公布9月消費者物價指數(CPI)年增1.25%,創四年半新低,已連續五個月低於2%的通膨警戒線,顯示通膨趨勢明顯趨緩。對此,淡江大學經濟學系教授蔡明芳受訪指出,台灣整體物價走勢已趨於穩定,但「體感通膨」仍讓民眾有壓力,主要受高房價、食材價格與可支配所得下降影響。
Yahoo奇摩股市 ・ 1 天前
通膨、缺工嚴重 日本企業破產數創12年來新高
MoneyDJ新聞 2025-10-09 08:19:58 蔡承啟 發佈通膨、加上缺工嚴重,2025年度上半年(2025年4-9月)日本企業破產數創12年來新高,其中「通膨破產」件數續增、「缺工相關破產」件數創新高。 日本民間信用調查機構東京商工研究(TSR)8日公布調查報告指出,因物價飆漲(通膨)、缺工嚴重,特別是小規模企業營運受到壓迫,拖累2025年度上半年(2025年4-9月)日本企業破產件數(負債額1,000萬日圓以上)為5,172件、較去年同期增加1.5%,連續第4年呈現增長,就歷年上半年度情況來看、創12年來(2013年度以來、5,505件)新高水準。 上半年度日本破產企業負債總額較去年同期暴減49.6%至6,927億7,200萬日圓,連續第3年減少、4年來首度跌破1兆日圓大關。 TSR指出,上半年度日本起因於採購成本/材料價格揚升、價格無法輕易轉嫁的「通膨破產」件數較去年同期增加3.9%至369件,連續第3年增長。其中,2025年9月份日本「通膨破產」件數達76件、較去年同月(44件)暴增72.7%,月破產數創下史上第3高紀錄(低於2024年5月的88件和2025年7月的
Moneydj理財網 ・ 15 小時前《經濟》9月CPI年增1.25% 連5月在通膨警戒線2%之下
【時報-台北電】行政院主計總處公布,9月消費者物價總指數(CPI),較上(8)月跌0.23%,較上(113)年同月漲1.25%,連5月在通膨警戒線2%之下%。 1-9月CPI平均,較上年同期漲1.77%。 9月CPI較上月跌0.23%,主因蔬菜復耕順利,量增價跌,加上汽機車因貨物稅減徵,價格下跌,與機票及國外旅遊團費隨暑期旅遊旺季結束回跌,惟水果及個人隨身用品價格上漲,抵銷部分跌幅。 9月CPI較上年同月僅漲1.25%,持續年增率下降的態勢。上漲因素受到近期因毛豬供量減少,推升肉類價格漲勢,蔬菜、蛋類及外食費等食物類價格亦上漲,加上房租、家庭管理費用、補習及學習費、交通工具零件及維修費等費用調升,與臺鐵票價調漲,惟交通工具因新購汽機車貨物稅減徵與廠商促銷而價跌,加上機票下跌及油料費仍處低檔,抵銷部分漲幅;若扣除蔬菜水果,漲1.23%,再剔除能源後之總指數(即核心 CPI),漲1.46%。 9月以食物類漲2.64%仍有感。肉類因毛豬供量減少,價格上漲 5.55%,蔬菜、蛋類、穀類及其製品(如麵包、蛋糕)、外食費亦分別上漲5.92%、4.88%、3.45%及3.44%。 1-9月平均CPI
時報資訊 ・ 1 天前9月CPI年增1.25%寫4年半新低 重要民生物資創逾1年半新高
行政院主計總處今天(8日)公布9月消費者物價指數(CPI)年增1.25%,創4年半來新低,不過17項重要民生物資漲幅達2.47%,創逾1年半新高,尤其雞蛋更創近2年來最大漲幅。 主計總處8日公布9月消費者物價指數(CPI)較上年同月上漲1.25%,創4年半來新低,若扣除蔬菜、水果、能源後的總指數,也就是核心CPI,則漲1.46%,也創7個月來低點。 主計總處綜合統計處專委曹志弘分析,7、8月颱風影響蔬果價格,但9月蔬菜復耕,讓價格回穩,儘管9月有樺加沙颱風侵襲,但對農產衝擊不大;另外,交通工具因新購汽機車貨物稅減徵與廠商促銷而價跌;還有去年中秋節落在9月,所以基期墊高,讓今年9月CPI增幅趨緩。 不過,曹志弘指出,17項重要民生物資漲幅達2.47%,豬肉也受到近期毛豬供量減少,漲幅達8.74%,都創逾1年半新高,而雞蛋也因替代效果的關係,更創近2年來最大漲幅,但現在價格都已下滑。他說:『(原音)9月下旬毛豬的批發價每公斤是(新台幣)98.5元,已經跌破100塊,也就是說在祭祀需求過後價格比較回弱一點,隨著天候如果入秋比較涼爽之後,供給應該會慢慢恢復。』 對於10月電價調漲,曹志弘認為,
中央廣播電台 ・ 1 天前9月CPI年增1.25%寫4年半低點 估電價調漲影響有限
(中央社記者潘姿羽台北8日電)主計總處今天公布9月消費者物價指數(CPI)年增率為1.25%,連續5個月低於2%的通膨警戒線,且創下4年半最低水準。外界關注10月起民生電價調漲,是否增添物價上漲壓力,主計總處官員直言,對今年CPI總指數僅影響0.01個百分點,物價上漲壓力不大。
中央社 ・ 1 天前9月CPI下滑至1.25% 寫4年半低點
(中央社記者潘姿羽台北8日電)主計總處今天發布9月消費者物價指數(CPI)年增率為1.25%,不只連續5個月低於2%的通膨警戒線,更創下110年4月以來、4年半最低水準。扣除蔬果、能源後的核心CPI,也下滑至1.46%。
中央社 ・ 1 天前
創4年半新低!CPI年增率跌至1.25% 但肉蛋價、房租漲幅很有感
行政院主計總處今(8)日發布 114 年 9 月物價變動概況,消費者物價總指數(CPI)較上年同月僅上漲 1.25%,這不僅是 CPI 連續第五個月低於 2% 的通膨警戒線,更創下自 110 年 4 月以來的四年半最低水
鉅亨網 ・ 1 天前
物價回跌? 9月CPI年增1.25% 豬肉仍漲8.74%
物價回跌了嗎?主計總處昨(8)日公布,9月消費者物價指數年增率1.25%,連續5個月低於2%通膨警戒。主要是蔬菜復耕順利、菜價沒那麼貴了,但是豬肉還是不便宜仍然上漲8.74%,明顯上漲的還包括青蔥上漲...
華視 ・ 15 小時前中國股市迎多年最長漲勢,對十一假期消費提振有限
【財訊快報/劉敏夫】外電報導指出,中國多年來最長一波股市漲勢,對於鼓勵消費者在本月一個重要節假日期間增加支出的助力不大,這對於已經放緩的經濟來說是一個隱憂。在經歷今年夏天以零售銷售最弱的兩個月份作收之後,初步數據顯示,在10月1日起的八天長假期間,消費者需求進一步降溫。根據商務部,在假期期間的頭四天,全國重點零售和餐飲企業銷售額年增3.3%,增幅為五一假期期間的一半左右。金融媒體根據交通運輸部的數據計算,十一假期的頭七天,累計跨區域人員流動量年比值成長近7%。這也低於五一長假期間8%的增幅。中國股市在9月份是連續第五個月上漲,創下2018年以來最長一波漲勢,外界因而預期消費將受益於所謂的財富效應,畢竟市場繁榮時,人們會感到更加富裕。然而由於股票僅佔家庭財富的一小部分,中國資產市場人氣改善,但尚未轉化為消費者增加支出。花旗的Yu Xiangrong等經濟專家週二在一份報告中表示表示,假期活動回歸正常,但大致上不冷不熱。然而,新的增長態勢卻較為疲軟。預期股市上漲帶來的「財富效應」的證據有限。官員們已將刺激消費支出作為今年的政策重點,並希望培育股市作為家庭可靠的收入來源,也成為中國科技雄心的
財訊快報 ・ 1 天前
物價回跌了 9月CPI年增1.25% 豬肉仍價漲8.74%
9月物價回跌了!主計總處8日公布,9月CPI年增率為1.25%,連續5個月低於2%通膨警戒;主要是蔬菜復耕順利、漲勢縮小,油料費、交通、機票、通訊類跌,不過,豬肉仍漲8.74%,蔬菜、蛋類、穀類及其製品(如 麵包、蛋糕)、外食費亦分別上漲5.92%、4.88%、3.45%及 3.44%所致。
中時財經即時 ・ 1 天前
通膨續溫和 9月CPI年增降至1.25% 創4年半低點
主計總處今天(10/8)發布9月消費者物價指數(CPI)年增率為1.25%,連續5個月低於2%通膨警戒,較上月微跌0.23個百分點,更創下110年4月以來、4年半最低水準。主因是汽機車貨物稅減徵、機票與旅遊團費回跌,抵銷部分食品及個人用品漲幅。至於1至9月平均CPI較上年同期上漲1.77%,仍屬穩定區間。
太報 ・ 1 天前
《匯市》台幣轉升攻30.5元 股匯不同調
【時報-台北電】美元近期走穩,亞幣各自表現,日圓一路走貶,台幣今開低走高,盤中轉為升值,並呈現股匯不同調。 美元指數周二收漲0.46%,報98.57。美元指數周二(7日)上漲,日元兌美元跌至逾7個月低點。台幣周二走貶。10月7日收盤,新台幣兌美元為30.520元,貶值1.02角。 台股今(8日)開盤跳空下跌,新台幣也開低,新台幣兌美元開盤為30.560元,貶值4分,盤中台股跌幅收斂,台幣轉升,新台幣兌美元一度達30.484元,升值3.6分。11時15分,新台幣兌美元為30.510元,升值1分。 甲骨文遭狙擊,美股周二自高檔壓回,台積電ADR下跌2.77%。台積電(2330)今開盤跳空下跌25元至1410元,台股跌至27000點之下,盤中台積電回升至1415元,台股跌點縮減,台幣轉升。 目前美元盤整,亞幣不同調。日圓走貶的趨勢較明確,主要因擔憂日本財政前景。 高市早苗(Sanae Takaichi)上周六在日本自民總裁選舉中勝出以來,日元一路下跌。最新報價,1美元兌152.53日圓。 高市早苗預期將成為日本下一任首相,她此前承諾將透過積極的財政支出刺激經濟,並批評日本央行升息的作法。(
時報資訊 ・ 1 天前紐約聯儲調查,9月份消費者對未來一年通膨預期躍升至3.4%
【財訊快報/劉敏夫】外電報導指出,美國聯準會紐約分行的一項月度調查顯示,9月份消費者對未來一年的通膨預期上升,且跡象顯示中低收入家庭承受著物價上漲的大部分壓力。這份數據顯示,9月份消費者對未來一年通膨率的預期從3.2%,向上躍升至3.4%。這一升幅對年收入低於5萬美元的家庭以及教育程度為高中及以下的消費者最為明顯。9月份消費者對未來五年年化通膨率的預期也從2.9%微升至3%,而對未來三年年化通膨率的預期則維持在3%不變。聯準會官員正在密切關注消費者通膨的預估,試圖評估關稅是會導致一次性物價上漲還是引發更持久的通膨衝擊。繼上個月決定將利率下調25基點之後,政策制定者們以微弱多數支持今年至少再進行兩次25個基點的降息。儘管如此,一些官員對進一步降息表示謹慎,因為基本通膨指標仍比2%的目標高出約一個百分點。除聯準會紐約分行的調查外,還有幾項調查顯示消費者對經濟的信心正在惡化,因為通膨仍然很高,同時企業放緩招聘。調查顯示,消費者對勞動力市場的預期持續惡化。對未來12個月失業可能性的預期上升,整體失業率預期也上升。另一方面,消費者對未來三個月找到工作的預期在9月有所回升,此前在8月則創紀錄最大月
財訊快報 ・ 1 天前
9月CPI年增1.25%創4年半新低 民眾感受大不同
財經中心/唐詩晴、李奇 台北報導物價漲聲四起,9月連鎖速食包含丹丹漢堡喊漲,民眾普遍感嘆,麥當勞都比小時候貴2、3倍,不過主計總處公布9月最新消費者物價指數,年增1.25%,創4年半新低點,跟民眾感受大不相同!但主計總處也不諱言,包含蔥、金飾、豬肉等民生物資漲幅明顯。
民視財經網 ・ 1 天前卡什卡利示警「滯脹訊號」,稱通膨恐在未來一至兩年維持3%附近
【財訊快報/陳孟朔】外電報導,明尼阿波利斯聯邦銀行總裁卡什卡利(Neel Kashkari)週二表示,美國最新數據釋放出部分「滯脹」訊號,勞動力市場轉弱、但通膨可能在未來一至兩年維持接近3%的高位,高於Fed 2%的目標。他並指出,關稅對進口商品價格具推升效果,通膨前景因此更形複雜。卡什卡利稱,現階段仍難斷言關稅是否將使通膨產生更強黏性,但就業降溫與物價韌性同時出現,顯示經濟訊號「混雜」。他強調政策制定需依賴後續數據,過早下結論不利決策。在政策含意上,若通膨長期停留在約3%,而就業動能放緩,將提高「為保物價穩定而維持偏緊金融環境」的機率,但也必須兼顧實體經濟承受度。市場將關注後續核心服務價格與工資增幅,作為評估利率路徑與縮表節奏的關鍵指標。談及人工智慧(AI),卡什卡利表示長期看好其對生產力的正面作用,但提醒短期存在「泡沫化」風險;AI要對整體經濟產生深刻影響,可能需10至30年的時間尺度。他並指出,隨AI工具普及,工作的內容與流程將改變;雖聽到許多「AI取代人力」的激烈說法,但目前尚無明確證據顯示大規模替代正在發生,因此評估其對經濟的淨影響仍為時過早。整體而言,卡什卡利的訊息對市場構
財訊快報 ・ 1 天前
股市狂飆靠印鈔? 網揭「通膨效應」:現金就是垃圾
「股市真的會一直漲下去嗎?還是只是鈔票越來越不值錢?」隨著台股指數一路創高,市場上開始出現不同聲音,近日有網友在網路論壇PTT Stock板提出疑問,回顧自己從台股12,000點進場至今,指數幾乎翻倍,讓他不禁好奇:「是不是因為一直印鈔,股市才會一直漲?」這一問立即掀起熱烈討論,也讓不少投資人重新檢視「通膨與股價」之間的微妙關係。
EBC東森財經新聞 ・ 8 小時前
政府別再拿CPI平均值遮醜,低估民生、醫療與食物是掏空荷包的真兇!
從2020年到現在,CPI表面只從99走到約110,看似「漲一成」的小雨綿綿,但這只是經過品質調整與替代效應稀釋後的平均數;真正淋在民眾身上的,是醫療與食物這兩把連年加碼的剃刀。家庭支出結構早已說話:住宅、食物、醫療合計過半,且醫療占比自1990年不到5%飆到今日逾一成四,體感當然比總指數刺痛...
玩股網 ・ 1 天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