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面被血水染紅!蘇丹2000人遭殘殺 專家:堪比盧安達大屠殺
編譯曾宜婕/綜合報導
蘇丹爆發大屠殺,至少2000名平民遭殺害!據《衛報》28日報導,軍事組織「快速支援部隊」(Rapid Support Forces,RSF)在上周末奪取蘇丹達佛(Darfur)西部城市艾勒法舍(El Fasher),英國耶魯大學透過衛星看到蘇丹國內遍布屍體、街道因鮮血變成紅色,學者表示這堪比盧安達式的屠殺。
暴力情況堪比盧安達屠殺
耶魯大學人道主義實驗室(Humanitarian Research Lab)一直以來透過開源情報和衛星圖像監測蘇丹戰爭情形,實驗室表示,的確有證據顯示RSF正在蘇丹進行大規模屠殺,RSF似乎透過「強制居民搬遷」和「立即處決」的方式,針對富爾(Fur)、札加瓦(Zaghawa)、伯提(Berti)等非阿拉伯人的原住民,進行有系統性且蓄意的「種族清洗」。
實驗室執行主任芮孟(Nathaniel Raymond)指出,透過衛星圖像可以看到:街上遍布屍體,地面甚至因鮮血被染成紅色,他將蘇丹當天的暴力情況和盧安達屠殺對比:「蘇丹的屠殺才剛開始,我從來沒看過一個地區曾遭遇這種程度的暴力,這天的規模堪比盧安達式的屠殺。」
官方證實艾勒法舍城市已經淪陷
RSF在周日(27日)聲明,軍隊已經掌控艾勒法舍當地的軍事基地,並表示「已從僱傭兵和民兵的手中奪取控制權」。蘇丹軍隊領導人於同日證實,軍隊已經從艾勒法舍撤離到「其他更安全的地方」,承認已經失去艾勒法舍的控制權。
RSF佔領的艾勒法舍是達佛地去最後一個由官方軍隊掌控的城市,軍隊目前已經被排除在蘇丹三分之一的領土以外,專家表示恐國家恐面臨分裂危機。
自2023年4月以來,RSF與軍隊為了爭奪權力爆發激烈內戰,超過15萬人慘遭殺害,逾1400萬人流離失所。聯合國人權辦公室(The UN Human Rights Office)表示,有報導稱想要逃離當地的人民遭到「立即處決」,此外,從釋出的影片中可以看到,數名手無寸鐵的男子被槍斃後倒地,周圍的RSF軍人指著這些男子指控他們是蘇丹戰士。
新聞機構目前無法與城市內的人民取得聯繫,蘇丹記者協會(Sudanese Journalists’ Syndicate)表示,包含衛星等通訊方式因為封鎖媒體皆已被切斷。
人民從社群影片才知道心愛的人已被處決
防止暴行的組織專家劉易斯(Shayna Lewis)表示,許多先前已經離開艾勒法舍的人民是透過社群上流傳的處決影片才知道心愛的人已經遭RSF殺害。此外,聯合國統計顯示,有超過100萬的人民自戰爭以來已逃離艾勒法舍。約有26萬人民,其中有一半是孩童,仍被困在當地且得不到任何援助,只能吃動物飼料維生。
聯合國移民機構表示,周日以來已經有超過26萬人逃離艾勒法舍,到另一座城市塔維拉(Tawila)尋求庇護。無國界醫生( Médecins Sans Frontières)指出,他們正面臨大量從艾勒法舍來的傷患,達佛的國際救援委員會(International Rescue Committee)表示,該地已經容納超額的人民並「瀕臨崩潰」,如果沒有其他援助幫忙將會陷入苦難。
蘇丹戰場上竟有英國製造軍事裝備
據《衛報》28日獨家報導,蘇丹戰場上發現英國製造的軍事裝備,這些裝備正被RSF軍隊使用,再次引發外界對英國向阿拉伯聯合大公國(UAE)出口武器的審查。UAE曾多次被指控向蘇丹的RSF部隊提供武器。
雖然UAE矢口否認,但在蘇丹發現的軍事裝備證明文件已交由國際組織進行審查。
掌握全球脈動、深入觀點分析,訂閱一鍵看世界SET Global
更多三立新聞網報導
美日防長會面!赫格塞斯讚日提高國防支出承諾 但未提出具體要求
川習會前夕示好?中國下訂3貨櫃大豆 今年首批訂單
巴西警突圍毒梟爆街頭激戰!貧民窟屍橫遍野 地方州長宣布「戰爭狀態」
川習會在即!BBC節目:若放任中國犯台 美國將失全球主導地位
其他人也在看

TVBS社會檔案/「我是歹人但我嘸殺人」王信福涉2警命案 證據不見仍判死
2006年雙十節,一名手持假護照「杜春傑」的男子,一抵達桃園國際機場便被警方逮捕,隨後戴上手銬、押上警車。這名男子正是當年名列台灣十大通緝要犯的王信福,他因眼疾返台就醫,結束了長達16年的逃亡生涯。然而,他並非如外界所想,對被捕毫無心理準備。相反地,王信福心中懷有一絲期待,盼能藉這次機會證明自己的清白。但最終,等待他的卻是如同16年前預想的結局:一紙讓他無法心服口服的死刑判決。
TVBS新聞網 ・ 1 天前
未上任先鬧失言風波 藍委苦勸鄭麗文這件事
[NOWnews今日新聞]國民新任主席鄭麗文在今(1)日全代會上正式上任,不過,鄭麗文從競選主席期間,就被視為是「紅統派」,日前接受「德國之聲」專訪時,更語出驚人稱「蒲亭並不是獨裁者」,引發輿論譁...
今日新聞NOWNEWS ・ 3 小時前
侯友宜、盧秀燕都缺席...... 國民全代會地方首長出席稀稀落落
國民今日上午召開第22屆第1次全國代表大會,新魁鄭麗文正式走馬上任,但藍營執政的地方首長出席狀況卻稀稀落落,只有地主台北市長蔣萬安、嘉義市長黃敏惠、新竹縣長楊文科、台東縣長饒慶鈴與會;對此,鄭麗文在全代會後受訪表示,外界不需要做太多聯想,今天沒有出席的縣市長昨天都已經跟她通過電話,她也能理解這些
自由時報 ・ 6 小時前
謝龍介掛看板喊「光復台南」 民調揭南市長「藍綠差距」
台南市 / 綜合報導 台南市長初選熱,國民立委謝龍介今(31)日掛出和議員們的首波聯合看板喊話要光復台南,讓台南翻轉變得清新,同對手前立委陳以信表示祝福,提到選前各自努力選後會團結合作,至於民進兩位選手陳亭妃和林俊憲,依舊是討論度很高,最近民調拿藍綠來PK,分別以陳亭妃、林俊憲和謝龍介組合比較,結果陳亭妃、林俊憲都贏了謝龍介。國民立委謝龍介手握拳看起來朝氣滿滿,今日掛出和議員們的首波聯合看板喊話支持者,如果接到電話民調要唯一支持謝龍介,說自己很期待台南翻轉,立法委員(國)謝龍介說:「我們要光復台南市,台南市要清新,民進在這裡32年,讓我們大家一起,來讓台南市(改變),替你打掃乾淨。」前立法委員(國)陳以信說:「(謝龍介掛看板),表示祝福,選前各自努力,選後團結合作,國民一定可以吸引更多,台南中間選民的認同跟支持。」而同同志前立法委員陳以信,日前也表態要投入內初選,強調把餅做大,對於謝龍介掛看板表示祝福,藍營台南市長初選熱,民進有意角逐的立委陳亭妃、林俊憲,討論度也很高。有最新民調,陳亭妃對決謝龍介組合中,陳亭妃獲得52.6%支持,謝龍介24.9%,陳亭妃大勝超過27個百分點,至於林俊憲對決謝龍介的話,林俊憲42.3%,謝龍介37.2%,林俊憲略勝一點,立法委員(國)謝龍介說:「有一些是比較明顯的操作,我們也都給予尊重,整個民調顯示一個現象,就是台南不再是綠營的鐵板一塊。」立法委員(民)陳亭妃說:「相信民調都是參考,亭妃會繼續努力,而且亭妃已經蹲點37區,8年了,會爭取人民對我的認同度。」立法委員(民)林俊憲說:「大家就來競爭吧,我更歡迎跟龍介兄,台南市的藍圖規劃,我們可以來做比較。」針對最新民調,林俊憲以文字回應保持尊重,會繼續爭取市民認同,也和謝龍介下戰帖搶奪市長大位,有意者各自努力,和選民搏感情也拚吸睛,藍綠內初選誰過關出戰台南市大家都很關注。 原始連結
華視影音 ・ 22 小時前
怒轟鄭麗文反台獨中邪!曹興誠嗆:別太得意
[NOWnews今日新聞]國民主席鄭麗文今(1)日正式上任,聯電創辦人曹興誠一早發公開信,痛批鄭麗文在兩岸與國民政策上的立場背離民主與人權原則,還說出俄羅斯總統蒲亭不是獨裁者,「所以妳是中了邪。」...
今日新聞NOWNEWS ・ 6 小時前
替林岱樺站台引炸鍋!王義川:不出席造勢
[NOWnews今日新聞]民進高雄市長初選白熱化,內派系正國會成員日前相繼宣傳民進立委林岱樺的造勢晚會,引起外界批評,「正國會」民進發言人卓冠廷今(31)日下午向民眾致歉,並收回他的表態,而綠...
今日新聞NOWNEWS ・ 1 天前
失智後首露面!林芳郁獲醫療奉獻獎 賴清德嘆「疾病不能輕忽」
醫療奉獻獎昨日舉行頒獎典禮,心臟外科權威、前衛生署長林芳郁獲得「特殊貢獻獎」,這是他在公開失智病情後首次於公開場合露面。賴清德總統接見所有得獎人時,見到林芳郁頻頻讚許他「精神很好」。賴總統表示,今年政府啟動健康台灣深耕計畫,並創立「癌症新藥基金」,希望民眾能獲得更完善的醫療與照護服務。
中天新聞網 ・ 3 小時前
有信心贏何欣純 林家興宣示再戰屯區立委
[NOWnews今日新聞]年前4名年輕人組成「台中F4」參選區域立委,當選的3人後來被稱為「盧媽3子」,唯一落選的林家興,昨晚在臉書發500字長文,表態爭取參選2028台中立委,有信心戰贏已被提名參選...
今日新聞NOWNEWS ・ 1 天前
習近平穿梭峰會 高市關切台海穩定1/習近平壓軸到場! 李在明首見習近平氣氛融洽
南韓總統李在明跟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藉由這次APEC峰會首度見面,是否能讓韓中關係緩解,還有待觀察。而習近平在APEC大會上再次提起「維護多邊貿易體制」,以及在場邊會中,見了加拿大總理卡尼都被認為跟美方較量意味濃厚。
鏡新聞 ・ 5 小時前
率羊群變獅群!鄭麗文激昂:最壞時代需國民 馬英九台下頻頻拭淚
國民今(1)天上午舉行全國代表大會,會中完成新舊任主席交接,新任國民主席鄭麗文正式就任,她也再宣示,將兌現選前承諾,讓全「從羊群變獅群」,前主席馬英九聽到這段,還在台下頻頻拭淚,只不過國民
台視新聞網 ・ 3 小時前


分析/鄭麗文上任主席!地方大咖未現身成隱憂 兩岸論述是否轉趨保守待觀察
國民全代會今天(1日)盛大登場,鄭麗文風光上任主席,成為藍營有史以來第二位女性主席。不過,縣市長及地方派系的出席率不高,包括藍營具代表性的台中市長盧秀燕、新北市長侯友宜、桃園市長張善政均未現身,引起內擔憂,鄭的號召力首現危機。此外,鄭麗文近日拋出「普丁不是獨裁者」惹議,她今天在全代會上罕見未提兩岸論述,未來對此議題是否將轉趨收斂,成為各界關注焦點。
鏡報 ・ 2 小時前
卸任國民主席 朱立倫:以身為48年國民員為榮、籲團結支持鄭麗文
國民今全代會主席交接,正式告別「朱立倫主席時代」。朱致詞時,除感恩的栽培,也感謝近30年來默默支持的好朋友,強調自己以身為48年的國民員為榮,永遠不會忘記的栽培,也呼籲員團結支持新主席鄭麗文。
太報 ・ 8 小時前
林佳龍挺林岱樺選高市長 邱議瑩:國家利益擺第一
台北市 / 綜合報導 外交部長林佳龍也是現在民進正國會派系掌門人,29日晚間發文力挺民進立委林岱樺,更表示她是「有為有守不貪不取」,包括其他正國會成員也先後發聲。對此,民進立委邱議瑩表示,從政者國家利益應放第一,最後才是派系跟個人,林岱樺則喊話,不要傷害我的朋友。一句「台灣加油」在深夜發酵,外交部長林佳龍在社群上公開支持,同屬正國會系統的林岱樺參選高雄市長,還寫下「有為有守不貪不取」,喊話高雄市民參加11月1日的造勢晚會,更在留言區分享林岱樺的主題曲「心酸的告白」。外交部長林佳龍說:「台灣是一個民主法治,而且很保障人權的社會,所以我們支持林岱樺委員,捍衛她自己的一個權利。」即便林岱樺深陷詐領助理費風波,但不只林佳龍全力相挺,同為正國會的立委黃秀芳八點半率先轉發,之後王義川陳秀寶也通通跟進,另外還有多名議員通通跟進,更打算出席造勢晚會。立委(民)邱議瑩說:「身為一個從政者,國家利益,台灣利益永遠要擺在第一位,接下來才是政,最後才是派系跟個人。」立委(民)林岱樺說:「岱樺可以接受任何的考驗,但請不要傷害我的朋友,萬千磨難終將還我清白。」正國會動作積極除了要替林岱樺周六造勢之外,攤開民進2026選對會第一波縣市首長提名。台中市民進推出的,何欣純屬於新潮流,宜蘭縣則是有親賴的律師林國漳,嘉義市民進立委王美惠,屬於英系,至於台東縣陳瑩雖然屬於正國會,卻是各派系共識,另外新北雖然還沒公布,蘇系的蘇巧慧也幾乎訂於一尊。只是林佳龍發文時間點,隔天就是川習會登場再加上又身兼外交部長,也一度惹議,立委(民)賴瑞隆說:「這部分我們尊重,因為每個人都有各自的一些思考跟他的交情。」綠營港都初選四搶一,有志大位者兄弟登山各自努力。 原始連結
華視影音 ・ 1 天前
台美關稅談判突破? 鄭麗君「APEC後」進展
台美關稅談判持續進行中,行政院副院長鄭麗君表示,在10月初第五輪實體磋商後,預計APEC後雙方將繼續溝通,有共識後就可進入總結會商,達成台美貿易協議,不過受影響的傳產感嘆「很焦慮」。
TVBS新聞網 ・ 17 小時前
謝龍介肯定鄭麗文論述能力 陳以信讚代表拉百人入有遠見
鄭麗文1日就任國民主席,國民台南市長參選人謝龍介、陳以信都到場參加,謝龍介提及鄭的論述能力一流,有助傳達國民的理念方向。陳以信期待她以公平公開公正態度決定未來台南市長初選。國民台南市議員蔡育輝直言,只要她在2026年、2028年打敗賴清德總統的民進政府,可直接奠定國民主席的歷史地位。
中時新聞網 ・ 2 小時前
武力護台卻砍國防預算?徐國勇提醒鄭麗文「國無兵恆亡」:買武器是和平保證
[FTNN新聞網]記者許詠晴/台北報導國民主席鄭麗文日前接受外媒專訪,稱不放棄武力保護台灣,卻又認為國防預算不該超過GDP3%,不贊成台灣繼續增加至5%,矛盾...
FTNN新聞網 ・ 4 小時前
李在明敲碗核動力潛艦 川普點頭 東亞AUKUS成軍? 日本打算跟進 美日韓安全同盟 力抗北韓飛彈+中國灰色戰略|全球聊天室|#鏡新聞
中日韓3國領袖在南韓慶州APEC聚首。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日本首相高市早苗、南韓總統李在明互動氣氛都算融洽。不過檯面下,仍有許多分歧。日韓之間因為歷史遺緒、島嶼主權爭議等問題,關係一直存在風險。但面對來自中國解放軍、北韓飛彈的安全威脅,兩國也必須在與美國的同盟基礎上,加強合作、穿梭外交。 而李在明日前與美國總統川普會晤,達成在美國費城造船廠共同打造核動力潛艦的協議,被解讀為區域安全同盟的強化,外界甚至猜測是要打造「美日韓版AUKUS」!核動力潛艦的戰略意義是什麼?李在明、高市早苗兩位初登大位的領袖,這次又如何和中國過招?全球聊天室帶您一同揭祕。 加入頻道會員支持鏡新聞🩷: 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4LjkybVKXCDlneVXlKAbmw/join 鏡電視綜合台YouTube👉http://pse.is/59enw2 鏡電視直播台YouTube👉https://pse.is/4w3gts
鏡新聞 ・ 21 小時前
王世堅送2禮物寄語施政 盼卓榮泰高瞻遠矚、觀察細微
行政院長卓榮泰今(31日)前往立法院院會進行施政報告並備詢,民進立委王世堅在質詢前特別致贈望遠鏡與放大鏡,希望卓榮泰施政「高瞻遠矚、觀察細微」,卓則回應會謹記這段話。
鏡新聞 ・ 21 小時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