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母

我修道,必先要清楚自己道的定位,才有方向可言,要有基理才有立足,要有得起考的理才能流世。
修道奉祀三清道祖、五母、及道教天神。基本理是人之元皆是西王金母王木公真所化成,元降世人,而迷失在物之苦境,末劫天年西王金母大三曹普渡,醒元真子,以修方便快速的法道路,修行之真子三魂七魄真合一,真聚足,胎成,元可以超三界返,仙班就位。修行方法有丹鼎之法、有天人合之用、有符演法之、有典研之智慧、有卦象研之法、有神/之,理上全部出自於道教。因佛教不、不神/、不用符、不究卦象。因此修道於道教的支法之一,我不佛道可以修。
有此一:「山要五母才算是。」但是典之中「五母」之,是著修同道容易相,而方便合「五母」一。但是五母又是指哪五母呢? 後在典中有如此之,後整理後,如以下:
西王池金母大天尊: 正道藏正一部、字、第一卷: 上清元始化真上九太妙山玄: 又西王金母仙母。道上有西王金母之述甚多。台道西王金母、池金母、老母、西王母、金母、王母、金母娘娘、王母娘娘、母娘...等等。中民道教起,以西王金母。慈惠堂池大主西王金母大天尊全。墉城集仙云: 西王金母乃西之至妙、洞之尊。昔道凝寂、湛。元始天王一化三清之後,以之化王木公,出之自然成始天尊。元始天王即授西王金母天尊以天之御仙。修真得道仙家先木公後拜金母。上清元始化真上九太妙山玄:「......青羽裙、晨玉冠、之舄、神紫、行羽二十四乘、五色仗幡、命之......依三天典俯仰之格,申告五帝。......仙母常乘九色之、紫、五佬仗幡,天仙、玉女各五千。女乘,男乘。仙羽服,皆手幡。」西王金母在道中甚多。合言之,西王金母乃始成。成就在上清真境池天。神像法是以三清大殿右祀之道或是谷大道院之主神年道主流。慈惠堂以白老相道。道金母或王母是相同。
斗姥天尊: 斗姥天尊象道之母,以本命元神。道斗姥天尊甚妙相紫光融一玄元之象。是相於生太之理。手持日、月二,二以象太之意。四磊落四象,八臂垂雍八卦。道教典:「斗姥居大梵天,日月星辰,斗之母。登座以救度生,持杵以降魔患,弧矢以救劫消,振法以人渡鬼,道家之法主也。宋史述:高宗金兵所困,空中有,仰斗姥天尊、四八臂乘匕豕之,紫金巨光,大施扶危之法力。斗姥自神通之後,乃世人祀奉日隆,崇斗至尊之神,能消解厄,保命延生也。日紫金妙相皇君,德巨光天后,明道姥天尊。法科朝斗,咸以斗姥主,而民多尊之曰:「斗母」。
九天道母: 道九天玄女是先天真仙,是西王金母之弟子,也是帝之尊。墉城集仙:九天玄女是金母元君之弟子。蚩尤大帝於涿鹿,帝不能,蚩尤又作大三日,使外都看不,后乃依斗法造大,用指南,尚不能。因此在太山之下戒祈求。西王金母符命帝:「精思告天,必有太上之也。」了天,大散,九天玄女,自天而降,帝「兵符」和「印」。帝拜受,再蚩尤,蚩尤平定四方。」河亦:「天遣玄女,下授帝兵信神符,制伏蚩尤,帝因使之主兵,以制四方」。九天玄女又九天玄姆、九天道母、九天娘娘、道母。封神演也有王拜九天玄女一段,因此中第一尊道相之神,是九天玄女之道相。
地母至尊: 古代帝王易位或有大事,必行封之,以告天地,每年天子於「一」冬至日,祭天於南郊。夏至「一」之,祭地於方。北宋真宗大中祥符年,上地神尊:「承天效法,厚德光大后土皇地。」了后土是皇天之。玉帝是乾元之主,而后土坤之主。民以天父,地母,故尊「地母至尊」。御整大地的尊君,而九土、九、四、五。合昊天玉皇上帝,太天皇大帝,青大帝,南生大帝,北紫微大帝,「六御」。昔,保生大帝真人於大雁山,自悟玄妙道,忽一老太拜授於世神方,地母。
山老母: 山老母是古代仙女,不姓氏。多人「」「黎」,而以黎山老母之。老母本是山仙女,代,秀媚匹!秦始皇做道於山,曾遇之,其,乃生邪念,欲侮之,因受以法,乃。自此之後,不再以少女姿容出,遂老,後人乃以老姥之。集仙典神仙感遇云:「唐李筌居少室山,好神仙道,博方,至嵩山虎口,得帝符,千遍而不解其。因入秦至山,逢一老,髻,半垂,敝衣扶杖,貌甚!路旁火焚,因自言曰:「火生於木,必」。筌而之曰:「此帝符,老姥何得而知? 」姥曰:「吾受此已三元六周甲子矣!」於是坐於石上,出丹符令,筌吞之,筌符之。久之,姥曰:「已晡矣!吾有,相食!」袖中出一瓢,今筌往谷中取水,既矣,瓢忽重百斤,力不能制,而沉於水中。及,已失姥所在,但留升而已!筌食之,自此粒,後乃仙去。」山老母遂世俗小往往道。按:「殷周之,有山女天子,意其人,必有非常材,稀世之,所推服,胡於世,迨唐宋以後,遂女仙,尊曰姥或老母,山曾有祠祀之。道士焚修其中,香火盛。
到,或有人不禁要,何是五母呢? 的,因五母皆是道中先天仙母。那何佛母不在呢? 因佛母在佛中或道中所佛母之。佛母乃是民,是指提菩,是千手千眼世音菩,是世音菩救世化身之一。在佛教入中之後,世音菩大慈大悲,救世。道教乃是多神之宗教,的胸襟能容天地,因此道教也奉祀世音菩音大士。也因此音大士身著白衣之道相在中民受奉祀,在台更有家家世音,祖婆之。
那何要走山? 何要五母? 有人:「山何需向外求,山只在你心,人人皆有山塔,唯向山塔下修。」句所指之含是:「人必心底的修行,改自己的性,增自己的智慧。」的山指的是自己的心,也就是人的魂。山塔指的是肉。跟我所要的山是完全不相干的。
修道,入道後第一段是醒,第二段是,第三段是打坐,第四段是,第五段是走山、五母、有、了因果。第六段是修,第七段是持不的修而能融通。
在我所要的山,是指具有的名山地。每一山,皆聚有地,再加上天之,而在天地之形成一山的穴位。它神可明、可聚、可旺。神坐山,居穴主位,必然旺。修道之人到山地,必有所感,拜神,遇有者,必可得神之助,功精,再能吐天地之,日月之精,修功也有限的助,因更深者或可得或形之。那因每人生生世世的因果不同,因此每尊坐各山神的因也就不同。所以要山,拜有之神。又因每一人五母的因也有深,各山母娘之因也有厚薄,因此必名山五母,修道修行之人必有助益。
(摘自 道修p.55-60)
下一篇: 柒、修行方法研
《道修》玄谷道人著,可向威老索取(0911177082),免索,迎助印。
威老的已出版16年,行十本,多次改版增修容充,台道修籍之先河。中建多修名念,值得道家思想修法有趣的朋友。
老教道家清,以及道教仙道修行,事,作法也收。迎道修相疑惑。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