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菩提!是,乃至四句偈等,知此一切世天、人、阿修皆供,如佛塔。
佛再一步的:菩提呀!如果你能、解金,甚至於解金的一小段文,就算是四句偈等,不管你是僧、俗、凡、,著你解金的地方,一切的天八部,人天鬼神,都恭敬拜,就像著佛塔佛那的虔供。什呢?因你法就是代佛宣佛法。是佛法的,法是佛口所宣的,因此法即是佛,所以:「一切世天、人、阿修」「是」的人或所,「皆供」,就像供佛塔佛一。「知此」的「此」是指著受持金之,以及他人解金之。心印疏上「是」以四理解:第一、之人,第二、之,第三、之,第四、之。第一、之人,法一定要有心的人,不管是僧俗凡都可以心法。僧是出家人,俗是在家人,凡是凡夫,是人。句,就是不管你是出家人也好, 在家人也好,凡夫也好,成道的人也好,只要你能心去、受持他人解金,功德都是量的。第二、之,只要你能依著金的正 法解,不管你所的是事相或理性,的深,或解修行次第的理,只要你不背金的正佛法去他人解,功德是量的。第三、之,不定章句的前後,你一章也好,一句也好,或者你解前面的一段也好,你解後面的一段也好,只要是金,不定是那一章一句,你能解,功德是量。第四、之,法得有所才能成就,所,不拘限在山林,就是在城市都可以,你的功德也是量。
前面第十一分是受持、他人解金的人所得的福德。第十二分是之。「知此」是指受持金的所。「一切世天、人、阿修,皆供」。其,「一切世」是包括了三界六道的生,什只了三善道即「天、人、阿修,皆供」?什三道的生不供呢?因三道的生,他要不是不懂得供,就是因有供。又怎呢?因畜生道的生,他束在愚痴之苦面,你地方在法,他根本不知道你在作什,他又怎供呢?鬼道地道的生,他正受著然的痛苦,而有停息,根本空不出供,所以有出三道的生供。
佛教所的供是以什供呢?有十供,即香、花、、、果、茶、食、、珠、衣物等供。供可以力分,你所能做得到的,拿供,但是供要出虔的恭敬心,福就很大,才有殊上的意。什供佛塔佛要出那的虔恭敬心呢?因塔是供佛舍利子的地方,是供佛像的地方。有一常大家要知道,就是在印度有就有塔,塔是不分的,塔印度是一名。佛教到了中,塔是塔,是就分了。
中明帝印度的位高僧,迦摩竺法位尊者到中,佛教的典也跟著位尊者由印度入中。位尊者初到中,就他住在「寺」。的「寺」就等於我在的外交部,那中有寺,因聘位高僧住在那,於是外交部就搬,位高僧住。位尊者就在寺,始翻佛,如四十二章就是在翻出,佛法也就起,才始深入普遍於中。佛典,最初到中,是由迦摩竺法位尊者,用白,佛的舍利和佛的像,到的中首都洛。了念位尊者白殊的因,就把寺改名「白寺」用以念佛是用白的。在我中的塔都叫寺,但是在印度,他不叫寺,他叫做塔。本就是佛的名字,看金上所「如佛塔」就能明一,因此作一佛弟子,到了佛塔佛,都生起恭敬心,虔拜。一段文,佛陀告我,如果有金的地方,或受持金的地方,我也要去恭敬供,就好像供佛塔佛一。
己二、何持
何有人,能受持,。菩提!知是人,成就最上第一希有之法。若是典所在之,即有佛,若尊重弟子。
何有人,能受持、全部的金。「受」是受其文,「持」是持其。於心叫「受」,念不忘叫「持」。「受」「持」都是受持其。著本子叫「」,不看本子,把文背到心面去,朗於口,叫「」。我早上起作早叫「」,不叫,因都是背在心,而出口的。「菩提!知是人,成就最上第一希有之法。」再叫一者,「知其人」,你知道能受持金的人。「成就」二字就是具足,欠缺,叫「成就」。成就「最上」之法,也就是已了如的法身,成就了法身之法。那法身之法又是什法呢?他就是漏法,此法名相,再一法能加之其上,所以叫最上」。法身是漏法,法替他取名,也不能指出他是什相,他本身是名相的,但是了要生知道,他取「法身」名字,上,名字也是勉安上的。 法身是相名的相之身,一切世出世法,法高於其上,故叫做「最上之法」。「第一」二字是身之法,心印疏解他叫做「德」,有量的相好,中尊,可堪第一。身佛的身,是由功德所出的,有量的相好。身有量相,相有量好。登了初地的菩就是人,二地三地乃至八地九地,乃至等都叫人。些地上菩都叫,佛在之中尊,有人能超佛,所以才「第一之法」。「希有」是指化身之法,又叫身,希奇少有,所以叫做「希有之法」。化身,他在天上法就天人之身,在人法,就人身。佛在人化身所的三十二相,八十好的相,是王的相。王是人第一有福德相的人,但是是人相。迦佛到天上法,如地藏是在忉利天的,佛所的相好,不只三十二相,八十好而已,是他按天上的人而的佛相。如果化身要去度六道的生,他就示六道生的相去度他,他可以神通自在的,身去度化一切生,所以他 「希有之法」。合足佛的法身、身、化身之法,通通具足成就了,就「最上第一希有之法」。能成就呢?就是能受持、全部金的人, 有包括他人如法解金的人,是人所成就的。
再看文,「若是典所在之,即有佛,若尊重弟子。」倘若地方有金在,「所在之」不管是在什地方,是在堂、佛殿,凡是有放著金的地方,就恭敬供。什呢?因「典所在之」就是三所在之。要知道典就是法,「即有佛」。怎呢?因典能佛法,法是佛之慧命法身,佛金口所宣;研典就等於佛在面你法,因此典就是佛的法身舍利一,所以「即有佛」,就如同佛一。「若尊重弟子」,「若」字,作「及」字解。「尊重弟子」,即如之可尊可重之弟子,指一切僧,也就是僧。因此有金所在之,具有三足,就可知道此之殊,到此戊二、「取劣」一科完。
本文恭 道源法述-『金』一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