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論》共統治下的中國人還是《傳統漢文化下的華人》嗎?
[Newtalk新聞] 國民主席委鄭麗文於舉選時期在(29日)吳稚暉紀念活動時表示,她帶領的國民,要讓全部的台灣人都能自豪、自信地說「我是中國人」,國民要有清楚中國認同,不要再掉入民進設下的陷阱。當鄭麗文講說《國民要有清楚的中國認同》時,我真的想問這位主席:共統治之下,還有以前國民政府在統治中國時所講的《中國人》嗎?
一、使中國人產生斷層的主因=以治國
的體制基因並非中國歷史本身的演化產物,而是來自列寧主義式的政國家體系(Party-State System),這正是共產國際在20世紀輸出的核心模式。它有幾個基本特徵:1、高於國家:國家不是獨立機構,而是的工具;所有權力都要通過組織的運作。2、政治合法性來自革命,而非民意或法治:自認為是歷史的代表者(無產階級的先鋒隊),因此權力不是被授權,而是被「歷史使命」賦與正當化。3、持續的鬥爭哲學:即便在和平時期,也必須不斷「鬥爭」以維護政權的安全。這使得這個體制具有高度的防禦性與排他性。
這些結構就共同形成了「以治國」的根本邏輯:國家為服務,社會服從政治,政治服從意識形態。
二、建國後的社會(1949–至今)
建國之後,國家與社會完全合一,一切組織都被納入的體系(此即政軍一體)。
在這種政治體系之下,思想被統一化,從「思想改造」到今日的「政治學習」,政治就成為精神生活的核心。於是整個社會行為就被導向至《集體服從》,個人行為以「政治正確」為最高準則。
在這種社會體制之下, 人的性格就有如下的特色:1、外表順從、內心戒懼;2、習慣觀察「上意」行事(政治的敏感度極高);3、公共責任感被削弱,取而代之的是「保身文化」與「沉默策略」;4、在情感上對國家既有依附又有不信任。這種人格在政治心理學中,常被稱為「權威順從型人格」,以即是一種被制度長期馴化後的集體心理模式。
三、「集體主義」取代了「個體責任」
在民國時期,人們仍被鼓勵作為「獨立的公民」思考。但在體制下,人被定義為「集體的一部分」, 最終要服從於「」、「人民」、「國家」這些被抽象化的整體。其結果就導致:1、道德判斷變得相對化,「只要是的決定,就是對的」;2、個人行為傾向於服從上級而非內在原則;3、社會中形成「責任消散」的現象——人人參與,但沒有人負責。這使得共下的中國人整體性格變得更務實、謹慎、現實主義化,但同時也更缺乏信任與道德勇氣。
經過七十多年,「以治國」的政治文化逐漸滲入社會心理,人與人之間缺乏信任(怕牽連、怕被利用);知識分子普遍失語,害怕言論出事;年輕世代走上功利化、犬儒化,也就是別談理想,談錢最安全。
四、全世界的癌症=共產中國
在以治國之下,權力極具封閉性,共產體制的核心在於權力集中與不透明。只要權力不透過制度分立來制衡,政治就會以「控制」為主,而非「共存」。共的意識形具有態壟斷性, 仍將意識形態作為合法性的基礎(「領導一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這意味著任何多元思想或制度競爭都被視為威脅,這與現代國際政治的「共存共榮」之開放性根本相反。 在國體制下,「政權安全」永遠凌駕於「國家利益」之上。 這種邏輯使得外交、經濟乃至教育政策,都是首先服務於的穩定,而非社會整體福祉。這就形成中國的對外政策的特色:
1、在政治層面上,中國的外交模式本質上屬於現實主義外交(Realist Diplomacy),亦即以國家利益、主權安全與權力平衡為最高指導原則。這種模式在與其他大國互動時(例如美國、俄羅斯、歐盟)能形成某種「互相制衡的穩定」。例如:中俄之間在戰略上合作,並非真正的盟友,而是出於共同抗衡美國的需要。中美之間即使有激烈競爭,仍維持一定層面的溝通,因為雙方都知道全面對抗的代價過高。結果,這是基於實力與利益的穩定,而非信任的穩定。
2、在經濟層面,相互依存只是帶來暫時的穩定。中國與許多國家(特別是開發中國家及歐洲國家)在經濟上高度互賴。例如:「一帶一路」倡議使得中國與亞洲、非洲、拉美多國建立了經貿連結。這樣的經濟依存確實能維持一段時間的穩定關係,因為雙方都有利益要顧及。但問題在於:一旦經濟利益失衡(如債務問題、貿易逆差過大),關係就會惡化;中國的投資往往附帶政治條件,引發對方國內的不滿或警惕。結果,這是交易型的穩定,而非制度化的穩定。
3、在價值與制度層面,與諸多國家缺乏共識而造成潛在不穩定。中國的政治體制與價值觀與多數西方國家不同,缺乏共同的「規範語言」(normative language)。例如民主、人權、法治等概念在國際社會中仍是衡量關係的關鍵。但中國拒絕這些普世語言,主張「各國制度平等」、「不干涉內政」,這雖可避免衝突,但也讓關係難以深化。結果就是中國與他國的關係多停留在「合作而不信任」的層次。
傳統中國的「天下觀」是一種文化性、秩序性結構:中國自居為文明中心,以文化感召周邊。「王道」意味著以德化人,而非征服他人,雖然事實上常常成為侵略他人的大義名分。但至少傳統的王道思想(源於儒家)主張以「德」服人,講究仁政、和諧與秩序。它是一種帶有道德正當性的政治理念,強調「禮義」、「仁德」與「天下為公」;在外交層面上,體現為「懷柔遠人」、「不以力服人」。但共產中國的意識形態則來自馬克思—列寧主義,這套思想強調階級鬥爭、革命與權力鬥爭,講究「敵我」區分。即使後來在實踐中更趨務實(例如鄧小平以後),其核心仍是「現實利益」與「權力均勢」,而非道德感或天下秩序觀。
近年中國官方在外交修辭中有意重提「天下觀」與「王道思想」的元素,如「人類命運共同體」、「大道之行,天下為公」等,但這種話語更多是文化包裝,意在塑造文明自信與話語權,而非真正回歸儒家式的王道精神。共產中國的外交行為,不具備傳統中國「王道」的德性與秩序意識,而是以現實主義與權力邏輯為主軸。它或許借用了「王道」的語言,但實質上更接近「霸道的現代化版本」——只不過披上了文化與合作的外衣而已。
五、這就是鄭麗文口中的中國人嗎?
鄭麗文曾說她為什麼脫離民進?其實一聽也知道那只是藉口吧!她應該知道民進至少沒有以政治力量強迫人們接受國教育吧。但是,她要讓台灣人自豪講出自己是中國人,她可曾了解到現代的中國人跟古代的華人已經產生斷層,,難道妳還要台灣人過著比國民更嚴厲的國統治嗎?
作者:張正修/曾任考試委員、開南大學法律系系主任、淡江大學公共行政學系兼任副教授、台北教育大學文教法律研究所兼任副教授
更多Newtalk新聞報導
堅持普丁非獨裁者 鄭麗文:他是一票一票選出來的
鄭麗文大挑戰 國民負債21億元、年支出5.38億
其他人也在看

鄭麗文掀入潮 國民10天增800員
國民新主席鄭麗文當選後,掀起一波入潮,十天內超過八百名員入或回復籍;鄭麗文執掌國民,藍軍士氣振奮,但鄭麗文馬上要面對的是,國民逾廿一億元的負債。
聯合新聞網 ・ 1 天前
新主席新氣象 鄭麗文將下鄉號召入 布局明年地方選舉
國民1日召開全代會,新魁鄭麗文正式走馬上任,內人士表示,鄭麗文將下鄉號召更多支持者入,壯大國民的基本盤,並積極展開協調整合的前置作業,備戰2026地方選舉。鄭麗文1日在全代會上致詞表示,國民在最壞的時代,要振衰起敝、撥亂反正,她要讓國民從「羊群」變成「獅群」,並交付全體代表重要使命,
自由時報 ・ 1 天前

鄭麗文如何在國民內立威?學者:先做「這3件事」
鄭麗文1日正式上任國民主席,鄭在全代會誓言要讓國民從「羊群」變成「獅群」。中國文化大學廣告系教授鈕則勳說,鄭麗文如果要在內立威,必須要做「三件事」,才能突顯鄭自己的魄力、能力與負責的態度,並強化治理威望。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1 天前
在台偽出國! 台南推動「路名外交」 新街道成熱門地標
民視新聞/綜合報導很多喜歡「旅遊」的民眾都會趁著假期,買機票到「日本」玩。不過在台南出現了「京都街」和「本庄街」兩條「新路名」。讓人不用出國也能「偽出國」。甚至就連「當地居民」的身分證地址,也都改好了,現在住在京都,也覺得相當新奇。
民視 ・ 1 天前
鄭麗文喊「我是中國人」惹議!蕭旭岑竟扯民進操作:我們就是中國人
新任國民主席鄭麗文過去曾喊出,要讓台灣人自豪地說「我是中國人」,引起議論。對此,新任國民副主席蕭旭岑今(3日)受訪表示,民進操作「中國人」這個議題將國民困住,他們把政治與文化混為一談,試圖讓大家誤以為「只要我說我是中國人,就代表我認同中華人民共和國」,但這是不對的,因為在政治上,台灣與中國的確存在歧異,但在文化、血緣、歷史上,「我們就是中國人」。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15 小時前
不滿鄭麗文新任主席「話太多」內開砲不忍了 蔡正元猛轟:嘴巴那麼大幹什麼
[FTNN新聞網]記者孫偉倫/台北報導曾任立委以及名嘴的新任國民主席鄭麗文近來仍不改大砲風格,對國防預算、內總統人選等重大時事與內事務仍大鳴大放評...
FTNN新聞網 ・ 1 天前
分析馬英九為何落淚 黃暐瀚:鄭麗文選總統機率超過盧秀燕
國民新任主席鄭麗文昨(1日)正式在全代會交接下上任,她在台上致詞,讓台下前總統馬英九激動到幾度落淚。昨晚媒體人黃暐瀚就在節目上談到這現象,他認為,馬英九在鄭身上看見他的九二共識政治路線被延續,燃起他的期待,黃暐瀚還斷言,以目前狀況來看,鄭麗文成為2028候選人機率高過台中市長盧秀燕,約超過5成。
鏡新聞 ・ 1 天前
不發賀電到握手!習近平原不想跟高市早苗會談 見這1事態度180度大變
日本新任首相高市早苗昨日在南韓出席亞太經濟合作會議(APEC)領袖峰會期間,與台灣領袖代表林信義會晤,並連續兩天於社群平台發布兩人合照與會談內容,卻引發中國外交部強烈抗議。印太戰略智庫執行長矢板明夫透露,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對高市相當鄙視,也不想安排日中元首會談,見到日前美國總統川普與高市極度友好的互動後,態度大轉變,主動促成會談。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18 小時前
鄭麗文稱「普丁不是獨裁者」歐洲駐台機構炸鍋「未來不會和國民中央互動」!賴寇蒂酸:奔向懸崖沒煞車
知情人士感嘆,過去光是邀請俄羅斯代表來酒會,歐洲盟友就氣成那樣,更何況鄭麗文還說「普丁並不是獨裁者」...
放言 Fount Media ・ 1 天前
反烏托邦式的假和平論述 鄭麗文的真正目的
[FTNN新聞網]文/楊晶晶(資深記者、政論節目主持人、台大法學博士)新任國民主席鄭麗文接受《德國之聲》專訪中一番無稽之語「普丁不是獨裁者」,成功占領...
FTNN新聞網 ・ 19 小時前
林岱樺積極爭取提名 周玉蔻曝民進最慘劇本:2026選舉全面崩潰
民進高雄市長初選競爭激烈,立委林岱樺涉詐領助理費遭起訴,但廉政會三次會議均未做成處分決議,林岱樺仍積極爭取提名,話題不斷;資深媒體人周玉蔻今(2)天直言,民進準備迎接2026地方選舉遭到大屠殺,全面崩潰、最慘烈的劇本了嗎?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1 天前
彰化百里侯戰/拚藍天變綠地!綠內戰白熱化 藍謝家選不選陷兩難
佈局2026選戰,民進力拚彰化縣藍天變綠地,內有4人正卡位拚提名,檯面下動作頻頻,各陣營互放耳語,近日立委黃秀芳、彰化市前市長邱建富相繼成立競選辦公室,引爆戰火;國民則陷入謝家、縣府系統與地方派系角力,白營也虎視眈眈,彰化選情撲朔迷離,成為2026藍綠白三方現階段最膠著的戰場。
太報 ・ 1 天前
賴清德北市「滿手好牌」 張景森喊非綠人選:比蔣萬安強的逾百人
行政院前政務委員張景森今(2日)表示,民進台北市長人選應該推出一位淺藍、淺綠與白都能接受的人選,但不一定非得是民進籍。檯面上大家推薦的人不精彩、沒爆發力,帶不動士氣,也捲不起風潮。他認為,比台北市長蔣萬安強的超過100個。單單民進主席賴清德民間友人或內閣就有滿手好牌。
太報 ・ 1 天前
選戰傷痕、路線偏鋒:鄭麗文時代到來面臨三大難題
[FTNN新聞網]記者方炳超/特稿終於,國民改朝換代的大戲落幕。鄭麗文在昨(1)日正式接任國民主席,但國民人的擔憂恐怕才正要開始:能否團結、能否重新...
FTNN新聞網 ・ 1 天前
若台灣軍費拉到GDP 5%... 徐巧芯回擊「怕您不會算」給答案
國民主席鄭麗文日前受訪時表示,自己未放棄以武力保衛台灣,但質疑「全世界有哪個國家願意把GDP 5%投入國防?」此言一出引發討論,不少網友指出俄羅斯、以色列等國的軍費比例都超過5%。對此,國民立委徐巧芯昨(2)日在社群平台上表示,強調若台灣真的把國防開支拉至GDP 5%,「勢必會擠壓其他重要預算」。
中時新聞網 ・ 18 小時前
鄭麗文就任主席 中國官媒央視罕見採訪國民全代會
國民1日舉行第22屆全代會,主席朱立倫與新任主席鄭麗文進行交接儀式。過去朱立倫時期未有中國媒體採訪全代會,但路線傾中又從涉中國介選疑雲的鄭麗文一上任,竟吸引中國官媒中國中央電視台(央視)、中國新聞社(中新社)等媒體罕見前來採訪。這次國民主席選舉有6名候選人,競爭激烈,傳出中國介選疑雲,前中廣董
自由時報 ・ 1 天前
林岱樺岡山造勢湧3萬人到場相挺 游盈隆:她為綠營初選投下「超級變數」
有意參選2026年高雄市長的民進立委林岱樺昨晚(1日)於岡山河堤公園舉辦首場造勢活動,雖然原本要到場助陣的多名正國會民代臨時缺席,但現場人潮依舊不減,主辦單位仍喊破現場突破3萬人。對此,台灣民意基金會董事長游盈隆在臉書發文表示,這場晚會堪稱近1、2年來高雄最成功的一場群眾造勢活動,就在今夜,林岱樺已經為民進高雄市長初選投下一個超級變數。
鏡報 ・ 1 天前
鄭麗文掌藍營/親中論述必衝擊地方選舉 內基層醞釀抗爭
國民新任主席鄭麗文走馬上任,因其在主席選舉中不乏展現親中言論,也引發藍營內部擔憂,2026年地方九合一大選選情恐因此受到衝擊。據《鏡報》掌握,鄭麗文接掌國民後,就有地方立委直言「明年選舉恐怕不樂觀」,更有地方基層員醞釀抗爭;接下來就看鄭麗文上任後如何調整路線,淡化政治、強化民生,否則中間選民不買單,對潛在縣市首長參選人而言也是相當為難。
鏡報 ・ 1 天前
感謝林佳龍相挺!若初選失利將脫參選? 林岱樺親上火線回應
即時中心/顏一軒報導投入民進高雄市長初選的立委林岱樺,1日晚間在大岡山地區舉辦造勢晚會,湧入超過3萬人入場,引發關注,不過當天正國會的成員,包含立委王義川、黃秀芳、陳秀寶與新北市議員卓冠廷全數缺席。對此,林岱樺今(3)日接受專訪時表示,她非常感謝身兼正國會領袖的外交部長林佳龍給予支持,但自己從未拒絕、也未強迫任何人為她站台;至於針對脫參選的傳言,林則說,如果去領表登記,就不會違紀參選。
民視 ・ 12 小時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