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四》好中有,中有好------------
【真正的善知】:
■信仰佛教或出家,大都是受了打、刺激,有了刺激才悟修道。
每人出家都有其因,但不要以受刺激出家不好,反而因受刺激修道,道心更固。
不管出家人或在家人,都要有志,人有了打,才提出志修道、做事。
■以前的祖看,看人「行」到哪?(已修到什程度)
可以的,打一下,就「」到。(刺激他一下,破他的著,著一破,就有所悟。)
■我的、美我的,那都不是善知;我的,不管否,才是真正善知。
刺激我的候,就是在成就我的「忍辱」。
我受到刺激,想:「瞧不起我,我就做你看!」
拿出志,成就已在望。
■如果人把做不好的事往你身上推,也要忍。
(以前人家父——「怎把煮熟,叫人怎吃?」父默然不,才是功夫。)
■出家後什事皆以忍辱重要。
我的,都是我的指路者,有他,我不步,不能成就。
不要以自己已辛苦了,也嫌、那也嫌,一的,乾脆回去好了、走好了。
但又不知走到哪去,又不能嫁人,反而更痛苦,好像活在活地。
■受了人的攻或批,我忍受,即使是被人冤枉也得忍受。
要感到幸感人家,因你有修「忍辱」。
忍辱即是智慧。
■事人心我才我、正我的,他是我的善知、指者,不要人家一,就了。
■人我不好,不用生;我好,也不用得意,不好中有好,好中有。
■在家人分好人人而起憎。
而出家人好人是如此;人也是如此。
一律平等慈悲,於好不起著心、於不起憎心。
那些刺激我的,才是我真正的指者。
入寺有刺激,便得修行。
■以前在大是要看哪愈有修、愈有根基的人,特地去他。
故意用那理的度去刺激他,有看他事情快做好了,偏再去破或打他一下。
要看根基到哪,才能到哪,否根基的人,只有徒增他的。
在台是行不通的,一般女父母身,扭扭捏捏的在,用的方法都是世法,希望人家她好。
■有人你,是助你好,所以要「逆皆精,不心」。
■那人(指找麻、刺激我的人)其是助我,要感他助我。
那是西方,你不,反而跑去哭。
■「言,是功德,此成吾之善知」佛要多吃。
【修行,就是在修每天的】:
■修行人就是要在色、、香、味、、法的逆中求解。
魔不成道,成佛哪有那便宜的事,不苦行、不魔障,如何去明?
修行人就是在修魔障,唯有破魔境中的明,才能得到解。
也唯有下色香味法,心,才能得到清解,才能出菩提心。
所以修行人不能怕魔障,不能安定境,那是不步的。
■我修行便是要修——六根六所起的分,分善、好音音等,分就是六根不清。
修行就是要修些分,直到六根六有分,才是六根清,才能五皆空。
譬如:人你,那是消;你不好的色看,那是最上供,要有分,反而得如至。
■修苦行,要「的就是好的」。
否每一人都有一肚子的,怎去修?
就是去修,才能去除。
否每天就只是,做做吃吃,而不去悟道,到老是一,而他也他在修行,可是子有很多。
■你看勒佛——布袋和尚,他有多大的慈悲度量!
一人如果有度量,吃不了一、受不住人的一句,就是有修行。
西方不是普通一般人都能去的。
■修行要自在,不要在乎人你的。
你好、你,不是人不,而是你自己不能安定。
■人家笑我、做苦工,我拿出志,努力修行,人瞧瞧,我不。
■修行就是在修我忍耐性,修逆境,凡事要能忍才是修行。
舒意的境界哪有什可修?
就是要在逆的境去磨、去修。
般事是要人的意思,事事忍辱,最後有好,如果再分我是他非,就惹上了。
■那些溺在父母身的人,比不能成。
而那些父母的溺,在外奔波的人,反而能成大人的魄。
就像溺在母猴的小猴,有被母猴抱得活活死,而那些立跳在山林的小猴,反而活得很好。
修行要在最困苦、最不好的境,越是能忍辱,越有境界折磨,才是修行最佳的境。
■修行不是修「都有事情」,就是要有刺激,有「境」才有道。
■寺是十方道,十方人聚集一,一人一子,我要自己去付境,不可能境配合我的意思。
在家甚至父母都不可能完全己意,何十方人?
要能忍、能,心才安。
■人家在我的是非,修就是修些。
■凡事都要忍辱。
忍辱不,每人皆始以,就明,修忍辱才可「明根」。
■出家就是要在劣的境中修。
那些好的、快的境,已不必了。
修就是要修些「的、的、不能的」,些逆境出我的智慧,成就我的忍辱行,我。
我的智慧展到某一程度,就能折服某一程度的。
所以越是修行的人,越是喜在逆境中修。
■出家和在家法是大大地相反的,所以初出家的,免想不通。
在家法是著始以的,跟著的洪流一直流下去,而出家是要逆水而上去找本的源(本面目)。
所以什代都不是在或不、好或不好。
在家人吃,越享受越好,出家人粗衣淡。
在家人喜受人看得起、恭敬,家人是障道因。
在家人找工作,看有有更、越多越好,而出家人越苦越好。
在家人有多好的境界,是不清,每天拼命追求的,都是臭皮囊作奴才。
在家人外表看起,是自由自在、走往西心意,其心都被物、名利、辱束著,走到哪也不安,心向外,一直追求、追求。
而出家人是向的,所以走的是的,水下,才清,才看得底。
(本地光)
■只有那些不化、不明理的人,才把不在、有的事情拿起妄想,也是一妄念愚。
■在修行程中,生了就不好,要有才好。
■出家至少要有,能自在。(最低限度)
■打妄想或,要快停止,念佛。
如妄想打,就不要去管它,是要念佛,才不退失道心。
■越是在修行的人,那些始以的罪,越是形,幻成境界折磨你,使你受苦。
像身的疾病、或精神上的打磨,些磨刺激你,使你悟到娑婆人生的苦,而志求出。
你必跳越些障,越人身的劫,才能得到清安,成就。
■很多在面,改尚多。(在後面等)
■父不在,自然有人大修苦行,智慧自然出。
最重要的是要修忍辱,能忍辱智慧生,智慧生明。
人我,不自己是是,是被冤枉,都唯唯,以不之,心中不起智慧生。
若是理人白,明起矣!
■每天不起念,日常生活中慢慢去修。
■有力克服每一境的障,心便能安定下,在每一道,都能安心道。
■什要出家?
就是要七情五、情苦、生老病死苦。
些都是由心出的,些我修、我照都照不完了,你要去看人?
去看人的不好,自己心就不高,就著,障上到,想不,愚,到是非。
到最後就家道也不好、那也不好,去,有一合的。
住那人管、自由的,心所欲,念越多,七情五更多,就常常照子,漂亮一些人欣。
又怨憎苦,怨身,怨父母何把我生漂亮一些,成身出家,心不出家,妄想打。
■如果要省,凡事大或他人的意,不可固自己的看法,只有自己的事情,才可以依自己的意思,是忍辱的方法。
■修行要一心,不怕吃苦,不要有自己的意思(固己)。
所求、所著,就有,也有妄想。
什事都,慢慢就我,慢慢就能放下,慢慢心就空,就自在,念佛就能一心。
若有所求,著很多,「件很多哩!」出家是出家,件求太多,身心就不自在。
■恰如一,影,去,可捉摸。
心有事就出毛病;心中事,一切不出。
■出家就是要身,人家怎、怎侮辱,都所。
去掉「我相」才好修行。
【忍辱,放下「我」,破明】:
■出家,主要在演「忍」。
演得,就是佛菩。
■「吃苦了苦,能忍才有福」,吃的苦有多少,了的就有多少。
■忍辱是修行之根本,戒律中也以忍辱第一道。
忍辱是最大福德之,能行忍的人福最大,不但增加定力,而且能消障、智慧。
span style="font-size: 18.0pt;">■修行人是——境遇愈愈好。
出家和在家不一,出了家是愈苦愈好,修行道路上,有很多和世俗不一,不是「、不」。
以前有徒弟打坐,
一坐得很,一坐得倒西歪,可是父拿起鞭子,打那坐得的徒弟。
要是在的人上起恨心、生了,但那徒弟很愧地父示指。
修行不是「、不」,而是要有功夫,做了人家你不,你也能接受。
(看你是否起?若不起,才是真功夫。)
■有根基的人,父他,他知道父在教他,就悔!
根基的人反父怎他不生起,就想:「是在家好,有父母、吃好穿好。」
假如去婚演那,果是再落。
或者想要,那以後就有人他了。
是有的,不要以有,很苦!
■以前的人,父你的功夫,叫你鞋子倒穿。(理的要求)
有根基的人,就跪下求父慈悲教,是有智慧的人;愚的人就硬要倒穿鞋子;有根基的人,明起,父不,故意找麻。
■如果有人故意找麻,我想:「是我修行磨的好,我能道。」
不是人不好,是自己不好,一切都是我自己在分。
■我累世所造的比山要高,今生出家修行就前。
所以有候得出家後,比在家多,我要有力量跳得去。
如果不伏反而又起心念,那就又造新了。
■都是有「你、我」在,看能不能修到「有你我」境界。
要修忍辱,忍是我修行的根本,如果不能忍,徒具出家人的外表。
不要常以自己做的都是的,就不能修心。
■人家侮辱我、欺我、我便宜,如果我能忍下,不去斤斤人我多少便宜,也不去它。
不但宿世消除,且下便能平事,又能增智慧,延我的命。
■人我越是不好,我越是要慈悲心善待方,要他越好,越要度他。
不可像俗人一般起心、冤仇,出家人心要。
■要五皆空,必持戒、忍辱、勇猛精、改脾和性。
必打破明,一切都好,如果起明,人我,那就可惜了。
■若自己,而人硬你不,你也要忍受,也要向人悔。
凡事承自己不,就不起,修行就是修。
否,要你你不——就是境界了,你不知修忍辱,反而起。
■如果有人想害我,我要想:「大概去我害他,所以才,我不能再和他冤仇,我要度他。」
凡事都有因果,一、一、一句,皆有因果。
■人家管我,不好我都接受,拿他的光返照,不被他走,忍下,自己六根中分析出事情的真相,慢慢智慧就。
■以後,你如果在外面,有到人在批我什,你不可以跟他,因他批的是我,不是你。
■出家就是要修忍辱,如果人我是非,是於世俗的生死因,不是出家解的境界。
而凡事能行忍辱的人,智慧明,事情了,一接到,智慧就通,就知道怎做。所的智慧如海,便是由忍辱中磨出的,由此更能引出神通。
■受戒是受什?
是受忍辱,依忍辱修行是根本。
照去做,到哪都能感化人。
修忍辱就有德行,不但人生喜,也可感化人。
■什叫做自己?
不起明是名;卑、慈悲的涵,行如,是名。
■修行是修在哪?在人。
西人吃,不,凡事忍不,再的人,甚至一小、小物,也要。
有人,或是相人不喜,都是因前世有和人好所致。
今世善,世便能得到福。
像父的福,也是去和人善的,所以一世,人人到父,都起喜心、供心。
■口,修行也很重要,心好而口不好也是失。
身、口、意好才好,勿是非,勿我相,都是「我」在作怪。
■修行要修到慈悲相,眼神人看起很和慈悲。
■要人之性,合人之性。
■不要著外境而去......,六根要守住。
任何逆,就如同西方要你,你不要,境了,你不知修忍辱,反而起。
什事都忍得下,才步,即使是自己,也要向他悔,那就是你的功德了。
我都而,有很多要修的。
譬如一世界做一粒沙,有河沙的世界,每一生都可到西方。
要一切生,想到他也跟我自己一,也是修行、善根的,他要菩提心,即是慈悲心。
■西方在哪?
在自己的心中。
心中事、,就是西方。
■那些往生西方的人,都是念佛一,而且能忍辱吃的人。
【在哪修?西方】:
■在佛教在世界上,大都在弘法、宣,然很普遍,但是真正要修行,不是那容易。
■你在然出家了,仍在茫茫大海中,找不出出路。
■出家要在大林人多的地方,不要只有三、五人。
人多才有的可,那些的人,才是我的指路者,才步。
祖大都出自房、菜等,在最人注意的地方、最中用的地方修行。
■修行一定要在大林人多的地方,才有磨的。
不是只一人、三四人共住,又有林、佛的矩,很容易成我行我素、心所欲。
就有磨的,有什可了。
■林以矩,出家修行要依矩去修,不可依世俗法,把世俗的念再拿佛寺。
一守矩的人,身心自在、涵而所,人看了就高。
■林事人是寺的代表,是磨「明」的善知。
些人往往都以人的姿示,以不合常理的要求,要你去做,非是要消你的分。
只有唯命是,才能免去脾,消除高我慢,生卑下心。
照才能消障、智慧,才是真正的修行境界。
■寺要有矩才不,否一定。
古林,各人事各人,犯了矩,起或跪香,毫不客,一切矩,不是你不,你你,也要出去。
不要人事不,而去人,是非。
■古候的大林,家、知客、有。
他的,不或、是或非,只有有第二句。
■以前在大林出家,那容易。
出家先得在外坡做苦工,直到你道心固,才正式事。
■以前大林修行,各人公事完私事。
各人在房念佛、看、坐,二、三十年不知住的是。
察、知客很,看事串寮者,上查、打香板,大家哪有。
■以前在大,住大林,如果西放,不管是的,一律收,若想找回,找知客。
■以前大林,只要有人犯,知客也不用多,把你的姓名在布告上,你自己看了就得走路。
在知客你句,你和他吵架,根基差得!
■僧的矩即是佛的法,束我的身心能向佛。
否在娑婆世界,的放逸,要解是很。
■我向佛菩及代祖,好好勇猛精。
■在出家人能吃苦的很少,不知道出家人必千辛苦去求了生死;也不知道何要修道、要如何修?
修道人吃苦,行能行,忍能忍,才能成道。
在人不知如此,怕吃苦、怕拘束,便自己去寺,果不能理大。
在是自己不知自度,怎能度人?
我要吃苦修,不可享受出家。
■父母子女,之深之切。
如果子女嫌父母叨、多管事,而父母外出住,不但自己放父母予我的依靠,而且父母怨,自失其利又及父母。
出家也是一,做父的希望弟子成就,才不惜唇舌,如果弟子不,父他去,不但自己失去指者,而且令父失望。
■如果要出去,可以去的寺的住持、家、等,位事人修行的方法。
但是在的出家人,多攀攀戚的俗家,有出家人割的魄;又多名利的名利心,有出家人息心淡利的道。
■是在自心。
人家在我的是非、,就是要我,看看自己起了什心?
、妄想、不自在或造口?
就是在些。
■我,不是在人能予我什渥的待遇,而是要吃人的中去,才叫做,如不吃,是不到西的。
所以,「忍」字非常重要,不但要忍一切的苦,更要忍一切的侮辱;人怨恨我,我得用一句「阿陀佛」跟他善。
只有能忍辱,才能大智慧。
■不要「影」「有影」,(吹牛)人家不用、不用,是要大。(大大地警惕)
修行要注意身口意,以前有失要悔,今後不再造。
成熟的稻穗,是垂下的,未成熟的,是挺得高高的。
好的不到,因人家不把好的表出,所以你看不出人家好的在哪?
如果,人不好,正好拿反省自己有有子?
■不要想到外面,在一般的都俗重,名利,好的不到,反而把的回。
■出家是要修行,不必到外面去。
佛院所的未必完全是佛,往往了一些社,接久了,心法世俗。
■行住坐不佛。
像印光大、弘一大有修行的人,都要念佛,更何是我凡夫!
把念佛第一要。
我在世俗都已念,如再去念佛院、,更增加情、苦的念。
世俗人把苦,等到老就怕死、放不下子。
而我出家人然修苦行,做事念佛,日子久了,出有地、因果、六道,幸自己出家。
佛念多了,智慧也就了,就有所悟,到老不怕死,有西方世界可去。
■目前有多出家人,出家有多久,就想建道,到化。
如果光找佛教徒好,如果去找不信佛教的人或外道,因此出很多是非。
出家人如果能古代祖修苦行,有出的一天。
在林大家吃苦、砍柴挑水,就得到人的敬仰。
要在、勤、吃苦中去磨,才能在道上有所成就。
■出家要、、,正道,不要邪道,不可俗佛。
所以出家人至林中磨,才知道什要出家?
林有佛之理路,知道要用什方法了生死。
出家,不要空光,要真求了生死,否,就在四生中。
若有一念,仍落四生中,成牛、、蛇等,要得人身很。
■是要的。
不要因被人打,就得他是人。
其,他是我的善知,就是把我的砍掉,我也要度他。
要修到不生不,出我的本性、佛性。
人的修正自己。
■出家去大林,衣、食、住能吃苦。
眼睛作看,耳朵作,不,像傻人。
修下去,法,走到哪,要建道,上有。
若吃苦,出家天就想去建道,那很成功。
■得自己是凡夫才好修行。
我要在一切的中好好理自己,是人法代替的事,等理得,自然智慧明朗,明散去,就是自己。
在一常住中修苦行,修久了,自然也了解的林修苦行的意思。
修苦行是除妄念最好的方法,而且我修到苦化,自然一切事情就明明朗朗,不通,而智慧大。
■修行要做苦行,苦行做下去智慧才出。
做苦行要都,以後若有人你做家、住持,都有法做,才能人。
如果修行修到那程度,就算人家你做家、住持,你也不想去。
那自己就要了,不有要做什的念了。
人二十一,到百就都不一了,一人一款,到最後都不同款。
若能依堂去行,深得其中意味,要去西方就了,何要法都的。
要!要有!去行!
有力,佛,也是你去做的。
■有一位法,心不安定,想自己的常住,上山示老和尚。
:想在住的寺院,目前有三地方,不知何我有?
老和尚:是心不安?是所在不安定?
如果是心不安定,就是跑到西方也不安定。心猿意,念上就安定了。
戒律最重要,持戒清,心就清。
如果心不安定,看什事都有「我相」,就想到跑。
要看每事都不是我,修到心不,什事情一到,一念清就是西方。
要以心安心,否要用什安?
譬如心要跑,就自己的心:「你要跑到哪去」?
又:我每天持咒、拜佛,又增加法三昧,心仍不安打岔。
老和尚:自己有主不行。
只要心念佛、看戒律、拜佛就好......,如果事情越多越著,心越不安。
不要把人家的「好的」拿修,看到人家怎修,就想也、那也,果越、著。
如果有根基的人,把人家「不好的」拿修,更好、更步;如不修的反而起。
心要安很,所以,要找心面那不生不的,不要找外面那些有生有的。
要找本什都有的本自性,而那些得到、看得到的都是外面的,自己。
■如果我自心安定,自然有事情。
每天心定神足,心所求,一天一天,心自然平、法喜,就是西方境界。
西方何求?西方就在我的心。
反之,心若不安定,常常有事情生,到哪都不安定。
■在寺的每一人,都有念,而且每一位都很心自己的,都很常住努力,所以法天都在我。
否,父每天就坐在,自自然然的,也有做什佛事,什建道?
而且,大家都能平平地修行,照目前情下去,承天寺有好,就是在未的劫中,承天寺能免劫。

■承天寺不自由,有束,但保持承天寺的矩、。
苦行中磨出的解自在,才是真正的自性西方境界,命,直接往生西方,才是究竟的。
此心能安,到哪都能安;此心不能安,到天堂也不能安。
■憨憨阿做,憨憨阿吃,多念佛。
今天是今天,明天,明天再打算,什事都不操我心,就有固心,就是修行。
如果做是做,打妄想:「要佛院,要怎......。」
不是修行。
■如果有妄想,想要到哪,都是障。
■今天我有好的修行道,衣、食、住具足,更加倍努力修行,不要再去想外面哪道好,否心法安定,就法修行。
■台在,都是越念越多、越散。
所以要你自己的、、,什念起,你自己知道,自己去。
■承天寺面的南天母正在,起造墅社。
有位父恐怕以後社繁,人密集,承天寺成光地,破修行道的,必日周旋在客,不得安。
便向老和尚:等成光地後,我便要往深山移,另外找清道修行。
老和尚:繁四、五年的,如果成光地,我修行不但有妨,反而更能成就我的苦行。
修苦行的人要有魄、有力、不怕吃苦。
各境,都要自中出,才得的情,智慧才能明朗,遇事才能。
否,有力,怕吃苦,畏首畏尾的,身心都被束住了,智慧如何能?
■修行是要在中取,不是中取,那功夫未到,最好都。
■修行要「刺激我的」,拿些修,光返照,心地法——忍。
■在道你不愁吃、穿、住,而能安心道。
一方面修行,一方面示指真正修行的目的,要了解,是一好道。
你有去的地方,你不得,有的不知道在做些什?
修行,要知道逆境是正好修行的候,不好的就是好的,好的就是不好的。
即菩提,它光返照,父曾「鞋子倒穿」
就是意思。
如果在住不安,想到去,其主要是自己不安,到哪也一不安。
你在的念很多,好的有,遇有境很容易被走,懵懵懂懂的,所以很危。
要知道你在有法受考,只能像照小孩一,慢慢心安下,才能修心。
你一定要守矩,大林是很的。
■道心固一!
不要受些外境的影,打些妄想、打些外境。
■妄想主,佛有主。(自心有主)
■要修到「有刺激」。(即心不被外境所)
■有一位佛院的生:「我要到哪修,有成就?」
老和尚指著心。
■在台地方,所以要自己自己。

---------法《五》有「苦」字出,就有福---------
【臭皮囊】:
■出家人不要怕死,死了去西方更好。
出家人要有能把什事都化有的力量。
■不用,如果不修,不走解的路,即使活了百,也不是多造一些,百一完,是要生死。
我身,是有生有的西,究要,法我永久依。
所以要看破、要放下,去修出我的自性,那才是不生不的本面目。
■不要太惜假,它有一天掉的,不要太容它。
愈惜它,它愈,有了西就,不要被它利用了,我要的是那知,不生不的西。
■身就像房子一的,即使再怎修,是有破。
我要假放下,不要太惜它,竟它是幻化的,但我要好好利用它修行。
■身不好,不要太去理它,它有病,它就有、就很大;它,也就什事了。
不要病苦生,肉,不去理它也就好了。
肉的病是小病,、、才是真大病。
有妄想,我要,生死就不能了。
了保持的正念,我平常就要多服阿陀佛的,否死往何去?
■身有病,不要完全依,念佛事就好了,阿陀佛是上王。
■不要太「惜身」(台),生病不要去理它,是一考,理了它就被考倒。
它有病就有病,病就有什事了。
不要病苦生,遇到病痛,更出人生常,免生老病死苦,更加倍努力修行。
■我肉要放下,我要修的是光,花化生的。
肉七孔所流出都是臭不堪的。
父修到今天,是著病苦,……但是要,我有法。
■凡事好皆不形於外,例如生了病,也不要人得你生病了。
像父有病,但看到父都父身很硬朗,也有人知道父有病。
■病苦,不要被病苦所,要念佛、悔,凡有苦的皆不要它所。
■臭皮囊是借我住的,但我往往了它,造量的。
■我都是的,所以病苦多。
少生、多念佛,就消我的。
■出家修行不,出家事情比多,因冤主都,所以病苦、不如意事到。
若能跳得,好修行;跳不法安心道。
所以有病苦,也勉自己多佛,障才消。
■道教的修道人佛教是不同的,道教修生不老。道教中有的很精,他也有一。
有些已在山中活了好百,死。
但是即使再活百千仍不究竟,因不能了生死。
而佛教的修生死的解,要思二惑,要能身,不身,不怕苦,修身、口、意三,六根清,才能解生老死苦。
■修苦行是要自己是否能身。
身是假的,一定,再怎也不好。
■去的佛、菩都是苦修的,有的修了生,有的修了多劫,生活淡泊,不妄造作,所以能悟,了生死。
在的人都不想吃苦,也不相信佛菩佛法而命的道理,因此入道很。
■老和尚一件衣服破了、了穿,子留了那,有一餐一餐的,只了了生死,勇猛精,把身都了。
■我要身常住做事,如果太惜身,就法修福,反而被臭皮囊走。
■四生之中,每一生各有其性、律。
其中以人道最,其的,性,但人的作是四生中,最糊不智,行事也最律的。
■坐昏沈是意心所致。
■始以,所的,善念少,念多,所以我的自性被住了,不出,因此有妄念、睡……,法它抵抗,就是障,所以要做些事情配。
修苦行,消障,才不想睡、想吃。
去掉念,才有正念,才少。
否是到、得糟糟,都通,法疏、排解。
■少吃、少睡,把精神用在修行上。
■大吃小,人像大,什都吃,就最猛的老虎肉也吃,所以障深重。
若不好好求悔、多佛,等到勒佛降生娑婆世界,一善根都有,更不用要修行了。
若能多佛、求悔,好好修行,多善根,到候不定能成勒佛的弟子。
■人是否逃劫和病苦?
例如患心病,若能心念佛,心病好。
如果心念佛,想去看生查心病,念佛念佛,病是不好。
若能心持佛,病好了自己不知道。
■身本就不能久寄的,不能太依它,它著太深,要看破四大、五。
弟子:父!在四大看破的候,我然知道身不是我的,但痛是在痛,怎呢?
老和尚:如果看破,愈想愈痛喔!
如果看破的,痛就它痛,就比好解。
越痛苦,就越自己:「是身『它』在痛,苦不是我。」才看破。
例如你在,就到酸啦!感冒鼻涕又流啦!
也不快一,要坐不住啦!就越受。
你如果自己的身:「流鼻涕就任它去流,酸就它去酸。」你用想,又有害到什?
有啊!不是照。
■弟子:父!什我不想多睡,都法?
老和尚:就是有念。
好比:嘴吃,吃就睡;鼻香,香就散心;耳,就有情苦;眼看就心,一心就入心。
■要知道,我得了人身,是要修行的,是要人身劫的。
看看能不能藉人身了生死、成佛作祖。
■不要著色身是我,色身是要受娑婆劫的。
而心,是要拿佛心出一切。
【做事,把心安於常住】:
■在家什事都依父母,不知天地斤重。
而出家後都是兄弟,各人各人的事,把自己工作做好,有立性。
■主要把心先安住在常住,才能道,所求、所著,便。
■在家人整天忙碌地工作,就是追求名利、望,想在物上得到享受,吃好穿好住好。
而出家人工作,是了,工作不求做多,也不用急,更不是想得到人的,也有在追求什。
■早晚堂若能精,身心定,智慧,能成就祖,不可忽。
世音菩也是精熟,再心入房,知道如何房的化功德之事,作佛事的修持。
否,咒不,一味著自私,不能房事化佛事功德修持,煮一子的,也出。
■在房才有行可修,修行就是要修苦行,不然要修什行?
若一休息就想、吃、睡、(指)就迷……。
span style="font-size: 18.0pt;">■在房是在行普行的,以前,音、文殊等大菩,都是房中苦行出的。
房是最能培福,也是最容易福的地方。
在房要惜福,米泔菜不可,不要了可吃的食物有因果,戒神、菩可都把你入,得做、、、狗吃些。
■房的工作,是真於福慧修的工作,但在於是否能巧妙的用。
若能把不好的西,加予的烹,做出的菜比新的菜好吃,是修福又修慧。
■事必受戒,知道戒律因果,才不。
受戒的,只能忙,免得造。
譬如大寮的事情,有菩在那,可要按部就班,不可起明,人吵或摔西,不但障反,而且加重罪,地有你的一份。
■叫人家做事情是用「按耐」的,不是用管的。
:「做比好喔!」
不是:「我要,你偏偏那做!」
■事要慎小心,凡事皆有因果。
能吃的西扔掉或放了,都逃不了因果,因果毫不爽,也替不了。
各人生死各人了,各人吃各人。
■西好的,不要把它成不好的。
是指常住的西、使用物,要量保存、使用得宜,不要心或故意把它放了。
■信徒拿西供,是求福的,即使是供一根草,我也要以喜心接受。
如果拿好西,我了些西起念,不能悟道。
如果拿的西,我把的煮成好吃的,福慧修。
如果有理,反而批人家拿些西,自己起,且又造口。
■守自己的事,如果好吃做、不,福用完,障一到,自然而然待不住。
■在房事的人,要拿出音菩的精神,不管有多少人吃,是要想法弄出。
修行便是在修每天的。
■做事情要有,不能便便草率了事,要把常住的西,做的理。
例如一棵,有予的植,把它糟蹋了,那我就有失。
■事人不可以。
一根草,滴水也消,得生死,稍微就有障。
在大事人都有小神通,如知客都有小神通,那是到各方,在苦行中修出的。
要常住物,一粒米如山。
更不是用物酬在家人,使人不敬重。
■不要有是你的西,或是我的西分心。
出家人有什自己的西,一切都是常住的。
更不可常住的西,或是自己出家後所得的一些蓄,拿回去俗家眷,不但有替他植福,反而是使他折福。
■自己的事,心力去做,能做多少就做多少,不要勉人忙,因各有各的事。
自己心就自己做,如果麻人,不定使人起。
如果他自己高忙做,那就可以。
做事都是修行,不必。
■常住即慧命所寄,有常住才有我,我常住做任何一件事情,不生命安危。
■做常住的工作是有件的,不要做得怨天尤人。
■心常住,功德在寺院,世有福到寺院出家,保住出家人的身份。
■拿的大博士,有,但不得就有得吃,而拿大的,也就是拿的,只要拿得,一定不愁吃的。
■戒本有各事的矩,要才不犯戒,以後事才能任、有寄。
■不要怕得罪人,自己的事要做好,的就,不可佛法人情,(水人情)免得落因果。(失人不失因果)
弟子:
父教我不著,但如果不著,事情如何能好?
老和尚:
事情不著,不是便便做,而是要心做,但做就事了。
如果心一直、放不下就是著。
不著才能好,如著反而不好,著就智慧,事情也要有定力。
■苦行就是「行」,有即不感苦,「我」就妄想,本性就清清楚楚。
有法自度才能度他,寺住ㄟˇㄉ一ㄠˇ,西方就有我的份。
■力第一要,有就不感苦,就感苦,障上到。
有就「我」,就一直做下去,不想我在在做,有有人看到?
否就是,修行。
修好行,障自然消;心清,就能安住,不是不,也你阿陀佛,不也是。
是,要自己。
【道心固,有必能行】:
■修苦行是要培「」。
看有有?
障少的人,力就出,佛菩成道,就是依誓。
■苦,才能看出我的道心。
有才有承天寺。
■我修行,吃的苦有多少,福便有多少。
福的深,所吃的苦多寡而定。
■修行就是要吃,才有步。
■在社做事守信,不可,心力,要忠心,替人做事能忠,老重用你。
佛也是如此,佛有虔信仰佛佑我。
做大生意、能和外做大生意,也有好信用,能老所重用,老提拔你、栽培你,你的事可慢慢大,甚至外人做生意,前途不可限量。
博士不可只你一身,吃苦才能有成就,有苦,人才信任你,如此能出人地,前途不可限量。
所以凡是能苦行苦修的,前途一定不可限量。
反看我出家人也是如此,佛菩都是用苦行,不是什人才,不一定要佛院才能成就。
佛菩都是苦行中,、磨、苦修出的。
■《心》包含的容很大,要自己去,自己去「行」,到了自然明白。
■多居士大,很深信佛法,。
而我出家人修苦行、戒定慧,以形的方式感化人,使得大生佛教有衷心信仰。
若不苦修苦行,那些大生能能,比你,怎敬重你?
出家的目的是了了生死。
了生死就得修行,修行就要能吃苦。
不能吃苦、不知修行,生死不了,生又在六道中。
■修苦行,修苦行就要有信、、行。
■要苦行才能得到智慧、佛、福。
佛——人家看到我生喜心、恭敬心。
福——人供,但要惜福,不能太奢侈。
然有福,但要有度量,好的人,不可著。
■到修行,不管古今,都要吃苦,且若干劫。
如迦牟尼佛,人家要求布施眼睛即眼睛、人要鼻子即鼻子,如此牲,若干劫才成佛。
■修行何容易!
要想一修行人,不是那。
在我只能做苦工苦修而已,我慢疑未,
在只是藉事磨我的心志,等了些,那才入道。
■受戒佛、祖的行,又有我看,看有有一了生死的路,世俗的我都在未出家前了,修行就是不要再生娑婆世界,再受之苦。
我知道是父母生了我,但父母未生我之前,我在哪?
在了不了解死要到哪去?
在出家,就是要找一出生死的路,不要再。
要了生死,就要淡泊各望,戒才不做,才有矩,真做,不放逸。
我苦行,苦行是我的祖普、音、文殊、地藏些大菩的行,今天就照些大菩的行修行。
■出家要有力——成佛度生。
依力去行才能成就,否出家有力,不有什果。
念阿陀佛,也要有成佛度生的力。
■佛要具足信、、行,有信不,要有成佛度生的力。
遇到障逆境,才有法以力定自己,不致退道心。
只有信念而力的人,遇到逆境很容易就退失道心。
遇到逆境,要以念佛克服它。
■老和尚朝山,赤、一椅子、著包袱,忍日,朝到哪算哪,明天的明天再,心中所住,都有天在持。
我就是有,有什事情都可以做得到。
■在的人和以前的人大不相同,以前的人道心十分,在的人道心才一分。
■出家是不容易吃的,若要吃得,好好修行,否失去碗。
■在社上一番磨,更一步地修行,修忍辱,比容易人相。
要有信心,相信自己一定可以成佛,就有力,才更精。
■我今天穿套出家衣服,也不知修了劫所得的福,不是的。
但如果不依佛法修持,得很深,比社人更深。
若身上然穿套衣服,但有具足些福,(即硬穿的)得很不舒服,身不自在。
■要有!
有,筋偏向好的,不偏往的——散心、情、眼、耳、鼻……等等。
有,善根就跑出,否是在追求。
我也是在追求,但是看情形,如果追求佛教的寄可以,如不是追求佛教的寄,就差很多了。
佛教中有的人去拿博士,要理大也不容易,你要自己去想。
……其我在要到日本拿博士位得及。
■念佛,佛菩才慈悲加持、度我。
如果要去英文、日文,些都是外面的西,不是我出家人的西,些都是外境,要去。
父要你苦行,是要度你,要多念佛。佛念多一。
■在家人看不懂,以我很苦。
如果道心不固,就感像在活地一,什都不好、不自在,又有。
有的道心比固,但以前的子在。
父是,你是,外境的影是很大。
■一天是一天的功德,一分也跑不掉。
一分是一分,一日是一日,一年是一年,所。
也和我一,我也做。
■出家要吃得,就切苦行。
■修行的路然辛,不如俗家由,但著我步向西方,去阿陀佛。
■要有菩的精神,要做一位菩,不可以自己好就好,不管人死活。
把人看得重要,自己,要利益他人。如果只利益自己,明就一大堆。
■人吃苦,才能菩提心。
■出家修苦行,修戒定慧。
多人去受了戒,便自以做了法。
受戒就是要自己遵守戒律,持戒才有定慧。
戒定慧不容易,是依律而行,四生不可害,要慈悲、要忍辱、吃苦。
■有位年法老和尚
老和尚:
有的人拿起把,就得不要我做,不是我做的。
位法:我就是。
老和尚:是在「和尚旦」,福。
能在三中做事,也是福,要修福。
年人不步,高心!
有的人得自己是大生,大是大,想博士也要再演一——做些洗碗、擦皮鞋等卑微低下的事,那就我是博士。
佛也是一,大菩在因地修行,大都做些煮等粗活,越笨越被人慢的,才越有步。
才是修行,否我在修行,哪有「行」跑出?哪有那道行?
■不要因「苦」而起,有我修,是我的福,再苦也有地那苦。
■佛要有像音、普、地藏等菩的誓力,做一些人家不要做的事、吃一些人家不吃的苦,才有道可修。
那些成佛、做菩的,往往都是那些人家笨笨的人在成就的。
■以前的祖是安守卑下,不惹人注意,越是默默名,越是少攀,越是好用功。
若是心多攀意根散,心多易失。
道若不成就,也枉我出家。
■出家是「色相」的,是粗衣淡,是信行。
有求吃好、穿好、睡好或是去念,些是於社俗的形式。
我出家就是要衣、食、住中去掉我的念,粗衣淡,修一些苦行消障。
去的佛祖、高僧,他不什字,可是他靠他的力,由修行,最後自己悟出的。
我佛就以去佛、祖修的方式,做我修行的榜,才叫佛——佛的榜。
否只一味地念,念到最後不出。那些秀才、大士、有有地位的人,他要是佛,是要地、劈柴、我拜佛、念佛起步。
■自己不要,人要,人不自己,修行要吃苦。
行,六根才清,才能菩提心,意利益生。例如煮菜,就什都心去做得乾。
■修苦行,是各事中去磨,在工作中要能吃苦、能忍耐,一次、次之後,就不得苦,有感到是在工作,就是障在消。
若是越做越得痛苦躁,那就是障在翻。
不要以佛菩是多苦,佛菩已苦行中磨得障除,有苦感,做什事都很自在,而不得在做什,也不得自己在度生。
■修行要修福慧,娑婆劫要吃苦。
吃苦,障更加多,受、想、行、,更散。
■修行人要利他,也唯有一切利他的苦行功德,才能出人我的限囿,我相的一切倒想、想、愚想,以及因我相所起的。
由是得解,自性中量三昧前。
也唯有如此,一切以利他功德前提,一切以度生苦厄,自身事,心胸。
■在家有苦,出家也有苦。
在家所受的苦有目的,而出家受的苦,是要了生死,不受。
■我不字,教你一些基本的修行方法。
你字,看些典及迦佛、文殊普等大菩,的修方法。
佛菩都是有的,所以修行要大。
修行就是要有,佛菩之所以能成佛,也是以他的力,好比:「若娑婆世界不成,我不成佛。」
修行要修忍辱,勇猛精,「心猿意」要看好。
■是在心中,不是出的,心中就有毅力,照去行。
■修行成佛、行菩行,乃至度生,都是靠我心的力。
如果心的力,必能度重重的而心不退。
如果是踏地,有行持到那程度,自然佛菩及天八部都感,而成望。
■修行最先就是要住心猿意、心所欲的心,不要它放逸,很不容易。
但我要,消些始的罪,要提出勇努力修苦行。
做的要去做,人不做的,我要去做,自己要成就,像阿陀佛一,如此的信行,障才消。障消,做任何事情都快,不得苦,住娑婆界,如西方境。
■要修苦行。
若有,肯吃苦,修行路一定走得。
■我色身生老病死,有一天要,是有用的西。
我要身,利用修苦行,磨它,不要太惜它,以去掉形相的著。
一苦行修的人,他的心照出自性的光,照出去的事情。
■世就像一迷,所以什都要看破。
不但不能,,痛苦就之而;名也不能,名也是苦,娑婆世界有一我可留的。
我出家人下世俗的一切,粗衣淡修苦行,做常住的事,利益大,心有寄,妄念不起,障自消,心,一天一天,就是修行。
■修行是下身心,修一切功德,行菩道,菩提心,大力,粗衣淡。
活一天,就修一天的行,今天不必明天的事,事。
■如果人人意吃苦,人人都可成佛,可到西方,花化生,我出家人件衣服就是西方衣。
■行能行,忍能忍,一心吃苦行,越有苦,越、越身,菩提因,就成佛果。
【苦行,是洗、子】:
■老和尚:我得一新出家的人修一段苦行,也就是要粗衣淡、勤作,不管是柴火、挑水、菜、煮等,你都要做,多做苦工,智慧就容易。
一初入的人,要把心安住,最好的法是一心念阿陀佛。
:修苦行?
是指做什事情,才算修苦行呢?
做苦工就是修苦行?
老和尚:一切都不,做人不做的,吃人不吃的,日常生活中不起分心,就是修苦行。
■苦行不是的,不是一直做,一直做也不是法,一直拖到也是拖。
不是你做不而硬去做,而是只要心力。
苦行是要洗,使妄想少,否叫你坐在那念佛,你也坐不住。
■妄想多的人,要做一些事,念有寄。
否妄念,要他念佛也念不下去,只有善根利的人,可以地念佛念下去。
一面工作、一面念佛,地不得在工作,而且自然生起平等心。
■我修苦行是在藉各事境,磨我不起明,洗除,做人做事的各能耐。
不是一定要做什力事,才叫做苦行。(凡是身心的各苦的感即是)
打破一切逆境的分,就是在修苦行。(有「苦」字出就有福)
出家就是要吃苦受苦,(忍苦,就有福消)只有在苦中才能智慧。
■我工作,不要你在在寺佛做事、或父做,而是消自己的障做。
我有什可的,只地,做些苦行。
但地不是一件的事,要,要能高高地,否,地得起,明障反而上。
■做事要有耐心,把境擦洗乾,也同要把自己的心洗清。
做事念佛,不要放逸,不要它(念——心)跑走了,才能到身、口、意清。
■每天做事,把事情做好,心都在佛道上。
如地也悟道,地埃,要我自己的埃。
■修苦行是提出力做的,不是硬拖、硬,到後做得哀哀怨怨,人看起得可。
做苦行主要是要,少妄想,提起正念。
■修苦行不是一定要做很多事,做事情是磨自己的心。
做事不能急,慢慢,做久了自然熟悉,就智慧,事情怎做,不是刻意筋去想怎做,而是一看到就自然知道怎去做。
■苦行心去做,佛念一,心有寄,障就不找我。
否障,社上花花世界的境界就浮出,打妄想,心越不安。
■今天我出家是要修行,了生死,不是享受的。
修苦行就是磨我的身心,能使我有我相、有,到身口意清。
■有苦才有道,道行招感一切。
■出家修行,是要找回我的本面目——父母未生以前的。
你不知道,智慧,就像月亮被遮住了,光明不出。
■自以是,文字般若上去佛,而不身力行的人,究被文字所,心不得解。
■不用多看,只要多念佛,智慧一,藏自然在你心中。
■工作之可看些,看什呢?
只要把堂深入了解悟,照著去做,一定能了生死。
例如的三皈依、悔文、一者敬佛……等。
■堂要多,比如是否真有天天皈依佛法僧?
又如「是日已,命亦,如少水,斯有何……慎勿放逸。」
就是提醒大,要刻刻警惕自己,莫令心放逸。
■多看金,比不著。
■金,有一天就悟到——原,中所的境界……。
■空多佛、看藏。
典多少看一,父示就去「到」,(感到)可作修行的印。
■典即是路,拿化解,要用。
有,用,即菩提,不用的,即是明。
如果不知解,著於,有如吃,吃到毒。
是人吃的,要吃,不要吃了。
即是要光返照,把它改,不要人不,一出就是自己不了,口很重要。
■有就看一,看是要了解、知道依上的去修持,不是看了以後去而已。
有些人去念,和社人一,心有寄,所以很多是愈念愈糟。
要把握不空,可看、念佛、拜佛、坐、等。
■弟子:修行要怎修?父示。
老和尚:我不修行,我只苦行,只知用苦功,古祖只教我用苦功。
佛不是用的,也不是用修的,是要身苦行,苦行中得。
■某法向老和尚他的——
老和尚:苦功用不,就是不悟。
如拜佛得腰酸,不苦……而挫,就是法。
要多拜佛,就是要拜佛!
老和尚:!愈苦就愈……,就是苦,苦要吃下去!要有!力就虎。
■父的示要多看,把正念的子下去。
在不得,以後如果碰到事情,正念自然出,自己就有主,就不走路。
■下心,修,吃苦才能消,病苦、身心之苦……。
■以後父不在,不用,只要照父的,念佛修苦行,於六的好,不用著,要。
■你拜我,我你的是佛法。
以後我不在,你仍依著去行,道心才固,出家路才走得。
■修苦行即是在洗、子。
■要知道穿件衣服是要做什的?
出家了,要知道生死的意思。
■如果有道心,慢慢修到四、五十,所,「老尼姑」才有了一自在,但不是很自在。
如果不悟道,到四、五十,仍在,且易成倒。
■任而行,度日,任何事皆不操我心。
所有衣食住行、是非辱,都冷冰冰放下,外清,心中智慧自然。
■出家第一要放下,否被生死住。
我的苦,是西方的寄,苦到最後,心有主就有寄,就在心。
■修行做苦事要有,慢慢做,到了有一天,了,就有我相,就悟。

--------------法《六》做事念佛,福慧修--------------
【心苦行、就福慧】:
■苦行不是的,修苦行是在修心。
每一事心做,做得「好式」。(有不紊)
而不是每一都做,果每一都做好,不做好,你一做反而更。
做事情是用心,心才不想。
我出家人做事在家人不同,即所用的心不同、思想不同——在家人做事是了,出家人做事是道相合。
否看起和在家人一,都是了三餐做事情。
出家人越吃苦越解,我的苦,是福慧的寄。
■做事情是在我的,有事做才不打妄想。
做事情是在磨我的心,做事情如果用心心,一件事如果;其他事也都,做念佛,同的,一理通理。
■如果不做事,坐在那就想,妄想越大。
平常做事中,就是要看我的心怎?
平常一念如果保持不好,一念就很危,一念到西方,一念三途。
■看做事情就知道,做事心、用心,佛念佛也就心用心。
最後自己有「」(直)出,工作中哪不乾也知道,就是地上有一粒沙也感到。
什事都是清清楚楚,只要人交代一件事,就知道怎去做,就是智慧。
■心若清就有精神,做起事有活力。
看你很有精神,在家人穿得那,是很散的子。
做事也不是一成不的。
■若事都做,到哪都自在。
■做事情就像在玩一,若其事,但心要有主,不要被外境所。
■凡事要耐心做,念阿陀佛,慢慢修,心,到後也和阿陀佛差不多,很自在。
■些苦行是你——受、想、行、少一。
否愈坐不住、愈散。
做事、拜佛、念佛,坐一下,看。
要修到什都自在,一上能感出怎做。
■少妄想就是消你的,生的因,就是妄想所致。
所以苦行的苦中,有很多好你,但你也有感,只感很苦。
人身是因所生法,今天出家要真的心,真正了道,要了生死。
■出家,若不生,有固心,至少可做天人,不用在畜生、鬼、地。
■孝佛祖就是孝父母。(精修行有成就,才能度父母)
■在家人享福,去旅行……,然是很快,但旅行回,ㄗㄚˇㄗㄚ(塞住了),妄想多,不清。
而我衣食住然是有多好,但做完事,下念佛,有妄想,就有正念。
正念,分析——生活中些皆是妄想、妄。
■出家如再去佛院,出,增加我慢心,想住持。
殊不知用什理大?
不有人受感化的,有人待得住。
出家切苦行,多念佛,福慧修。
■就算你很明能法,走到每一家都能懂得言弘法利生,但是要小心!
本要度生,反生度走了。
再,若能如此,到最後,你的生死能了否?
我出家要做什事情、要怎了生死?唯有修苦行,要修我的行住坐、香味法。
■佛菩化身探人心,大都化乞丐或又又臭的……。
看世人的心是否有度量、肯吃苦?
■我不到什地方,只要抱著意吃苦的心,意忍一切辱、吃一切,不畏苦,一定都步。
■你看看去祖的,那些祖有走,他在我法。
■修行不是吃三餐的,要修勇猛精!
做苦行要勇猛精才步。
【多念佛第一重要】:
■世有很多的,我要找像阿陀佛的世界那清的地方。
我糊糊生,但在要明白找去路,那即是念阿陀佛。
■天人看我像黑毒,我像所的一。
阿陀佛了四十八大,要接我到西方世界去,但我娑婆世界,苦。
就如同所的,我臭不堪,欲把放在清水,但臭的地方,告死亡。
■我只知道我是父母生的,可是在父母未生我之前,我本的真正面目又如何呢?
死了又向何?
我既佛法,知道有位阿陀佛了四十八大,只要念的名,命即接引我到西方。
有,我也要有往生西方的。
我要深信有西方世界,有位大慈大悲的阿陀佛。
具足信行,念佛,到命,我有正念能念佛,阿陀佛即接我。
但若惦念娑婆世界的任何一一草,就要再受。(一一草即代表微的妄念)
■大阿陀中所的西方境,不是佛以此生,使其念佛,令精神上有所寄目;主要藉由一心念佛,令三障消除,心妄念,而自性西方,皈入。
世界亦是妄;但佛究竟言,只一佛念而他念,心一心,照佛往生。
■若人一心念佛,念佛可妄念、垢。
一心念去,至障消,智慧眼;心,自心像西方境,以此垢的心境,命後即感花化生,佛菩一,中的西方境昭然在前,一都不假,佛妄。
■但若生不信念佛有西方境可去,偏於眼前的妄念、感、事相,以有,如此不修,嘴要往西方,也只是妄念而已。
生西的另一要件是必了,有一切俗的,生西有望。
■:
老和尚,念佛有何?
老和尚:
有一,但看己心。
有的人不念佛,要命,求命有何用?
只是多一些去造。
念佛的人,心佛同,多一年命,就多一年的量佛。

■:始打坐妄念很多,如何治?
老和尚:妄念多就是障。
如要去除妄念,念佛容易。
另外俗要少,也很重要。
又:念佛是否也是著?
老和尚:持佛不是著,持佛可得正念。
如有一散心或名利心,那就是著。
又:一直要念佛、一直要念,是不是著?
老和尚:也不是著,是精。
■念佛要心,不可。
如同小溪的水,不管大小,
要有水流,那才好;天天念,
生西就有望,只要肯念,成佛一半。
■念佛要有正念,要放下,皆切要去西方,世的一枝草,就要。
■我修行主要是心於佛、心心念念不佛。
四作都是喜做的,地也阿陀佛、煮菜也阿陀佛,念念阿陀佛,事事喜不,心入西方境。
■:在阿陀上,有「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得生彼」
一句,何您只心持佛即可呢?
老和尚:只要具足信心,那福德因就一切具足了。
在的是你的信心,到底是什的信心?
是相信的信心?
是每日三、五佛的信心?
是全付生命投注下去的信心?
是一心不、一念不起的信心?……
你自己具了哪信心?
你自己知道,是否福德因具足了?
■:修行程中有多,要如何打破?
老和尚:我在然出家,但是仍有始以所造的罪劫、冤主,些都。
我要念佛,靠念佛的力量,一一地打破。
■:我念佛常常昏沈、散,是什?
老和尚:有力!
如果有力,自然我在社中放逸的心,收起。
一心念下去,妄念自然就消失。
■弟子:念佛,如有散心,怎?
老和尚:唯一的法就是念,把全付精神投到六字洪名就了。
■弟子:要怎念佛才能心呢?
老和尚:也是著。
妄想了不要理它就是,不要我要怎、怎才能……怎。(又多了一些「我要怎」的念)
■某在家弟子:我父您出念佛,有口出,究竟怎念佛呢?
老和尚:念佛重在心念、精,且夜不、不,但你如果能口念、耳、心想,就是下手功夫,慢慢自然就做到不分夜,一心念佛不,由於念佛得定而慧,必有成就。
■用功要用得深,才能了生死,「行深」要直到心底,不八所,不生不。
要得到明心性、不生不,必要自己光返照,自己的心,打佛七,要找出生死之路,要「行深」。
■四生都糊糊的在不生死,就是六根害我去,六根六起念。
放下有性,(慢慢修)在佛七期,看能否找出一了生死的路。
肉就不是在打佛七了,如果太惜肉,就法解。
■打七念佛,的是要得正念或智慧,是要去除色、、香、味、、法,得六根清。
出家人也是在打六根清,而不是在打吃得好或什。
■打佛七是了生有要去西方的念。
娑婆世界很苦,念佛是要西方的境界。
前者是生的;後者是不生不的。
念佛要心心不佛,不要被俗念拖走。
■生始劫以,在八田中的子很多,好的、的都有,尤其是念量。
我打佛七念佛,就是在好的子增善根,去的子底地除掉。
■打佛七就是要克服我的心猿意,克服我心不去打妄想,一心都在「佛」上面。
所以打佛七的意思就是行、住、坐、念要「一」。
■打佛七,大家要把力、精神拿出,心都注在「阿陀佛」上,集中一念,一心念佛。
不要心猿意跑到外面去,心不能被外境所,念佛的心,不可它掉,要保持一直念、一直念,念到一心不。
■要得到一心不,必先、、散心才可。
,出家比容易做得到;在家俗、放不下,不易到。
出家人身、口、意三清,都六根,便能得一心不。
■念佛要具信、、行。
要依音念佛,不管出或默念,都要耳朵清楚去,念到大地只有一音,也就是各音入耳後,即成念佛音,外境的一切音都不起分,不被去,方名一心不。
■打佛七是要度生往世界。
娑婆世界是有生有的,而世界是不生不的。
我在到的家要票,如念佛念到一心,依色相的,十方土皆可到,此不生不,念佛才有寄。
念佛即心,心不佛,念得清清楚楚,得明明白白,用心想,用耳,用口念,要注佛,放下,要依此音才能一心,有能念所念、你在念或我在念,大家都依此音同音,才能一心,西方世界也是依音而念。(注此音,音而念)
打佛七不要被俗念拖走,如不心,可惜一趟,故要一心念佛,一心注意音。
■念佛打七,非是想者定,看是否能期悟?
否一切打七也用。
能於念佛中一心不,能得所的念佛三昧。
能念佛三昧,西方土即在心中。
念佛於念念念中,其神直空,可西方土,此西方土又何自性心中?
在中或在念佛,能不住於相、不生恨取、不念成利益、不思善不思,一切於空寂中,可身光。
■打佛七是在打「不生不」,就是打我生死的路能清清楚楚,找回我本的面目。
■念佛才是真正清、正的一路。
念佛即是往西方的路,大家同音念佛,一心注在佛上,就能到西方,不票搭,西方法船是色相的。
■如感有打妄想,晚上要快悔,佛多念一,才打破散心,勇猛精。
我打七是打心猿意、香、味、、法,身、口、意。
(嘴念佛、身拜佛、心想佛,意念即不去香味法,就不倒、不妄想,心猿意就跑不出去。)
■人命常,一口不,人生就完了。
快勇猛精,莫放逸!
多念佛,才是眼前最要的事。
■每人都有,有就有生死。
要好好把握短的一生,心念佛,修行,否生死,六道有份。
念佛才能了生死,於耳、眼、鼻嗅、舌味、身、意念等,不去分,能得到解,才是修行的意思。
■一面做苦工,一面念佛,(指)才不跑。
娑婆世界是一生死的路,父母生我,我不知哪,我不路,回去不知是狗牛?
生死的路往哪去?
出家念佛找一路,不要再生死,一生而,不再去,人生得,佛法。
■念佛,心才有寄,才不去「著」其他的事情。
■行的方面很多,善者念佛。
■念佛是最便的,不像持咒筋。
做什事,心默念佛,有念像念似的,常如此,才能有成就,念佛是最基本的。
■念佛——
境,佛相,
才知此心佛心相同。
■念佛即入中道,有好、有。
念佛亦幻化;但正念。
故我要以幻幻,以念佛治妄想。
■念佛,念到心中只一念,其他思想,便能知至。
若有其他思想、妄念障住,念佛也法知至。
■「信真,」,心若至,念佛不但有香光的瑞相;即使在山中以三根草香柱,也出香味。
佛菩是遍空的,不只在寺。
心至就佛相。
■一切法中,以一念佛,效果威力最大。
■念佛的力量很大,可以我消障、智慧。
但不能「著相」念佛,著娑婆世界——「色、、香、味、、法」有色相的境。
如果,一定心不清、不,仍然在五——「色、受、想、行、」面打,是在世做白日而已。
■念佛若正念想想西、嘴念心不念。
有就心,不心怎念佛?
■念佛最重要的是要得清楚。
念佛要自己配合,要念到能下,是自性在念,就是工作中也在念,人也不知道我在念,心工作,妄想,也是一心,此是佛心,佛道合。
因有正念,所做、所表出的就是慈悲,所的自然也是正知正,也是佛心。
■西方在哪?西方就在心。
佛要念得清楚、念得集中,念佛要往生西方,苦,不要太惜肉。
■佛若念得著,(ㄟˇㄉ一ㄠ)上解,西方的心花佛。
■用行的,心意要。
佛菩都有力,而依此修去,在行住坐中皆不佛,拜佛念佛都佛相,不要什阿陀佛不接我。
■我妄念子深重,念佛不是昏,就是被妄念子去,所以念佛必小心。
■念佛有很多障、妄想,念一句都不。
■念佛要一心注地念,念到「心花就」,心清了,就不有。
有那些、、的念在,自然意不倒而身心自在,前就是西方境界,就是「花佛」。
■不管遇到什事情,都是一句「阿陀佛」。
要是非也是句「阿陀佛」。
下就要念佛,念到睡著了也。
就一念「阿陀佛」我超出三界,直到西方。
所以修行要眼睛作看,耳朵作到,老念佛。
在你是眼睛大大的仔看。(看人)
修行要人家愈不,愈好修。
■有些人瞧不起出家人,可是,要他念佛,念句就起念不下去,甚至到念佛,心中起迫感,好像千斤的石在心中一,就是有善根。
■我今天能出家,是件不容易的事。
你看世界生那多,我幸而能到佛法,又有幸能出家,袈裟披身,是一件很得的事。
是我去曾持佛菩名的故,有因,才有今天果。
■念佛定即是,故有有土。
念佛,什事情都在念佛中,有我要念多少佛、我在念佛、我在做什。
要心心不佛,行住坐、一一,什候都在念佛。
哭也念佛,踏一步也念佛。
念佛的力量集中可三昧,念佛三昧不。
每人障,不要再新而去,否地有份。
■念佛不是的,必得通身放下,外各都要摒,一心清佛名,然後才能相。
要能一句六字洪名,念得清清楚楚、得明明白白,不要有一疑念,其他念自然消除,定到一心不。
如果你相信我的,老念佛,行住坐不,甚至在中都能把持得住。
把一句佛在心,不六根境所侵,到了地步,自然心不、意不倒。
等到功夫熟,西方世界自然前。是生死大事,千不可掉以心!
■前第一念是「念佛」,(何何地,下一念即是念佛)全知是佛念,(整意只一佛念)就是一切音是念佛,、、人等,皆是念佛、念法、念僧。
一切音、一切象界入佛音,勿所。
■念佛,心是佛、是戒、是、是念念化。
真心是不生不的,要用念佛找它。
佛乃有相,佛是相的,念佛乃相,佛在心。
「相」是供在佛桌上的佛菩,非真佛,不借此而引我的自性佛。
■正念以念佛第一。
「南阿陀佛」六字洪名,只要一直念下去,自然有正念。
念佛要一直念到心不佛、佛不心,念到一心不,意不倒。
■佛要多念,最重要。
■不要看念佛很,感重的人,念得索然味,起念不下去。
所以,各位如果能一句佛,一直念下去,也是不的事。
■西方是宿,如老夫等太西下,可休息了。
■有,要一句佛提起不,,念有,才能治。
一句佛一直念下去,自然有,智慧清明,便能走出一解路,免再入生死。
而我一趟人生走一遭,才有目的。
■打妄想或起,要快停止!
念佛。
如妄想打,就不要去管它,是要念佛,才不退失道心。
■能在一天中,平平念佛、拜佛、做事,有什事,就好,不要想做什、什……。(打妄想、搞花)
■修行要保持中道,不急不,水流。
■快修,修西方。
否很苦,你看…hellip;,西方是清的所在。
修到要去的候,不任何一,每一都,只我的光,「」去。
■行住坐都在念佛,定下心念,便可悟到——我的心一天到晚都在外,有照自己的心是否在阿陀佛上?
所以,不能把心放在信徒或外面的境界上,如此被些走,太可怕了!
■念佛就是活。有的是,可是想得很多,子不清。
念佛,心境就是。
我要持正念,我面有很多的、不好的子。
出家不要沾染苦,染上了就在家人一了,遇事要光返照。
■弟子:有生死心,念佛都不知道要做什?
老和尚:念佛「不知道」好,「知道」反而去分。
些外面的都是幻境,不要去分。
生死心是不知不地修到某一境界自然而成的。
弟子又:念佛,怎念呢?
有的人念了一子仍然糊?
老和尚:念佛,自然一直念下去就好。
不要求做什,所求、所著地念下去,才「」到。
■修行一切法都是心,我行持也是在「行」心。
心若有定力,就像清的水的候一,如如不,物影投映,所不。
所以我的心很清的候,自然能明了一切真相。
我念佛就是要心念到像水一的清寂。
心若散、不清,就如同水般的污。
念很多,去分好,什好吃、不好吃,或香、或臭,「著」在些色香味法。
因此念佛念到心很清很明,自然不著五,五皆空了,自能度一切苦厄,出自性光明智慧,通甚深微妙法。
■如果我能把心修得清,那,心便投入花,由西方池自然化生,而不是由父母精血而的。
如果由父母生的是有生死。
■然我在生在娑婆世界,但是如果念佛,心土,心清、妄想,也是土。
此是娑婆土,心即是西方。
■如果有一人修得好,「一人有福屋」,人人也起勇猛心,向他,每人都想修行。
一起共修,大家要互相勉,否如果起是非、嫉妒、愚,大家都不安定。
■平常心就是道,每天保持不起,不起喜著心,多念佛拜佛。
■弟子:父,怎智慧?
老和尚:多念南阿陀佛。
■修行不是有事、每天就有事就好了。
而是要有境界,才有得修,自自悟,即菩提。
修就是修些,有人在刺激我,心中自然平不起,就是了。
不是修我每天拜拜,念多少佛而已。
但後者也是要的,是助。
■心花就,心就念佛,念佛花就。
但如果念一就又有了。(一念,佛又有了)
■一心念佛就心花,明心性。
■信佛要怎信?
就是要皈依三,因佛、法、僧三是一的,有佛才有法,有法才有僧。
而法是什呢?
法就是「正法」,是佛祖修行所悟出的道理;而佛祖悟出道理以後,再度我,我依法修,使末法生有依靠。
「迷者生,者佛」,如果保持我的心是念佛的心,就是「悟」,就是「佛」,心心都在念佛,就是在「悟」。
■有居士三人拜老和尚,:人家,「念佛三昧,打坐能入定」?
老和尚:你是人,是你自己?
某居士:我是人家父您已念佛三昧,打坐能入定。
老和尚:你我,我就有根,若是人,我就不知道了。
不大多少人在一起念佛,自己都有主,一直念,念到一心不、心很定,「」一下,大的念佛到地下,然我有在地下念,但地下仍是一片佛;念到音都整,又「」一下!音在半空中,好像大家都在空中念佛似的,所遍空都是念佛的音。
情,我是念佛三昧,你是不是,那是你的事情了。
某居士:像境界能保持多久?一星期?半月?是半年?
老和尚:此景延三月。
不什候都保持佛,、、都是佛,如果你有分、等,就跑出去了。
在有的人念佛,只是口念,心跑出去,就是念佛、散念佛。
■西方在哪?
必由「心」一直用功夫,用到清染了,那候,就是西方。
不是一直追求「哪是西方」?
如果一直在「著」相,:「去西方、去西方!」
有追求的妄念都是「、、」。
然而西方又在哪呢?西方就在你心!
必由我的心去用功,修到由自心出的。
所以:「佛在山莫求,……。」
心外求佛,有是,我山塔下,也就是心去修,就可到西方。
■西方世界的一切都是「色相」的、都是自然的。
不像我娑婆世界所有的衣、食、住,都是「有色相」的。
所以不要把有相的吃、穿「想」到西方去,因也是,就是「著相」。
如果著相修行,在坐,你所想的念就出「境」,若有定力就出,很危!
所以不要把「有色相」的一切拿著;「色相」的境界不是我所能「想」出的。
■修行要修到。
就是身在心不、不被;而也有的念。
又念佛埃,花朵朵,就是要提起正念,念佛要念,把念正念。
■弟子:父,什是空?
老和尚:看得破,即是空。
弟子又:以後父寂,我想父怎?
老和尚:我在西方接你,但也要你放得下,到我就在西方面了。
■念佛若有「想求智慧或想得念佛三昧、怎、怎」的念,都不行,都有「我」。
佛菩都是所得、所求。
■,不要存著求佛菩像的念,求的不得是真的。
必要「所求」地心念佛,心面自然地出,那才是真的。
■一念有九百那。
我每天念在,只一念,就有八四千生。
如果,好有一念起,就法跳出。
所以一念最重要,但看我「心」,心行到有我、人、生、者相心清了,才是西方。
■「是日已,命亦……。」
我就像即枯乾的池塘面,仍在悠游水的,命已垂危而不自知,一天一天,不知死後往何去。
所以要常常警惕自己,不要放逸,勇猛精,才能往生西方。
■任何事都能放得下,「放下即功夫」。
平常就任何事不,免得命念一起,就要了。
娑婆世界有生就有菩的存在,若已生,菩也有了。
佛菩的、,就是生。
【有福,慧就】:
■在社法,「有量就有福」;出家法是「有福,慧就」,智慧都在那,像大海。
■我出家人要知道怎修福、修智慧——得到福的人,要把福人享受;自己就得到智慧,才是真正的智慧。
自己不享受福,才是真正的福。
■要六根不使造,惟有「念佛」。
念佛念到一心,一切音皆是念佛。
此外,要修忍辱,忍辱功夫到家,什事情都悟出。
■念佛要念到「花佛」。
就是凡事要去火性、要忍耐,待人事依道理去行,善巧融,不要只看到人的。
人切和但不攀,人我印象好,我心也清爽,有,便是花佛,自性佛。
■我自身如果不修持,不常住、人效力,不修福慧、不修戒定慧,天人去、天不,自然障集,心不能安定自在,便滋生事端,落入魔窟。
反之,善神、戒神、天八部都法,魔障不,自然心得清,安定自在。
■念佛、常住心力、利益人,便是修福慧,可直了生死。
若只自己,只自身的利益,不人,就是有慈悲心,再怎修,也修不起,以後下去。
我也是在人,修人福。
■真苦行,佛念牢一,福慧出,我的生死就明明了了。
修到自己「感到」,一些道理,就是我修的,自己生死就知道。
苦到最後就是、解,自己在中去,那就是世界。
■修苦行是去除妄念最好的方法。
在行忍中,一切看破,放下,一心做去,就有分,有,自然障消除,明不起,而法喜充。
工夫日久,一切事情都明明朗朗,不通,智慧大。
■修行要福、慧修。
皈依佛,足尊,足就是福、慧,至於「福」何?就是吃苦。
(不只是做事的苦,凡是你有感、苦的候,就要忍。)
有「苦」字出,就有福;有福就能消,待障消除,佛智就前。
所以「忍辱第一道」,能修「忍」的人,必能成就道。
■老和尚於民七十四年年前回承天寺,作大不相同。已瘦得皮包骨,整天、夜用力念佛不食不喝,:「像我修到,要去西方,要一些劫。」(老和尚是身示我看)
弟子他吃西,都不肯,:「吃,耽!」
「念一句佛,就了一劫。」
「娑婆世界很苦,快念佛!」
「念佛,常住做事,佛菩不你的。」
「什都靠不住,不要父在才做,父不在就不做,什都你靠不住的,只有靠你自己!」
■俗家人的功德福,是享得的,而出家人的功德福,能生出智慧。
出家是不容易吃的,要吃的苦,但苦是消我量劫的重,最後生西。
■人做一切功德,一切慈悲方便,在利他中,就能修出智慧,在其中培福,就是「福慧修」。
若不心於公事、利益大,只自己,不把心量打,的修持,乃是「我相」,是的根源,法得到解。
------------法《七》心法—我、所住------------
【,是靠自己去悟】
■佛,是父示一句,自己要有所悟、,不是得多,多了,那是在圈子。
自己有要自己解,把父示的拿用、「解」。
不是父一大堆,而是自己能活用,把「念」,就是找到直通西方的路了。
■念何?
念「明」,六根而起,也就是眼、耳、鼻、舌、身、意去看、去、去分,念就了。
■好也笑笑、也笑笑,好是分出的。
如遇高喜,就自己:「是什人在喜?」
如遇,就自己:「是什人在?」
遇有或有什不好的念,就向自己:「又了,又碰到了!」
然後要念阿陀佛、阿陀佛……,又:「快走!回事!」
自己以心治心。
■看得破,即是空。
■修行要劫,一劫一劫地,很苦。
障也是一劫,病苦也是一劫。
如果能忍,劫後,筋一,正念就出。
刻刻一看到娑婆世界的事情,自己就去解,就知道眼所都是有生有的,就一直念佛,不生不的光就一路到西方。
■佛法是走(行)到哪才到哪。
如果走到那就到那,就是追求,追求不追求好的,而追求的。(心有不清的企心)
故出家要拿出力走,走到哪才到哪。
■,不是光唱唱就好了,要去意。
是,是要修到自己「」到就知道——自己悟出的,否大家都很著。(指看)
苦行不是的,不是一直做,一直做也不是法,一直拖,拖到死也是拖。
■光是做做吃吃、吃吃做做,如果不去「」,仍不能悟道;的事事物物、形形色色,必要真正看破才有法。
如果娑婆世界形形色色,就法得清心,去、在、未,三心未了滴水消。
■根基的人,一大堆。
即使你跟他,也是不去,是筋不。
■示,不是得多不多,而是得去、不去,得去,也要用。
自己去悟到的,是有根基的。
如果有根基的,很多。
的,示才有用,如不的,示也用。
■出家吃苦,在家也吃苦,所不同的是——出家,心有在「」,光返照,念一起,便即反省。
■有根基的人出家就很清楚,很能出家在家的好,根基的人不能出。
若不能去「到」,然是出家,仍是在外境上修,心境,很危。
■父示得很好,好是好,好是父的,是要自己去行,自己去「到」。
修到了有正念,就很清楚,耳朵到好音、音,就感到不好音;不附和自己心意的好音,而能把音拿修。修就是修些好音、音自己把握。
■是,你是,要修到自己知道。
什事情一下,正念就跑出、知道,才不、著。
高住,智慧不。
修是自己的行、住、坐、,修到自己悟出,什事自己知道,才有法。
不是用的而已。
苦行不,也不是像牛一一直拖,一直做也不是法。但至少牛做到後也有一「」出,你不耕田也教你,也是一。
牛有角,,虎怕。
所以要苦行、身、念佛、不著、不怨妒,我慢慢修,也有正念「」出。
■人有生、老、病、死等苦,如果有力修苦行,以後有小神通,有一「」出,有一正念,什事怎皆知道,自己有所,自己就有主。
做多做少不管,要心力。
■一工作一念佛,就「感到」有地、因果、等,才警快念佛求生西方。
■念佛是在念我的心,把心下,心能保持在「定」中。
用功就是用心,了生死也是心在「了」。
■我的心要如何境呢?就是多念佛!
常「阿陀佛」念在心。
不要有修行,若能行、住、坐、都在念佛,就是修行。
■身、口、意要能做到三位一。
■修行程都遇到多境,如果境,一念不,不但明起,也跟著,而修行就是在修一念得。
所以念佛「一念」要保持得好,刻刻都以阿陀佛念在心;以念佛伏明子,境心,心不起分、好,就是「定」。
■我修行要一心、要心,一心就是刻刻依「阿陀佛」行持,就能保持一心;不去想的妄想,只想到阿陀佛就是一心。
,在白天,遇到的、的境,我的心就有主,白天若有主,做就有主;做有主,在病苦也是有主,有功夫,才不被病苦所。
若在病苦中有主,有主就是心,心都能念佛,不被病苦、所,那在命就有把握。
■外境是的,面(心)是的,才是修行,才有正念,就不外境去。
■凡事不是光用嘴巴,或是去分的。
而是修到那,就有智慧「」。
【要修那「色相的」】:
■老和尚寂前,法曾看到他在那走走去徘徊,:「去亦!去亦!身有去亦有。」
■行住坐,自己去佛法,光易逝,莫放逸!
不要去想那些「有色相」的。
你在「色相」的都看到,所以趣,是往有色相的事物上面去追求。
我整天都是念多、正念。
有色相的,我看得到;而色相的,我自己就要有固心。
■我打鼓,念「公事、公事,公事完私事」,就是不可人我逸,只自己念佛、拜佛、,些是於私人的事,有一「我」要做什,就是私事。
如果不心於公事,一味地自私,只自己念佛、拜佛,的修持,就是我相,心地只有越越窄,一子法解。
反之,身心奉常住,人做一切功德,令他人得到利益,然有拜佛、,但一切的藏已在其中,智慧、心胸。

■看要能解意,解意要能行,只有能自自行才是在利用,才名,否便是被。
如果看、看戒得到一知解,便拿批他人,察他人是否做到?心生分,徒增我相、我慢是非,也是被。
人有行的、做不到的,我一定要行得到、做得到。
否批人,自己不是也他同?
只看到人的失,不查自己的失,是我最大的明。
■三皈依要好好地去,是否做到了?
如「皈依法,生,深入藏,智慧如海」,智慧怎能如海呢?
就是人家一下就知道了,不是一筐,竟不是自己的。
形於外的,看到的能了解,看到的就不知道了。
所以念佛念到某程度,藏自然在你心中。
是要老念佛,才智慧。
智慧是「色相」的。
■藏在哪?
藏在我的心中。
但要智慧才有法,智慧不,看是迷迷糊糊的。
若智慧,看得很熟,而且又悟出一些真理。
■智慧一藏全在面。
藏是在我心面,而不是在外分的,或是去佛院,就能出的。
法究竟了生死,我要清方向。
在,各地方都要收人才,但我是直接解,要去掉「你、我相」。
■修行是向修,不是向外追求,要心自然法喜,而不是外面境好才生喜。
要照自己的心,不要在意外面的境界;要修到「我有怎」,才是老修行。
■放下臭皮囊,修行最重要的是求「心」解,不要惦著身,被身度走了。
如果有什境界,也不要著「得到什」,凡是有所得的都是生相,不是那真的「如如不」,也就是我本的真面目。
■坐,是坐色相,不能著「我在坐」,仍是「我相」、「著相」修行;如果有一「我怎」,仍是妄想。
要一切相、心所著,有「我在做什」,才是坐的意。
行、住、坐、中,得一「不著一切」的法,心、著,而跳出生死。
■我要的是色相的「心地法」,才是上法。
■有的人然用功修行,但走偏差了,一直「著相」修行,著「我、人、生、者」四相,不但引起、倒想,到最後竟自己很有修,自己「得到什,得到什……」。
其已了不自,甚至影人,些都是有佛法的正知正。
■念佛不能著「我看到什境界」,因念佛是「所住」,不是有色相的。
若「到什」或「我怎」,那是幻化,很危!
不要拿一西起,「我看到什」。
■什是粗衣淡?不是不吃,而是吃就可以,不求吃得好;穿得暖、能遮身就可以,不求穿得好;睡得足,有精神就好了,不要睡,睡多易昏沈。
■修行是「守本分的著」,吃就吃。
■迦牟尼佛去世一直用「身」成就佛道、度生。
但「身」是自自然然的,不是用勉的;要修行修到有定力,「我、人、生、者」相的候,自然不有感。
而我的功夫到那程度,就是有「我相」;一枝刺到我、一蚊子咬到我,都感痛,就是定力不,境生心、境分。
所以「身」是不可勉的,否就成著了。
■修行人要修正念,才不倒。
,心不向外攀,精神足,加倍用功。
如要住山修行,要有住山修行的功夫。
功夫就是不去想吃的,衣、食、住方面能,叫做「天人供」;山上有什就方便吃,不必煮才吃。
■穿件出家衣服,要修到任何事不,不人情世事……等一切,是多的。
■修行是要「到哪都一」,都能自在,修行就是要修些。
■如果在工作,知道我在做什、有感,(例如——心想:「在有有人看到我心?」)只是修福。
如果工作,有我在工作的念;也就是有什感,就般若相,亦即身心世界皆能放下。
■照父的修行,做事念佛,去除我和法,智慧才。
智慧是色相的,抓也抓不到,智慧自己也不知道,碰到事情一,就知道如何去理,才是智慧。
■要修到正念自己跑出,那才好;一有正念出,才去分辨怎才是正的,知道怎去修。
■修行要自己修,修到有悟,悟到娑婆世界的苦、的苦,悟到一,就是一的智慧出。
■修到自己感到,
到一些道理,就是
我修的,自己的生死就知。
■多吃,智慧,智慧是色相的。
智慧若,自己的、脾就改。
■心若修得清,一到境界,便能分辨邪正,心是道。
■智慧神通,智慧能辨是非、了生死。
■所「色相」,即色不空,空不色,亦即「真空妙有」。
意思是外境有此物或此事,但我心中有此物或此事的存在,心中是空的。
若心中「著」些事物,就由此而生。
■只要有的修持,自然有天法的。
否,父整天在坐,又什每天那多的信上山拜?
■怎理大?
要先能治家再治。
有德行最要,大家出家做什?就是在修行——修本面目。
要看父自然而,而生悟,後要去,不要就算了。
不要有我,如有我,智慧不,如有高我慢之心,障道。
■出家人要所求、所住。
■修行修得好,自然有人你,不是刻意求的。
■我的衣、食、住然不好,但修行是在修清心。
我心中有什,有事情,每天就,是清的地方;在家是五世。
■要做功德,不拘任何方式,但心中不要存有「得到什」。
■修行要福慧修,修到老,福慧具足,人家自然恭敬你。
■有位法常在外,台地修行,特地上山示。
:我的房很小,空也不好。
老和尚:如果心,身已用了;如果身,那事情很多。
又:般舟三昧是智者大所四三昧中的一行三昧,父所行的是一坐三昧。
老和尚:我不得我在做什。
你不我也不知道,我在做什。
■法期,有位法寺忙、拜,他看老和尚一天到晚都只坐在那,就:老和尚!您坐那久。
老和尚:是你久。(老和尚的意思是:那是你的,我感。)
■以前的人,出的太能子,能把成活的,真的,是以前的人修出的。
在的人不可能把活了,在的人都是依科、化。
■修忍辱波密——不是我要忍辱,也不是感自己在忍辱,或抑自己,有我相。
而是境不得,才叫做忍辱,如人家你,你不得人家在你。
■藏在哪?
藏在我的心中。
是一部人人都有的自性《心》,必靠智慧才有法流露出,所以佛陀所的一切典都是智慧。
我因智慧未,看然是迷迷糊糊,法解空「真」,深入佛法。
■行、住、坐、都是,不是只有「坐」才是。
保持心寂、不分,就是。
明白一,「一心」就是。
■「、色、名、食、睡」地五根。
我都是在吃、睡的五中流生死而不自。
所以出家就是要修「心清」,度「七情五」的束。
■修行人都要「放下」,命才不有。
心能的,有好、有,就是「境心」。
心,不是什都不管,而是什事都不好、,才是真功夫,任何候都「什事」。
■《心》「自在菩」,「自在」是什呢?
就是心它「自在」。
不管什境界,或是妄念,同保持「寂」,佛抓,有好、有,高、生。
心都自在、清,不可被境走,就是「自在」了。
【「我」、「所住」,自自然然】:
■然是空性,本自,宛如一,影去,可捉摸。
但是只要心有,一定不自在。
所以修行就是在修「心中有什事」,有「我怎」。
■某在家弟子:日若能得志,必定光父您的名。
老和尚:阿汝得。(你自己有所得,我感。)
:「阿汝得」是什意思?
老和尚:……。(未答)
■如果我真修行,天法自然,自然身心所畏,外物亦不能害我。
真正有修行的人,心心,生皆,人人皆有。
■有了修持,戒定慧具足,菩你,嘴一出,鬼神了也能出苦,才能自度、度生。
■修行要修到口出就能成,就。
我我在做什;人了我或我一句,就深深感。
■出家人衣食住要能淡泊。
眼假看,耳假到,像傻人,修下去,菩你;你到何,人如佛,如要建道上有人。
■有修持的人是不容易被看出的,最後修持有成就,就能感很多人。
感多不信佛教的人信佛,才是出家人的正做法,才是度生。
度生不是去官拉的。
■弘法利生不是在口上的,只要修持得好,自然人家看到你就起喜心、恭敬心。
■度生不是用的,不是拿什西弘法;要修到形中感化人,就是人一起深信,不用口。
■「度生」真不容易。
我把慈悲心出去,他要肯接受,才受我度,他不接受就法度,所以一切要自自然然的,要他看到我喜。
度生要而化、慈悲,度生是其自然的,所以「」就很重要了。
■做一出家人,是要在日常生活的食、衣、住、名利等,各方面放下、看得破,淡泊一切。
由自身的作、表,去感生,去做一天人的表,得生的恭敬,更以此苦行利他的胸,去他人、利益他人、感他人,才是一出家人的行度的正方法,而不是耍法的架子,要吃得好、住得好,去他人。
一法若是自身的衣食、名、利各方面,不能底看破放下,那他在自度度人的方面,是存在著困。
■出家人一切事,住在自己的寺,安住自己的本份,利益生,否即超越本份。
若信扯,名度,之事。
的度方法,不但永度不完,而且本身也被入中。
■一修行人在自度期,必衣、食、名、利、世情,都能放得下、看得破。
可以,可以自解,而不受、不受,才算是自身已了,才可以出度接受供,再把此供施利益生的事。
■度生要,不存有「度生」的心念,一切自自然然。
■度生不是的,不是「社款」像老教生。
■在的寺院或是度的方式,大都是用世俗法的。
如果要如法,只有反求自己,自度成就,生了自然起喜心;所的,都能被生所信受,且天八部自然。
度利生,不是在口言上度。
■心包藏什都有,要用就有,用就有。就是空即是色、色即是空。
■某居士:要重建大殿?
老和尚:信徒心要建,就他建。我有;我不高,也不嫌。
某居士:假如一佛教教育或一堂,在山林好呢?是都市好呢?
老和尚:不要我要做什。
有色相,就有著。
某居士:您老人家在方便法,不是在教育?
老和尚:承天寺也不是我的,如果是,我就成了守的公了。
某居士:您一生弘佛法主要的大何?
老和尚:我一天到晚坐在,也不知道自己在做什?
某居士:是大的作……。
老和尚:多大?最大也只不我的椅子那大。
■出家人不要喜衣、食、住充足,若享受容易懈怠。
出家更努力,看是否能了生死。
受戒是修戒、定、慧,看是否能修到「到哪都很自在」,都可度人,到受人恭敬。
■出家了非比在家人,要看破名利、淡泊一切、不去攀。
修行是自自然然的,你修到那,菩自然你到那。
要心常住的事情,才能增加福慧,否一子不能了。
■在修行方面,不管走到哪,都受到人的迎,是因菩的,所以到受人尊敬。
有修行的人,不一定要自己心建大寺;有修行的人,跑到深山,不管有有吃的、穿的,都有法建成大的道。
■老和尚常提醒出家弟子不能求名利。
而徒弟:父如今名播四海。
老和尚:我也感。
■不要,才有。
■父每都有,(口才、不字、身材瘦小)但一切都很自然,自己也想不到,做什事情都去化,寺,些哪?
但不是「我」,不是「我」。
我要修到那,我即使修到那,是我在念佛。
不能我怎,否高心就跑出。
所以刻刻不要有我,我怎怎。
自己的心念自己要知道,不可自己起了高心自己不知道。
■寺也是自自然然,她不知道自己在寺,就是色相的。(某有「我在寺」的念)
一寺不是那,不是用起的,要再演一。
法得要教人什什,、矩矩……。而XX不懂矩,但些都是自然的。(某不懂些威、)
你要修,修到那些戒神在,有法、法天被我感。
不要的才有,才自然,是我看不到的。(建寺不是用求的)
■有位法老和尚:我在中南部的大殿好後,如何做弘法利生的事?
老和尚:不必那多。
好也是,不好也是,要自己的事;承天寺也是一,好也好,不好也好,我也是,想走也就走。
■老和尚的某位在家弟子充了弘法利生的情。
自一佛教共修,花了三十年的心血,但後因人事,而未能如,告解散。但他不,一直念念不忘要做什什……。
老和尚他:「!一切放下,其自然。」
■:《心》上哪一句最重要?
老和尚:自在菩……「自在」最重要。
修行人不管到哪都要保持平常心,都能,清自在,修行就是要修一「自在」。
■菩度生、感生,都是以形相的方式,在不知不、自自然然中度的。
不一定用言或行有相地度,像佛殿中的世音菩,在那端坐,度了多生拜佛。
■度生生,像哄小孩一。
其父不需要什,很多是了生福田的,生到父生喜心,但父自己也不知道。
■修要修到自己有做什……。(心所得)
■承天寺是自自然然的,住多人,我有感在度他。
【有一句,仍不是】:
■某教授:老和尚!您看我是第?……
您定功夫很高,我已到了第四,您怎看不出?
老和尚:我三餐吃事。
(教授仍有一「我」怎怎……有一我,仍不是)
■「悟不一定能了生死,要阿——思惑,即我相,才能了生死。」
上面句,因了解而有感悟心,心有、那意念浮存,全是基於有我,有了「我」即自私。
(有一「我了解上面句的意」,仍有一「我」。)
■某居士:老和尚,您是修?
老和尚:我念阿陀佛。
某居士:一般,修是否容易相呢?
老和尚:在我有分。
如果,有我相,一口就有我。
某居士:我要身心化得快,
是否最好像您老人家一常打坐?
老和尚:你在跟我,我才知道我在打坐。
■心法老和尚:分即是,不?
老和尚:不亦是分。
■一位澳洲籍的比丘森法,偕同台法拜老和尚。
道:父哪?
老和尚:所住。
法了很高,:是性的。
老和尚:你今天,是你是?
法:是我。
老和尚:有一我,就不。
有一色相去是有生有,皆是幻化。
本性去、不生不、我你。
有,不想,(想,即是用我的意分心在想)一上能答,就有去,我想,就有去。
佛法不可思,用嘴的不是。
■某居士:我和父心印心。
老和尚:你有一心、一印,有一心印心,仍有「我」,心在哪呢?你三人,你我,我有跟你;你回去了,我也有了,有你在跟我什。
某居士:您是大大悟的大善知。
老和尚:那是你在的,我在做什。
某居士:父您是一大悟的好父。
老和尚:那是你在的,我感。
■:父教我佛知佛及身如何修才能成佛?
老和尚:有一我在教你及你在,仍然不是。
有一我在如如不,有一我,仍然不是。
你有一色身,有一仍不是。
有我在做什,也有我在如如不。
又:按金之我、人、生、者去修可不可以?
老和尚:你有一金之我、人、生、者,有一「我用什修」,有一我。
又:是否像六祖「所住而生其心」?
老和尚:是,但你有一句仍然不是。
【法相、】:
去,代
老和尚略:
清光十八年(西元一八九二年)十月廿六日,老和尚生於福建惠安,俗姓,名文。因家,兄娶妻,四,父母他人作子,七自母茹素。稍父母相去世,即到南洋同上山砍柴生。某日,他言便推出事,警惕同事勿搭乘,後推果真翻落山谷,遂有同事言其料事如神又茹素,何不回泉州老家修道?似有悟,即乘船回。
一九二七年,三十六,於泉州承天寺,上瑞下芳法披剃出家,法名照敬。即先最基本之外坡役做起,四十二方去受戒。方丈上下老和尚教他要「吃人家不吃的,做人家不做的,以後你就知!」由於目不字又身材瘦小,常遭欺侮,但志苦修,忍辱含垢,操持粗活役怨悔,至身心定,於鼓山寺佛七中,得「念佛三昧」。後登深山修,有老虎伴,山下居民遂「虎」。亦常入定月,肉身遭焚化。一九四七年,台化渡,普念佛,「果子和尚」全台,皈依弟子以。
老和尚的一生,吾等示了自古以佛菩的行——吃苦、忍苦到不感苦,而到自性的。出身寒,到出家後酷的磨,更淬出他的「我」。他:「出家人,(指心)有西,在家人有西。」管後他受到人的崇敬拜,但心中亦「有我怎」,仍卑自牧,不露芒。八十,曾表示即,弟子求住世,乃俯允延,但言:「日後一次戒就要世。」一九八六年,九十五,戒,渡生因已,於是留下句「去,代」,首莞而逝,是地生死自在,。此倒慈航示之大善知,其吾人同代言之示法,真能助你我破除明生死根,是何其珍矣!
老和尚略
生平介
老和尚於清光十八年十月二十六日,生於福建省惠安姓家中。因家境清寒,其兄娶妻,四,父母其至江城南外李家作子,父李,母林菜。自幼即弱多病,惟宿具慧根,母奉佛茹素。稍,父母相去世,所田地,近之。深感世事常,萌出家之念,遂田地分送近,投泉州承天寺出家。
承天寺之方丈上下老和尚,命皈依修苦行之上瑞下芳法。瑞公即命作外坡事,如菜除草等。其後由於特殊因,曾往南洋有年,迨返承天寺,年已三十有六,方在上瑞下芳法座下披剃,法名照敬,字。出家之後,志苦修,食人所不食,人所不,常坐不,一心念佛。
民二十二年,莆田囊山慈寺妙老和尚求戒,年四十二。具戒,志一步修。遂得上下老和尚之允,衣物及十斤米,前往泉州城北清源山,得半山岩壁石洞安身之。在深山洞中坐念佛,米,即以薯、野果充,山中多猴虎,久之,人相了畏,遂有猿猴果、猛虎皈依之事,「伏虎」之雅乃不而走。
常入定,曾一定月,不食不,甚或鼻息全,人已寂,方丈火化。律宗高僧弘一大,卓永春普寺,之,至承天寺,即同方丈上下老和尚等人上山探之,方在定中,甚,乃指三下,出定。
凡月,已一十三,民三十四年(乙酉)下山返承天寺,次年秋搭於南普陀,住後山石洞佛。民三十六年(丁亥)年五十有六,於六月十五日由乘英航船渡海台,十六日午抵基隆,先在寺、泉寺、最寺等搭,七月初,往台北芝山岩,中秋後再往新店吊南岸半山上之日式空屋,是亦常往返於台北法寺,於寺有夜度日本鬼魂之事。
民三十七年(戊子)春,於新店街後山壁石洞,命名明岩(今之明寺),四十年再於右後方上大石壁雕「阿陀佛」大石像,左下石洞(照寺天君殿);大佛高二丈六尺,一丈九尺,深九尺,佛身高二丈一尺,座八尺,深六尺,高三尺,是乃台石佛之先。
四十年(辛卯)十一月,土城三交界成福山上有一天然古洞,即率徒四人,攀藤而上,果一大石洞,高丈,丈,深可丈。是夜住洞中,洞口朝,日月甫升,光霞入洞,故以「日月洞」三字名之。洞有泉,而泉水清澈,之甘美可口,神清朗。自此居之生活,四十一年五月始洞外木屋三,中奉「地藏菩」像。留山三年,於洞另茅棚接引弟子同修。四十二年二月又上山大石前搭一小棚自住。
四十四年(乙未)三月,板信在北土城火山地供,即今承天寺所在,地原一片竹林,人罕到。等由小入林,砍竹三尺方,砍下之竹床榻,上敷草,趺坐其上,曰:「坐此甚好,汝等可返。」五月,地搭瓦屋一,供奉佛像。次年再回新店照寺。
四十七年(戊戌)年底,返火山。次年(己亥)又添茅棚。四十九年(庚子)四月,建大雄殿,念祖庭,命名「承天寺」,火山「清源山」。五十一年再建三殿。
五十二年(癸卯),是年七十二,曾善信之,往花天祥住月,建祥德寺,(今天峰塔即茅亭坐之位),旋中部弟子至台中井山上之南寮,建寺。五十三年(甲辰),再返土城承天寺,年底建山,茅棚改建筋水泥之方丈室,相於五十四年九月建堂及房,承天寺的初步建,於是完成。
承天寺初期之瓦房,匆促建成。日既久,地基陷落,壁裂,故於民六十五年春,始重建。首先三殿前之女寮房,改建成筋水泥房。次年秋,山整地,拆除有之三殿、堂、房、大雄殿、男寮房及方丈室等。六十七年春,於大雄殿原址上,建三殿寮房,再依山坡地形,建祖堂;於堂原址,建堂及房。六十八年建新大殿。七十二年大悲於新大殿右山坡下奠基,今大悲已近竣工。
民五十八年,又於土城公所右後方,建承岩。六十七年,岩建藏塔,其後大雄殿、房、地下室、藏、殿、堂及上下房,亦建成,後又翻地藏殿等,完成今之新貌。承岩之建,由斌法主其事。
七十一年(壬戌)九月,又派侍左右十多年之弟子法至高雄六村,建「妙通寺」。迄今大雄殿、五堂、念佛堂、女寮房均已落成,行供骨之「山塔」亦正建中。
七十三年七月,移寺,於七十四年十月授三大戒,求戒之四弟子,多千,建水大法,度生,盛空前。
起居,平易和,年近百,行不用拄杖,不用人,身健,作敏捷,住常坐不,坐於室外,或露天、或廊下。食自七十八,改以流。
七十四年末,以看承天寺之大悲建名,急欲返北,十二月二十五日由悔法南下,二十六日迎回承天寺,北部四莫不蜂以至,次年正月初一清晨,召集各分院重任之弟子及承天寺大,一一咐,言寂後火化,骨分供於承天寺、承岩、妙通寺三。早後即示意欲返妙通寺,以意既,不敢留,即送南下。
抵妙通寺後,日以夜念佛,有自己打木弟子一起念佛。初五,瞻清澈,定安,毫。午後二左右,忽告曰「亦去,有事」之,向徒首莞,安坐目。少,不,前察,乃知已於念佛中,安然寂。
一生,苦孤露,毅,宿慧萌芽,修百苦,卒致悟。渡海台,冥度,禽,更以代替火食,半生月,其昭示修行之典,履陀苦行之正,堪古德共。惜以生福薄,遽示寂。惟不悲智,再慈航,度群迷,土,共成上菩提,不馨香祝者也。
(全完)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