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動式ETF正夯!從邊緣走向主流,摩根:台灣市場潛力無窮
台灣市場主動式ETF雖起步較晚,但投資人熱度高、增長潛力巨大,已成為亞太區最受矚目的新興市場之一。
在全球ETF市場快速成長的浪潮中,「主動式ETF」正以驚人速度崛起。摩根資產管理亞太區ETF數位暨直銷主管司馬非(Philippe El-Asmar)指出,美國市場的主動式ETF已進入爆發期,占新發行ETF數量的比例超過八成,台灣市場雖起步較晚,但投資人熱度高、增長潛力巨大,已成為亞太區最受矚目的新興市場之一。
司馬非指出,美國第一檔主動式ETF於2008年獲准發行,但直到2019年美國證管會(SEC)頒布《ETF規則》後,市場才真正進入爆發階段。這項新規簡化了ETF發行流程,並明確允許使用『自訂籃子』(Custom Baskets),讓基金經理能擁有更大彈性,無需完全複製投資組合,大幅提升了彈性。
「自那之後,美國市場的ETF結構出現重大轉變,」司馬非說明,截至目前,美國市場約有55%的ETF屬主動式類型,若以發行數量計算,主動式ETF甚至已超越被動式ETF。以資產規模(AUM)來看,主動式ETF約占美國12兆美元總AUM的10%,約1.2兆美元,但其資金流入已占整體ETF市場的38%。
美國市場的轉折點在於透明化規範與發行機制的放寬。過去,基金經理人擔心每日揭露持股明細,導致主動式股票ETF發展緩慢,僅固定收益產品願意公開持倉。2019年新規上路後,市場接受度迅速提高,「如今,美國主動式ETF已從邊緣產品變成主流。」
相比之下,亞太地區主動式ETF的歷史僅約十年。第一檔於2015年在澳洲上市,其後2017年韓國、2019年香港陸續開放,日本與新加坡則約在兩年前核准,而台灣直到2024年底才核准主動式ETF上架。
司馬非分析,亞太區目前上市ETF的總資產約2兆美元,其中主動式ETF僅約1000億美元,占比約5%,相當於美國市場的一半。不過,從美國經驗來看,主動式ETF從萌芽到起飛花了十年,亞太市場正循相同軌跡,「雖然起步較慢,但趨勢不可逆轉。」
值得注意的是,各國監管機構對主動式ETF的規範差異甚大。例如,韓國要求主動式ETF與基準指數維持一定相關度;中國大陸限定追蹤誤差範圍;日本和台灣在允許使用部分衍生品方面逐步鬆綁;僅澳洲與新加坡允許發行「非透明型ETF」。這些限制使得亞太主動式ETF產品種類相對受限。不過司馬非強調,監管開放具漸進性,「美國也花了11年才修正相關規則,未來亞洲市場也將逐步鬆綁。」
台灣七年成長逾十倍,全球發行商積極進駐
「我們注意到台灣投資人對ETF的興趣非常高」,司馬非指出,七、八年前台灣ETF市場規模僅約 170億美元、僅高於新加坡;如今已突破2200億美元,成為亞太第三大ETF市場,僅次於中國與日本,甚至超越澳洲、韓國與香港。
這七年間台灣市場的年複合成長率高達35%,吸引眾多國際ETF發行商目光,目前包括摩根資產、安聯、貝萊德等多家全球大型投資機構,皆已經在台灣發行或準備發行主動式ETF。摩根投信在今年在台灣推出首檔主動式ETF產品摩根大美國領先科技主動式 ETF,「這也是我們看好台灣長期發展的具體行動。司馬非指出,根據其他市場經驗,新產品上市後通常需兩至三年才能形成規模,但主動式ETF的成長速度已是被動式ETF的兩倍,顯示市場潛力可期。
主動式ETF的三大熱門策略
目前全球主動式ETF資產規模達 1.5兆美元,投資策略多元,司馬非分析,主要可分為三大類:一是現金替代型(Cash Replacement),此類產品以短天期債券為主,提供4%至4.5%的美元收益率,受央行、主權基金、保險公司與企業財務部門青睞。「這類ETF能取代貨幣市場基金,兼具流動性與收益性,適合短期資金管理。」
二是收益增強型(Covered Call Strategy),以持有股票並賣出價外買權(covered call)方式收取權利金,通常年化收益達8%至10%。司馬非解釋:「這類產品在市場波動大時表現突出,能提供穩定現金流,因此從散戶到機構投資人都非常喜愛。目前這類策略已成為美、歐、亞各地淨流入最高的主動式ETF品項。」
三是指數強化型(Benchmark-Aware / Research-Enhanced),這是新興主流,也是目前規模最大,這類主動型ETF非常貼近指數表現,追蹤誤差低於1%,但透過主動選股可多出約0.75%報酬。「對機構投資人而言,這是取代被動核心資產的理想工具。」目前歐洲最大兩檔主動式ETF皆屬此類。
司馬非表示,未來將聚焦三大方向,一是深耕主動式ETF產品線,涵蓋股票、債券及多資產策略;二是推動在地上市與全球連結,讓亞洲投資人能同時投資本地與海外產品;三是強化投資人教育,提升市場對主動式ETF的理解與接受度。「教育是推動市場成長的關鍵,美國市場能快速壯大,就是因為發行商長期投入投資教育,幾乎每天都在與投資人對話。」
司馬非認為,台灣ETF市場的基礎與投資人活躍度,使其具備成為亞洲主動式ETF重鎮的條件。隨著國際業者陸續進場、監管環境逐步放寬,加上投資人對主動管理需求提升,主動式ETF可望在未來數年成為新一波成長動能。
其他人也在看

別讓問題上新聞才知道!一個A4文件夾,為何能讓企業危機提前拆彈?
為什麼一間多次獲得最佳雇主、幸福職場的企業,擁有功能齊全、便利的員工申訴App,定期對員工進行人權教育訓練的公司。一起性平事件,從發生後超過一年,高層才得知?最後,還演變成巨大風暴:罰款百萬,創性平法最高罰款;民眾抵制該品牌,品牌重傷,有員工因此考慮離職。這個月《商周CEO50失敗學》課程,主持人問...
商業周刊 ・ 1 天前
AES-KY BBU出貨暴增 Q4營收可望續創新高!
AI伺服器的爆發,正改寫全球電力與能源架構,台灣的AES-KY(6781)就是這波潮流中最受矚目的受惠者之一。公司原本以LEV(輕電動載具)電池系統為主要營收來源,如今重心正快速轉向AI資料中心的BBU(伺服器備援電池系統)。隨著AI機房功耗激增、電力備援需求倍增,AES-KY成功卡位AI供應鏈中不可或缺的一環,營運動能全面起飛。
理財周刊 ・ 1 天前
長榮航宣布3方向放寬病假、績效規定:讓生病請假無顧慮!工會批這兩項沒被同意「11/14到民航局陳抗」
長榮航空1名空服員返台後病倒住院近半個月,仍不幸病逝。在長榮航空企業工會、桃園市空服員職業工會強烈抗爭下,事隔3周,長榮航空選擇讓步。 經勞資雙方在周五(10/31)協商後,長榮航空提出3項改善方向。包含調整績效評核標準、放寬「選班、選假、調班」取得資格、並確保空服員健康出勤。 空服員工會則表示,終於盼得長榮航空提出階段性改善的具體方案,只是,工會仍宣布,將邀集各大航空業工會,在11月14日赴交通部民航局陳情,呼籲將勞動狀況和重大勞資爭議,納入航權審查。
今周刊 ・ 1 天前
新制上路!陸籍人士想在台定居須「放棄中國護照」...不能選兩邊站,已揪出50人台灣戶籍遭註銷
內政部今年7月預告修正中國人民來台定居相關規範,要求申請人除了提供喪失中國戶籍的公證文件外,還需附上未申領、已放棄或註銷中國護照的公證書。 經過預告期後,內政部已於10月29日正式發布命令,修正辦法自10月31日起施行。據媒體報導,截至10月底,因事證明確、且程序完備,已通報戶政機關「廢止台灣戶籍」者約有50人。
今周刊 ・ 1 天前
人形機器人Digit已上工一年!為何最怕它「摔倒」?
美國人形機器人獨角獸Agility Robotics研發已久的得意產品「Digit」,即將在2026年再更新升級。在專訪中,共同創辦人赫斯特為何直指「安全性」是未來關鍵?在Digit成為業界首款商業部署的人形機器人路上,曾歷經哪些挑戰?在美國物流巨頭GXO偌大的倉庫裡,體型修長的藍綠色身影正忙進忙出
遠見雜誌 ・ 1 天前
新航點來了!千億投資啟動大升級,國泰航空新總經理冼蔚宗揭「三箭佈局」
今年甫奪下有「航空界奧斯卡」之稱的SKYTRAX World Airline Awards「全球百大最佳航空公司」的國泰航空,位列全球排名第三,創下自2015年以來最佳成績。新任台灣區總經理冼蔚宗於9月上任後,首度與媒體見面時宣布三大策略,包括航點擴張、機隊更新、數位創新,積極搶攻國際航空市場。「我
遠見雜誌 ・ 1 天前
掌握DDR5關鍵優勢 優群卡位高階市場
今(3)日連接器廠優群公布第三季營運動態,法人預估毛利率已重回五成以上,為台股少數高毛利電子廠商,公司今年受惠於DDR5滲透率提升與主要客戶回流,對於未來後市展望樂觀看待。
理財周刊 ・ 1 天前
台灣GDP成長率今年「保五」穩了!Q3為何暴衝7.64%?主計總處認2因素:原本預估太保守
全年GDP成長率保五穩了!主計總處週五(10/31)公布第3季GDP概估值,年增率衝上7.64%,較8月間的預測大幅增加4.73個百分點。主要受惠AI熱潮持續,加上消費性電子產品備貨需求增所致。 由於第3季經濟表現遠超預期,也讓主計總處官員坦言,8月間因為對等關稅、232調查影響,讓預測變得過於保守,預料接下來在11月底提出的經濟預測,將會大幅提高,「預料至少保五」。
今周刊 ・ 1 天前
AI伺服器需求狂增 瀚宇博、精成科動能全開
今(3)日利屬於華科事業群的PCB大廠瀚宇博(5469)以及精成科(6191)皆有出現資金同步流入跡象,內資積極布局市場,可期待後續是否能持續帶量成為市場焦點主流之一。
理財周刊 ・ 1 天前
聯發科毛利率創4年新低,拖累獲利季減近1成!惟前3季仍賺5個股本,且明年可望有10億美元新業務挹注
聯發科(2454)於周五(10/31)發布第三季財報,營收年增7.8%至1420.97億台幣,淨利年減0.5%至254.51億台幣,每股盈餘(EPS)為15.84元,累計今年前三季EPS達到51.76元,也就是賺了五個股本。 不過,上季毛利率降至46.5%,低於第二季的49.1%與去年同期的48.8%,也創下過去四年來新低。 受此影響,上季淨利雖年減僅0.5%,但較今年第二季減少了9.3%。 從上季財報數據來看,或許可以說明聯發科股價為何下半年大多在1300~1500元區間震盪,今年以來更累計小跌2.96%。
今周刊 ・ 1 天前
《貴金屬》COMEX黃金下跌0.5% ETF持倉增加
MoneyDJ新聞 2025-11-03 06:33:05 黃文章 發佈紐約商品期貨交易所(COMEX)12月黃金期貨10月31日收盤下跌19.4美元或0.5%至每盎司3,996.5美元,美元指數上漲0.2%,12月白銀期貨下跌1%至每盎司48.16美元。紐約商業交易所(NYMEX)1月鉑金期貨下跌2.2%至每盎司1,575.4美元,12月鈀金期貨下跌1.3%至每盎司1,455.1美元。金銀鉑鈀上週分別下跌3.4%、0.9%、1.6%、1.8%,10月份漲跌幅分別為3.2%、2.9%、-2.5%、12.7%,今年以來分別上漲51%、65%、73%、60%。 全球最大黃金ETF道富財富黃金指數基金(SPDR Gold Shares, GLD)31日黃金持有量增加3.15公噸至1,039.2公噸。最大的白銀ETF安碩白銀指數基金(iShares Silver Trust, SLV),白銀持有量減少19.75公噸至15,189.82公噸。 世界銀行在其最新的《商品展望報告》中表示,預計2026年黃金均價將年增5%至每盎司3,575美元,白銀均價將年增8%達每盎司41美元。然而,黃金與白銀的漲
Moneydj理財網 ・ 1 天前美中休戰、ETF資金外流,紐約期金和現貨金上週五跌0.48%、0.54%
【財訊快報/劉敏夫】紐約金價上週五下跌,價格仍在每盎司4,000美元附近,因投資人仍在權衡中美間的貿易休戰,因這一休戰並未能消除市場對中美兩國長期競爭的憂心。紐約12月份黃金期貨價格下跌19.40美元或0.48%,報每盎司3,996.50美元。紐約黃金現貨價格下滑21.63美元或0.54%,報每盎司4,002.92美元。10月20日現貨金價格一度觸及4,381.52美元,創歷年新高。累計上週黃金期貨價格週線下跌了有3.41%;黃金現貨價格週線則是滑落2.68%,雙雙週線連續第二週下跌。在會晤美國總統川普並達成貿易休戰一年的協議後,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APEC峰會上呼籲共同維護產業鏈供應鏈穩定暢通。中美領導人之間的談判似乎暫時化解了雙方數月以來的貿易對抗,但一年的休戰很可能只是暫時穩定關係並使雙方得以減少戰略依賴。金價出現連續第二週下跌,自10月20日在4,380美元上方創下歷史紀錄高點以來已回落逾8%。近期的回落一定程度上還受到市場對聯準會進一步降息的預期減弱的影響。黃金ETF的資金流出也削弱了此前支撐金價猛烈漲勢的部分力量。金融媒體匯編的數據顯示,黃金ETF總持倉連續六天下降,直到上
財訊快報 ・ 1 天前
金融博覽會11/7登場 統一投信基金經理人解密2026投資關鍵
2025台北國際金融博覽會將於11/7(五)~11/9(日)盛大登場,統一證券事業體參與本次盛會。將由統一證券總經理楊凱智領銜出席,偕同統一投顧總經理廖婉婷、統一投信00981A經理人陳釧瑤及00988A經理人陳意婷,四位將攜手於11/9(日)下午1:30~2:30 在「大師觀點.解析趨勢」論壇中,獨家解析2026年投資趨勢與主動式策略布局關鍵。
中時財經即時 ・ 1 天前《基金》政策刺激 印度股市強勁反彈
【時報-台北電】印度股市近期反彈強勁,顯示短期多頭趨勢延續。投信法人指出,隨印度央行啟動降息,銀行類股漲勢凌厲,領先大盤表現;中小型股則相對疲弱,顯示資金偏好集中於大型藍籌股,市場呈現分化格局,印度股市維持中性偏多的看法,建議分批布局印度基金。 瀚亞印度基金經理人林庭樟表示,印度自去年下半年以來經濟成長放緩,加上相對估值偏高及國際關稅議題所引發的波動,皆為主要修正因素。然而,隨著消費旺季展現強勁動能,加上中長期基本面持續穩健向上,在估值已獲得修正的情況下,印度股市未來幾個月有望重拾動能,表現可期。 統計至9月底,瀚亞印度基金投資組合中,仍以印度大型股為主要配置,持股比重達70%;中小型股則占約25%。在產業分布方面,以景氣循環性消費類股為主,持股比重達36%,而金融、工業及科技類股的持股比重皆超過10%。 群益印度中小基金經理人向思穎分析,從基本面來看,印度自9月下旬GST減稅政策開始實施後,民間消費明顯升溫,加上受惠於寬鬆環境與政策刺激,印度央行於10月利率會議後上修2026財年國內生產毛額(GDP)成長率預估值,顯示印度景氣正處在回溫軌道上。 在政策方面,除貨幣政策寬鬆,印度央行也
時報資訊 ・ 1 天前《台北股市》獲利入袋 外資10月大賣台積、0050
【時報-台北電】台積電10月大漲195元、漲幅14.94%,以1,500元作收創史上新猷,帶動台股加權指數單月大漲了9.34%。不過,外資卻逢高賣超台股高達991億元,其中更大砍台積電1,107.53億元、賣超元大台灣50(0050)高達478億元,分別居第一及第二。分析師指出,僅是正常的逢高獲利了結操作,而非看不好台股或是台積電後市。 根據統計,外資10月賣超排行前十名的上市櫃標的中,賣超台積電逾千億元,元大台灣50達478億元,至於聯發科、台達電紛紛賣超逾百億元,光寶科、緯創、聖暉*、玉山金、東元等賣超金額也在86.42億元~58.24億元。但轉進鴻海337.42億元及廣達213億元,居前兩大。 第一金投顧董事長黃詣庭分析,外資從今年5月回補台股,再加上過去的部位,買進台積電與元大台灣50的成本價很低,因此在這幾個月大賺後,於10月起陸續賣超,屬於正常的逢高獲利了結操作,而非看不好台股或是台積電後市。他強調,除非台積電基本面轉差或懸而未解的「232條款」出現變數,在此之前不需太過擔心,鑑於目前北美四大CSP廠仍持續上修資本支出,仍會為台積電以及元大台灣50主要成分股後市基本面挹注動
時報資訊 ・ 1 天前
台股大漲逾261點!南亞科爆量居冠 「這檔」ETF估年化配息率近8%將除息
ETF部分則以期街口布蘭特正2(00751L)拔頭籌,成交量超過3萬張為本日交易量排行榜的第七名;主動統一台股增長(00981A)為第八名;元大台灣50(0050)第12名,群益台灣精選高息(00919)第14名,群益優選非投等債ETF(00953B)第18名,國泰永續高股息(00878)則排到第31名...
CTWANT ・ 1 天前
APEC明年移師中國是否遭打壓 林信義:平等對待是核心原則、台灣仍是關鍵角色
APEC 代表團今日舉行返國後記者會,明 (2026) 年 APEC 將移往中國主辦,屆時應如何確保公平參與。APEC 代表林信義表示,台灣在經貿扮演關鍵角色,在 AI 供應鏈上也是國際注目焦點,平等對待是核心原則。
鉅亨網 ・ 1 天前

10月21檔台股ETF勝大盤且繳雙位數報酬 00981A、0052登冠亞軍
台積電10月底收在1,500元,單月大漲了14.94%,帶動台股全月份上漲了9.34%,其中,69檔主、被動式台股ETF中有27檔漲贏大盤,其中更有21檔繳出雙位數報酬表現,包括主動統一台股增長(00981A)、富邦科技(0052)、中信小資高價30(00894)、主動群益台灣強棒(00982A)等更是繳出15%~13%以上績效,表現亮眼。
中時財經即時 ・ 1 天前
台股衝太猛被降溫!11月逼近「百兆市值」 期交所緊急調高16檔保證金...0050、小台、微台全中槍
[FTNN新聞網]記者莊蕙如/綜合報導台股熱到發燙!在台積電領軍猛攻下,大盤昨(3)日再創歷史新高,以28,334點作收,整體市值暴衝至98.85兆元,今日雖以下跌2...
FTNN新聞網 ・ 13 小時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