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之苦大多不「求」的痛苦:在追求的程中已是心,再加上「求不得」之苦,真是苦不堪言。有人了解生死之苦,到求神拜佛,也是一追求;因心中有主宰,著於了生死,所以求得非常辛苦。
真正的生死,是日常生活中心念的生!
看到好事,及去做,感到很快,此心念就是在「天堂」;
待人事和善融,守住仁智信,的心是在「人道」;
心胸窄,好脾,常人立、,就是在「阿修道」;
如果道德理,自他,就在「畜牲道」;
又如生活在中,常面,苦不堪言,就是在「鬼道」;
如果心念常感恐望,如活在人,那就是在「地道」。
剖析「生死」
佛的目,固然是要了生死,但著重於「在」就得去掉心中的;不去除在的,只求生的安,是不可能的事。所以勇於面的境界,如何去掉人我是非的痛苦。但是想去除,不能指望人我解除,必定要自己努力自其意;久久功夫到家,就能解生死。
真正的生死,是日常生活中心念的生──我的心,而生起善念,而又生起念,心念的善,不在生中,所以六道就在日常生活:看到好事,及去做,因而感到很快,此心念就是在「天堂」。
待人事和善融,守住仁智信,的心是在「人道」上;心胸窄,好脾,常人立、,就是在「阿修道」;如果道德理,自他, 就和在「畜牲道」差不多;又如多人生活在中,常面,苦不堪言,就是在「鬼道」;至於,心念常感恐望,如活在人,那就是在「地道」。
六道既在活生生的日常生活中,要求了生死,就要好好把持住「在」,心保持「超越天堂」般的快、自在──用很超然的心做人做事,不一切名利、地位,只是很真地人付出;踏地、所求地付出,才是真正的行菩道,如此就叫做「超越天堂」。
「超越天堂」就是「超越生死」,因心所求,所以有生,只是「做就了」,做了就喜自在。
「生死非常痛苦,在日常生活中就要快超越,天堂也要超越,才是菩土,才是解。」
上人示於1997年5月25日)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