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若精舍.柳藏
「拔苦」是指佛菩拔除生之苦而福之力。拔除痛苦大悲;福大慈。《北本涅卷十五》,大慈,即生除一切利益之事;大悲,即欲生量之利。佛菩以此力,救拔生苦海。「慈」是予,「悲」是拔苦,用佛法助人就是慈悲。
《大乘》中,著菩云:「菩不生死涅,由般若不住生死,由慈悲不住涅。」意即佛菩不住生死,令生了解由根本上苦得的可能可行性,予生最大的希望;佛菩不住涅,意一再地出入生死,以每人的能,生在堪忍中,了知如何一步一印地永及之苦。
依佛的,慈悲二字的定是:「曰慈,拔苦曰悲」,如人,拔人之苦,人以,此乃人之慈悲。按「慈、悲、喜、」,是佛教的「四量心」,而慈悲,乃四量心之二量心也。
然而佛教行慈悲,不限於人,凡一切生,皆行慈悲,叫「大慈大悲」,《大智度》上:「大慈,一切生;大悲,拔一切生苦」,所一切生者,乃包含「三界」之,水空行,「四生」胎卵化,「九有」一〈欲界之人六天〉,二〈初天〉,三〈二天〉,四〈三天〉,五〈四天中之想天〉,六〈空〉,七〈〉,八〈所有〉,九〈非想非非想〉,量,。
在《文》提到印光大:「修持法有二不同,若仗自力,修戒定慧,以迄惑真、了生死者,名『通途法』。若具真信切,持佛名,以期仗佛慈力、往生西方者,名『特法』。」
此,印光大判定土法是「特法」,皆是「通途法」,大的判教不是他人的解,而是依土宗法及祖的承,是有可循的。
先有印度菩在《易行品》以修持方法得「阿跋致」(即「不退菩」),判土法是易行道,皆是行道。
菩依《佛量》所宣示的阿陀佛第十八,土法的法,他例:「土法如水路乘船,如道苦行,路多,需久,易退。」
印光大:「土法,十方三世一切佛,上成佛道,下化生之通,亦末法代一切生,仗佛慈力,即生了之要道。良以如所一切法,非令生出生死,成佛道耳。」又:「以佛力法力不可思,加以生信行力,功夫深,罪重,皆得蒙佛慈力,接引往生也。」
再到佛陀在《阿陀》中一了次「信」之法,而且在五世中宣此,是上加。基大在《阿陀疏》道出,是因《阿陀》的一日乃至七日念佛,即可往生土,一般人不相信只念佛的「小」功德,可以得到如此「大」的福,因此念佛法是佛陀了接引生所的方便法,所以不相信念佛可以超拔俗,往生土。
其念阿陀佛,就像我孩子在外玩,回家呼叫父母,能入家,倚仗的就是父母的能力,而生念阿陀佛能往生土,就是倚仗阿陀佛的慈悲力加持,才能踏入永生,在土中修持不退的菩道,因此俗:「一句陀佛,皆以六道。」
(柳藏于若精舍2025/6/3)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