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何青山不道 法
唐代有一位州,他修行功夫很好,有一天,忽然他要去朝五台山,朝文殊菩。他遇到了一位大德,大德跟他:「何青山不道。」就是哪都是好的道。他你如果要到五台山去文殊菩,你著相,子的一心,本身就不是佛法的正。
後位大德州作了一首偈子,叫「何青山不道,何策杖清。中有金毛,正眼非吉祥。」金毛是指文殊菩的金子,就是你要去看、要去找一有形相的好,本身就是的。而佛性、自己的自性、自己的心性,都是一的。佛法不在,最主要的是我自己要去悟,在下的一念如何悟,而不是在外在方面去求一甚、去看一甚、去得一甚。
所以也好,教也好,都是了我去悟。
的是,目的就是要我破迷──破除迷惑,也就是不能著相,好的相,也不能著。有着心,本身就是佛法所要反的,佛法都是要「解黏去」,心外在的任何境界只要有沾染都是,是非常重要的。因我出家修行,有候自己在起的候,不察得到。
:大公佛教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