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虑一下你多少时间在看手机, 如果天天对着电脑, 那些说屏大的, 能有电脑屏大吗?
我拿 17 pro 续航完全没焦虑, 一天正常使用有时还能剩下 70-80%, 至少能有个 50%
散热完全没问题, 就第一天传资料热了点, 之后拍 4K 有点温热, 平时没任何感觉.
大小来说, Pro Max 绝对要用双手, 或者用左手, 或者加上舌头舔. Pro 绝对好用得多.
拿过 Pro Max 真机, 觉得还是算了, 没必要的 Bigger than bigger
@
MacsedProtoss https://v2ex.com/t/1160803下面的视频看评论: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ya4y1w71T/小朋友太年轻, 是 iPhone 刚推出时的尺寸以及 APP 的简陋决定了当时可以没有全局返回, 就像 2000 年前的两匹马屁股的宽度决定了当今火箭的腰围, 这是历史遗留问题, 不值得你拿来当优越感.
我用 iPhone 4 的时候, 点 返回 没有任何不适.
苹果思维也是相当可笑的, 手机后来越做越长了, 够不着左上角的返回按钮, 结果就加了个手势, 叫什么单手模式, 可以把上半屏拉到下半屏, 这样就能够着了, 我都替苹果的工程师这个方案感到尴尬, 现在 iOS 26 终于怂了, 开始推崇从中间右划返回了, 不知道你下一步准备怎么接着添.
换了两个星期 iPhone 了, 已经被折磨到适应了, 因为你骂它, 它还是那样子.
双开微信已经放弃
返回的事, 无解, 现在最多支持从中间向右侧划, 还有很多必须从最左侧边缘向右划, 其实这都还好, 最让人受不了的是, 这不总有有效的, 比如剪映, 你点那个全屏预览按钮, 看了一下然后想返回, 你怎么划都没有用, 要点一个不起眼的右下角的"从全屏返回"的按钮, 白色,透明, 还没有半粒米大, 浮在视频上, 我找了半天, Android 下, 同样的情况, 随便一划就回去了. 这种挫败感将要一直伴随你, 很多软件都有意外, 苹果人将这个叫做从哪来的, 就从哪回去, 这叫一致的交互逻辑.
另外 Android 下的声音控制一目了然, 来电, 闹钟, 音乐视频媒体, 通话等都可以单独调整, 但用 iPhone 总会有几次社死场合之后, 才会像研究毕业论文那样研究一下这声音, 振动是怎么回事. 你以为你静音了, 结果只是电话静音, 如果不小心点开了个视频, 那你就是全场最靓的仔.
红外很实用, 我用得不多, 但用到的时候, 还是很开心的, 比如酒店调电视, 空调.
不过 iPhone 的摄像头倒是挺好, 不说画面质量有多了不起, 但变焦真的很顺滑.
这执行力, 太强了, 已经点了五星
照片能分开存的确不错.
影视飓风吐槽过 Apple 原生的相机只能存合成的视频. 你的相机虽然也是合成的, 但至少可以选上下分离的形式. 如果能分轨绝对卖爆. 盐和糖分开的还可以混在一起, 混在一起就不能分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