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宜默不宜。”僧粲大《信心》章曰:“至道,唯嫌!”又以“言道,非去今”二句煞尾。就是在,是我人真心的全露,正宗所的“露地白牛”、“露金”也。
【者】 ─ *星*大
1984年11月16日於高雄中正文化中心
,主要就是我悟。去有者悟道了,有人他:「你悟了什呢?」
他:「原佛祖是凡夫做的。」
也有者悟道了,有人他:「你悟的什道呢?」
他:「啊!我在才知道,原那些拜佛的姑都是女人哪!」
古代四,非了求一「道」,「道」究竟是什?悟道的情是怎呢?
常人言:世上最快的事,就是能「卷,行里路」。一人能自由自在的到世界各地旅行,逍的人生令人往。古代者的行,就像我在的旅那地逍、、自在。以下分成四,者的加以明:
一、水行的姿
古候的者,他行流水似的各行、、教化,那遇而安、度化的采,人立了的典,就赫赫尊的大清治皇帝也不禁:「天下林似山,盂到任君餐;金白玉非,唯有袈裟披肩。」芒鞋竹杖,以天下家的,在不是一日理的君王所能企及,怪乎他要慨:「百年三六千日,不及僧家半日!」
平日生活是而又的,「口中吃得清和味,身上常穿百衲衣」,在清茶淡、粗布衣的生活,有著「富於我如浮」的怡然自得;清茶淡有甘美的妙味,粗布衣有上的。在世,百年月如一乾坤大,人生不是乾坤的一棋局,到最後又能如何?不如的放,任性逍,物的束,安住於富的心世界。
有一首描生活的偈:「一千家,孤僧里;了生死事,乞化度春秋。」道安守道的高骨。三衣一,竹杖芒鞋,,行化,看起像是清苦的乞者,其是世最富足快的人。一般人睡在高大床上,有千般剪不、理的、;但是只要「日中一食,下一宿」,心就很足自在,有,也有。
佛陀代,有一位跋提王子,和同法友在山林打坐,不知不中,三人口同地叫出:「快啊!快啊!」
佛陀到了,就:「你才一直叫『快啊!快啊!』什事你快?」
跋提王子回答:「佛陀啊!想初,我住在高深院的王,每天吃的是珍美味,穿的是,多少兵日夜保著我,但是我仍然感到恐,好像有人要行刺我;每天都在不安的情生活。在出家了,了,吃的西然素,甘美腹;住的地方然是林下,得好安全、好自在,所以忍不住喜得叫了出。」
多人在每天的生活面,不知道是以什快。有人以世上情最快,但是情像花朵一,然美芬芳,不能久;情像柿子、梨一,有那一甜味,但是那甜味面有酸、有苦,也有啊!情好像是南北一,有候情欲燃如火,得我昏,不能自己;有候恨交冷如冰,人得人生有意思。
也有人:世不一定要有情,金一使人快。但是金非能,金可以到一切山珍海味,不到健康的食欲;金可以到高的化品、漂亮流行的服,不到雅的;金可以到名的床褥,不到安心的睡眠;金可以到千本籍,不能到智慧;金可以堆砌,得不到人的敬重啊!金山山,能到久的快?
情,不是最快的源;金,也不是最快的源;那,真正的快是什呢?如果我的生活面有,像者的、或者是打坐,看世如流水,逆是涅。因有,那怕是短短的一瞬,也足一生一世受用了。
,到行,十年的月,有的慢慢悟:道,不是在面。道在哪?道在我自己的心。州有一首:
州八十行,只心未悄然;
及至一事,始知空草鞋。
州非常精,然是年高八十的人,仍然心道,四行,走遍天涯海角方才知悟:道,原是在自己心。
宋朝的江西守智的候,不到句,守智就批他:「看你然是沙道吾山的首座,但是吐竟如醉人一!」
面耳的回答:「和尚慈悲,不吝示!」
守智:「你曾法昌?」
「人看他的,已融在心,因此有去。」
守智再:「你曾洞山克文?」
不屑的回答:「洞山克文?日傻傻的,拖一布裙,作尿臭,算不上大德者!」
守智的示:「在那!你就往尿臭去!」
守智得很真,就依守智的指示,去洞山克文,因而深旨,回後便感守智。
守智:「你去克文,得如何?」
恭敬的告:「若不是您的指示,我此生就蹉跎了,因此特!」
守智道:「什?尿臭好了。」
以貌取人,是人的通病,以穿著取人,更是肉眼常的事例。在哪?不一定在相好上,不一定在美好穿著上,「一布裙,作尿臭」,是慧眼看到的境,因此花出於污泥,金玉藏於土石也。大千世界後,才知道大千世界原不在彼,在我的心,就是一味道。
,不是看景,完全是了找一重要的西,就是「道」;道,就是他的姿。者像行流水一,逍自在。世人被功名富、五欲六束的人生,假如也有那一「」的情逸致,也那的逍、,也那一的味道,人生不是就美化了?
的水行,另有一姿,他去,也不沾不,自己的故不留,景遇也不取;大千世界、事物,如雪泥爪不留痕。
例如,有名的祖道一回到家,遇一老婆婆在河洗衣服,老婆婆看到出家僧,就旁人:「哎!那不是家那小三子?」
她不叫他祖道一,叫祖的小名。祖道一不禁感:「道莫,道不;溪老婆子,我名。」天下的,常常是自己都忘的人。

二、求法的虔
了,常到一些寺食宿。他了道,那求法的虔又是怎的情呢?宗有一公案:
摩祖在嵩山少林寺面壁,有一位博群、善玄理的神光,知道少林寺有一位自天竺的高僧,便前往就教。但是好天去了,每次他,摩祖瞧也不瞧一眼,更有字片的示,想起古德那求道而敲骨取髓、刺血、布掩泥,甚至投崖虎的心,神光定夜站立,等候摩祖示。十二月的大雪天,神光自默立於雪中,寒砭骨,雪深埋膝,仍不了他求法的心。摩祖知道他是法器,於口他:「你站那久做什?」
「向您求法啊!」
「上妙道,要劫修持各行忍之行,那是心慢心就可以求得到?」
神光一,立刻取出利自左臂,表示自己求法的心。
摩祖沉默了一,他:「你要向我求什法呢?」
神光:「我的心不安,父替我安心。」
摩祖:「好!你把心拿,我替你安!」
神光找不到心,:「我的心找不到了。」
摩祖笑著:「好!我已替你安好了。」
神光恍然大悟。原摩祖要他拿出心,是他自己的妄心,以起他直自性,了悟真心。古代法忘的精神由此可一斑。
或有人想,所的「恍然大悟」究竟是怎一回事呢?以日常生活中一些的例子做譬喻:悟,好像是光石火在那迸出的火花,在那然乍的一刻,很多久以前的人、事、物一下子都集中到眼前,前事一一滴都浮海,、空都不能障他所感的悟。所以一悟,他知道自己已不是一,而是和宇宙有休戚相;他看到大家,也不有你某某、王某某、李某某的差距,芸芸生他都是一的。我所的功名富,我所著的人我是非,我所懊的污辱,在者悟道的胸襟,不是一人了!
我到、日本的寺去,常可以看到多年的和尚跪在寺院的口,伏在衣上。他是在休息?不是!他是在求法。到底要在那跪多久,知客才接受他?一般大是七天七夜,也就是要跪足七天七夜,知客才肯跟他,接他去。
此外,在日本、的寺,每天早上也可以看到多年力的出家人,在哪擦地板,打水;他都是各大的僧,必到寺擦地板,打水,或每天出去托化,做一些修行的工作,一年的磨,才能到。
我在霞山寺受戒以後,也到各去。得在的候,可以受了很多的,很多的委屈。坐在那,知客了,我先向他,他:「你哪的?」
假如我用眼睛看著他:「我是某某寺的。」
用眼睛注方,本是很貌很正常的事,可是在林,知客父大喝一:「眼睛收起!看什?地方什西是你的!」
有候,他停下坐在那,大家都不,面很尬啊!我只有告知客父,很想跟他;正要口,他上又是一雷:「起口!有你的格?」
了要,要道,光是,就要很恭敬、很虔,磨我法,才能通。有知客父:「你到本寺,有什供?」
年的出家人有,也有西,只有:「我只有身、口、意供你。」
他上就你耳光,一挨得很痛啊!忍不住就摸摸,作又找挨了:「摸什!你不是把你供我?你的已是我的了,摸什?」
在的出家人很有福,也很有福。在台,不你到哪寺院,,大老就有人招呼:「噢!您了呀,迎!迎!」跟去真不能相比了。去的者在,受委屈、的考,但是,他的道就在忍耐慢慢成,聚深厚的功夫。那候受委屈,是很有福。代的出家人生活在人迎、人疼之中,欠缺我初的那磨,未不是一修道的失。
求法,要守五矩:
1.要有恭下意之心。
2.要知道次第坐,也就是懂得幼退,知道坐哪,知道自己的序在哪。在的一些青年,常常自己坐在哪位置都不得。
3.不事,就是不可以求道以外的事。
4.要心聆。到外面,要多用耳朵注意、注意看,把它融在心。
5.要能信受奉行。
在的青年子,有候步很慢,得考好苦好,主要是事前他有好好的注意,好好的用心……,佛的人也一。所有的佛第一句就是:「如是我,一佛在舍孤……」最後一句是:「喜,信受奉行」。有不免慨佛的人只有半部,有一部,什?因大家都能「如是我」,「信受奉行」有。
希望佛的人,能到尾,有「如是我」,也能有「信受奉行」。
三、入室接心的
入室接心的,是者很重要的一。如果能跟老心心相印,念念流,在那一刻意志的契合,精神的相融,心意的和交流是很的。
我向老,第一、要常呈上我的心得。第二、常地察自己的程,把自己的解老知道。第三、在公的地方,要常地求老自己印,就是「我在到什程度了」。了前面的三件以後,才能地入室跟老。所以我平常、,都「一定要明指」,有明指,盲修瞎,保不出差。
初,佛陀在山上法,一字不,只拿了一朵花,大迦尊者心一笑,佛陀就正法眼藏咐摩迦尊者。意思就是,佛陀和大迦尊者在那一刻接心了──心心相印啊!
相的人,有一句:你心我心,心同心。情是幻常的,情的心不容易接得起;道是永不的,真正用道彼此接心,就等於在好的和接合很好,不短路出毛病。
六祖惠能在五祖弘忍那,了八月的以後,根基沉了,五祖把他叫到自己的室,他印《金》,到「所住而生其心」,六祖豁然大悟,就了的:「何期自性,本自清;何期自性,本不生;何期自性,本自具足;何期自性,本;何期自性,能生法。」
一那,五祖和六祖接心了。
的接心,有候也不投,不容易彼此接心。像檗,一直不悟,檗就:「你的因不在我,你到大愚那去!」
宋朝代,日本道元到中留,船在元港停泊,一位年七十的老上船香菇。道元很切地跟他招呼,言中知道老名叫有,是浙江阿育王寺的典座父,於是就他道:「,天色已暗,您就不要急著回去,在我船上一宿,明天再回去吧。」
有老也非常有的回答道:「您的好意,明天阿育王寺正好煮供大,今天特地出香菇,以便今晚回,著明天用,所以不方便在此宿。」
道元道:「就算您不在寺,道就有人代理?」
有老道:「不,不能人代理,是我的,怎可易放或人代理?何我未曾得外宿的同意,不能破僧的清。」
道元道:「您已是年高德邵的者,什要典座呢?安心坐,勤於呀!」
有老後,大笑,道:「年人,或你不了解何修行,莫怪,你是一不懂心的人。」
道元羞愧地道:「什叫心?」
有老不做思索,立刻答道:「一二三四五。」
道元再道:「什叫修行?」
有老咬字清楚答道:「六七八九十。」
道元初到我,即遇到有位老和子,他知道中林真是藏虎,一煮的老者,高峻,深不可。
什叫心?什叫修行?有老回答的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然不一定指的什,也可以「一即一切」,「一二三四五」不包括心?
在的,接心有六原:
1.不得求玄妙的境界。
2.不得心等待悟。
3.不要希求得妙果。
4.不可以有妄心,常常疑、。
5.不可以有恐怖之心。
6.要肯定自己「自心是佛」、「即心即佛」。

四、解自在的
人常常追求金名,名利所苦,不受世色犬的迷惑,因在的天地,上下四方都可以供他,解自在。甚至於生死,也有了的本能,有超越的力量。
例如:德普有很多徒弟子,有一天,他把所有徒全召了,大家:「我死了以後,你怎待我啊?」
弟子立刻烈表示:「我以盛的果物祭拜,追悼、啊!」
父:「哎!我都死了,你祭我、拜我,我又看不到,吃不到,有什意思;不如趁我活著的候,你先重祭奠我、拜我,我在在大吃一,等我吃完以後再死,好不好?」弟子面面相,得不可思。
「有,我死了以後,你怎替我布置堂啊?是不是也可以先布置起,我看著高?」
弟子了恭敬孝,於是快布置花堂,了珍美味祭拜,德普吃完了以後:「喂!喂!喂!祭文啊!」
弟子再一段祭文:「呼……呼哀哉!尚!」
德普吃看足,很高,就:「很真!很好!我很足,明天中午我就死你看。」
到了第二天中午,他真的就悠悠坐化了。
有一位性空,他一首偈,我可以看到他解自在的。他:「坐立亡,不若水葬,一省柴火,二省。」
意思是,不打坐去世或者站著死,都有什了不起,不如水葬得好。什呢?因死了用火,得花一柴薪;如果用土葬,也得挖坑埋,太麻了!所以是在水面死最省事。
「撒手便行,不妨快,是知音,船子和尚。」撒手便行,是多逍自在啊!是我的知音呢?恐怕只有船子和尚了。
尾的句是:「高百千年,一曲歌少人唱。」後他做了一木盆,在盆挖了一洞,自己坐到盆,到江心,拔起洞的塞子,人盆就沉了。
他自我解不是自,活得不耐的人才要自。面死亡,是那,那喜,那自在,生死都,如,其他辱,又算得了什呢?
有名的大梅法常,有一首偈述他的生活:「一池荷衣,松花食有;被世人知住,又移茅舍入深居。」
池塘的荷是他穿不了的衣服,上的松花是他吃不了的西,被人自己的住,唉!嫌了,又茅舍再搬到深山去。什?因大自然的生活已享用不了,世事浮,世要求什呢!
「平常一窗前月,才有梅花便不同」,「心中有事天下小,心中事一床」,有了,大千世界都是我的床,何愁居不呢?做工有工,做有,治有……不是出家人,是於大家共有的,但每一人都能有心、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