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人工智慧革命:從概念到改變世界的80年歷程
文/蔡鎤銘(淡江大學財務金融學系兼任教授)
引言
人工智慧(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I)已從科幻小說的幻想變成改變人類生活與產業結構的現實力量。這項試圖讓機器模擬人類智慧的技術,歷經八十年的曲折發展,如今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推動新一輪科技革命。本文將從AI的概念、發展歷程、核心技術、應用實況與未來挑戰,剖析這場深刻的變革。
人工智慧的內涵與類型
AI是電腦科學的重要分支,目標在於讓機器具備理解、學習與推理的能力,模仿人類的思考與行為。最常見的定義是:「人工智慧是機器正確解釋外部資料、從中學習並靈活運用以完成特定任務的能力。」
現代AI的核心在於機器學習與深度學習。機器學習讓電腦能從資料中自我改進;深度學習則透過多層神經網路模仿人腦運作,使AI在影像辨識、語音處理、自然語言分析等領域超越人類水準。
依發展層次,AI可分為三類:狹隘人工智慧(ANI)、通用人工智慧(AGI)與超級人工智慧(ASI)。前者僅能執行特定任務,是目前唯一實際應用的類型;AGI則具備自我意識與綜合推理能力;至於ASI,則被視為超越人類智能的終極形態,仍屬理論探討階段。
從理論到現實的發展歷程
AI思想萌芽於古代「人造人」的神話,而現代AI的起點則在20世紀中期。1943年,麥卡洛克(Warren McCulloch)與皮茨(Walter Pitts)提出人工神經元模型,奠定理論基礎;1950年,英國學者圖靈(Alan Turing)提出著名的「圖靈測試」,思考機器是否能像人類思考。
1956年達特茅斯會議上,麥卡錫(John McCarthy)正式命名「人工智慧」,標誌AI成為獨立學科。雖研究者對前景樂觀,但受限於演算法與硬體能力,發展很快陷入低潮。
1980年代,「專家系統」興起,使AI重獲生機。這些系統能模仿人類專家的決策方式,並在商業領域獲初步成功。然而,由於運算能力不足與成本高昂,AI在1990年代再度遭遇「寒冬」。
進入21世紀,隨著大數據、雲端運算與GPU技術成熟,AI重新振作。2006年辛頓(Geoffrey Hinton)提出深度學習訓練法,掀起技術革命。2012年AlexNet在影像辨識競賽中表現驚人,AI再次成為焦點。2016年AlphaGo擊敗韓國棋士李世乭,證明AI推理能力的飛躍。至2022年,ChatGPT橫空出世,標誌生成式AI進入全民時代。
核心技術與多元應用
AI的基礎技術包括自然語言處理(NLP)、電腦視覺、語音辨識、機器學習與生成式AI等。這些技術構成現代智慧系統的骨幹,使AI能夠理解語言、辨識影像、預測趨勢並生成內容。
在醫療領域,AI可協助醫師分析醫學影像、預測疾病風險與開發新藥。例如利用深度學習模型辨識癌症早期徵兆,其準確率已高於人類專家。金融產業則運用AI於詐欺偵測、風險管理與投資建議;銀行能藉由分析消費者行為,提供客製化理財服務。
教育領域的AI平台可根據學生的學習進度提供個人化內容,教師也可利用系統自動批改與追蹤學習表現。製造業與零售業則利用AI進行自動化生產、品質控管與智慧推薦,降低成本並提升效率。
此外,AI亦滲透至交通、能源與農業。自駕車依賴AI辨識環境、規劃路徑;智慧電網利用AI預測負載、降低浪費;農業應用則可監測氣候與土壤條件,決定最佳施肥與收成時機,協助糧食安全與永續發展。
科技進步背後的挑戰與風險
儘管AI潛力巨大,仍面臨技術與倫理的多重挑戰。當前AI仍以「狹隘型」為主,缺乏理解與常識推理能力。若資料品質不佳,AI模型可能產生偏見,導致不公平決策。
AI的使用也引發隱私與安全疑慮。龐大的訓練數據可能含有個資,若無妥善防護,恐導致資訊洩漏與濫用。就業市場亦受衝擊,重複性工作逐漸被自動化取代,產生結構性失業問題。
因此,各國積極建立AI倫理框架。主要原則包括:尊重人類尊嚴與福祉、確保人類監督、消除偏見、提升透明度及保護資料隱私。台灣目前正研擬《人工智慧基本法》,以規範AI的資料治理、風險控管與倫理責任,確保創新與社會安全並行。
未來展望:邁向自主與主權AI時代
未來AI的發展將朝三個方向演進。首先是「通用人工智慧(AGI)」的追尋,致力於建立能自主學習與推理的智慧系統,雖仍屬長遠目標,但已成全球科技界的共同願景。
其次是「主權AI(Sovereign AI)」的興起。各國愈發重視AI的自主研發能力,希望利用本國資料與基礎設施打造在地AI,減少對外國技術依賴,以維護文化與科技主權。
第三是運算力、演算法與大數據的融合。隨著高效能晶片與量子運算技術成熟,AI將更快速、更節能地處理資訊,進一步滲透人類生活的每個層面。然而,如何確保AI遵循人類價值並受監督,仍是各國共同面對的核心課題。
結語
自1940年代以來,人工智慧歷經理論孕育、技術突破與應用擴張,已成為驅動全球科技與經濟的核心力量。AI正在重塑產業結構、社會秩序與生活方式,帶來前所未有的機遇,也潛藏深刻風險。
面對AI時代,政府需建立法規與倫理框架,企業應強化責任治理,個人更要培養與AI協作的能力。唯有在技術創新與人文價值之間取得平衡,人工智慧才能成為推動人類文明進步的正向力量。
其他人也在看

王牌威能帝7局失1分好投!樂天桃猿2:1擊退中信兄弟奪台灣大賽2連勝
體育中心/季芸報導台灣大賽在19日第二戰台北大巨蛋開打,前場比賽完封中信兄弟的樂天桃猿,開賽就靠著開路先鋒林立在首打席開轟先馳得點,但接著雙方打線都遭壓制形成投手戰;在台灣大賽連續15局沒有打下分數、追平隊史最慘紀錄的中信兄弟,雖然7局下靠著威能帝的關鍵暴投追回1分,8、9局也都有反攻機會,但可惜最後仍舊沒能逆轉比數,讓樂天桃猿以2:1拿下台灣大賽2連勝。
FTV Sports ・ 1 天前
風神颱風生成!公路局提升警戒作業嚴陣以待
[NOWnews今日新聞]因應風神颱風生成,受颱風外圍環流及東北季風影響,交通部公路局今(19)日表示,新北、桃園、宜蘭、花蓮可能有強降雨,包括台9線蘇花公路、台8線中橫公路花蓮路段在內,可能受影響。...
今日新聞NOWNEWS ・ 1 天前
中職台灣大賽第2戰 陳冠宇中繼成功 (圖)
中華職棒總冠軍賽(台灣大賽)第2戰19日在台北大巨蛋進行,桃猿投手陳冠宇(圖)8局下中繼登板,主投1局未失分,退場時面露喜悅;最終桃猿搶下勝利,陳冠宇也獲中繼成功。
中央社 ・ 1 天前
中職/桃猿2比1雙殺兄弟聽牌在望!威能帝7局失1分好投鎖死黃衫軍
台灣大賽G2今(19)日在台北大巨蛋進行,中信兄弟主場迎戰樂天桃猿,吸引四萬名球迷進場。桃猿首戰奪勝後氣勢延續,林立首局首打席全壘打先馳得點,李博登雖挨轟但頂住多次失分危機。樂天洋投威能帝一夫當關,7局失1分封鎖兄弟打線。終場樂天就以2比1再勝兄弟,台灣大賽拿下二連勝,距離聽牌只差一步。
鏡報 ・ 1 天前
季連成:淹水重災區不會採取垂直避難 (圖)
中央前進協調所總協調官季連成19日指出,重災區一定要採疏散撤離、不採垂直避難,而所謂重災區就是這次淹水特別嚴重區域,如佛祖街等。圖為佛祖街一帶房屋現況,機具與人力持續進駐協助復原。
中央社 ・ 1 天前
檳城屠妖節發放 茹素護生一人一善
慈濟馬來西亞分會為印裔照顧戶舉辦發放活動,提前感受屠妖節的氣氛,場外設立攻站宣導環保茹素,志工也向照顧戶宣導一人一善,鼓勵人人匯聚點滴愛心。 迎接屠妖節的到來,慈濟馬來西亞分會為印裔照顧戶舉辦發放...
大愛電視 ・ 1 天前
柬埔寨詐團首腦陳志曾多次來台 張榮興:已聯繫美方、報北檢偵辦
美國司法部與財政部日前起訴在柬埔寨各地進行投資詐騙的太子控股集團(Prince Holding Group)董事長陳志,美方已查扣價值約150億美元的比特幣,並與各國合作追緝目前仍在逃亡的陳志。警政署長張榮興今天在立法院表示,陳志大概是在2022年前出入台灣,並表示,已透過FBI主動聯繫,並報請北檢
自由時報 ・ 1 天前
中國介選藍魁要拉下賴清德 總統府回應了
[NOWnews今日新聞]國民主席改選昨日落幕,鄭麗文擊敗郝龍斌、羅智強脫穎而出,有媒體報導指出,中國介選並以「拉下賴清德」視為核心目標。對此總統府今(19)日回應,期望朝野政領袖,無論政治立場為...
今日新聞NOWNEWS ・ 1 天前
馬尼拉灣知名度假城舉辦慕尼黑啤酒節 享受德國音樂美食饗宴
雙十連假剛結束,接下來還有光復節假期、行憲紀念日及元旦連假,許多民眾會安排出遊渡假計畫,由於花東受天災影響讓遊客卻步,其它知名觀光景區的國旅又貴森森,交通也經常塞車及景點餐廳大排長龍,很多人寧可選擇出國度假去,但三四天連假也不宜跑遠,熱門時段飛日韓也不便宜,因此飛行時間僅90分鐘的菲律賓馬尼拉是不錯的選擇。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1 天前
痰液堆積不是小問題!醫:新一代祛痰藥物成治療新選擇
【健康醫療網/記者趙正瑋報導】COVID-19、流感與呼吸道融合病毒(RSV)雖然在臨床表現上各有差異,但都屬於呼吸道病毒,常伴隨喉嚨痛、流鼻水與咳嗽等症狀。其中,持續分泌與堆積的痰液更是患者共同面臨的難題。 國立台灣陽明大學臨床醫學博士、胸腔內科醫師蘇一峰表示,痰液原本具有保護呼吸道的作用,但在病毒感染與發炎刺激下,卻可能轉為黏稠、難以清除,進一步影響呼吸道功能與康復速度。正因如此,痰液處理與治療不僅是緩解不適的重要環節,也是確保呼吸道疾病患者恢復健康的關鍵步驟。 為何咳嗽痰液會持續 長尾症狀+呼吸道黏膜受損 蘇一峰醫師指出,COVID-19、流感與呼吸道融合病毒(RSV)雖然在臨床上各具特色,例如COVID-19可能引發長新冠後遺症、流感常伴隨高燒與全身痠痛,而RSV對兒童與長者則特別容易造成下呼吸道發炎與久咳不癒,但它們都有一個共同難題:痰液堆積。 此外,臨床觀察顯示,呼吸道病毒的另一個特徵是可能留下「長尾症狀」,後遺症持續時間或長或短,且不容易根治。蘇一峰醫師解釋,即使病毒本身已經清除,患者仍可能持續數週甚至數月咳嗽。 原因在於呼吸道黏膜在感染後受損,如同皮膚被刮傷,底層組織暴
健康醫療網 ・ 1 天前
賀鄭麗文當選 習讚共促統一2/鄭麗文當選國民主席 美聯社:中國介選蒙陰影
這一次的選舉,雖然只是國民自己的事,甚至投票率也不高,但是對於台灣整體社會來說可能是一個警訊,難道未來就可以靠操作,讓中國自己屬意的人,成功當選嗎?因為這時候爆出,上個月高層拍板定案,決定力挺鄭麗文,因為鄭麗文曾經公開提到自己是「中國人」,整體立場讓北京比較好操作,而外媒不約而同也關注到,中國在這場選舉的「出手痕跡」,包含在抖音和Youtube上面不少中國帳號一起發布影片。
鏡新聞 ・ 1 天前共伴效應帶來風雨 文大下午3時起全校停課
(中央社記者許秩維台北20日電)中國文化大學今天表示,因共伴效應帶來風雨影響,學校自今天下午3時起全校停課;另為保障教學不中斷及師生安全,明天全校課程將改採遠距教學方式進行。
中央社 ・ 1 天前華郵:美允交出線民 換無證客送薩爾瓦多重刑監獄
華盛頓郵報19日獨家報導,為了讓川普政府可以把大批委內瑞拉無證客遣返到薩爾瓦多惡名昭彰的重刑監獄「反恐怖主義監禁中心 」...
世界日報World Journal ・ 1 天前全球銅需求未來十年走向「多極化驅動」,美印有望成新增量主力
【財訊快報/陳孟朔】路透報導,未來十年,全球銅需求正從「中國獨強」走向「多極化的驅動」。在中國需求增速放緩的同時,美國與印度有望成為新增量主力,一方面,AI數據中心擴張與電網升級帶來長期用銅需求;另一方面,在地製造與基建週期疊加,推動線纜、配電與變壓設備用銅走高。機構預估,至2031年中國在全球精煉銅消費中的占比將較2026年回落,對價格與供需的主導權逐步讓渡給其他地區。美國方面,老化電網更新與數據中心投建構成雙重拉力,帶動電力電纜、變壓器與建築用線需求回升;若本土化政策與貿易壁壘延續,將進一步刺激境內產能與投資。印度則以可再生能源與輸電通道大擴容為主線,為銅桿、銅排與工業電機注入增量,整體需求有望保持高增。亞洲(不含中國)亦受通訊、數據中心與電力基建帶動,呈區域性擴張。反觀,中國在過去十餘年已完成大規模電力與城鎮化投入,後續更多是「存量升級」與結構性需求(新能源車、充換電、太陽能/風電與配套儲能)。這意味著總量增速趨緩,但高階製造與綠電相關用銅仍具韌性;再生銅利用率提升與產業升級,將成為改善成本與供應彈性的關鍵。市場人士表示,中期銅市驅動因子更為「拼圖化」,美、印與亞洲多國的基建與數
財訊快報 ・ 1 天前
秋颱共伴效應發威! 礁溪間歇雨勢 遊客撐傘泡腳
風神颱風外圍環流與東北季風的共伴效應,不容忽視。宜蘭礁溪知名景點湯圍溝,現場有一群遊客泡腳泡得很開心,詳細情況連線記者 李雅靜。 #風神颱風#共伴效應#礁溪#撐傘泡腳
東森新聞影音 ・ 1 天前
名車自撞四輪朝天 驚見酒駕累犯又違規
台中市今(20)日凌晨1輛瑪莎拉蒂自撞安全島,開車的是49歲湯姓女駕駛,撞車當下整輛車翻覆四輪朝天、受困駕駛座,消防到場將她救出來,警察對他酒測,結果0.3超標,她向警方供稱聚餐時喝了1瓶啤酒,涉及酒...
華視 ・ 1 天前《各報要聞》TPCA Show暖場 材料戰先開打
【時報-台北電】TPCA Show本周登場,聚焦AI時代高效能與高能耗挑戰,展前市場已先掀起一場「材料戰」,隨輝達GB系列平台放量、美系雲端業者加速自研ASIC專案,高階CCL(銅箔基板)用料需求暴增,玻纖布與高階銅箔(HVLP)雙雙陷入結構性緊繃,供應鏈正邁入「得材料者得天下」的新一輪備戰循環。 AI伺服器建置進入量產高峰,推升PCB關鍵材料供應壓力同步升溫。業者透露,主要雲端大廠普遍提前鎖定未來兩年載板與原物料所需產能,優先「鎖料」搶占資源,備貨量動輒高於實際需求2倍,此波搶料潮更自設計階段即指定材料規格。 以輝達新一代Rubin系列主板為例,預計大量採用M8等級CCL,交換器與運算托盤亦需搭載Low Dk(低介電)二代玻纖布與HVLP4銅箔,連帶使ASIC伺服器用板全面升級規格,帶動整體高階材料鏈提前進入超前備料節奏。 高階CCL須同時搭載超低介電玻纖布與超低輪廓銅箔,缺一不可,惟業者指出,雖然日東紡已啟動T-Glass產線擴建、預計產能翻倍,但新伺服器平台層數自20層倍增至40層,板面積亦明顯放大,使原物料消耗速度遠超擴產進度,即便新產線如期開出,仍難追上備料曲線,材料緊俏態勢
時報資訊 ・ 1 天前
公教人員年改重修再推進 翁曉玲、李來希重申「僅設停損非回復」
[FTNN新聞網]記者孫偉倫/台北報導軍公教年改在國民獲得本屆國會多數後開始啟動重修,立法院本會期也再啟未完成重修的公教人員年改修法。排定修法議程的國...
FTNN新聞網 ・ 23 小時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