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以色我,以音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如。」
有一佛的夫,因修行上出特殊的感,指是受到世音菩期到府教,因此化解夫原本於知份子的傲慢,自七、八年起心佛,先是每日,而後茹素、持、受菩戒,乃至短期出家,而些程,全皆蒙世音菩此一形界的老降指示,使人踏入佛,一日有一日佛的心得。
但如何是世音菩身教?不是其他的近前?父著的人分享他的。父表示,佛之所以有感,乃是於心的追,在一段的精修行之後,有感或者到象,其都是很正常的。曾有一示,千人之中,即有一人具有通的特性。
「於象感,把它佛的一程,不要去著它,而要地淡化它。才是真正的入修行。」父以《金》的四句偈:「若以色我,以音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如。」著明:佛修行,如果一直停留在特定的感段,那便是落入了民信仰的次,往佛菩的悲智,而向佛菩悲智的人生,者是不同的。
者,人佛的始,是由於「形界的老」自到府,通人身予指引,人身成了通的「」。父指出,受附的,可能出二:一是通的事人,失自我的意;一是事人很清楚的入,而自己的意也很清醒,但已不能作主,法掌控自己的意念。而大多的通者,乃是於後者。「如果修行的程度不深,或者是修行的念不正,一久,其他的也可能找上附。」父道出修行人停留於此一特定段的。
「法鼓山弘佛法,最主要是法,而,就是要我一切,包括式、形式等色相,甚至於念想法的著,全都要放下,正如《金》所:『所住而生其心』。」父表示,他本身不否定修行可能出的象,但是遇有象,也不著。
父,直接佛菩的往得到指引,的佛方式不一定可靠。而如何才是可靠的佛之道?「是要根迦牟尼佛下的教,依教奉行。」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