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7萬人湧進光復救災!賴清德:台灣「超人」精神感動世界
民進今(8)日中常會,身兼主席賴清德總統表示,根據統計,救災12天來,台鐵光復車站進出人次,累計超過35.7萬人次,化身各種「超人」,協助恢復家園的工作;讓國際社會看見台灣面對災害時的團結與愛心,正是最值得驕傲的台灣精神。
民進發言人吳崢會後轉述賴清德致詞指出,上週末的中秋節連假,本是許多台灣人返鄉團聚過節的日子,但仍有許多國人,選擇犧牲與親友過節的時光,用行動與花蓮人站在一起,協助清理光復的災情。
他說,根據統計,救災12天來,台鐵光復車站進出人次,累計超過35.7萬人次,台灣的愛心非常令人欽佩。
賴清德指出,全國各地民眾,包括在台的外國友人、留學生、移工朋友,也自發到光復鄉當志工,化身為鏟子超人、機具超人、清溝超人、水電超人等各種「超人」,協助恢復家園的工作。
賴表示,台灣人這股不分彼此、無私互助的精神,不僅協助災區盡速復原、感動國人,也讓國際社會看見台灣面對災害時的團結與愛心,這正是最值得驕傲的台灣精神。
賴清德說,令人不捨的是,有一位來自桃園挖土機行的林老闆,因協助救災不幸離世,在此,我要再次感謝林老闆熱心助人的大愛精神,並致上最深的哀悼。也要再次提醒自發救災的志工,務必注意安全,讓家人朋友都能夠放心,如果在協助工作過程當中,身體有絲毫不適,或是受傷,一定要盡快到醫療服務站,進行治療。
此外,前行政院長張俊雄9月27日離世;賴清德說,張院長畢生為台灣民主與人權奉獻,退休之後,秉持悲憫關懷的信念,投身公益、服務社會,為本從政員的表率。本週六是張院長的追思告別式,請各位中常委與我一同感念張院長,感謝一生為國為民犧牲奮鬥,更為民主自由奠定重要基石,願張院長安息,其身影與精神,世世代代的台灣人將永遠銘記在心。
其他人也在看

小港區坪北段437地號查察 高市府責成承商依法補辦水保計劃並改善暫置現場
為瞭解小港區坪北段437地號使用情形,高市府張家興副秘書長今(八)日率同環保局、都市發展局及水利局前往現場會勘,該地由水利局污水工程承攬廠商承租,作為水利局小港區污水接管工程期間開挖土方、瀝青刨除料、管材及工程機具之暫置場,暫堆置土方後續將運送至混凝土廠及瀝青廠再利用,並無堆置其他來源廢棄物。(見圖)高市府今(八)日說明,經查,該地屬高雄市都市計畫保護區,先前已由水利局認定用途符合《都市計畫法高雄市施行細則》附表中「廢(污)水處理設施」範疇;然而,因基地位於山坡地,現場暫置土方約八百立方公尺,依《水土保持法》規定應辦理簡易水土保持計畫。高市府現場要求承商依程序儘速補辦,並請相關單位依法處辦。另環保局稽查人員於現勘時發現,部分暫置土方中夾雜塑膠管材及鋼筋等營建廢棄物,已責請 ...
台灣新生報 ・ 1 天前范德賴恩:歐洲需加強防禦因應俄羅斯「混合戰」
歐盟執委會主席范德賴恩(Ursula von der Leyen)今天(8日)表示,歐洲必須加強防禦,以嚇阻俄羅斯的「混合戰」。范德賴恩在俄羅斯最近一連串侵入領空、網路攻擊和破壞海底電纜等行為後,做出前述警告。 范德賴恩今天在歐洲議會發表演說表示,這些事件是經過精心策畫的,並且是灰色地帶的行動,並非隨機的騷擾;她表示,這是一場有系統且不斷升高規模的行動。 范德賴恩說,2次或許是巧合,但是3次、5次,這是故意的行為,面對鎖定歐洲為目標的灰色地帶行動,歐洲必須做出回應。她也表示,俄羅斯的目的是分化歐盟、削弱歐洲對烏克蘭的支持,「這就是混合戰」。 范德賴恩並未直接點名俄羅斯要為這些事件負責,但她表示,俄羅斯在歐洲播下分裂的種子。 她說,「因應俄羅斯混合戰並不只是傳統防衛,這關乎我們新的思維,我們可以選擇退縮,看著俄羅斯的威脅持續增加;也可以團結嚇阻來面對」。
中央廣播電台 ・ 1 天前
賴清德「獲諾貝爾奬說」挨批輕率 鍾佳濱斥非義務之詞:相信穩定台海是川普目標之一
[FTNN新聞網]記者許詠晴/台北報導總統賴清德近期接受外媒專訪稱,若美國總統川普能讓中國永遠放棄武力犯台,必定能獲得諾貝爾和平獎,遭國民立委馬文君批...
FTNN新聞網 ・ 1 天前
出席國慶晚會 賴清德:絕不能放棄主權 沒有台灣就沒有中華民國
國慶晚會在台中,總統賴清德今天(9日)致詞表示,中華民國來台灣已70年,已經在台灣落地生根,今天的中華民國已經跟台灣融合為一體,沒有台灣就沒有中華民國,沒有主權,也就沒有國家,他強調,不管遭遇到任何的挑戰跟威脅,絕對不能夠放棄我們的主權。賴清德更強調,身為總統也是三軍統帥,雖然每次的工作繁重,但是主
自由時報 ・ 2 小時前
35.7萬「超人」湧進光復救災 賴清德:最值得驕傲的台灣精神
民進發言人吳崢會後轉述賴清德致詞指出,上週末的中秋節連假,本是許多台灣人返鄉團聚過節的日子,但仍有許多國人,選擇犧牲與親友過節的時光,用行動與花蓮人站在一起,協助清理光復的災情。根據統計,救災12天來,台鐵光復車站進出人次,累計超過35.7萬人次,台灣的愛心...
CTWANT ・ 1 天前逾35.7萬人次救災 賴清德:最值得驕傲台灣精神
(中央社記者葉素萍台北8日電)馬太鞍溪堰塞湖溢流釀災情,兼任民進主席的總統賴清德今天說,救災12天來,台鐵光復車站進出人次,累計超過35.7萬人次,台灣人這股不分彼此、無私互助的精神,正是最值得驕傲的台灣精神。
中央社 ・ 1 天前疏運逾40萬人次 陳世凱:超人不需披風但需台鐵
(中央社記者李先鳳、林巧璉花蓮縣9日電)花蓮馬太鞍溪堰塞湖溢流造成嚴重災情,交通部長陳世凱今天至光復視察表示,感謝台鐵這段時間肩負起疏運重責,「大家都說超人不需要披風,但是需要台鐵」。
中央社 ・ 10 小時前
館長斬首說引爭議!賴清德、卓榮泰先後回應 媒體人嘆:災害時有這麼認真就好
知名網紅「館長」陳之漢日前在直播中,以激烈言辭談論時事,甚至提到「把賴清德狗頭斬下來」,並喊話中國「兄弟我等你,真的我日也思夜也思啊」,引發軒然大波。對此,總統賴清德與行政院長卓榮泰先後作出回應。資深媒體人羅友志感嘆,如果他們在花蓮光復水災時「有這麼認真就好了」。對於館長的發言,賴清德今日受媒體訪問時表示,台灣這時需要的是愛心、需要的是團結,而不是發表仇恨言......
風傳媒 ・ 1 天前
開過白內障突視力銳減,竟是視神經中風!高壓氧治療減少神經損傷、搶救視力
【華人健康網記者黃曼瑩/台北報導】「視神經眼中風」是少見且易被忽略的眼中風疾病。衛福部豐原醫院眼科呂姿瑢醫師表示,視神經中風為急性視神經灌流不足所致,常見的致病因素為代謝症候群、心血管疾病、阻塞性睡眠呼吸中止症,或服用特定藥物。常發生於50歲以上族群,尤其是清晨起床時。
華人健康網 ・ 1 天前
賴清德稱川普若阻習近平犯台「必得諾貝爾和平獎」 白宮回應了
諾貝爾和平獎將於本週公布,美國總統川普曾多次宣稱自己應該得獎,這也是他心心念念的榮譽,對此總統賴清德日前告訴外媒,如果川普能讓習近平永遠放棄對台灣動武,那麼必然是諾貝爾和平獎得主,如今白宮做出最新回應。
EBC東森財經新聞 ・ 1 天前
賴總統肯定張俊雄一生為國 將赴告別式親頒褒揚令
(中央社記者葉素萍台北8日電)總統府資政、前行政院長張俊雄9月27日辭世,追思告別式11日在高雄市立殯儀館景行廳舉行,總統賴清德將親赴追思會現場頒發褒揚令。兼任民進主席的賴清德今天在民進中常會表示,感謝張俊雄一生為國為民犧牲奮鬥,更為民主自由奠定重要基石。
中央社 ・ 1 天前
國慶晚會在台中!賴清德:捍衛中華民國務必優先守護台灣
114年國慶晚會今(10/9)晚在台中文心森林公園戶外圓滿劇場舉行,總統賴清德致詞時先向立法院長韓國瑜開玩笑說「今年頭髮更少了。」他接著表示,中華民國已經來台70多年,已經跟台灣融合為一體,全國同胞不管面對任何挑戰跟威脅,絕對不能夠放棄主權,一定要堅定守護民主自由的生活,要捍衛中華民國,務必要優先守護台灣。
太報 ・ 2 小時前
台灣團結與愛心救災 賴清德:最值得驕傲的台灣精神
身兼主席的總統賴清德今(8日)在中常會談話指出,上週末中秋節連假,本是許多台灣人返鄉團聚過節的日子,但仍有許多國人,選擇犧牲與親友過節的時光,用行動與花蓮人站在一起,協助清理光復的災情。
中時財經即時 ・ 1 天前支援花蓮災後重建 LINE GO挺「志工超人」補貼乘車費
LINE GO支援花蓮馬太鞍溪溢流洪災之災後重建,宣布推出志工交通接駁補貼方案。自即日起至11月3日,LINE GO補貼花蓮地區協助災後重建志工的乘車費用。用戶只要在LINE GO會員中心的專屬優惠區,輸入序號「志工超人」即可領取新台幣100元乘車券(適用於全花蓮地區行程使用)。
中時財經即時 ・ 1 天前
林保署出動隊伍入山探勘馬太鞍溪堰塞湖 (圖)
林業保育署花蓮分署9月30日出動由資深森林護管員、中華民國山難救助協會東區搜救委員會、登山協作等組成的探勘隊伍,步行上山至馬太鞍溪堰塞湖探勘路線,確認可通行路徑。
中央社 ・ 1 天前
海扶刀將6公分肌瘤消融至3公分 女子成功當媽
(中央社記者趙麗妍台中8日電)30多歲周姓女子備孕期間,一次生理期血量驟增且痛到無法起身,就醫發現肌壁有約6公分的子宮肌瘤,她採用海扶刀消融治療,子宮肌瘤小至3公分,順利懷孕產下一名女嬰。
中央社 ・ 1 天前
名家論壇》賈程年/媽媽市長該扛要扛
[NOWnews今日新聞]國民主席選舉進入最後衝刺,戰火越演越烈。最新民調顯示,鄭麗文暫居領先,郝龍斌、羅智強緊追在後,內競爭可說進入白熱化。就在這個攸關藍營未來方向的時刻,各方諸侯紛紛表態,唯獨...
今日新聞NOWNEWS ・ 1 天前
車站累積逾35萬人進出!賴清德讚台灣精神
[NOWnews今日新聞]花蓮馬太鞍溪堰塞湖溢流重創光復鄉,據統計,救災12天來,台鐵光復車站進出人次,累計超過35.7萬人次,對此,民進主席、總統賴清德今(8)日表示,台灣人這股不分彼此、無私互助...
今日新聞NOWNEWS ・ 1 天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