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眼/花蓮洪災悲劇後省思 重塑災防制度
一座七月起就展開監測的堰塞湖,因颱風豪雨提早溢流潰壩,為何種種會議、防災宣導及撤離作業都做了,仍有數十條人命流逝?此次悲劇敲響台灣災防制度警鐘,除了究責、檢討制度漏洞,未來也要建立完整問責鏈,更重要的是如何透過中央、地方協作,從事先預警、家戶造冊,到落實人人撤離,才能防止悲劇再次重演。
花蓮洪災發生後,中央地方頻為防災應變與撤離互槓,行政院長卓榮泰稱,除全力協助災區復原,檢討究責也將展開。除了國會、議會、檢調和監察體系能夠問責,洪災前後,行政院、花蓮縣府及鄉鎮區公所,在責任分工、指揮調度卻矛盾叢生;如何補足災防法漏洞,讓權責明確化,將是未來必須面對的長期課題。
但防災治理不能止於究責,更關鍵的是「執行」。七月廿一日薇帕颱風外圍環流降雨,當時已形成馬太鞍溪堰塞湖,八月十二日楊柳颱風來臨時,光復鄉公所曾撤離五百多人,但當時花蓮無風無雨,居民安置後就返家。可能因為這次的經驗,讓大家對於樺加沙颱風來襲失去了警戒心。
此外,從此次災害中可知,撤離區內仍有高齡者在一樓罹難,這些家住平房、高齡或行動不便的特殊對象,無法單從戶政資料判斷,必須倚靠村里長深入家戶,精準掌握名單,在第一時間強制撤離。但鄉鎮區公所量能是否足夠執行指令,不要要靠精確的名單,還包括撤離路線與收容方式,若資源調度有困難,應由下而上提出需求,讓各級政府能即時介入支援。
另一項必須建立的制度是防災演練的常態化,過去光復鄉幾乎沒有大型撤離演練,災難來臨時只能臨場摸索,但演練應該成為地方社區的日常。唯有反覆模擬,居民才知道警報響起該往哪走、該帶什麼走。
馬太鞍溪又出現新的堰塞湖,中央應加強事前監測與風險評估,地方須落實強制撤離,防災體系不能再容許一絲僥倖。花蓮洪災應成為制度改革的起點,政府該做的是在悲劇中汲取教訓,而非在政治角力中重蹈覆轍。
更多udn報導
無糖≠健康!研究曝:每日喝1飲品肝病風險飆升60%
ChatGPT安排台灣行!日女抵機場傻了:從頭到尾在日本
大雨天鞋子全濕怎麼辦?7個超實用急救法
比藝人還搶鏡!坤達拘提畫面「檢察官顏值」網歪樓
其他人也在看
美政府停擺衝擊擴大,6萬名航空安控人員未支薪,機場運作風險上升
【財訊快報/陳孟朔】路透報導,美國政府停擺邁入第三週,約6萬名維繫領空安全的航空安控人員(含運輸安全署TSA與空管人員)持續未支薪,部分員工被迫動用存款、舉債或兼職維生。多地機場工會與管理單位啟動臨時救助方案,但基層反映「杯水車薪」,若無資金協議,勞動出勤與士氣風險將上行。薪資方面,安控人員上次領薪在10月中旬,且已出現工時缺口;空管工會預警,本週工資單恐顯示未來一週「零支薪」,迫使員工在托育、房租與交通之間艱難取捨。個別TSA員工表示已申請數千美元的小額貸款以因應車貸與搬遷開支,顯示停擺對中低薪公職族群的財務壓力快速累積。營運上,多地機場管理局重啟2018-2019年停擺期間的應急做法,規劃在航站提供乾糧物資與盒餐支援;交通部對外發布物資捐贈指南,允許食品與生活用品捐助、但排除現金,並提醒民眾勿在安檢點直接捐贈。回顧2019年35天停擺,TSA「病假潮」一度達10%、紐約空域被迫放慢流量,顯示人力壓力會迅速傳導至乘客等待時間與航班準點。與此同時,政策博弈未解,兩院由共和掌控,但參院仍需至少七張民主票才能通過撥款;民主將延長並擴大《平價醫療法》保費補貼視為重啟政府的交換條件。眾院
財訊快報 ・ 1 小時前花蓮光復洪災滿月/失聯者託夢 「為什麼還找不到我」
花蓮光復鄉洪災滿月,仍有五名失聯者待尋,有家屬雖然心想親人可能已歸於塵土,仍每天到失聯現場呼喚他們回家,有人擔心「政府會...
聯合新聞網 ・ 3 小時前
親哥口腔癌病逝!57歲江國賓爆「嘴中長腫瘤」緊急手術
中華民國口腔顎面外科學會日前舉辦活動,57歲藝人江國賓受邀出席時透露,自己幾個月前發現口腔內長出一顆小肉瘤,經檢查後確診為良性腫瘤,所幸手術切除與清創後已無大礙。江國賓坦言,這是年輕時抽菸又嚼檳榔的壞習慣所留下的後遺症。
中天新聞網 ・ 1 天前

宜蘭縣災變開設 提升為一級災害應變中心
【記者卓羽榛臺北報導】宜蘭縣災害應變中心21日上午10時00分提升為一級災害應變中心。 二、道路封閉(交通部公路局東區養護工程分局10/22 18:00)、(交通處10/22 18:00): ...
自立晚報 ・ 6 小時前
女師人行道散步被絆倒!獲2.3億賠償 「這原因」成該市最常見索賠糾紛
2018年一名特殊教育老師與她姪子在市區散步,未料被人行道上「凸起樹根」絆倒,導致手腕、肘部及鼻骨骨折、膝蓋擦傷、一顆牙齒斷裂,事後經腦部掃描發現具有輕微創傷性腦損傷;該名女老師向該市政府提告,認為只有人民出事才會重視安全。如今法院判決出爐,「樹根造成人行道損壞」也成該市最常見的索賠類型。
鏡報 ・ 2 小時前華安泡泡龍新藥申請美國二期臨床 攻24億美元商機
華安(6657)22日公告,自主開發的遺傳性表皮分解性水皰症(Epidermolysis Bullosa, EB,俗稱「泡泡龍」)乳膏新藥F703EB,向美國FDA提交二期臨床試驗申請。由於EB目前尚無根本療法,F703EB挾卓越的機轉優勢,可望作為泡泡龍患者加速傷口癒合的第一線藥物,搶攻全球24億美元的罕病藥物商機。
中時財經即時 ・ 18 小時前

5萬粉絲炫富網紅竟為了反擊「這事」 找黑幫報復遭逮
日前一名女網紅外出時,遭2名男子搶劫,不過該名網紅為了讓嫌犯有所懲罰,竟找來犯罪集團幫忙反擊,最終導致自己也被逮;根據報導,該名網紅在社群平台Instagram擁有5萬名粉絲追蹤,時常分享豪車、大筆現金等富裕生活,如今遭逮,引起社會關注。
鏡報 ・ 17 小時前
藍毘尼回收再製工作坊 化廢為寶妙手巧思
馬來西亞慈濟志工在尼泊爾藍毘尼舉辦「回收再製工作坊」,把原本要丟棄的東西再製作成可用的生活物品。馬來西亞分會的環保手工藝培訓團隊,在藍毘尼慈濟會所舉辦一場別開生面的「回收再製工作坊」,教導本地志工...
大愛電視 ・ 2 小時前
太魯閣坍方、土石流風險高!花蓮秀林多村今停班停課多戶緊急撤離
[Newtalk新聞] 受到東北季風與低氣壓雙重影響,北部、東部連日下起豪雨。中央氣象署針對北北基宜及花蓮等7縣市發布豪大雨特報。花蓮縣政府宣布,秀林鄉大天祥地區(包含太魯閣口、布洛灣、天祥、西寶、洛韶、關原)及富世、崇德多處村落,今(23)日停止上班上課,以策安全。 縣府表示,受影響區域包含富世村第1鄰部分家戶(可樂社區撤離戶)、第9鄰(民樂社區撤離戶)、第12鄰部分地區,以及崇德村第13鄰部分地區,皆依鄉公所通知實施預防性撤離。太魯閣一帶山區因長時間降雨,土石鬆軟、坍方及土石流風險高,提醒居民嚴加戒備,外出民眾避免進入山區或溪谷活動。 氣象署示警,目前北北基與宜蘭山區累積雨量已達超大豪雨等級,花蓮地區降雨亦明顯增強。預估仍有強降雨出現,花蓮山區12小時雨量恐破百毫米。23日白天雨勢雖然略為趨緩,但仍然會受到東北季風影響,宜蘭、花蓮地區必須留意局部大雨或豪雨發生。 氣象署資深預報員李孟軒說,台灣東方海面低壓系統正逐漸南移,未來24小時仍有強降雨機率,北部與東北部山區雨勢最劇。另花蓮隨水氣移入,降雨持續時間將拉長,呼籲沿海與山區居民嚴防落石、溪水暴漲等災情。氣象署提醒,受東北季風強風影
新頭殼 ・ 1 小時前
花蓮光復洪災滿月/中央洪災前撤離人數評估 1小時增至13倍
花蓮光復鄉洪災釀十九死,迄今五人失聯,今滿一個月,中央前進協調所昨宣布退場轉型。這場可預見卻來不及阻止的罕見重大堰塞湖災...
聯合新聞網 ・ 3 小時前

日本新政府將嚴格對待不守規矩的外國人 武器輸出限制擬鬆綁
[Newtalk新聞] 日本新任內閣總理大臣高市早苗稍早聲明將堅決應對違反規則的外國人,其所任命兼管外國人秩序的經濟安全保障大臣小野田紀美也強調將對不遵守規矩的外國人採取嚴厲措施。 《日本經濟新聞》報導,高市早苗在施政演說中聲明:「我們將在仇外心理和堅決應對行為之間劃清界限,政府將堅決應對此類行為。」 小野田在22日的就職記者會上則表示:「我們將對違反規定的人採取嚴厲措施,並修改未能充分應對外國人相關問題的製度。」她指出,犯罪活動和各種制度的不當使用是問題所在,並強調:「國民感到不安和不公平的情況正在出現。」 報導指出,根據出入國在留管理廳統計,到2024年底,日本的外國人數量將達376萬人。與10年前的2014年底相比,這一數字成長了近80%。 日本政府於2019年設立了「特定技能」在留資格。為了應對人口減少造成的勞動力短缺問題,政府一直在擴大外國人的接收範圍。 外國人數量的快速增長引發了人們對如何處理外國人未繳納的社會保險費和土地徵用問題的關注。這些議題也成為今年7月參議院選舉的焦點。 主管入國在留管理廳的法務大臣平口洋法在22日的就職記者會上解釋了首相的指示。這些指示包括加強非法
新頭殼 ・ 2 小時前
基因編輯建功 英國科學家培育出抗豬瘟品種豬隻
英國「衛報」22日報導,蘇格蘭愛丁堡大學(University of Edinburgh)羅斯林研究所(Roslin Institute)的科學家,已經培育出對致命病毒性疾病具抗性的豬隻。這些經基因編輯的豬隻在接觸豬瘟(CSF)後仍保持健康。
自由時報 ・ 2 小時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