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市漫游 (1)
发信站: 飘渺水云间 (Tue Jul 30 00:52:13 2002), 转信
那天和朋友在外面吃饭,闲聊时他忽然提议:“明天去上海玩吧?”我说好啊,于是这次漫游就被确定了下来。
他的实验告一段落,我的论文也可以暂时搁下来,这些使得我们有充分的理由去放松一下。虽然结果不一定合乎我们最初的设想,但最重要的是我们都认真地把事情都做完了,能全力以赴去做一件事情本身就足够。做人的辛苦莫过于重任在肩而责任心又让自己念念不忘,人生的一大快事就是事情做完了如释重负。game over了,可以长长舒口气,可以安心睡个觉,还可以进行一次静静的旅行。
我喜欢开始,因为每一个开端都充满了憧憬,让人满怀希望。我更喜欢结束,因为结束意味着解脱,也意味着新的开始。就像这次漫游,它既是一个结束,也是一个开始。
都市漫游(2)
发信站: 飘渺水云间 (Tue Jul 30 01:24:38 2002), 转信
在我看来,某一个地方之所以吸引人或是令人怀念,那都是因为人的缘故,而非风景。到了上海后,我们找了个宾馆住下,然后就开始联系当地的朋友。在那里,我有一个六年没见的朋友。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我喜欢用数字来描述自己的朋友,比如我最老的朋友和我相识了14年,也许这样的数字能让我感觉到友情的难能可贵。就像我一位好朋友说的:朋友比恋人长久。的确是这样,朋友会带给我们长久的感动,而不是短暂的激动。
其实,我和这位6年没见的朋友只见过两次面。这么多年来我们一直靠书信和电话联系,她和我说过她的四级考试,说过她邻居家的小孩,说过她的男友,我知道她喜欢唱孟庭韦的歌,我知道她贫血而且有胃病,我还知道她哭过几回。我们只见过两次面,但这并不妨碍我们成为朋友。朋友,指的是那种无论隔多远无论过多久都会记得你的人。
和她吃了顿晚饭,之后在人民广场散步。我告诉她说:“能在茫茫人海和一个熟人相遇,这样的概论很小。上海有上千万的人口,所以今天我们见面的概率是千万分之一。”
村上写过一个故事叫《遇上百分百女孩》,而我在上海找到的是一个千万分之一的朋友。
都市漫游(3)
发信站: 飘渺水云间 (Tue Jul 30 02:00:58 2002), 转信
我进行的是一次都市漫游,就像我对朋友说的那样:我带了人来,但是没有带大脑。
看关于竹林七贤的故事,我只记住了一个成语:放浪形骸。这是我做不到的,因为做不到,所以才更让我向往。比如,正常情况下我都是不急不慢地走路,可是有的时候就忍不住想撒腿就跑,我喜欢奔跑的感觉,那个时候我觉得身体很舒展脚步很自由。还比如,我平时总是瞻前顾后心事重重,为理想和前途奔波,可实际上我宁愿什么都不干,就坐在那里胡思乱想,或是说想入非非。
可惜的是,我的脚步受到地球引力的牵引,我的思维受到现实的限制,所以自由都是暂时的。这次漫游也是,不过虽然短暂,但也足够了。漫游不是旅游,我漫无目的,我没有兴致去看千篇一律的高楼或是精心设计的人造风景,wander--move about withouta fixed aim or goal,从某种意义而言,这便是一种自由。
每到一个城市,我都会很快喜欢上它,喜欢它或高大或矮小的建筑,喜欢它或干净或脏乱的街道。我还会喜欢那些嘈杂的人群,还有他们表情各异的面孔,他们在努力活着,他们有着自己精彩的世界。我在陌生的人群里安静地走着,周围是人来人往;有的时候,我会找个地方坐下来,微笑着看着身边的一切。我明白---这就是滚滚红尘,这就是我要的生活。
都 市 漫 游(4)
发信站: 飘渺水云间 (Tue Jul 30 02:23:46 2002), 转信
约了朋友在上海的人民广场见面,我先到了,无事,便坐在台阶上看风筝。
我已经很少那么认真地仰望天空,这么多年,我只知道低头赶路。我都有点驼背了,很多人都这么告诉我,可我没办法纠正这一点,也许我该像小时候那样多看看天空。有很多人在放风筝,在细线的牵引下,它们飞得很高。看得久了,我有点发呆,不晓得自己是不是那只风筝,也不晓得那只风筝是不是就是我。
有些风筝上装了小灯泡,会闪闪发光,在夜空,它们很星星一样美丽。
朋友来了,然后我们一起看了会风筝。
“这只很高,那只好像更高一点,是吧?”她问我说。
我笑了,因为她看到的其实是一颗星星。不过,我还是回答她说:“对啊,那只飞得更高,那是我昨天放上去的。”
都 市 漫 游(5)
发信站: 飘渺水云间 (Tue Jul 30 03:04:05 2002), 转信
“士建,我下午去南京。”
“好阿,你来吧,我去接你。”
放下电话,我就笑了,因为心情愉快。我喜欢这样的朋友,不需要说什么废话,可能一句话、一个表情就足够了。
在《蹀血双雄》里,警察和罪犯成了朋友。在影片中李修贤和周润发有一段关于朋友的对白,具体我记不太清楚了,但我明白其中的意思:是朋友就不必多说什么。朋友是一个前提,有了这个前提,有些事情都不用去考虑了。
有些人,他只会在他需要你的时候才来找你,有些人,在别人最需要帮助的时候出现。这两类朋友我都有,有些人通常只在有事的时候才找我,另外一些朋友则陪我走过人生的艰难岁月(比如我这位南京的朋友)。对于后者,我时常觉得感动,而对于前者,我心里就感觉不太舒服,因为我并不想成为只是对别人有用的朋友。生活中,某些人的通讯录密密麻麻,他们认识的人多,路子广,一旦有事,找个人帮忙就是。我不知道他们有没有把那些通讯簿里的人当成是自己的朋友,也不知道那样的朋友是不是真的朋友。
有事情可以找朋友帮忙,但为了怕有事情而去找朋友就不太好,毕竟没人愿意做只给别人帮忙的工具。原先我也是这么想的,后来才发现:其实,我们遇到麻烦后最想到的求助对象就是朋友,而且通常只有朋友才会积极地帮自己解决困难。朋友就是拿来帮忙的,这话说的没错。所以,我很感谢帮助过我的朋友,也会去帮助向我求助的朋友,不管他是否只是此时才想到了我。
这个结解开了,从此释然。
都 市 漫 游(6)
发信站: 飘渺水云间 (Tue Jul 30 03:25:56 2002), 转信
在南京,和几个老同学吃饭,闲谈间突然发现:原来这是一个分手的季节。
也许每个季节每一天都有情人的聚聚散散,可这个夏季,似乎特别多。问及朋友的近况,通常的回答是:“先前谈了个朋友,现在散了。”从聚到散,从欢喜到伤心,失望的人一定挺多的吧?
原来,爱情真的需要缘分。有缘无分,叫人感伤;有缘不愿,只好无奈。相遇不易,相爱不易,相守不易。爱情,原来这么不简单。
缘来缘去,悲欢离合。大家都在寻找,大家都在等待,聚散之后,也许能找到要找的人。
那天,我和朋友聊得很晚,一直到凌晨五点。聊了很多事情,包括感情。对于爱情,他的结论是:就像是一场赌博。
也许他说的是对的,但我希望掷骰子的人是我们自己,我们作出自己的选择。
怕只怕,最后发现,其实我们根本没有选择的权力,骰子原来在上帝的手里。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