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候變遷下,17世紀的台江內海將重現台南?專家:撤退是選項
你可知道,17世紀台灣南部曾有台江內海,當時台南民眾,出門辦事或者運貨常得靠小船往返;現今的七股瀉湖,就是其中一小部分。但氣候變遷可能讓內海「再現」?最近學者比較七股潟湖沙洲過去30年來的航拍圖,發現沙洲不斷變薄、變淺,並持續往內陸退縮,預示著在氣候變遷加劇的現代,幾百年前的台江內海於未來再次復活,「 不見得是不會發生的未來。」到底原因為何?七股人該如何因應?一文完整解析,氣候變遷揭示的驚人未來。
氣候變遷加劇,近期台灣發生多起與水有關的災害,包括7月的丹娜絲颱風及西南豪雨,台南溪北地區頻傳淹水,釀重大災損;9月底樺加沙颱風挾帶的驚人雨量,也連帶讓花蓮馬太鞍溪堰塞湖溢流潰決,泥水淹沒下游的光復地區,帶走19條寶貴性命。這些案例,顯示氣候變遷的影響正逐步升級,而台灣過去的治水哲學,則必須順勢改變。
成功大學防災教育中心主任王筱雯在水利署舉辦的論壇建議,要減緩、調適氣候變遷帶來的挑戰,在談氣候風險時,不再只能看氣候變遷本身,也必須把地方的歷史、文化、經濟等脈絡納入考量,建構以「社區為本」的氣候變遷調適,否則常常會陷入所謂「不當調適」的窘境。
所謂的以「社區為本」的氣候變遷調適,主要是要將兩項考量因素納入在內,分別是:科學資訊,例如氣候變遷模型的長期預測、預報、氣象站收集數據的趨勢資訊;在地智慧,例如在地文化歷史、對在地趨勢和變化的了解、過去遇到類似衝擊所使用的策略。
七股沙洲倒退800公尺,2原因導致
王筱雯以團隊在七股的研究為例。從「在地智慧」看,潟湖多、濕地多、鹽田多的七股,除了是世界瀕危保育鳥類黑面琵鷺的重要棲地外,鹽田多、潟湖多、加上靠海的地理特色,也為當地培養了海產、潟湖遊船等文化經濟,濕地並提供當地大量的滯洪空間,顯示人類早就與自然共生。
但從「科學資訊」方面提供的資訊,顯示七股面臨氣候變遷挑戰不容小覷。航拍圖顯示,1989年至2023年間,七股沙洲持續變薄、變淺,且不斷往內陸退縮,特別是潟湖外最北的那塊沙洲,已退縮將近800公尺,成為今年7月份丹娜絲颱風重創南台的關鍵因素。
王筱雯說,沙洲會變薄、變淺,且持續往內陸退縮,最主要的因素就是沙源不足,原因有二,一是曾文溪上游於1970年代建成曾文水庫後,大量地沙被攔蓄在上游,縱然近幾年水庫有排沙,但排出的還是相對的細粒料;再來,為了保護漁塭,政府在岸邊建構大量的堤防,導致沙子從流到河口後,也被這些堤防攔截,提前淤積在堤防下,沙子到不了北邊的沙洲,導致沙洲持續往內陸退縮。
特別是現今的七股瀉湖,其實就是17世紀台江內海的一部分,她示警,「當我們的沙洲變薄、變淺,有沒有可能有一天台江內海再現?聽起來很可怕,但是在我們面臨各種氣候衝擊下,它不見得是不會發生的未來。」
除了沙洲沙源變少,從距離七股最近的氣象署將軍測站觀察的海平面上升趨勢,2002年至2021年,七股海平面上升速率,平均每年將近7毫米。若有一天海平面上升到一定程度,沙洲不再能扮演第一道防線的角色,且暴潮潮位也超過現階段的海提標準,若什麼都不做,未來很可能七股大多數的地方,都會成為水鄉澤國。
風災過後,氣候變遷不再只是天氣變熱而已
未來七股如何因應氣候衝擊帶來的風險?王筱雯率領的團隊透過科學資料,設想兩個願景,一是有管理的撤退(Managed retreat),二是堅守陣線,而這兩種願景,都需要跟在地民眾進行對話與溝通。
所謂「有管理的撤退」,是設想沿海地區已無法透過任何手段,減緩長期溢淹的狀況,必須提早進行撤退轉移。她指出,在與當地民眾訪談的過程中,雖發現當地人仍希望依賴防護工程,但也有民眾指出,若提早討論,且政府能提供一些配套措施,提早撤退不是不可能的任務,政府與當地人的溝通與討論,必須現在就開始進行。
至於堅守陣地方面,王筱雯以濕地為例,現在七股濕地旁就緊鄰著漁塭等場址,未來如果能借鏡國際正在討論的作法,將這些場址轉為「多功能濕地」(Working wetland),使其未來成為一種「過渡濕地」,不但可恢復自然植被與生態過程、著重與受保護濕地的聯通性,也可為內陸地區提供防災緩衝,面對海平面上升的狀況,「多功能濕地」更可作為鳥類的退避棲地,並持續用於養殖等低強度的休閒觀光活動。
她觀察,在7月丹娜絲風災過後,許多當地人突然理解到,包括「有管理的撤退」、「堅守陣線」等選項的討論,是有必要、意義的。這也顯示,面對氣候變遷的衝擊,民眾不再只是覺得天變熱而已,如何因應變遷帶來的挑戰,社區也開始在思考,自己可以做怎樣的改變來進行調適。
其他人也在看

今年秋天最夯趨勢「大鎖定」:Z世代發起,改變不等新年、現在就開始
還在等新年才立下健康目標嗎?這個秋天,名為「Great Lock In」(大鎖定)的健康風潮正在社群上瘋傳,鼓勵人們從現在就開始調整作息、建立好習慣,為年底假期先熱身。「Lock In」是什麼?Z世代的專注行動力「Lock In」是Z世代的流行語,意指進入高度專注狀態,全力朝特定目標邁進。這股潮流起...
商業周刊 ・ 1 天前
別讓問題上新聞才知道!一個A4文件夾,為何能讓企業危機提前拆彈?
為什麼一間多次獲得最佳雇主、幸福職場的企業,擁有功能齊全、便利的員工申訴App,定期對員工進行人權教育訓練的公司。一起性平事件,從發生後超過一年,高層才得知?最後,還演變成巨大風暴:罰款百萬,創性平法最高罰款;民眾抵制該品牌,品牌重傷,有員工因此考慮離職。這個月《商周CEO50失敗學》課程,主持人問...
商業周刊 ・ 1 天前
Google免費線上課!9堂Vibe Coding解鎖Gemini模型程式碼,教你串接API突破LLMs限制
Google推出免費 Vibe Coding 課程,教導使用Gemini API 打造 AI 應用程式、如何撰寫高效的提示詞指令等。
數位時代 ・ 1 天前
新航點來了!千億投資啟動大升級,國泰航空新總經理冼蔚宗揭「三箭佈局」
今年甫奪下有「航空界奧斯卡」之稱的SKYTRAX World Airline Awards「全球百大最佳航空公司」的國泰航空,位列全球排名第三,創下自2015年以來最佳成績。新任台灣區總經理冼蔚宗於9月上任後,首度與媒體見面時宣布三大策略,包括航點擴張、機隊更新、數位創新,積極搶攻國際航空市場。「我
遠見雜誌 ・ 1 天前
AES-KY BBU出貨暴增 Q4營收可望續創新高!
AI伺服器的爆發,正改寫全球電力與能源架構,台灣的AES-KY(6781)就是這波潮流中最受矚目的受惠者之一。公司原本以LEV(輕電動載具)電池系統為主要營收來源,如今重心正快速轉向AI資料中心的BBU(伺服器備援電池系統)。隨著AI機房功耗激增、電力備援需求倍增,AES-KY成功卡位AI供應鏈中不可或缺的一環,營運動能全面起飛。
理財周刊 ・ 1 天前川普:中俄等國秘密進行地下核試驗 美國也要有
(中央社華盛頓2日綜合外電報導)美國總統川普今天聲稱,包括俄羅斯與中國在內等多個國家已暗中進行未對外公開的地下核試驗,並表示美國也將跟進。
中央社 ・ 1 天前
人形機器人Digit已上工一年!為何最怕它「摔倒」?
美國人形機器人獨角獸Agility Robotics研發已久的得意產品「Digit」,即將在2026年再更新升級。在專訪中,共同創辦人赫斯特為何直指「安全性」是未來關鍵?在Digit成為業界首款商業部署的人形機器人路上,曾歷經哪些挑戰?在美國物流巨頭GXO偌大的倉庫裡,體型修長的藍綠色身影正忙進忙出
遠見雜誌 ・ 1 天前
AI伺服器需求狂增 瀚宇博、精成科動能全開
今(3)日利屬於華科事業群的PCB大廠瀚宇博(5469)以及精成科(6191)皆有出現資金同步流入跡象,內資積極布局市場,可期待後續是否能持續帶量成為市場焦點主流之一。
理財周刊 ・ 1 天前
聯發科毛利率創4年新低,拖累獲利季減近1成!惟前3季仍賺5個股本,且明年可望有10億美元新業務挹注
聯發科(2454)於周五(10/31)發布第三季財報,營收年增7.8%至1420.97億台幣,淨利年減0.5%至254.51億台幣,每股盈餘(EPS)為15.84元,累計今年前三季EPS達到51.76元,也就是賺了五個股本。 不過,上季毛利率降至46.5%,低於第二季的49.1%與去年同期的48.8%,也創下過去四年來新低。 受此影響,上季淨利雖年減僅0.5%,但較今年第二季減少了9.3%。 從上季財報數據來看,或許可以說明聯發科股價為何下半年大多在1300~1500元區間震盪,今年以來更累計小跌2.96%。
今周刊 ・ 1 天前
「鳳凰」強度上看強颱! 專家警告:非常接近台灣東部
中央氣象署預估,今年第26號颱風「鳳凰」將於明(5)日生成!氣象專家林得恩提醒,目前位於西北太平洋的熱帶性低氣壓(TD29)發展條件相當有利,不僅有高度機率發展為颱風外,強度甚至可能達到「中颱至強颱」等級。
中天新聞網 ・ 23 小時前

東北季風接力「週日又有一波」!準鳳凰颱風路徑曝光 恐北轉撲台
今(4)日東北季風加上華南雲系影響,迎風面水氣偏多。氣象粉專「天氣風險 WeatherRisk」表示,明日華南雲系逐漸離開,水氣有減少的趨勢,週四(6日)東北季風開始減弱,氣溫明顯回升。至於關島東南方海面的熱帶性低氣壓,後續有增強為今年第26號颱風「鳳凰」的可能,預估下週初期可能在菲東海面開始有北轉的趨勢。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12 小時前
高溫假有譜!逾35度天數暴增 《氣象法》11月提修正草案「依法停班課」
交通委員會今日審查立委蔡其昌等18人及李昆澤等20人擬具的「氣象法部分條文修正草案」案。李昆澤表示,世界各國與聯合國均已示警,高溫已成為重大職業安全風險。據中央氣象署統計,台灣2024年高溫天數達63天,較2023年的34天增加近1倍;衛福部資料亦顯示,熱傷害個案從2021年...
CTWANT ・ 1 天前
未來恐有雙颱!歐洲模式曝「成颱機率」估將往這移動
今年編號第25號輕度颱風海鷗今(3)日2時的中心位置在北緯11.0度,東經129.7度,以每小時18公里速度,向西進行。台灣整合防災工程技術顧問公司總監賈新興也示警,「這天開始」在菲律賓東方外海又會有另一個熱帶系統發展及移動趨勢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1 天前
準"鳳凰"最快晚間生成! 挑戰中颱以上 恐直撲東台灣
生活中心/綜合報導準鳳凰預計最快今(4)晚生成,氣象專家坦言,它可能是今年入秋以來,對台灣陸地影響最大的颱風。預測強度,達到中颱以上,而且多條路徑顯示,它會直撲台灣,或從東半部近海掃過的機率相當大!預估最靠近台灣的時間點落在下周一二,與此同時,又有東北季風南下,會不會形成共伴,帶來致災大雨,還要密切觀察。北台灣上午陰雨綿綿,伴隨有感降溫,週二本島最低溫出現在花蓮鯉魚潭,17.5度;離島金門、馬祖,氣溫更是跌到只有15、16度,真的好冷!要想回溫,得等周四,東北季風趨緩之後,不過下週一,又有一波東北季風要南下,而且可能還會有颱風,來攪局。中央氣象署簡任技正伍婉華:「在鵝鑾鼻東南東方大約3000多公里,海面上的熱帶性低氣壓,預估今(4)明兩天,逐漸會形成輕度颱風,短時間之內它的移動方向,會漸漸往偏西的方向,朝菲律賓東北方向移動。」低溫襲來(圖/民視新聞)TD29最快周二晚間就會增強為今年第26號颱風,鳳凰。由於準鳳凰,目前正處在海溫高、風切弱,赤道外流明顯的海域,專家就說,鳳凰有機會成為,今年入秋以來,對台灣陸地影響最大的一個颱風。中央氣象署簡任技正伍婉華:「它強度會一直增強沒錯,你說可能在中度以上,目前看起來是有機會。」準颱風鳳凰可能直撲台灣而來(圖/民視新聞)準鳳凰可能挑戰中颱的強度,在關島附近生成後,預估將持續朝西北方移動。最新歐洲模式認為,颱風將從台灣東部近海擦肩而過,美國模式則覺得會從南部登陸、東部出海。各國預測分歧,不過天氣粉專,台灣颱風論壇評估,以台灣以東北上或直接撲台的機率最高。聲源:氣象專家林得恩:「目前看起來11/10到11/11的前後,大概是有機會最靠近台灣,它的強度是強的,再加上它的行進的路徑,有機會是直接對著臺灣的陸地前進,那也使得對臺灣的影響跟傷害,可能會造成應該是最大的。」專家分析,鳳凰生成後,要是按照目前分析,屆時將全台有雨,迎風面北部、東北部及東半部首當其衝,會是風雨浪最大的熱區。不過還有將近一周的時間,預報不確定性還很高,民眾除了密切注意消息,防颱準備恐怕也得及早開始。原文出處:準「鳳凰」最快今晚生成! 挑戰中颱以上恐直撲台灣 更多民視新聞報導11月還有颱風?關島附近又有熱低壓 後續路徑曝光了秋颱再+1…「這1天」鳳凰恐成形!專家曝對台影響準颱風「鳳凰」恐直逼強颱!專家示警:要特別小心
民視影音 ・ 20 小時前
濕冷升級!北台連兩天有雨 颱風「鳳凰」蓄勢待發
今(4)日東北季風持續發威,加上華南雲系移入,全台水氣偏多,北部與東部地區再度迎來濕涼天氣。中央氣象署表示,基隆北海岸、大台北山區及宜蘭地區降雨持續,部分地區有較大雨勢出現;中部山區、花蓮及桃竹苗也有局部短暫雨,南部則以多雲為主。北部與宜花整天氣溫僅19至25度,白天偏涼;中南部與台東白天高溫可達31度,南北溫差明顯。
鏡週刊Mirror Media ・ 1 天前
準颱風鳳凰強度恐達中颱以上 氣象署:週末是關鍵觀察期
準鳳凰颱風最快11月4日生成,強度可能達中度以上!氣象專家分析其路徑雖仍有變數,但高機率從台灣東部北上或直接侵襲台灣,外圍環流勢必對台灣造成影響。氣象署簡任技正「伍婉華」表示,如北轉時間較早,對台灣影響將較輕微。氣象分析師「吳聖宇」坦言,「TD29是個不好預報且麻煩的系統」,這將是連續第2年11月可能有颱風影響台灣。專家也提醒民眾留意颱風與東北季風的交互作用,這是觀察的重點!
TVBS新聞網 ・ 15 小時前
今最低17.2°C雨區擴大!海鷗估變中颱 後面還有熱帶擾動
【高沛生/綜合報導】東北季風及華南雲系影響,今日(3日)水氣明顯偏多,北部與東北部再陷濕涼天氣。中央氣象署預報員林定宜表示,基隆北海岸、大台北山區及宜蘭地區降雨持續,並有局部較大雨勢機率,大台北平地下雨範圍廣且有短暫雨;桃竹苗、花蓮及中部山區有局部短暫雨,南部山區及台東、恆春半島亦有零星降雨。氣象署觀測今晨最低溫出現在宜蘭縣三星鄉,僅17.2°C,清晨體感明顯涼意,提醒民眾注意保暖。
壹蘋新聞網 ・ 1 天前

一分鐘報天氣 / 週三 (11/05) 東北季風持續影響,北東局部有雨,中南部晴到多雲天氣,山區零星雨
明天天氣如何? 週三華南雲系逐漸離開,水氣有減少的趨勢,不過整體大氣環境還是受到東北季風影響,由於在琉球海域附近有低壓發展,臺灣這邊風向會變得更偏東北一點,對於北部、東北部地區來說天氣變化不大,依然有較多雲量,迎風面地區仍有較高的降雨機率,不過整體的累積雨量會減少一些。中南部及花東地區預估為多雲到晴天氣,午後山區或是花東沿海地區仍會有局部短暫陣雨機會。這兩天氣溫型態差不多,中北部、宜花市區早晚低溫約在20-22度,郊區會再稍低一些;南部、臺東市區低溫相對稍高一些,約在22-24度。北部、宜蘭白天氣溫仍是相對偏涼,約在23-24度,中南部可達28-31度,花東26-29度。 週四以後東北季風開始有減弱趨勢,不過風向仍以東北風為主,因此各地天氣相似,主要的變化會在氣溫上,北部白天高溫回到25-27度。週五到週六將轉為高壓迴流的偏東風環境,迎風面的東北角、東半部至恆春半島地區仍有較多雲量及局部短暫陣雨機會。西半部地區都是較穩定的多雲到晴天氣,南部山區午後仍會有零星陣雨影響。氣溫則會再更明顯回升,北部高溫可達28-30度,中南部30-32度,東半部27-29度。週日的下半天到晚間就會有新一波的東北季風南下。 近期熱帶洋面仍然不平靜,中颱海鷗目前在菲律賓上空,將繼續往西至西北西移動進入南海,距離臺灣仍相當遙遠,沒有明顯影響。另外週二凌晨在關島東南方海面有新的熱帶性低氣壓生成,後續有機會增強為今年第26號颱風「鳳凰」,預估未來也會繼續往西至西北西移動接近菲律賓,下週初期可能在菲東海面開始有北轉的趨勢,但目前的預報對於北轉的時間點、位置、角度都還有很大的分歧,屆時與臺灣的距離遠近還無法確定,需要持續追蹤後續的預報變化狀況,但至少在本週內都還不會有影響的機會。 以上氣象由 天氣風險 / 歐宗學 提供
Yahoo奇摩新聞(報氣象) ・ 17 小時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