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生平介及作品析以下:
http://www.chiculture.net/0409/html/a00/0409a00.html (中文化研究院)
杜甫--三吏三
新安吏
客行新安道,喧呼兵。借新安吏,小更丁?
府帖昨夜下,次中男行,中男短小,何以守王城?
肥男有母送,瘦男伶乒。白水暮流,青山哭。
莫自使眼枯,收汝。眼枯即骨,天地情。
我取相州,日夕望其平。意料,星散。
就近故,卒依京。掘壕不到水,牧役亦。
乃王,甚分明。送行勿泣血,射如父兄。
「客行新安道,喧呼兵。」句是全篇的起,「客」是杜甫自,以下一切描都是人「喧呼兵」五字中生出。「借新安吏,小更丁?」是杜甫的。唐天年以十八中男,二十二丁,按照正常的徵兵制度,中男不服役,因此杜甫多少男被成丁捉走而提出此。但事,唐王朝又急需充兵力,因此大肆抽丁拉。丁既已被抽完了,只好徵用未成丁的少男,所以府吏「府帖昨夜下,次中男行。」
但中男又瘦又小,何以守王城?新安吏此有提出解答。接著杜甫沉痛的眼光投向被押
送的人群,只一的男孩是因有母照料,且有母在送行,但瘦弱的男孩,更其依靠。此不一「悲」字,但骨肉情即生的深切哀痛,已在文字之,之令人心酸落。夜幕低垂下的白水青山,似乎也能感受哀痛,而咽不已。
「莫自使眼枯,收汝。眼枯即骨,天地情。」是杜甫慰征人的,但此中男已走,杜甫的番著中男走的方向自言自,那痴呆的神情,更出其茫茫然的心理。而且「莫」、「收」在前,「情」在後一煞住,好像要人把眼全吞到肚,悲也就的更深、更控制,「天地」也就得更加「情」。
安史之,家存亡迫在眉睫之,人祖的一角度考,在控「天地情」之後,又了一些慰的。相州之,本罪在朝廷和唐宗,杜甫情以料,而其目的是要朝廷留面子。而「牧役亦」、「甚分明」、「射如父兄」,是那些被征入伍的中男行安慰。上,人民蒙受的痛苦、家面的,都深深的刺激杜甫沉重而痛苦的心。
潼吏
士卒何草草,城潼道。大城不如,小城丈。
借潼吏,修胡?要我下行,我指山隅。
列格,不能逾。胡但自守,西都。
丈人要,窄容。戟,古用一夫。
哀哉桃林,百化,防,慎勿歌舒。
「潼」在今西省潼南,是守安的。相州後,洛吃,唐就修潼的防事。杜甫,好看了的氛,四句可以是城的士兵和潼防的。放眼四望,沿著起伏的山而成的大小城,既高峻又牢固,示出一威武的雄姿。
「借潼吏,修胡?」「胡」即指安史叛,杜甫在此故意,而且又有一「」字,暗暗出了三年前潼曾失守一事,而引起人次潼防效能的心念。
潼吏杜甫此不急著回答,而是邀杜甫下仔瞧瞧吧。下面八句都是潼吏的,他首先指看高的山:「瞧,那,高接天,也以越,兵了,只要自守,何再心安的安危呢?」而自豪,可以想潼吏因修固的城而神采。
接著潼吏又致勃勃的邀杜甫察看最要,「老丈,你看那山口要,窄的只能容通,真是一夫,夫莫。」浦起〈杜心解〉八句「神情口俱活」。
不表了一「胡但自守」的心和的慨,也反映了守士昂的志。接潼吏的,人杜甫有,有另一深深的感慨,因三年前洛的安山派兵攻打潼,守哥舒翰本守,但忠所疑忌。在忠的恿下,唐玄宗派宦官至潼督,哥舒翰不得已兵出,果全覆,多士被淹死在河。
睹今思昔,杜甫哀未,深深得要特注意吸取上次失的教,避免重蹈覆,而「防,慎勿哥舒。」在此「慎」字意味深,它非的指哥舒翰的能或失策,而是深刻的及了多方面的史教,表了人久久以消磨的沉痛悲之感。
石壕吏
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老翁逾走,老出看。
吏呼一何怒,啼一何苦!前致,三男城戍。
一男附至,二男新死。存者且偷生,死者已矣。
室中更人,唯有乳下。有母未去,出入完裙。
老力衰,吏夜。急河役,得晨炊。
夜久,如泣幽咽。天明登前途,老翁。
唐宗 乾元二年,郭子等九度史六十大包安於城,由於指不一,被史思明援兵打的全散。唐王朝充兵力,行捉人,人民苦不堪言。
「有吏夜捉人」一句,是全篇的提。不「徵兵」、「兵」、「招兵」而「捉人」,已於如描之中寓揭露、批判之意,示捉夫已不只是抽丁,而是有原的捉,老弱都不放,「逾走」可的恐惶急之情。
中段「吏呼一何怒」至「得晨炊」十六句本的主,老太婆口中道出征夫之,征之痛。三男戍,二男死,方乳,媳裙,翁逾,夜往。一家之中,父子、兄弟、祖、姑媳酷至此,民不聊生矣。老生怕守寡的媳被捉,死子,只好挺身而出,「老力衰,吏夜。急河役,得晨炊。」老的致到此束,表明吏勉同意,不再「怒吼」了。
最後一段「夜久,如泣幽咽。天明登前途,老翁」只有四句,照,涉及所有人物,出了事件的局和作者的感受。
全篇句句事,抒情,亦;但上,作者巧妙的通事抒了情,了。剪裁妥,文字精,首尾合,且均,致。全一百二十字,在人的度深度上,反映了生活的矛盾突。整首用字平易,但沉警,堪新府的典。
新婚
菟附蓬麻,引蔓故不。嫁女征夫,不如路旁。
君妻,席不暖君床。暮婚晨告,乃太匆忙。
君行不,守赴河。妾身未分明,何以拜姑嫜?
父母我,日夜令我藏。生女有所,狗亦得。
君今往死地,沉痛迫中。誓欲君往,形反。
勿新婚念,努力事戎行。人在中,兵恐不。
自嗟家女,久致襦裳。襦不施,君洗。
仰百,大小必翔。人事多迕,君永相望。
首是「三」中的第一首,所「」,是指老百姓被迫出征和家人的悲,是三首共同的地方,但又有其特的容。人借用三不同身份的人,它自身的遭遇。
「新婚」是以一新娘子悲丈夫徵的痛事。
第一段,「菟附蓬麻」到「何以拜姑嫜」主要是新娘子自己不幸的命。在封建社,女子得依靠丈夫才能生存,可是她在嫁的是一「征夫」,很指望白偕老,用「菟附蓬麻」的比喻非常切。「嫁女征夫,不如路旁。」是加重的法,但也道出了父母期盼女幸福的希望落空,是一深切的哀。
新嫁娘的洞房花夜,原是一女孩子最重、最喜的夜晚,因身有所。但新嫁
娘而言,今夜的洞房花是明日的生死之。
< class=MsoNormal style="MARGIN: 0cm 0cm 0pt; TEXT-INDENT: 24pt; mso-layout-grid-align: none; mso-char-indent-count: 2.0">
普通的相,有相之日,但「征夫」出征守,能否再相,只能依天意。而且古代婚,新嫁娘三天之後,要先告家,上祖,然後拜公婆,正名定份,才算成婚。如今新嫁娘的身分都有明,如何侍奉公婆。 正值安史之,大地陷,防不得不往地一再移,「守赴河」而在,境是在洛附近的河,守居然守到自己家口了,不可。
第二段,「父母我」到「形反」,新娘子把由自身一步落到丈夫的身上,她心丈夫的死活,且表示丈夫的忠,要和他一起去作,省得肚,但不容有年女的。段刻新娘子那心痛如割、心如麻的矛盾心理,非常曲折深刻。
的第三段,是「勿新婚念」到「君相望」,在,新娘子一番痛苦的和心烈的以後,於人的不幸及丈夫的切中,跳了出,站在更高的角度,把眼光放得更了。新娘子鼓丈夫,好叫他放心的,希望的去,因唯有丈夫的旋,才是她的幸福所在。
「仰百,大小必翔。人事多迕,君永相望。」四句是全的。其中有哀怨,有感,但是已不像最初那烈、著,而是用生死不渝的情定丈夫的志。
垂老
四郊未,垂老不得安。子亡,焉用身完!
投杖出去,同行心酸。幸有牙存,所悲骨髓乾。
男既介胄,揖上官。老妻路啼,暮衣裳。
孰知是死,且其寒。此去避不,加餐。
土壁甚,杏度亦。易城下,死。
人生有合,衰盛端。昔少日,回竟。
征戍,烽火被。草木腥,流血川原丹。
何土,安敢尚桓。蓬室居,塌然摧肺肝。
在平定安史叛的中,唐於城兵之後,朝廷防止叛重新向西,在洛一到徵丁,老翁老也不能免,「垂老」就是抒一老翁暮年老妻惜的苦情。
一,人就把老翁放在「四郊未」的代氛中,而吐露「垂老不得安」的遭遇和心情。接著,老翁慨的子都已在中牲了,留我一老翁苟活世上。在火逼近,朝廷要徵我老翁,於是「投杖出去」展老翁的豪情奈,而此「杖」字也可看出老翁已很老,靠杖,因此「同行心酸」由面烘托於年的老翁悲苦命。
「幸有牙存」表老翁的倔,但骨髓行被榨乾,又使他不由得悲不已,所以「所悲骨髓乾」。「男既介胄,揖上官」既身男子,已披上了戎,那就反的官出吧。
「老妻路啼」到「加餐」是全最扣人心弦的描,是感人至深的。人把「其寒」、「加餐」生活中常的同情慰,分放在「是死」,「必不」的不常的特定背景下表。再加上可奈何的「且」,迥出人意的「」,跌出,曲折,便收到了心魄的效果。
「土壁甚」到「回竟」八句,老翁很快意到必眼前的氛中出,於是慰老妻,也似乎在安慰自己。然有自振作的意味,但不能完全掩老翁心的矛盾,可道出了世的真情,多少能老妻的悲痛。
「征戍」到「安敢尚桓」六句,老翁把一步引向,出悲又慷慨的呼,是山河破碎、人民炭的悲月,其束手待,不如上前去大一。杜甫在此塑造了一正直的、豁大度而又富有心的老翁形象。情的看,是一大振作,分的局面束。
「蓬世居,塌然摧肺肝」到狠下心真要和老妻,感情的再也控制不住,水聚成人深悲巨痛。
首事,不以情的曲折取,而是以人物的心理刻。浦起在〈杜心解〉此「忽而永,忽而相慰,忽而自,千曲百折,末段又推解譬,作死心塌地,云一乾地,愈益悲痛。」
家
寂寞天後,但蒿藜。我里百家,世各西。
存者消息,死者泥。子因,蹊。
久行空巷,日瘦。但狐狸,毛怒我啼。
四何所有?一二老寡妻。宿本枝,安且。
方春荷,日暮灌畦。吏知我至,召令鼓髀。
本州役,所。近行止一身,去迷。
家既,近理亦。永痛病母,五年委溪。
生我不得力,身酸嘶。人生家,何以蒸黎。
「家」的主角是又一次被徵去兵的身,既人他送,又人可以告,然而在踏上征途之,依然情不自禁的自言自,彷是老天他家可的悲哀。
「寂寞天後」到「一二老寡妻」共十四句,後回所,而以「子因,蹊」句插在中,一大段隔成小段。前一小段以追端,那自「子」的人回之後,看自己的家面目全非,一片荒,於是今昔,概括的家的今昔化。昔日相望,犬相的恬淡安逸的景象已不再,而今遭逢世,居人各自西,荒,野草生,自然就更加寂寞了。「存者消息,死者泥」烈的表主人公的悲情。
後一小段描,「」字刻入微,「」字含意深。家的蹊走千百遍,著眼都不迷路,如今要「」,可家野草聚,已非昔日貌。接著描「子」由接近村到入村巷,四。但去,空巷人,只有「狐狸」脊毛直,著我叫,似乎在怪「我」不入它的家。遍四,「一二老寡妻」活著,昔日的景象已不,哀之情更加深重。
「宿本枝,安且。方春荷,日暮灌畦」主角回後的生活。前句以宿喻,表了留土的情感。後句主角著悲的感情,又始了披星戴月的辛勤,希望能在家活下去,不管多困和孤!
最後一段家而又,折,人心弦。先言「令知我至,召我鼓髀」,波忽起,「本州役,所。」上句自幸在本州服役,下句自人我送行。
「近行止一身,去迷。」是第二折,「近行」是孑然一身,行要去前,前途茫茫,未知身葬何。「家既,近理亦。」是第三折,回一想,家已空一物,「近行」、「去」,又有什不同。六句抑挫,深入,入微的描主角到召令後的心理化。
「永痛病母,五年委溪。生我不得力,身酸嘶。」管作,自自解,而最悲哀的事於上心:前次徵之前就已期病的老娘,在「我」五年期死去,死後又得不到「我」的埋葬,以致委骨溪,使「我」一子都。句亡母之痛,家破之。「人生家,何以蒸黎。」已有家,要被捉走,叫人怎作老百姓?
料源:http://lib.rssh.ks.edu.tw/essay/95essay/066.pdf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