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新興科技主導競賽:生成式人工智慧成為國家強權的新戰場
 
文/蔡鎤銘(淡江大學財務金融學系兼任教授) 
引言 
在這個科技快速演變的時代,「生成式人工智慧」成為全球關注的焦點。技術的飛速躍進不僅是產業競爭的核心,更轉化為國家實力的關鍵資源。當今世界的科技競賽,已經從過去單純的產業優勢與資源掌控,進階到因應全球地緣政治變動的新賽場。社會大眾愈來愈能體會這樣的轉變:新興科技並非純然由企業主導,而是與國家戰略深度交織。 
生成式人工智慧的出現,使國際競爭格局發生質變。它同時牽涉到經濟安全、資訊掌控與價值觀輸出,成為全球地緣經濟博弈的核心要素。各國對此投入前所未有的關注,因為誰能主導生成式人工智慧的發展,誰就可能在未來的科技秩序中奠定主導地位。 
生成式人工智慧與地緣經濟學的連結 
生成式人工智慧能創造文本、圖像、語音與程式碼,其意義不僅在於技術創新,更在於構成國家「實力資產」的新形態。它被視為國家力量的一部分,因為與經濟安全、產業控制、輿論影響及思想輸出密切相關。 
不同於冷戰時期由政府主導的核武或太空競賽,生成式人工智慧的開發仰賴企業、政府、研究機構、投資人與基礎設施共同構成的生態體系。國家若想取得優勢,必須整合人力、資本、算力與制度,形成協作且具有戰略延展力的創新生態。 
以地緣經濟的視角來看,生成式人工智慧的競爭不僅是市場與技術之爭,更涉及國家能否在全球科技鏈、供應鏈及價值觀輸出中佔據主導地位。當一國的人工智慧模型被全球採用,其語言、邏輯與文化便可能滲透他國社會,成為一種無形的「影響力投射」。科技因此成為權力的延伸,而非單純的產業工具。 
主要國家策略的比較與差異 
美國長期在生成式人工智慧領域居於領先地位,擁有壓倒性的技術與資本優勢。從OpenAI、Google DeepMind到Anthropic,美國的科技企業以創新速度與資金規模構築強大的研發生態。政府在監管與倫理規範上採取相對開放態度,使民間力量得以快速成長。其優勢在於先進的半導體技術、龐大的雲端基礎設施及風險資本的支持,形成技術與市場相互促進的循環。 
中國大陸則以「國家主導、企業推進」為特徵。政策明確指向「科技自立自強」,並以國家力量整合資料、運算與應用場域。雖在高階晶片與演算法上仍落後美國,但其龐大的內需市場與集中投資模式,使人工智慧應用普及速度驚人。中國大陸的挑戰在於如何平衡創新自由與監管需求,在發展與管控之間維持彈性。 
歐洲則選擇以制度和規範塑造競爭優勢。《歐盟人工智慧法案》的頒布,使歐洲成為全球最早針對人工智慧立法的區域。這一策略的意圖在於以「規範主導」取代「技術主導」,藉保障人權與數據隱私來建立國際信任。然而,過度嚴格的規制也可能削弱創新速度,使其在產業競爭中略顯遲滯。 
日本的角色相對特殊。作為中等強國,其策略並非全面競逐基盤模型的開發,而是專注於應用端的優化。日本政府推動官民協作,支持大型企業發展生成式人工智慧應用,同時建構倫理與安全規範。雖在算力與資金上受限,但若能善用其製造與工程優勢,仍有可能在特定領域形成強勢地位。 
技術基盤與制度設計的國力意涵 
生成式人工智慧能否轉化為國家實力,關鍵在於基盤模型的開發能力、算力掌控與人才培育。若一國僅有政策宣示而缺乏實質技術與產業支撐,則無法形成長期優勢。研發資源、數據集品質、基礎設施與風險投資的密度,決定了該國能否在科技鏈中維持領先。 
然而,制度與監管的角色同樣重要。當生成式人工智慧影響社會決策、輿論與價值觀時,如何制定合理的規範成為治理的核心。制度設計不僅能防止技術濫用,也能建立國際信任,形成一種「制度性軟實力」。 
在全球競爭中,思想與文化的輸出往往隱藏於技術背後。生成式人工智慧所學習的語料資料帶有特定的價值取向,一旦被他國採用,就可能成為新的「思想輸出」途徑。換言之,科技強權的影響力已不限於硬體與產業層面,而滲透至語言、思維與文化層級。這是地緣經濟競爭的深層結構。 
科技競賽的新地緣經濟格局與台灣地區的定位 
地緣經濟學的核心在於理解經濟行為與地緣權力的交織。生成式人工智慧的興起,使這一概念擴展至知識與數據層面。當數據成為新的能源,算法成為新的治理工具,科技競爭便取代傳統的資源爭奪,成為國際關係的主軸。 
台灣地區在這一競賽中既有機會也有風險。半導體製造實力使其在全球科技鏈中佔據關鍵位置,而開放的市場與靈活的創業環境有助於發展應用導向的生成式人工智慧產品。然而,在基盤模型開發、算力規模及人才密度方面仍存在限制。若直接與美國或中國大陸競爭基盤模型開發,恐難以形成本質性優勢。 
因此,台灣地區可參考中等強國策略,集中於特定應用場景,如醫療、製造、教育或智慧治理,發展垂直整合的解決方案。同時應維持基礎能力不落後,建立區域級資料與算力平台,以確保參與全球供應鏈的持續性。另一個關鍵是積極參與國際規範的制定,特別是在人工智慧安全、透明性與倫理標準上,發揮信任與制度優勢,塑造區域品牌。 
結語 
生成式人工智慧不再只是科技公司的創新成果,而是國家力量的新來源。它連結經濟、政治與文化,成為新時代的地緣經濟武器。美國以資本與技術領先,中國大陸以國家力量推進,歐洲以制度規範取勝,日本則尋求在應用端突破。台灣地區若能以差異化策略參與全球生態,結合技術、制度與國際合作,仍有機會在這場科技強權的博弈中取得關鍵地位。 
未來的競爭不在於誰的演算法最精巧,而在於誰能整合技術、生態與制度,建立可持續且可信賴的科技體系。生成式人工智慧的浪潮既是挑戰,也是重新定義國力的契機。誰能在這場轉型中穩健前行,誰就有可能成為下一個時代的科技強權。
其他人也在看
高通攜中華電 開發作文評閱AI
晶片巨頭高通與中華電共同響應教育部推動結合AI技術,開發教育創新應用,推出Write AI高中作文評閱輔助系統。晶片業者觀察,高通於邊緣AI布局動作積極,發揮既有手機優勢外,未來也有望結合如中華電信在內之電信商,打造AI-RAN(人工智慧無線接取網路)生態環境,進一步協助台灣打造主權AI。
工商時報 ・ 1 天前銀髮照護講座 光田醫院登場
為推廣預防醫學理念與健康老化觀念,旺旺中時媒體集團與光田綜合醫院向上院區將於11月6日(周四)上午9時,在光田醫院B棟14樓國際會議廳舉辦「預防醫學 銀髮樂齡照護講座」,邀請四大專科醫師及治療師同台開講,陪伴民眾邁向健康樂齡生活。
工商時報 ・ 1 天前
海外迎大單 國光生明年好旺
國光生(4142)海外布局、代工業務升溫發酵,明年營運加速衝刺、添利。其中針劑充填CDMO業務正處成長期,代工客戶Sanofi(賽諾菲)預估出貨量將從今年的500萬劑成長至明年的800萬劑;韓國生物相似藥客戶委託的PFS無菌充填代工也預計隨客戶陸續於歐、加、韓、日等國家上市,預估明年訂單量將比今年的20萬劑展現數倍推進力道,助力國光生明年營運大幅活絡躍進。
工商時報 ・ 1 天前
【全球大頭條】川習會今天登場! 川普:對美中會談感到相當樂觀|早安進行式|#鏡新聞
美國總統川普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今天(10/30)上午即將登場的領袖峰會,可以說是眾所矚目。川普樂觀表示,預計兩人的會談將進行3到4個小時,有信心許多問題都能在這場「很棒的會晤」中,獲得解決。相較於川普早早就預告兩人的會談,中國方面則是直到昨天,也就是會面的前一天,才正式對外證實川習會的消息。 加入頻道會員支持鏡新聞🩷: 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4LjkybVKXCDlneVXlKAbmw/join 鏡電視綜合台YouTube👉http://pse.is/59enw2 鏡電視直播台YouTube👉https://pse.is/4w3gts
鏡新聞 ・ 1 天前機械與能源運輸雙引擎發力助財報大好,開拓重工週三飆升近12%,攻新頂
【財訊快報/陳孟朔】全球重機械巨擘--開拓重工(Caterpillar,美股代碼CAT)週三躍升為道瓊成份股漲幅王,受惠財報報喜,股價收盤大漲61.02美元或11.63%至585.49美元改寫收市新高,今年來漲幅擴大到61.4%。市場人士表示,開拓重工營收與每股盈餘(EPS)同時優於預期,疊加管理層對訂單與交期的正向敘述,觸發資金回補高貝塔的工程機械龍頭。第三季期間,開拓重工營收達176.4億美元、年增9.5%,優於市場預估的167.1億美元;調整後每股盈餘(EPS)4.95美元,雖較去年同期5.17美元小幅下滑,但明顯優於市場預期的4.51美元。分析師認為,產品組合與定價策略仍具韌性,費用控管及售後服務高毛利占比提升,對沖原物料與工資壓力。分部表現上,機械、能源與交通(ME&T)營收167.3億美元、年增9.8%,成長動能來自北美非住宅建設、資源開採設備替換需求,以及能源與運輸端的大型發電機組與油氣相關設備拉貨。市場人士指出,數據中心擴建帶動的備援電力與柴油發電組需求,同樣為能源與運輸業務增添動能。
財訊快報 ・ 1 天前
高爾夫》日巡首屆飛塔球員盃,石川遼繼續拚戰今年首勝
【羅開新聞中心Minsey Weng綜合報導 圖/JGTO Images】2025年日巡賽進入類似「季後賽」的階段了,意味著參賽陣容變小了,像本週即將在千葉縣Narita Hi
羅開Golf 頻道 ・ 1 天前蘋果換新裝 擬加速OLED升級
據消息人士透露,蘋果正計畫為MacBook Pro、MacBook Air、iPad mini和iPad Air螢幕進行OLED(有機發光二極體)升級。其中iPad mini將率先採用OLED,最快明年推出、售價可能上漲約100美元。
工商時報 ・ 1 天前
新北封存疑豬瘟肉品「恐導致疫情擴散」?律師建議攤商、豬農可以「這樣做」!
論壇中心/綜合報導台中養豬場爆發非洲豬瘟,為了防堵疫情擴散,中央下令禁運禁宰15天,不過新北市已經有688公斤疑似相關豬肉產品流入市區,其中140公斤已全數退回,另有80公斤產品經加工後已封存倉儲,這些肉品若沒銷毀,將來造成疫情擴散該怎麼辦?律師陳君瑋在《頭家來開講》節目上就呼籲相關產業的民眾,「可以提國賠」!
民視 ・ 21 小時前
台積電1520又創高 台股上漲224點 估量6000億
台股今(30)日早盤開高震盪,來到28371點,上漲157點,漲幅0.58%,預估成交量5200億,櫃買指數則開高震盪,早盤來到265.47點,漲1.34點,漲幅0.52%。
EBC東森財經新聞 ・ 1 天前
佯租國有地詐千萬 軍官遭判15年
前陸軍第六軍團指揮部軍眷服務組上尉工程官李振育,被控私刻長官印章、偽造文件出租眷地,或佯稱小額工程需保證金,共詐1003萬餘元。2020年案發後逃往菲律賓,今年3月被押解返台受審,桃園地院29日依14個貪汙罪重判李男徒刑15年,褫奪公權3年,可上訴。
中時新聞網 ・ 1 天前輝達攜NOKIA組AI-RAN大聯盟 台廠搶先機
全球行動通訊邁入AI大航海時代,NVIDIA宣布以10億美元投資電信設備商諾基亞(Nokia),攜手發展AI-RAN(Radio Access Network)及6G市場。市場人士分析,台廠在政策做多加持下、早已在開放式無線接入網路(Open RAN)成為全球產業供應鏈重鎮,未來在AI-RAN市場將率先取得優勢,晶片商、網通廠、甚至雲端商都有機會雨露均霑。
工商時報 ・ 1 天前
當命運進入轉折點,你的11月將展開哪種新旅程?
11月是一個內外轉化並進的月份,此時也最適合放下執著,順勢而為。科技紫微網透過塔羅占卜,陪你抽出專屬牌卡,看看這個月你將迎來什麼轉折與啟示!
科技紫微網 ・ 1 天前
陸神舟二十一號確認明晚發射!3太空人將在軌飼養4隻小鼠
大陸神舟二十一號載人飛行任務記者會30日上午在甘肅省酒泉衛星發射中心召開。據介紹,神舟二十一號載人飛船將於北京時間31日晚上11點44分發射。
中天新聞網 ・ 1 天前
英偉達將向韓國供應26萬枚尖端芯片
美國科技巨頭英偉達(Nvidia)周五表示將向韓國供應26萬枚最先進芯片,用於支持三星、SK海力士、現代汽車集團等企業建設AI基礎設施。此消息發布之際,英偉達首席執行官黃仁勳在亞太經合組織峰會期間會見了韓國總統李在明及該國主要企業集團的負責人。
德國之聲 ・ 7 小時前
恐龍國際研討會召開!陸科學家預測:恐龍「復活」有望實現
大陸28日於上海舉行為期4天的「中國恐龍:從科研探索到科學教育」國際研討會,20多位全球頂尖古生物學家共同探討古生物學的突破方向與未來圖景。關於恐龍「復活」成為現場採訪焦點。中國科學院院士徐星表示,隨著現代生物技術的進步,未來有可能「製造」出活著的恐龍,儘管這些恐龍可能與古代的版本存在一些差異,但在外觀和行為上可能相似。
中天新聞網 ・ 1 天前
東海大學攜科博館、太空中心打造「火星任務特展」 首度亮相太空生存研發成果
(觀傳媒中彰投新聞)【記者廖妙茜/台中報導】東海大學攜手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國家太空中心推出「火星任務十週年特 […]
觀傳媒 ・ 1 天前台灣科學節開跑 科教館所推1794場次科普活動
(中央社記者陳至中台北31日電)2025第6屆台灣科學節開跑,全台博物館、科教館所共祭出1794場次科普活動,主要集中在11月8、9日及15、16日2個週末。
中央社 ・ 12 小時前
「火星任務十週年」特展 東海大學於科博館展現太空生存研發成果
【民眾網諸葛志一台中報導】東海大學攜手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國家太空中心推出「火星任務十週年特展」,首度亮相太空 […]
民眾日報 ・ 1 天前中研講堂新竹開講 聚焦農業永續與科學史反思
(中央社記者吳欣紜台北31日電)中研院今天表示,中研講堂將於11月12日前進新竹開講,活動即日起開始報名,將從農生科技與人文歷史雙重面向,邀大家一同思考,科學如何為人類提供關鍵解方。
中央社 ・ 14 小時前
以成為「東亞太空港樞紐」為目標——北海道大樹町瞄準小型衛星發射市場
臺灣的太空開發公司於2025年7月,在北海道十勝地區的大樹町進行火箭試射。這是日本國內首次由海外資本主導的火箭發射,引發對國際商機的期待。隨著全球太空商業化的浪潮加速,大樹町正以
nippon.com ・ 19 小時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