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法示精】何菩行?
要解什是「菩行」,就得先弄清楚什是「菩」?我看到典的,菩有一定的身分;迦牟尼佛成道之前,曾出家比丘、王、王子、居士乃至鹿、牛、象、等物,都被成佛的因行,也就是修行菩道的段;世音菩地藏王菩等大菩也是如此,他以身分和形相,在世救苦救,生需要什的菩,他就以那形相,出在他四周和中。
因此,菩不是高高在上的「神」,而是常以凡夫的形相,在世化的修行者。所以,「菩」主要是了菩提心的生,而不拘於特定的形相,凡能已「一切,修一切善,度一切生」的菩提心者,便誓慈悲智慧的菩行。以此可知,人人都可以成在的菩、未的佛。
把「止、修善、度生」的菩行,具落在生活,就是一套他人、自己相的方法。也就是,在人相的候,常起尊重、感恩、、奉的慈悲心;自己相,常生起愧、悔的精心和清心,你就是修菩行的初心菩。
特要的是,愧不等於自卑,悔不等於後悔。我在自己的心念和行,如果做而有做的事感到愧,就激出下次努力去做的心;於不犯而犯、甚至一犯再犯的,若能心生悔,一方面可以崖勒,及改,一方面也可以勇於承後果,不狡、推卸任。因此,愧的心、悔的心,是的自勉自省的行,跟自形、自以不如人,或是不犯又不後悔,是不相同的。
有一要的是,我些了菩的凡夫,是初心的「菩」。,本就是要在跌跌撞撞,倒了再起,起了再倒之,慢慢、成。所以,不要怕犯,更不要怕能力不;只要方向立,心意已定,一日比一日更步,就一定有成就的一天。要知道,初心,住不不退的心更,一曝十寒的人太多太多了,能持之以,才能菩精神。
本文摘自法鼓全集《人行道》p. 0033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