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是「血糖高」而已?追蹤45萬人研究:「糖尿病前期」讓失智風險多54%…控血糖最簡單的3方法
據衛福部國健署統計,截至2022年全台糖尿病患者已超過256萬人,並以每年新增2.5萬人的速度持續增加,其中18歲以上成人盛行率達12%,男女患病比率分別為11.4%及8.9%;且每4人就1人處於糖尿病前期。
許多人以為,僅是「血糖偏高」,又還沒被診斷為糖尿病,就不必太在意?其實這想法大錯特錯,「血糖過高,就像器官長期泡在糖水裡!」不僅可能造成心血管疾病、慢性腎病變、視網膜病變,現在更有研究顯示,即使血糖只是略高,都可能增加罹患失智症的風險!
糖尿病高居台灣十大死因第5名,更是國人洗腎的主因。糖尿病會引發眾多併發症,如心臟病、腦中風、慢性腎病變、糖尿病足、視網膜病變、神經病變等,嚴重的甚至危及性命,是近年來不容忽視的健康議題。
「初日診所」減重暨家醫科醫師魏士航指出,許多人對糖尿病前期缺乏警覺,誤以為只是血糖偏高,稍加控制飲食就能自然恢復,不會對健康造成太大影響。但研究顯示,光是處在糖尿病前期,罹患血管性失智症 (VD) 的風險,就比血糖正常者高出54%。換句話說,就算血糖只是略為升高,也可能增加未來認知功能退化的風險。
玩牌反應慢1%,大腦「海馬體」也縮小
一項以英國生物樣本庫(UK Biobank)近 45 萬名 40 至 69 歲受試者為數據分析的研究,發現處於糖尿病前期的人,在類似撲克牌遊戲「心臟病」的符號配對測驗中,其反應速度比血糖正常者慢了約 1%。
雖然這個差距看似微小,但已顯示在高血糖狀態下,大腦處理資訊的效率正在下降,也意味血糖對認知功能的影響,很可能在尚未確診糖尿病前就已經開始發生!
魏士航說,血糖高的人不僅反應變慢,糖尿病前期患者的大腦結構也出現異常,顯示高血糖會對腦部造成實質性的損害,而非單純的老化現象:
●被視為腦血管病變或老化早期指標的「白質高訊號(WMH)」,比血糖正常者多出 3%,顯示腦部小血管可能已經受損。
●負責記憶與學習的「海馬體」出現體積縮小(約少了 36 mm³) 現象,這種變化常見於阿茲海默症早期患者。
研究更進一步指出,糖尿病前期者未來出現認知功能下降的風險,較血糖正常者增加42%,與已確診糖尿病者的39% 差異不大。也就是說,高血糖帶來的風險,其實早在糖尿病確診前就已經悄然累積。
高血糖傷害腦血管、加速腦神經退化
魏士航解釋,高血糖對大腦的傷害主要來自兩大機制:
1、血管路徑(vascular pathway):高血糖會直接或透過高血壓等方式損害腦血管,導致白質病變與血管性失智症。
2、神經元路徑(neural pathway):慢性高血糖也可能傷害腦神經細胞,加速神經退化,影響記憶與學習能力。
這兩條路徑可能同時作用、相互影響,讓大腦逐步退化。更糟的是,糖尿病前期患者常合併高血壓、高膽固醇等心血管風險因子,進一步加劇大腦損傷。
魏士航提醒,別再輕忽血糖異常的狀況,避免錯過逆轉糖尿病前期的黃金時期。當發現血糖偏高時,建議主動諮詢醫師,針對體重、血壓、飲食與生活型態進行全方位調整,讓血糖有機會恢復到正常範圍。
延伸閱讀:
七旬翁血糖值飆300,服中藥3月降到正常值!中醫師大推「1藥膳」有效降血糖:全家大小都能吃
控制血糖不難,3招很簡單
初日診所醫師宋晏仁表示,血糖控制其實並不困難,只要簡單3招就能達成:
第1招:控制醣類的攝取
限制如白飯、白吐司、甜點、糖,甚至是水果的攝取,就能看出顯著成效。
第2招:確保高品質的睡眠
不睡覺會造成胰島素阻抗更嚴重,進而導致血糖升高,因此所以保持良好的睡眠,是控制血糖重要的一步。
第3招:增加運動量
控制血糖最有效的方法,並非重訓或長時間的運動,反而是在吃完食物後,立刻起身去散步15分鐘,或15分鐘稍微快一點的走路。宋晏仁說,如果一天吃三餐、運動三次,不但血糖控制得好,體重也會降的比較快。
點我加入幸福熟齡FB粉專,健康快樂每一天
?用新觀點活出成熟態度,點我追蹤幸福熟齡IG
更多幸福熟齡文章
明年滿65歲才能領勞保年金!試算60、65、70歲月領多少?他延後請領卻悔嘆:浪費最有活力的5年
他50歲勞保一次領爽花光「還能工作有後路」…被資遣才驚覺4大國家補助全沒了:代價遠超過想像
遺憾「懷孕沒生下來」,72歲李昂不婚無子晚年怎規劃?她簽DNR、獨自就醫:自己站起來,比靠別人有用太多
其他人也在看

糖心胖三合守護計畫 控糖減重還要顧器官
臺灣糖尿病人口已突破250萬人,每年仍以約2.5萬人的速度持續攀升,其中高達8成患者同時合併過重或肥胖問題,形成更棘手的「糖胖症」,使全身器官承受嚴重負擔。中華民國糖尿病學會理事長楊偉勛指出,糖胖症不
國立教育廣播電台 ・ 1 天前
世界糖尿病日 衛生福利部澎湖醫院舉行衛教宣導活動
糖尿病已成為國病!根據國民健康署統計,全國約有200多萬名糖尿病的病友,且每年以2萬5000名的速度持續增加,糖尿病及其所引發的併發症影響國人健康不容小覷,醫療負擔相當龐大。每年11月14日是「世界糖尿病日」,澎湖醫院希望藉由倡導「均衡飲食、適當運動、遵循醫療建議、健康社交型態」,在醫院大廳盛大舉辦
自由時報 ・ 20 小時前
止痛藥有分類嗎?哪一種類型比較傷腎?腎臟科醫師顏宗海教你止痛藥吃法
止痛藥是很多人生活中經常使用的藥品之一,大家都很常接觸到,但是在使用上,難免心中會存有疑問與迷思,像是吃止痛藥是否會產生...
Heho健康網 ・ 6 小時前
控血糖助減重又提神!營養師推「4類食物」每週都應吃
營養師李婉萍指出,穩定血糖不僅是糖尿病患需要,對減重與維持精神也有幫助。她建議外食族吃便當採「肉→菜→飯」順序,延緩碳水吸收,避免血糖急升;常見燴飯炒麵澱粉比例高,可加青菜、滷蛋補營養。推薦魚類、全穀雜糧、柑橘水果等4類食物助控糖,糖友每天水果以兩份為限。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6 小時前
瘦瘦針讓他大減32公斤! 停藥恐復胖?醫師曝「逐漸減量」是關鍵
花蓮一名42歲王姓男主廚,體重曾高達125公斤,今年初因燙傷住院時意外發現罹患第二型糖尿病與嚴重脂肪肝,住院期間每日需施打4針約120單位胰島素控制血糖。透過連續性血糖監測器(CGM)即時數據結合每周一劑瘦瘦針,8個月後成功減至93公斤,甩肉32公斤並改善糖尿病狀況。
中天新聞網 ・ 18 小時前
離婚4個月心境曝!大牙秀喊脫離內耗關係
[NOWnews今日新聞]女星大牙(周宜霈)在8月宣布和小7歲老公阿廖師已於7月24日離婚,結束5年婚姻關係,並強調沒有第三者介入、是和平分手。而在離婚近4個月後,今(5)日她突然在Instagram...
今日新聞NOWNEWS ・ 7 小時前
紅肉吃怕了!她靠「1杯汁」竟補血成功 營養師提醒3種人慎喝
補鐵除了吃紅肉,還有別的選擇嗎?有一名洗腎患者靠每天少量甘蔗汁來補鐵,竟改善了血紅素不足的問題。甘蔗汁真能補血嗎?甘蔗汁有哪些功效營養?什麼人喝甘蔗汁要注意? 洗腎加經血過多長期貧血 改喝甘蔗汁
健康2.0 ・ 1 天前
久坐害中風、糖尿病!研究曝「日做簡單1事」風險大降 心梗也少10%
你是否天天黏在椅子上呢?小心坐出糖尿病和中風!最新研究指出,每天只要少坐30分鐘,用來做簡單的家務,或是飯後快走,就能大幅降低罹患糖尿病與心血管疾病的風險。此外,如果所有成年人每天都少坐30分鐘,每年可望減少10%的心肌梗塞的新發病例。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9 小時前
止痛藥越吃越沒效?藥師解密3大類止痛藥差異 吃錯恐傷肝腎、還可能上癮!
有些人怕吃止痛藥傷肝、傷腎,所以,總是忍著頭痛不吃藥,但這樣真的好嗎?止痛藥的種類有哪些?該如何選擇?痛到什麼程度的時候,就應該要吃藥來止痛?吃了一顆沒有效,多久之後可以再吃一顆?長期吃會上癮嗎?肉毒桿菌素是醫美療程,但聽說可以治頭痛,是真的嗎? 台灣預防保健協會創會理事長、藥學碩士趙順榮藥師表示,止痛藥依藥效弱到強,主要分為乙醯氨酚類止痛藥(Acetaminophen)、非類固醇消炎止痛藥(NSAIDs)、鴉片類止痛藥(Opioid analgesics)。 1.乙醯氨酚類止痛藥常見如普拿疼、百寧痛、立停疼,主要作用機轉為抑制中樞神經訊號中前列腺素合成,以消除疼痛的感覺,也可用於退燒,但沒有消炎作用,不容易引起全身性副作用、也較不傷腸胃,大約半天就可以排出體外。 乙醯氨酚類止痛藥用於解熱鎮痛,通常被推薦為緩解短期疼痛的首選藥物,如生理痛、牙痛、頭痛、肌肉酸痛、關節炎,大部分的綜合感冒藥、感冒藥水及退燒藥都含有此成分,如果本身患有慢性腎衰竭或其他腎病,建議作為優先選擇。 由於乙醯氨酚類止痛藥是經由肝臟代謝的止痛藥,服用時要小心過量問題,可能會對肝臟造成損傷,有每日飲酒習慣的人應避免長期
常春月刊 ・ 20 小時前
特教生遭毆瘀青照曝! 家長控校方試圖隱匿案情
生活中心/陳佳侖 、鄭國陽 台北報導台北市議員林延鳳爆料,一名教保員在校車上不當管教,針對一名特教生動手,打到大腿瘀青紅腫,但校方卻態度消極拖延超過十天,儘管孩童家長控訴,加害教保員依舊與受害特教生一起搭校車超過一週,讓被打的孩童拒搭車,事情曝光後,校方緊急做出回應,已將這名教保員解職。
民視 ・ 9 小時前
黴菌危機?他驚見「家中牆壁冒出大菇」:除濕機開了還在長
台灣氣候潮濕,相當適合菇類生長。日前有民眾發現,自家牆壁上長出不明菇類,每朵都算大顆,懷疑是潮濕所致,但開了除濕機沒用,便PO文表示「家裡牆上一直長菇類該怎麼處理?」許多人看到,紛紛提出恐是牆壁漏水、黴菌大量孳生,可能並非單純除濕就能解決,建議原PO找水電來看一下,如有必要得抓漏。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6 小時前
上海|保時捷中國研發中心5日啟用
保時捷中國研發中心5日正式啟用。福斯汽車集團及保時捷全球執行長奧博穆表示,該中心是保時捷在德國本土以外,首個戰略級海外研發機構,也是集研發、採購和質量控制於一體,擁有獨立決策權,這將使開發週期從數年縮短至數月,能夠極大提升響應速度。
中時財經即時 ・ 3 小時前
災害搜救到蓋房子 仿生機器人辦得到
未來的機器人不只能代替人類進行艱難搜救、甚至還能替人類到月球上蓋房子。帶您看到兩種最新的仿生機器人,一款是美國科學家研發出仿蝙蝠的無人機,靠回聲定位感知障礙,能在極低能見度下安全飛行,協助救援和災...
大愛電視 ・ 10 小時前
連續性血糖監測器 助攻糖尿病控制
42歲王姓男主廚體重125公斤,今年初燙傷住院期間意外發現罹患第二型糖尿病與嚴重脂肪肝,住院期間每日需施打四針約120單位胰島素控制血糖。出院後,透過連續性血糖監測器(CGM)的即時數據結合一周打一劑瘦瘦針,3個月後成功停用胰島素;6個月後糖化血色素降至5.9%,體重減至目前體重96公斤,搖身一變成為型男主廚。因治療效果卓越,王主廚更不遠千里,從花蓮來到台南持續追蹤治療,歡慶成年後體重最輕盈的時刻,目前僅需口服一顆降血糖藥與每週一次瘦瘦針,血糖穩定、生活品質大幅提升。奇美醫院代謝減重中心暨內分泌新陳代謝科主治醫師彭瓊慧指出,連續性血糖監測器能幫助病人看見自己的血糖曲線。傳統指尖血糖多在測量空腹值,但餐後與點心時段才是血糖大波動的盲區。最新的美國糖尿病學會指引已建議任何使用 ...
台灣新生報 ・ 1 天前
任天堂「召喚戰鬥」專利日本被駁回、美國要重審!專利顧問:「可能要輸掉《幻獸帕魯》專利戰!」
日本遊戲廠商 PocketPair 打造,推出之後引爆全球玩家風潮的《幻獸帕魯》在成功之後,卻在去年 9 月被任天堂與寶可夢公司告上法庭,指控《幻獸帕魯》有侵權爭議,雙方纏訟至今。而近期任天堂取得了新「召喚戰鬥」專利,並可能用在這場法律戰上掀起遊戲專利界與專利法律界譁然,業內人士就指稱這個專利「太空泛」、「扼殺創新」。而在最近整起案件的風向似乎可能又逆轉了,因為在日前日本特許廳(JPO)駁回日本任天堂的「召喚戰鬥」專利申請後,專利已經通過的美國專利暨商標局(USPTO)新任局長也下令,要求專利局重新審查這個專利。
Yahoo奇摩遊戲編輯部 ・ 11 小時前
豬油上榜「全球第八健康食物」?真相竟是這樣!
最近有新聞引述英國權威媒體BBC的報導,直指「豬油是世界百大健康食品的第8名」,這是真的嗎? 此非最新研究與報導 營養師林世航指出,此篇報導確實源自於BBC Future,文章名稱為「The
健康2.0 ・ 21 小時前
綠稱公教退休金是國民年金的13.7倍 李來希曝差異:兩者類比不倫不類
立法院司法及法制委員會明(5)日將審查《公務人員退休資遣撫卹法》修正案,藍營主張調整年改制度,引發民進強烈反彈。民進立委吳思瑤表示,全國207萬保國民年金的長輩月領不到4千元,但公教平均月退俸是5萬395元,民進反對年改走回頭路。對此,軍公教反年改大將、全國公務人員協會前理事長李來希批判,「國民年金」是非勞動者年金,用來與「勞動者年金」給付比較,「真是......
風傳媒 ・ 1 天前
美指標選舉民主開紅盤 川普揭敗因2/向川普政策說不? 美地方選舉民主3場皆贏
美國還有其他地方也舉行了選舉!民主史班伯格當選,成為維吉尼亞州首位女州長;還有,薛瑞爾也拿下紐澤西州。川普死敵,加州州長紐森更轉發川普哭哭動圖,狠狠的嘲諷這位美國總統;但川普不認為敗選跟自己有關,還把共和這次的挫敗,都怪到民主頭上,並宣稱都是政府關門害的。這三場選舉,被視為是對總統川普2.0的期中考,共和徹底慘敗,勢必衝擊,期中選舉的選情。
鏡新聞 ・ 10 小時前
別忽視手勁變小!握力下降不只是因為老 恐是身心健康警訊
【健康醫療網/記者陳靖安報導】提拿物品、開瓶蓋到打掃家務,這些日常生活中平凡的動作都少不了握力的幫助,近年來「握力」已從單純的力量測量,演變為評估身體功能與健康狀態的重要觀察指標,尤其在高齡族群中更具意義。董氏基金會引述一篇2025年3月發表於《老化臨床與實驗研究》期刊的研究指出,憂鬱症、高血壓、糖尿病、阿茲海默症、骨關節炎等疾病以及日常活動困難都與握力衰弱有關;更值得注意的是,低握力與日常活動能力(如爬樓梯、穿衣及從椅子起身)間存在統計顯著的預測關係。 高齡整合照護以長者功能為核心 共六項全面評估老化狀況 世界衛生組織於2019年提出高齡整合照護指南(ICOPE),建議以長者功能為核心,從認知、行動、營養、視力、聽力與憂鬱共六項全面評估老化狀況,其中任何一項退化都可能連帶影響其他功能,例如握力減弱與身體活動下降,可能與營養不良或社交減少有關,進而導致認知力、視聽功能的退化。 人體機能老化呈斷崖式下滑 不要認為老了沒力是正常現象 國立屏東科技大學休閒運動健康系教授徐錦興亦指出,人體機能的老化並非緩慢線性進行,許多研究發現,生理功能會在40歲、60歲與75歲出現三次明顯下滑,而一旦退化往
健康醫療網 ・ 9 小時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