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形式:
1 定:有押,可以吟的文叫做「」。
2 形式:古多四言(如),、魏、之後,多五、七言的裁,至唐代乃有「古」「近」的。「古」多是仿府的作品,「近」有「句」和「律」的分。
一、府:
(一)定由:
1. 「府」是指之可歌唱者。
2 .「府」本官府之名,即「音的官府」之意。秦已有此名,武帝,成立「府」官署,以李延年律都尉,集各地民歌,或取文人所的加以配,做朝廷典、宗祭祀以及君臣宴所用的歌曲。
其後「府」一,遂由官署之一而歌的裁。
3. 「府」一,其後也用「、曲」,因、曲亦是入的。如北宋的集坡府,元代可久的散曲集小山府等。
4. 府的源有二:
(1)民歌所集者
(2)士人仿以入府者。士人仿,可知其作者,自民的歌,大多失其作者之姓名。
(二) 裁:
1.形式:多是短句(也有句法整者)。
2.格式:有一定的格式。可入(可配歌唱)。
(三)容:
代府以事主,所的是社的生活及俗,其次是史故事和仙思想。除此之外,便是人生的慨、男女相思之情、格言式的教等。
(四)「新府」:
1.中唐人白居易、元稹提出。
2 .容力求平易、大化,真而非病呻吟,以歌民生疾苦主。
3 .即事名篇,音而不能合。
二、古:
(一)由:
1 .「古」的名,始於唐朝,主要是相於近(今)。
2 .古以五言主(如古十九首),七言其次,皆由府演而。
※五言的展概:
五言起源於民,是在期中逐步形成的,非某一人的天才造的。
言之:西是五言的期,班固、衡代是五言的成立期,建安前後是五言的成熟期。
七言的成立,五言,但它的起源很早,同五言一是自民(如府中的〈有所思〉、〈艾如〉等篇)。到了曹丕的〈燕歌行〉,才形成粹的七言,不作此者不多,故、魏、代,只可看作是七言的作期,而其展,要等到南北朝。
※五言的展背景:
(1)的主要形式是四言,形式代的社。由春秋到代,社史的展,人民生活中的富容,在歌作上,需要更的形式去付代的需求。
(2)四言自以後,魏偶有佳篇,然而竟是落了 ,因此文人需找一新的去作。
五言只多了一字,但有回周旋的地,事抒情,在言的用和音律上的和上,都有很大的越性,因此成人所的一新。由四言而五言,是中歌史上形式的步。
(二) 裁:
1. 不限句(然一定要是偶句)。
2. 不究平仄。
3. 用,可。
4. 不格限制仗。
※「府」「古」的:
1 .「府」形式上多是短不的句法,「古」多五、七言之形式。
2 .「府」之仍留有合入的痕,例如「歌」、「行」、「吟」、「弄」、「曲」、「」、「章」、「引」等名。
三、近:
定:近是唐人所的新,了古有所而「近」,又名「今」,包括句和律大,分述如下:
(一)句:
1. 每首四句,分五、七言。
2. 偶句押,第一句可押可不押,第三句不能押,不准。
3. 究平仄,有平、仄起式。第一句第二字平者平起,仄者仄起。
4 .仗不格限制。
(二) 律:
1. 每首八句,分五、七言。
2 .每句一。第一、二句「首」,三、四句「」;五、六句「
」,七、八句「末」。
3 .「」及「」必仗,「首」「末」以不仗正格。
4. 偶句押,且一到底,不可,也得求平仄。
※府、古近比:
分 | 府 | 古 | 近 |
作者 | 民 | 士大夫 | 士大夫 |
音 | 可歌、可 | 只可,不可歌 | 只可,不可歌 |
字 | 多短句,亦有法整者 | 多五、七言 | 五言、七言 |
句 | 不限 | 不限 | 句4句律8句 |
平仄 | 不分 | 不分 | 句律要分;排律依律前4句粘 |
仗 | 不 | 不 | 句不必;律23;排律起不必 |
用 | 不必 | 即可 | 符合部 |
| 可以 | 可以 | 不可 |
容 | 多述遒 | 多言情尚雅 |
|
展 | 生於,於南北朝,落於隋,於中唐。 | 生於,展於魏,衰於南北朝,古於唐宋。 最早「五古」自「府」而,五古正式成立班固〈史〉,七言至曹丕〈燕歌行〉始正式成立。 | 五起於魏;五古、七起於南北朝之府小,五律完成於唐人沈期、宋之,七律完成於唐人杜言。 |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