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版《財劃法》有問題?爭議重點一次看!卓榮泰:全盤檢討是必要途徑
針對新版財劃法分配爭議,行政院長卓榮泰今(12)日分批與地方政府共商財劃法議題,期盼討論財劃法爭議、公式錯誤、事權分配以及城鄉差距被拉大等問題,座談以生活圈區分2梯次,今天上午場為台北市、新北市、基隆市、桃園市、新竹市、新竹縣、高雄市、屏東縣,以及金門縣、連江縣、澎湖縣。上午場結束後,卓榮泰表示,與會首長普遍認為新的財劃法有問題,計算公式錯誤須尋求解決,統籌分配稅款也須重新檢討,取得城鄉均衡。此外,地方認為應把地方自治應辦事項清楚說明後回歸給地方,由地方政府承擔。卓榮泰說,要解決這些問題,財劃法全盤檢討是必要途徑,不只是針對計算公式錯誤的修改而已。
【目錄】
● 財劃法爭議重點
● 財劃法補助款之爭
● 財劃法最新進展
● 財劃法修法原因
● 財政收支劃分法是什麼?
● 統籌分配稅是什麼?
● 共分稅是什麼?
● 獨分稅是什麼?
● 不同分配方式的優缺點?
新版財劃法爭議重點
一、分配公式「分母」問題,導致345億發不出去
新版「財政收支劃分法」公式錯誤,規定中央政府須將「普通統籌分配稅款」90.5%分給本島19縣市、2.5%分配給離島3縣市,原先用意是為保障離島,但由於修法上的疏忽,法律條文明定的分配公式,分母竟為「全國22縣市」,但分子仍然是本島19縣市或離島3縣市,導致「分母被放大」。這樣的情況下,使得本島19個縣市有0.2%額度無法分配、離島3縣市有99.8%額度無法分配,估計共約345億元處於「中央不能用、地方也拿不到」的窘境。
二、部分地方政府財源「不增反減」
雖然新版「財劃法」釋出地方政府的統籌分配款總額大幅提高,明年度約8840億元,較今年度增加逾4165 億元,增幅近9成,但上述公式錯誤的問題,導致部分縣市反映實際可拿到的分配款比預期少,連江縣還不增反減。其他縣市包括雲林縣、花蓮縣等可拿到的統籌分配稅款,甚至也比預期少數十億。
三、事權未同步調整,影響中央施政量能,地方卻不知道怎麼花
新版「財劃法」增加地方財源,但未同時檢討、調整中央與地方的事權與支出責任,造成中央錢變少了,但做的事情跟過去一樣,若不想因此影響施政量能,只能舉債,但這並非長久之計。以明年度中醫政府總預算為例,由於明年歲入歲出相抵差短1727億元,加上法律規定的明年債務還本額度1265億元,加上特別預算的1008億元,總計舉債4000億元。
(延伸閱讀:財劃法修法爭議一次懂:各縣市分配稅款長期「不公平」?)
對地方政府來說,錢變多了,但做的事情仍跟過去一樣,將發生「錢多,卻不知怎麼花」的情況。學者擔憂可能出現亂花錢、蚊子館、重複建設等亂象,且財源與自身努力無關,也將削弱地方積極理財、開源節流的動力。
四、城鄉差距或水平分配問題被放大
新版公式人口(45%)與營利事業營業額(30%)等指標佔比大,兩項指標合計達75%,但營利事業額較高、人口較多的地方,通常是工商業發達地區,財政原本就較具有優勢,新版公式放大這個優勢,不利台灣均衡發展。
但反過來說,新版「財劃法」營業稅100%納統籌分配稅款財源,代表這筆稅源會100%分配給地方使用,且營利事業營業額較大的縣市,可以分配到更多蛋糕,代表這些城市會更「努力」拚政績創收。
五、執行時間與準備不足
中央指出,作業時間不足,法案通過後馬上實施,讓中央、地方在編列明年度總預算時,陷入極大困難。
爭議延燒:補助款之爭
「財劃法」修法後,中央預計變更一般補助款及計畫補助款的分配原則,被在野認為是要變相減少地方財源,引來藍營15位縣市長反彈,日前北上抗議外,並提出三大訴求,重點為:
一、保障地方政府「統籌分配款」與「一般補助款」較修法前皆只增不減。
二、一般補助款不宜淪為中央片面制定規則與審查標準的申請制。
三、中央原已核定給各地方政府的一般補助款及計畫型補助款,應受保障,不得任意短編、刪減或拖延。
行政院則回應,由於中央財源大幅減少,有限資源必須協助城鄉差距被擴大的地方,中央將於13日邀請22縣市首長來討論,解決公式錯誤,事權分配以及城鄉不均等三大問題,期待能夠藉由中央與地方的共同討論尋求解方。
(延伸閱讀:財劃法過關!為何恐衝擊1200億勞保撥補計畫?)
財劃法最新進展
行政院已宣布將於9月13日舉行縣市首長會議,共商財劃法修法或公式錯誤修正。
此次財劃法修法原因?
財劃法上一次修法可追溯至1999年,因精省導致中央與地方收入比例由60:40調整為75:25,地方財源大幅減少。長期以來,地方政府年年喊窮,因此在野與地方一致要求調整。2024年底,立法院已完成修法,正式提高地方分配比例,並將統籌分配公式入法,以回應地方財政需求。
財政收支劃分法是什麼?
「財政收支劃分法」簡稱「財劃法」,是一部規定全國收入、支出,如何分配給中央、直轄市、縣市和鄉鎮及縣轄市等各級政府的法律。全國的收入,又以民眾每年上繳的各種稅收為主,每年均占各級政府歲入的八成左右。
以2024年為例,課稅收入占比約86%,接著依次為:營業盈餘及事業收入約7%、規範和罰款及賠償收入約4%、財產收入約1.5%、其他約1.5%。因此如何分配「稅收」這一塊大餅,成為財劃法修法的核心焦點。目前中央與地方的稅收分配,共有三種方法:統籌分配稅、共分稅、獨分稅。
統籌分配稅是什麼?
統籌分配稅是指就不同稅目的稅收中,提出一定的百分比稅收,由中央或縣市按一定規則分配給下級政府使用。台灣的「中央統籌分配稅款」財源,修法後為:國稅部分,所得稅11%、貨物稅10%、營業稅100%(扣除發票獎金部分);地方稅部分,原本的土地增值稅20%已改列獨分稅,由地方全數留用。
統籌分配稅款依法律公式分配給地方政府,並已不再採用過去「94%普通、6%特別」的方式。以財政部公布的115年度(2026年)中央普通統籌稅款為例,規模達新台幣8,841億元,較舊制增加近一倍。雖然六都仍拿到大宗,但若以「人均」來看,連江縣、澎湖縣、台東縣等離島與非六都縣市,反而名列前茅。
共分稅是什麼?
「共分稅」指的是稅收由多級政府共享。例如國稅中的遺產及贈與稅,直轄市徵收者,稅收50%歸國庫、50%歸市庫;在縣市徵收者,稅收20%歸國庫、80%歸市庫。再如菸酒稅,總收入的18%需按人口比例分配到直轄市及各縣市政府,另有2%分配到金門、連江兩縣。
獨分稅是什麼?
獨分稅指的是一項租稅,其稅收為某一級政府所獨享。例如國稅中的關稅、證券交易稅、期貨交易稅均歸中央所有;地方稅中的娛樂稅,則全數留給徵收的縣(市)或鄉鎮,也算獨分稅的一種。
不同分配方式的優缺點?
獨分稅能提高該級政府的財政努力,但易加劇區域差距;統籌分配稅能協助財政困難的地方,縮小城鄉差距,但公式難兼顧效率與公平;共分稅則因分配與地方財政努力關聯有限,被認為誘因不足。實務上,中央與地方長期在財劃上存在矛盾,中央強調「劫富濟貧」,地方則抱怨中央「搶錢」。
看更多遠見雜誌文章:
財劃法修法,地方財源多3000餘億!六都首長看法為何不同?
財劃法過關!為何恐衝擊1200億勞保撥補計畫?
財劃法修法爭議一次懂:各縣市分配稅款長期「不公平」?
看更多相關新聞
盧秀燕強調新版財劃法算式有2種 轟295億空頭支票還沒兌現
侯友宜:財劃法要明確分權、345億盡速分配
捷運補助僅核90多億 交通部:高雄減少最多 依需求調整無政治考量
淡江大橋合龍 賴清德當侯友宜面提《財劃法》:地方要扛更多責任
其他人也在看

台股衝太猛被降溫!11月逼近「百兆市值」 期交所緊急調高16檔保證金...0050、小台、微台全中槍
[FTNN新聞網]記者莊蕙如/綜合報導台股熱到發燙!在台積電領軍猛攻下,大盤昨(3)日再創歷史新高,以28,334點作收,整體市值暴衝至98.85兆元,今日雖以下跌2...
FTNN新聞網 ・ 6 小時前
股價暴漲有內幕?直上千元又摔下!台達電開盤5分鐘翻黑、鴻海跌出萬張成交量
[FTNN新聞網]記者蕭廷芬/綜合報導AI話題持續延燒,加上美中談判傳出進展,台股人氣高漲、資金湧入。資深分析師杜金龍在節目《台灣大時代》指出,外資現階段...
FTNN新聞網 ・ 1 天前
巴菲特錯了,還是大家都錯了?AI熱潮股神卻狂賣 阮慕驊:我只確定「這一事」
「股神」巴菲特即將退休交棒,不過他的波克夏海瑟威公司在今年第3季,現金儲備飆升至逾3800億美元,創下歷史新高紀錄,引發市場關注。對此,財經專家阮慕驊在臉書發文直言,衆人皆視AI為此生最大的投資機會,是巴菲特錯了,還是大家都錯了?阮慕驊表示,95歲的巴菲特準備卸任交棒之際,波克夏的現金儲備正在創下歷史新高,3820億美元。波克夏最新財報顯示,這家集團截至第......
風傳媒 ・ 1 天前
吳音寧無緣董座台肥止跌 公司治理紅線再掀爭議/台積電平高後翻黑 法人賣壓出籠台股重挫218點/千億採購案點火 雷虎龍德同享政策風口|Yahoo財經掃描
美股周一漲多跌少,AI題材持續發威。亞馬遜宣布與OpenAI簽下380億美元雲端合作協議,推動亞馬遜股價跳漲4%創歷史新高,也帶動輝達上漲2.17%。費半指數勁揚0.59%,那斯達克指數漲0.46%,標普500指數漲0.17%,僅道瓊工業指數下跌0.48%,主要受到美國政府停擺導致經濟數據真空、聯準會(Fed)政策前景不明影響。微軟與雲端新創Lambda簽下數十億美元AI協議,股價卻沒受到激勵;AI供應鏈動能仍強勢,台積電ADR同步小漲0.4%,支撐市場信心。 亞股方面全面回落,日股大跌1.74%,韓股亦跌逾百點,下挫2.37%,港股與上證指數亦收跌,資金明顯轉趨觀望。 台股今(4)日開高走低,盤中在台積電(2330)一度攻上1525元平歷史高價帶動下,指數最高觸28,554點創新高,但終場仍下挫218.03點,收28,116.56點,成交量放大至5862.98億元。權值股台積電翻黑收1505元、鴻海(2317)收最低244元,雙王壓盤使大盤跌破5日線。電子股、AI與記憶體族群同步修正,神達(3706)跌停、南亞科(2408)回檔4%;反觀中工(2515)因寶佳入股爭奪經營權傳聞而股價強勢,中石化(1314)衝出漲停,成為盤面少數亮點。整體來看,市場資金轉趨保守,高檔震盪下指數短線整理,但政策概念股與主動式ETF成交仍熱,盤勢仍具韌性。
Yahoo奇摩財經編輯室 ・ 3 小時前
父母為學區遷戶籍注意 漏這細節恐多繳四倍房屋稅
為了搶進明星學校,許多家長會超前部署,提前遷戶口設籍,不過,這可能會影響到房屋稅!若戶籍全數遷出,將被認定為非自住,房屋稅率會提高到3.2%至4.8%,最高可相差四倍左右,家庭稅負將大幅上升,更可能影響未來出售房屋的財務規劃。
TVBS新聞網 ・ 21 小時前
寶佳狙擊中工想「一石二鳥」?最大股東中石化漲停近萬張排隊買
中華工程(1515)才因賣出「大麻花」豪宅「陶朱隱園」入帳12億元,股價急飆四成背後竟有寶佳集團欲搶經營權,中工揭露寶佳旗下「堡新投資」四天買進一成股權,今天中工開高後震盪,但換同集團、亦是中工持股10%最大股東中石化(1314)亮燈漲停,最高站上8.07元,並一度有近萬張買單排隊等買進,市場直指寶佳買中工意欲是拿「中石化」的龐大土地資產,經營權之爭恐擴大。
Yahoo奇摩股市 ・ 11 小時前
300億大單來了!無人艇吃飽飽、龍德造船狂飆近半根 反觀台船表現平平
[FTNN新聞網]記者蕭廷芬/綜合報導政府推動「千億無人載具計畫」引爆造船族群行情,不只無人機,今(4)日無人艇也全面走強。早盤至9點58分,龍德造船(6753)...
FTNN新聞網 ・ 11 小時前
台股盤前/蘋果亞馬遜財報炸裂 台積電期貨盤後下跌開盤恐面臨回測!
美股科技雙雄領軍創紅盤,蘋果與亞馬遜財報驚豔市場,帶動美股四大指數週五(31)日全數收高,可惜尾盤漲幅有所收斂,道瓊漲40點、那斯達克大漲143點、標普500指數上揚17點,費半同步走高0.18%,月線與週線雙雙收紅。投資人情緒轉趨樂觀,但債市穩定、美元走強,國際油價則連三月收黑,顯示資金尚未全面回流風險資產。台指期夜盤下跌165點、台積電期貨盤後下挫10元作收,預料台股今(3)日開盤恐呈現下跌整理格局。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1 天前
軍用無人機再次起飛!這檔飆漲停帶隊機器人股衝刺 緯創「跌落150元關卡」下殺近5%
[FTNN新聞網]記者江佳蓉/綜合報導台股加權指數今(3)日以28,253.53點開高震盪,但盤中走弱翻黑,截至中午12點15分,維持下跌趨勢,造成機器人族群盤中漲跌...
FTNN新聞網 ・ 1 天前
10萬股民嗨!中信「半導體ETF」00891配息創高、年息率飆破12%
10萬人受益日注意!台股首檔且規模最大的半導體ETF、中信關鍵半導體(00891)宣布擬配息0.6元,較上期實際配發0.41元調升0.19元,創掛牌以來最高配息金額;年化配息率上看12%,為本月公告配息ETF中少數年化配息率逾10%的ETF。
Yahoo奇摩股市 ・ 7 小時前
「巨嬰」攀近發行價!外資10月狂撿15萬張 撒44億掃貨這檔高息ETF逾20萬張居冠
[FTNN新聞網]記者薛明峻/台北報導台股10月續創新高,加權指數10月31日收在28233.35點,月線大漲2412.81點,漲幅9.34%。證交所公布籌碼動向,外資10月在上市...
FTNN新聞網 ・ 1 天前
外資大倒「這檔」ETF破5萬張!慘累積連19賣 00878也被出貨上萬張
[FTNN新聞網]記者洪宗荃/綜合報導台股上市指數昨(3)日終場上漲101.24點,收28334.59點,漲幅0.36%,成交金額為5632.37億元。而根據證交所盤後籌碼動向,外...
FTNN新聞網 ・ 14 小時前
台積電股價「華爾街也低估」? 外媒曝合理水準:2027能翻倍
隨著AI產業蓬勃發展,台積電以獨步全球的技術獲利,市值已經來到大約1.5兆美元,外界看好有望在2027年達到3兆美元,但即便在AI供應鏈舉足輕重而且市值看漲,根據外媒報導,市場普遍還是低估台積電股價,並提醒該股票仍有看漲前例,更是值得長期關注的標的。
EBC東森財經新聞 ・ 1 天前
鴻海從牛皮股變「大象跳舞」!搭電動車與AI順風車 外資喊衝400元 鴻家軍能跟著一起飛?|盤點概念股
鴻海(2317)過往一直被稱為「牛皮股」,股本大、漲得慢、籌碼沉重,2024年開始股價拔地而起,「大象跳舞」也讓鴻家軍受到市場關注。從iPhone到電動車、又搭上AI,鴻海的營運項目看似包山包海,鴻海到底是做什麼的公司?被稱為「鴻家軍」的集團股有哪些?能跟著鴻海一起吃香喝辣嗎?Yahoo奇摩財經編輯室帶你了解鴻海與集團股的前景,同時也不忘觀察潛在的風險。
Yahoo奇摩財經編輯室 ・ 1 天前
台積電逆轉收紅撐盤 台股再創收盤高點 /中工遭寶佳狙擊 九成質押成最大隱憂/高盛喊買奇鋐雙鴻 散熱族群全面沸騰|Yahoo財經掃描
美股周五延續多頭格局,四大指數全面收紅。道瓊指數上漲0.09%,標普500指數漲0.26%,那斯達克指數上揚0.61%,費城半導體指數漲0.18%。亞馬遜第三季財報亮眼、雲端業務年增20%,並上修年度資本支出,引領科技股氣勢回升;蘋果雖預告iPhone銷售優於預期,但庫克示警供應緊俏,股價小跌。另一方面,Fed官員對降息態度轉趨謹慎,壓抑盤中漲勢。台積電ADR小跌近1%,反映外資對晶片產業短線觀望。 亞股今日普遍走揚,日股因日本逢「文化日」休市,韓股持續走高勁揚逾2%,並首度站上4200點;港股走強,上證指數小幅上漲。 台股今(3)日開高震盪,尾盤在台積電(2330)強勢翻紅拉抬下收高101.24點至28,334.59點,改寫收盤新高,成交金額達5,632億元。權王台積電盤中回測1,500元後尾盤強拉至1,510元作收;AI與記憶體族群延續強勢,南亞科(2408)、力積電(6770)交投熱絡;PCB族群台光電(2383)、欣興(3037)、金像電(2368)齊創波段新高;軍工股雷虎(8033)攻上漲停。盤面資金持續活絡,指數雖震盪但多頭氣勢延續。
Yahoo奇摩財經編輯室 ・ 1 天前
《半導體》聯發科「已無犯錯空間」 外資示警2026年恐續走毛利谷底
【時報記者王逸芯台北報導】聯發科(2454)法說會後,兩家美系外資陸續出具最新研究報告,整體看法趨於保守。其中一家指出,聯發科如今「已無犯錯空間」,第三季毛利率表現不佳可能只是開端,2026年仍存在下行風險,維持目標價1,288元與「中立」評等;另一家則認為,聯發科2026年獲利成長有限,在2027年大幅改善前將面臨獲利能力下滑挑戰,將評等自「買進」下調至「中立」,12個月目標價由1,620元調降至1,400元。 外資報告指出,聯發科管理層對AI ASIC業務展現強烈信心,訂下積極成長目標,但執行力將成為關鍵。該外資認為,股價短期恐呈盤整格局,主要因第三季毛利率不如預期,顯示後續每股獲利(EPS)可能遭下修;不過,管理層對AI ASIC發展的樂觀態度仍有助提振市場信心。 外資分析,聯發科第三季毛利率為46.5%,低於其預估的47.5%,第四季毛利率指引為46%,亦低於公司長期平均47%的水準。造成毛利率不如預期的三大因素包括:高階智慧手機晶片難為終端客戶創造新價值;低階SoC市場競爭加劇,中國紫光展銳(UniSoC)已成為小米新一代5G SoC供應商;以及公司第四季毛利率指引下修,恐意
時報資訊 ・ 1 天前
手握AI伺服器UBB技術!這檔「股價強噴28%」登強勢股王 還同步入列注意股
[FTNN新聞網]記者曾奕語/綜合報導台股昨(3)日上漲101.24點,收在28,334.59點,漲幅0.36%,成交金額5632.37億元。AI伺服器需求爆炸式成長,高技(5439)因...
FTNN新聞網 ・ 13 小時前
存股不是抱越久越好!3大撤退警訊教你避開高殖利率陷阱
雜誌官方line@財經資訊不漏接 多數人以為存股就是「抱得久」,但真正的重點在於持有對的公司。當企業失去競爭力、產業趨勢反轉或股價被炒過頭,再漂亮的殖利率也只是陷阱,這時就該懂得果斷撤退。 存股的核心在於「穩定且成長的獲利」,如果公司長期無法維持競爭力,那就應該考慮撤退。例如中鋼(2002...
Money 錢 ・ 1 天前
轉機年到了! 謝金河點名「南亞」:四寶中最先翻起來
南亞科今(3)日台股開盤即跳空上漲到136.5元,漲幅約3%,盤中一度漲停到145.5元,對此,財信傳媒董事長謝金河表示,隨著記憶體HBM缺貨、DDR4因缺貨而大漲,其正是南亞科的主力產品,他說,今年是南亞轉機的一年,「南亞科技、南亞電路板又因為Ai大盛,南亞最有可能成為台塑四寶率先翻起來的公司!」
EBC東森財經新聞 ・ 1 天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