喘、咳、腳腫不只累!可能是心臟衰竭 醫教:從日常做好自我照護
【健康醫療網/記者陳靖安報導】心臟衰竭是指心臟無法有效將血液輸送到全身,導致器官組織缺氧、體液滯留,進而引發一連串全身器官衰竭的症狀與併發症。
心臟衰竭分為兩類型!醫:這族群更容易被忽略
國泰綜合醫院心血管中心介入性心血管科主治醫師黃晨祐說明,目前根據左心室射血分率(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 LVEF)的不同,臨床上可將心臟衰竭分為兩大類:左心室射血分率低下型和左心室射血分率輕微低下或保留型。兩者在病因、治療與預後上略有差異,但都對病人的生活品質皆有明顯影響。
1. 左心室射血分率低下型
左心室射血分率低於40%,而正常成年人的左心室射血分率應大於60%。簡單來說,就是心臟收縮力變差,無法把足夠的血液打出心臟,這類病人常見於心肌梗塞、嚴重狹心症、心肌病變、心肌炎等患者。
2. 左心室射血分率輕微低下或保留型
左心室射血分率大於或等於40%,但心臟已出現心室增厚、心房擴大或是左心室舒張功能異常,無法有效在心臟下一次收縮前將心室「充滿血液」,目前認為大多來自於心肌異常的纖維化。此類型心臟衰竭患者常伴隨其他慢性疾病,常見於年長者、高血壓、糖尿病、肥胖、慢性腎臟病或女性患者。近年來顯示,正常左心室射出分率心衰竭的盛行率逐漸上升,其全因死亡率並未較低,因此同樣需要積極治療與照護。
心臟衰竭常見4大症狀 下肢水腫、咳嗽都要注意
不論是哪種類型的心臟衰竭,症狀主要包括:
1、呼吸困難、端坐呼吸:尤其在活動後或平躺時明顯。
2、下肢水腫:腳踝、小腿腫脹,有時合併體重快速增加。
3、疲倦無力:因為器官缺血導致活動耐受力下降。
4、咳嗽、咳痰:尤其是夜間或清晨加劇,嚴重時可能有泡沫痰。
心臟衰竭怎麼診斷?醫揭6大檢查重點
1、詳細病史與身體檢查。
2、胸部X光:可檢查心臟大小與肺部積水、排除其他肺部疾病。
3、心電圖:排除心律不整與心肌缺氧。
4、心臟超音波:最重要的工具,可評估左心室射血分率、舒張功能、瓣膜狀態等。
5、血液檢查:NT-proBNP(N端前腦利鈉肽)是反映心臟負荷的指標,對於診斷與追蹤心臟衰竭病情有幫助。
6、心導管檢查:懷疑冠狀動脈心臟病時可考慮施行。
生活管理同樣重要!醫提醒這6點務必遵守
心臟衰竭的治療首要目標是改善症狀,其次是減少心衰惡化住院率和減少心血管死亡;治療方式會根據射血分率的不同而有所差異。
黃晨祐醫師也提醒,心臟衰竭是一種可控制、可穩定的慢性疾病。透過早期診斷、個別化的治療與良好的生活習慣,多數患者能維持良好的生活品質。
在日常生活中需特別注意以下幾點,以延緩疾病惡化:
1、限制鹽分攝取:建議每日鈉攝取量不超過 2-3 克(約等於食鹽 5 克)。
2、控制水分攝取:若有水腫或低鈉血症者,每日飲水量須由醫師評估調整。
3、定期量體重:每日固定時間量體重,如體重增加>2 公斤 / 3天,應儘速就醫。
4、維持規律運動:適當的心肺復健運動可提升體能與生活品質。
5、戒菸戒酒:尼古丁與酒精皆會加重心臟負擔。
6、定期回診與用藥依從性:規律服藥並遵守醫囑,是穩定病情的關鍵。
【延伸閱讀】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66684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更多健康資訊:健康醫療網https://www.healthnews.com.tw
其他人也在看

醫曝「三高提早出現」 心肌梗塞年輕化 一動就喘得當心
心肌梗塞年輕化已成為醫界關注的議題!專家指出,現代人飲食西化、生活忙碌、壓力大、作息不正常,導致三高問題提早出現,使40、50歲以下族群成為高風險群。台北慈濟醫院去年曾收治一名38歲急性心肌梗塞患者,三條冠狀動脈嚴重阻塞,需緊急進行冠狀動脈繞道手術。預防之道包括多吃原型食物、注重蔬菜攝取、定期健檢追蹤三高,以及維持穩定作息。醫師提醒民眾莫忽視身體警訊,如無緣無故的喘、悶等,皆可能是心臟問題徵兆!
TVBS新聞網 ・ 1 天前
30多歲上班族心肌梗塞送醫 北榮桃園分院:冠心症不再是老人專利
隱藏在胸口的危機,正悄悄威脅現代人健康。台北榮民總醫院桃園分院表示,近期多家醫院通報,冠心症病患年齡層明顯下降,有30多歲上班族因長期胸悶卻不以為意,最後竟因心肌梗塞緊急送醫。冠心症不再是老年人的專利,生活壓力大、不健康飲食與缺乏運動,都是現代人「心血管超載」的主因。 北榮桃園分院表示
桃園電子報 ・ 18 小時前
中醫師看診突見病患「耳垂一道溝」 驚喊:小心心血管疾病!
看耳垂就能知道心臟好不好?醫界近年常提到「冠心溝」現象,引發不少網友好奇。中醫師就在社群上分享親身趣事,提醒若耳垂出現一道摺痕,或許要多留意心血管健康。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1 天前
靜脈曲張久治未癒 雷射搭清創助新竹婦人康復 (圖)
新竹縣58歲婦人因靜脈曲張,反覆治療未癒合,中國醫藥大學新竹分院前心臟外科主任翁啟峰6日表示,患者右腿小隱靜脈逆流導致血流鬱積,經雷射封閉手術與清創合併防水敷料治療康復。
中央社 ・ 22 小時前
他騎車環島8天突「右腳無力」竟椎間盤突出!醫嘆「2因素」個案暴增3成
23歲的林先生,近期忽然間右腳無力,腳尖無法往上勾,診所醫師建議至醫院進一步安排神經傳導暨肌電圖檢查,於是轉介至醫院復健科。醫師問起原因,林先生表示,他騎機車環島8天,每天騎車7-8小時以上,返家後即發現右腳尖無法抬高,走路時感到右腳乏力,但並無腰痠背痛現象。進一步檢查時發現為第五腰椎椎間盤突出壓迫神經導致急性神經根病變。(記者:簡浩正)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22 小時前
走路、翻身屁股都會痛?了解「大轉子疼痛症候群」!醫授日常保養5招
【健康醫療網/記者黃嫊雰報導】很多人覺得只要動一動屁股就痛,就會懷疑是不是「坐骨神經」作祟,復健科王竣平醫師提醒,若疼痛集中在屁股外側或大腿外側,且沒有從臀部一路麻到腳的神經痛感,其實更可能是「大轉子疼痛症候群」,久坐、運動量突然增加皆有可能引發,睡覺都會被痛醒。他也教大家靠簡單的居家運動和生活型態調整,保護髖關節避免復發。 髖關節外側發炎「只痛不麻」 久坐、運動族都是好發族群 王竣平醫師解釋,「大轉子疼痛症候群(GTPS)」是指髖關節外側的肌腱或滑囊因姿勢不良、過度使用或臀部肌力不足而發炎,導致疼痛。常見症狀包括屁股或大腿外側壓痛,翻身、走路、久坐起身、上下樓梯都會感到不適,甚至側躺時會痛醒,影響睡眠。同時,患者不會有從臀部一路麻到腳的神經痛感,也就是「只痛沒有麻」。 若有以上狀況,很可能並不是神經壓迫,而是大轉子區出現發炎。王醫師表示,大轉子疼痛症候群好發於久坐族、運動族群及中高齡女性,出現症狀建議盡早就醫處理,避免惡化、影響日常生活品質。 醫教你5招緩解 久坐不起身、鞋子不合腳都要注意! 王竣平醫師也建議,日常生活中可以養成以下正確習慣,幫助緩解症狀、預防復發: 1. 橋式+側抬
健康醫療網 ・ 13 小時前
婦人靜脈曲張潰瘍不癒 醫籲治療不當恐心肺衰竭
久坐或是久站導致靜脈曲張千萬大意不得!新竹1名58歲婦人因工作需久坐,導致靜脈曲張,反覆治療仍無法癒合,最後腿部潰瘍甚至心肺衰竭。中醫大新竹分院心臟外科前主任翁啟峰,發現患者右腿小隱靜脈逆流,導致血流
中廣新聞網 ・ 1 天前研究:長期服用褪黑激素恐增心衰風險 專家籲勿驚慌
一篇最新研究摘要指出,長期服用褪黑激素(melatonin)治療慢性失眠,可能與心臟衰竭的風險增加有關。不過專家強調,這項研究尚未經同儕審查,結果僅顯示關聯而非因果,民眾毋須恐慌。據《華盛頓郵報》報導,這份即將在美國心臟協會(AHA)科學年會上發表的研究摘要,回顧了超過13萬名被診斷患有失眠症的成年
自由時報 ・ 21 小時前
新北攜手全聯及家樂福 增設「左流右新」接種站
為加強秋冬防疫,自今(114)年11月1日起已擴大流感及新冠疫苗接種對象至50歲以上成人,鼓勵市民「左流右新」同時接種2種疫苗,一次輕鬆獲得雙重保護。為提升接種便利性,特別與全聯、家樂福合作增設「左流右新」接種站,呼籲民眾踴躍前往接種,除可獲得健康禮1份外,65歲以上長者還可參加「接種流感尬新冠,新北長者好禮抽」活動,凡65歲以上市民自10月1日至12月31日於本市接種流感疫苗或COVID-19疫苗,即有機會獲得iPhone 17 Pro Max等大獎。衛生局指出,接種疫苗是預防感染流感及新冠最有效的措施,市府協調衛生所及合約院所於開診時間提供隨到隨打服務,同時與全聯及家樂福合作,在全聯三芝中興店(11月11日)、泰山全興店(11月14日)、中和安邦店(11月15日)、大全聯土城店(11月22日)及家樂福新店店(11月7日)、林口店(11月8日)、中和店(11月9日)、樹林北大店(11月14日)、淡水淡新店(11月22日)設置接種站,並提供接種民眾健康禮1份(數量有限發完為止),提醒65歲以上的長者,應儘速接種疫苗。衛生局提醒,近期東北季風來襲、氣溫變化明顯,接種疫苗後約2週才能獲得足
台灣好新聞 ・ 22 小時前高雄男竊50萬銀樓金項鍊 剛逃出就遭巡邏員警壓制
(中央社記者洪學廣高雄6日電)高雄江姓男子假藉變賣戒指分散銀樓業者注意力,趁機竊取貴重金飾,江男得手逃出銀樓遭巡邏員警當場壓制逮捕。警方並查獲市值新台幣50萬元金項鍊,全案依竊盜和詐欺罪送辦。
中央社 ・ 18 小時前
藍推停公教年改!民進不敵藍白人數優勢 初審全案保留送團協商
藍營提出停砍公教人員年改提案,立院司法法制與教育文化兩委員會今(6)日審查「公立學校教職員退撫條例修正草案」,三立委在發言時意見多有不合,更數度爆發爭執,由於三無共識,民進反對將此案送出委員會,但投票敵不過藍白立委的人數優勢,最終全案五條條文全數保留,送團協商處理。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18 小時前
退休護理長植福田 義診推素充滿熱情
慈濟人醫會護理師朱碧滿,退休前是醫院護理長,她承擔埔里人醫幹事。除了參與義診、往診關懷,也茹素多年,經常分享健康飲食觀念。朱碧滿在自家菜園種植各種蔬果,常將收成無私分享。她的護理專業,讓推素更有說...
大愛電視 ・ 21 小時前
民進拍板蘇巧慧選新北市長 江怡臻:請對重啟核二核三、新北補助款252億遭扣表態
[FTNN新聞網]記者孫偉倫/新北報導民進選對會拍板由立委蘇巧慧代表參選新北市長,國民新北市議員江怡臻表示,想當家,先表態,要選市長的蘇巧慧應該針對...
FTNN新聞網 ・ 20 小時前
10分鐘不滑手機就焦慮?醫師教你4招數位排毒改善睡眠和專注力
現代人幾乎無時無刻離不開手機,吃飯、等紅燈、睡前都在滑手機,只要10分鐘沒看手機就感到焦慮不安,甚至伴隨注意力下降、情緒波動與睡眠困擾。營養功能醫學醫師劉博仁指出,長期沉迷數位媒體會讓大腦處於「低度慢性警覺」,造成認知疲勞、焦慮、睡不深,甚至可能影響免疫與內分泌系統。
鏡報 ・ 22 小時前
不是含糖飲料!他每天狂喝「這飲品」慘了 醫:終生洗腎
茶和咖啡這兩種飲品在台灣廣受歡迎。然而,隨著研究指出咖啡可能對腎臟有保護作用,有些民眾開始好奇是否可以用茶來替代咖啡。對此,腎臟科醫師江守山過去就曾在節目分享專業見解,提醒民眾在選擇飲品時需注意。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1 天前
地瓜葉超強功效!防癌、抗發炎又助排便 醫:2吃法恐傷身
地瓜葉低卡高纖,是排便及減重的好幫手。醫師指出,地瓜葉裡頭的多酚與花青素能抑制多種癌細胞增殖,因此想要抗發炎或預防癌症,地瓜葉是一個不錯的選擇。不過,地瓜葉為涼性,不宜涼拌或生食,很多人會用來打精力湯,記得葉菜最好要熟食。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1 天前
莊人祥59歲罹胃癌!醫揭早期無症狀 「4大地雷食物」曝光
衛福部常務次長莊人祥日前親自證實,自己在去年初擔任疾管署署長期間,被診斷出胃癌,好在醫療團隊與家人支持,目前恢復良好。該消息一出震驚各界,也讓民眾升高對胃癌的防治意識。醫生提醒,應減少攝取醃漬、鹹食、煙燻及加工食品,才能守護胃部健康。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1 小時前
中國男童腹痛「開刀遭摘6器官」無法進食
[NOWnews今日新聞]真活摘器官?中國男童腹痛開刀「被切6器官」無法正常進食中國山東一名10歲男童因腹痛就醫,發現腹部有病變必須立即開刀,但術後家長發現兒子被摘除6個器官,從此無法正常進食,悲痛的...
今日新聞NOWNEWS ・ 1 天前
坣娜證實肺腺癌病逝!丈夫曝臨終遺願:緊抱愛妻直到平靜離開…「居家安寧」6項護理服務圓善終
資深歌手坣娜(原名唐娜)病逝享年59歲,原本外界傳她是胰臟癌過世,但坣娜的丈夫薛智偉今(10/31)日發出聲明指出,證實妻子罹患肺腺癌,抗癌4年終不敵病魔,於10月14日離世。薛智偉說,坣娜在2021年演唱會後開始出現咳嗽症狀,當時因疫情影響不便就醫。她長期都有定期抽血檢查,檢查結果一直良好,沒想到同年12月確診為肺腺癌第四期。坣娜離世前3個月,身體明顯虛弱。她沒選擇在醫院病房治療,而是與丈夫商量,希望能以居家安寧的方式走完人生。薛智偉說,坣娜臨終當日,「我在床邊緊緊抱著她,直到她平靜地離開人世。」據衛福部統計,2023年逾4.2萬人接受安寧緩和醫療,其中約1.8萬人選擇「居家安寧」,但多數家屬因無照護經驗,仍傾向等待醫院安寧病床。其實目前安寧居家可提供的護理服務有6大項,除了醫療方面的協助,也提供心理、靈性諮詢與家屬的哀傷輔導,圓滿臨終病人「回家圓善終」的心願。
幸福熟齡 ・ 1 天前
11/7立冬進補!6禁忌注意「別喝大量熱水」 命理師提醒3星座:當心爆發身體不適
今年11月7日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立冬」,它象徵冬季的開始,此時陽氣漸收、陰氣增強,氣溫明顯轉涼,萬物進入休養蓄藏的階段。民間習俗中,人們會進補或吃餃子、薑母鴨等暖身料理,希望以食補禦寒,為冬天儲備能量。
姊妹淘 ・ 1 小時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