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上课的时候,老师给我们一个公式让我们直接套用。举个简单的例子,比如说勾股定理 345,我就一定要自己代几个数进去证明。再后来上更难的课有的老师也直接给我们公式让我们套,我就非得证明,有时候遇到难点,一节课就过去了。现在学编程也是,比如看到一段正则, 我就一定得代几个数进去验证,企图找出几个反例,不然就难受。这是什么心理?憋死我了
![]() | 1 wafm 2020-08-23 00:18:46 +08:00 获得正反馈 |
2 supermoonie 2020-08-23 00:21:58 +08:00 via iPhone ![]() 建议楼主忍耐一下,要不然学东西会特别难坚持 |
![]() | 3 Wait845 OP @supermoonie 我确实挺容易三分钟热度的。不过现在还好时间稍微充裕。最难受的是以前高中的时候 |
4 RonY 2020-08-23 00:56:41 +08:00 via iPhone ![]() 我还真以为是“证明”呢,原来是“验证” |
5 Mewtwo 2020-08-23 00:57:44 +08:00 这不是告诉你应用场景和加深记忆的吗?你学一个定理不使用就能立刻记下来然后日后熟练使用? |
![]() | 6 leimao 2020-08-23 00:58:50 +08:00 你这个是验证,不是证明。 |
![]() | 7 Juszoe 2020-08-23 01:39:27 +08:00 via Android ![]() 这孩子,是做测试的料 |
![]() | 8 watzds 2020-08-23 02:10:31 +08:00 via Android 这个不是很正常吗 |
![]() | 10 black11black 2020-08-23 04:49:15 +08:00 via Android 我当初上学的时候还真证明勾股定理,或者说基本上能证明的都证明。现在看着文档还要自己试试,基本属于没事闲的。。 |
11 renmu123 2020-08-23 06:33:55 +08:00 via Android 知其然知其所以然 |
![]() | 12 yafoo 2020-08-23 06:39:18 +08:00 via Android ![]() 我也有个差不多的心理,我是学东西一定要想明白最本质的原理,想通了就记住了,想不通就会一直想 |
![]() | 13 IGJacklove 2020-08-23 08:12:07 +08:00 via Android 这不很好吗?。。。以前看书喜欢别人说啥就是啥,现在看书别人说啥都得自己严重一遍,知其然知其所以然,这样学到的东西才是真的属于自己的 |
![]() |   14 getadoggie 2020-08-23 08:15:30 +08:00 via iPhone 这样验证的后果是:一节课就听不下去了。 我感觉,你是不想听课才发明的这个验证的方法,来不让自己听课。 no offense. |
15 suzic 2020-08-23 09:02:20 +08:00 via Android 正则不验证,我也不敢用 |
![]() | 16 cmdOptionKana 2020-08-23 09:12:26 +08:00 via Android 验证是正常操作,没什么奇怪的,专业术语叫做“测试”。 |
17 NonClockworkChen 2020-08-23 09:24:43 +08:00 苏式教育和美式教育的区别。 苏式教育是快速制造工具人的好方法(认真说,落后国家只能先搞苏式教育,才有机会反超) |
![]() | 18 huyinjie 2020-08-23 09:45:27 +08:00 ![]() 引用自 杨振宁:我的学习和研究经历 在物理学习方法上,芝加哥大学与国内有一个基本的区别,国内是推演法, 在书上学到一个理论,按定律推演到现象。芝加哥大学正好相反,不是从 理论而是从新的现象开始,老师和同学脑子里整天想的就是这些新现象, 能不能归纳成一些理论。如果归纳出来的理论与既有理论吻合,那很好, 就写一篇文章;如果与既有理论不符合,那更好,因为那就代表既有理论 可能不对,需要修改。 整个气氛与国内是不一样的。我觉得自己非常幸运,在中国使用推演法, 打下一个非常扎实的根基;到美国,学会多注意新现象,由新现象归纳出 理论。 中国教育哲学讲究“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也就是说你得 知道自己所知道的,与不知道的东西分清楚,不能够乱七八糟。有些东西 你是知道的,有些东西你不知道,都要想得清清楚楚,这个才是真正的学 习。这是中国传统的教育哲学,很重要,有很大好处。 可是这种教育哲 学也有很大坏处,事实上有许多知识不是这样学来的,比如一个小孩学讲 话,并不是按部就班,甚至不知道自己已经学会,他在一个不太清楚的时 候,就弄出来。关于这一点,我给它起一个名字叫渗透性学法,渗透性学 法是中国传统不喜欢的。 事实上,很多东西第一次听不懂,第二次再听, 还是不懂,可是就比第一次多懂了一点,等听到很多次以后,就忽然一下 子了解,这是非常重要的学习方法,也可以说是中国传统教育哲学与西方 教育哲学一个很大区别。我上学时就觉得西方学生没有把东西想清楚的习 惯,可这并不阻止他们做出非常重要的工作,尤其是非常聪明的年轻人, 用渗透方法吸取知识的能力很强。 |
![]() | 19 asanelder 2020-08-23 12:12:47 +08:00 话说,要证明一个东西是正确的,往往要花费很大的精力和时间。 俺好奇楼主平时哪来的这么多时间和精力? |
![]() | 20 gamexg 2020-08-23 12:28:05 +08:00 via Android 正则是个好事,直接写成测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