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設比35%!管理費吃掉三分之一薪水 小宅族怒吼:我們買的是空中樓閣?
公設比35%!管理費吃掉三分之一薪水 小宅族怒吼:我們買的是空中樓閣?
【M傳媒房產中心/專題報導】
「買房時以為是25坪的家,住進去才發現只有16坪能用!」一位剛購入新北小宅的年輕工程師無奈地說。這不是個案,而是全台小宅族的共同心聲。當建商主打「精品小宅」的同時,高達35%的公設比正悄悄吞噬著台灣人的居住品質,讓「蝸居時代」從網路梗圖變成殘酷現實。
你的房子在縮水
以市場上最熱銷的25坪小宅為例,若公設比達35%,意味著僅剩16.25坪的實際使用空間。這個數字還要再扣除陽台、雨遮,真正能擺放家具的「淨面積」可能不到15坪。等於花千萬買房,卻有近四成的錢花在「用不到」的公共空間上。
「現在的新建案,主臥室放得下雙人床就放不下衣櫃,客廳擺了沙發就沒走道」,室內設計師林小姐透露:「我經手的案例中,有八成小宅客戶都需要定製迷你家具,因為標準尺寸根本放不進去。」
管理費剝皮
更讓小宅族心痛的是,每個月還要為用不到的公共設施買單。以每坪80元管理費計算,25坪小宅每月要繳2000元管理費,其中高達700元是支付給幾乎不使用的健身房、游泳池與氣派大廳。
「我每天上班12小時,哪來的時間用健身房?」一位科技業購屋族苦笑:「但每個月還是要為這些華而不實的設施付錢,感覺就像被強制消費。」
建商獲利密碼
業內人士透露,高公設比其實是建商的「獲利密碼」。透過虛胖的公共空間,建商既能維持每坪單價不會過高,又能實質提高總銷金額。「同樣一塊土地,規劃高公設比的小宅產品,總利潤比低公設比的正常住宅高出兩成以上」,一位代銷業主管坦言。
居住正義變形
「小宅當道原本是為了實現居住正義,讓年輕人買得起房,現在卻變相成為建商獲利工具」,房產專家張教授批評:「當一個社會認為『16坪的千萬住宅』是正常現象時,我們離居住正義已經越來越遠。」
M觀點:
小宅熱潮不該成為居住品質下降的藉口。建議購屋族打破「坪數迷思」,與其追逐虛胖的公設,不如選擇「實坪實在」的中古屋,或優先考慮公設比低於30%的建案。政府也應正視此問題,推動「實坪計價」與「公設標準化」,避免建商透過浮濫公設墊高房價。記住,買房是為了提升生活品質,而不是讓自己住進一個連轉身都困難的「精品牢籠」。
其他人也在看

烏山頭光電釀水質污染? 業者:水質皆通過檢測
政治中心/屈道昀、李志銳台北報導台南烏山頭水庫光電板在2022年設置完成,近期業者進行清洗作業,遭居民質疑是否會影響水質引發民怨,對此民進立委郭國文,特地邀集業者及主責單位水利署召開記者會說明,消弭居民對於能源建設疑慮。
民視 ・ 13 小時前
「隱形股王」康霈營收掛蛋恐淪壁紙? 證交所:有3年免下市保護
上市公司若連續六個月營收掛蛋就會面臨下市危機,值得注意的是,生技股「隱形股王」康霈*(6919)昨日公布9月營收,金額為0元, 引發市場與網友熱議,股價今(8)日一度重跌逾3%,其實,生技新藥公司有三年保護期,就算連續幾個月零營收,也免於下市危機。
Yahoo奇摩股市 ・ 1 天前

台灣半導體世界一流卻面臨人才荒 簡立峰認為要靠「兩種人」來救
根據《財訊》雙週刊報導,截至2024年,台灣新生兒數量已連續9年呈現負成長,少子女化使人才培育面臨「供給不足」困境;對此,Google台灣前董事總經理、Appier獨立董事簡立峰今(25)日表示,當每年出生人口只剩10幾萬,台灣的半導體產業要維持世界第一,有其難度,未來要靠兩種人救台灣,「一是外國人,一是機器人。」
財訊 ・ 12 小時前
54歲存款百萬,過簡單生活卻崩潰!「遇一事」她驚覺:什麼都沒有最可怕
54歲的C小姐住在約3坪大的公寓,家中沒有電視、沙發、地毯和時鐘,全部的家具就是一張雙人桌椅和蒲團,每季輪著穿黑、灰、白3套衣服,徹底實踐無現金生活,所有支付都靠手機完成。 她還辭去正職工作,靠打工兼差賺錢,每週工作5天、每次7小時,月入約18萬日圓(約台幣3.7萬元)。朋友,則是一個都沒有,「一個...
商業周刊 ・ 12 小時前
5成上班族扛房貸 月繳3.2萬元
[NOWnews今日新聞]你有買房嗎?根據內政部最新統計,房價轉跌等因素,讓房貸壓力下滑。不過根據人力銀行調查,有超過5成上班族都須繳房貸,平均金額占了月薪6成5,讓上班族壓力好大。根據內政部日前公布...
今日新聞NOWNEWS ・ 12 小時前
124年都沒花完 遺產還翻200倍! 諾貝爾基金「長期獲利祕密」曝光
在人人追求「快速致富」的時代,你能想像有一筆錢,放著超過120年不但沒被花光,反而愈滾愈多嗎?這正是「諾貝爾獎金」的傳奇現實,自1901年首次頒獎以來,背後的諾貝爾基金會不僅沒有讓這筆獎金見底,反而靠著穩健的投資策略,讓基金資產暴漲近200倍——從最初的3100萬瑞典克朗(約新台幣1億元),累積至今超過61億瑞典克朗(約新台幣198.5億元),成為全球最成功的「百年長線投資」典範。
EBC東森財經新聞 ・ 10 小時前
22檔台股ETF表現競揚! 00919成交量逾7萬張價量齊揚人氣旺
近期台股表現強勁,22檔台股ETF表現強勁上漲、繳出正報酬佳績,這當中13檔為高息ETF,可見在股市高檔震盪之際,也讓高股息ETF的防禦特性更加顯現。若將這22檔逆勢走揚的台股ETF當日成交量來排序,又以00919成交量近7.33萬張人氣最旺,單日漲幅為0.33%,其次則為00878的4.23萬張、00918的0.22萬張。
太報 ・ 18 小時前

娜克莉颱風生成!東北風影響迎風面有雨高溫注意國慶連假天氣先看
國慶連假,天氣,颱風,娜克莉 週四起受東北季風影響,迎風面的基隆北海岸、大臺北及花蓮地區有零星降雨發生;氣溫方面,週四新北至臺中及臺南、屏東局部高溫達36度以上,最高溫是出現在屏東縣竹田國中的36.3度,雙十連假天氣先看!
景點+ ・ 7 小時前
62歲嬤血糖飆破470險昏迷!中醫示警:早餐「這2物」是元兇
一名62歲的阿嬤近日頻繁出現皮膚乾癢、心悸及視力模糊等症狀,起初以為是更年期或皮膚疾病所致,結果就醫檢查後發現血糖竟高達474,已經接近危急邊緣。對此,中醫師艾莉絲表示,造成血糖飆高的主要原因有兩個,警告若未即時處理,可能隨時陷入昏迷。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5 小時前
烏山頭水庫種電 藍營「拒喝光電水」籲一期拆除、二期停工
台南市議會國民團9日關心烏山頭水庫提供民生和農業灌溉用水,居然佈滿光電板,要求拆除一期光電板,計畫繼續動工的二期種電計畫,全部停工,絕不容光電板汙染台南人的民生和灌溉用水!另對於花蓮馬太鞍溪堰塞湖因「潰壩」造成嚴重災情,國民團也譴責民進中央仍在推卸責任。
中時新聞網 ・ 11 小時前
不是醫學、法律!過來人推「1科系」前景好、念了不後悔,平均月薪破6萬
過去社會普遍認為化學系畢業生出路狹窄,僅能從事研究工作,然而這樣的刻板印象正逐漸被顛覆。隨著台灣產業結構轉型,半導體、生技製藥、綠能等新興領域對化學專業人才的需求急遽增加,不僅就業機會多元化,薪資水準
食尚玩家 ・ 1 天前
輝達海外總部卡關!新北有望成黑馬? 侯友宜推薦捷運A9站旁基地「取得容易、交通方便」
[FTNN新聞網]記者盧逸峰/新北報導輝達(NVIDIA)屬意北投士林科技園區T17、T18基地來設立海外總部,目前卻進駐卡關,輝達請經濟部盤點包含台北市在內、符合...
FTNN新聞網 ・ 14 小時前
日職》為何讓「台灣至寶」孫易磊在關鍵戰役先發? 森本稀哲相挺新庄剛志
日職北海道日本火腿鬥士隊台灣好手孫易磊,在今年受到新庄剛志監督重用,不但被登錄在支配下正式名單,還在8月11日對戰軟銀鷹隊的「天王山」戰役,讓孫易磊先發出賽,不過因為他主投3.1局失2分,最後吞下敗投,新庄剛志監督的用人方式,也受到球評岩本勉質疑,是否太早讓孫易磊出賽,但身為「新庄戰隊」的外野守備教練森本稀哲認為,新庄剛志的確是有看到火腿隊的未來,以這方面來說,相挺新庄剛志。
TSNA ・ 1 天前
「飆風」第300架出廠 締造新里程碑
記者廖子杰/綜合報導 法國航太工業巨擘達梭集團7日宣布,近期已順利完成第300架「飆風」戰機生產作業,締造量產計畫重大里程碑,未來除將繼續產製全新戰機,也將透
青年日報 ・ 4 小時前
輝達總部選址5大熱門地 房價一次看
輝達擬於北士科T17、T18設總部的計畫卡關,傳出之前求助政府單位時,國產署曾提供五處國有地供輝達評估。住商機構盤整實價登錄資料,觀察五大國有地周邊房價與近年漲幅,其中以北市松南營區房價最高,但若論房價漲勢則由高雄亞洲新灣區特貿五居冠。大家房屋企劃研究室公關主任賴志昶分析,科技題材雖能創造短期房市熱度,但是否有助於房價,仍待後續觀察。
中時財經即時 ・ 14 小時前
EP9完整版-韓國女軍官第一次吃台式牛排 邊驚呼邊嗑光!談到台灣兵役當四個月 表情超微妙【Yahoo x 咪蕾】
咪蕾這次帶韓國女軍官來吃台式牛排,對於牛排的大小還有價格驚嘆不已!吃飯中聊到關於兩國的兵役差異,女軍官聽到台灣當兵只要四個月馬上說「好像有點短」,也分享了韓國的兵役現況! 更多《Yahoo x 咪蕾》影音:https://bit.ly/4kOmS2R
Yahoo x 咪蕾 ・ 1 天前
MLB季後賽/齊森姆低級失誤雙殺沒抓到 洋基火球新秀史利特勒落後退場
美聯分區系列賽殊死戰,洋基火球新秀史利特勒(Cam Schlittler)在7局上因為隊友齊森姆(Jazz Chisholm Jr.)的守備失誤留下1出局一、三壘有人局面退場。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18 小時前
裝潢蟑螂出沒!交屋潮引爆糾紛潮 「拖工期、搞失蹤」土城百戶屋主受騙 新家慘變爛尾現場|房市觀點
準備裝潢的屋主可得小心了!據統計,2025年上半年全台住宅使照核發量近7萬戶,創下近20年新高,意味著接下來將迎來大量交屋潮,隨著裝修需求暴增,市場也出現不少「裝潢糾紛」,受害案例頻傳。
Yahoo奇摩房地產編輯部 ・ 17 小時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