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安篇】安全黑洞迴圈:台鐵軌道愈修愈不平、30年只建了半套ATP
上架時間:2019.9.4
更新時間:2021.4.8
編按:2021年4月2日台鐵太魯閣號撞及溜逸工程車,釀成50死、218人傷的重大事故。距2018年10月21日普悠瑪號列車在宜蘭新馬站翻覆帶走了18條生命,相隔兩年多。2019年1月,行政院發表長達327頁的《台鐵總體檢報告》呼籲成立跨部會推動委員會執行改革。當年若認真改革,不知能否避免太魯閣號的悲劇?回頭看看Yahoo奇摩與報導者在2019年推出《國家不願面對的真相:獨家揭露台鐵體檢報告》的普悠瑪事故周年追踨專題,一探台鐵積弊與政府的怠惰。
文/林雨佑、攝影/吳逸驊、曾原信、共同採訪/楊惠君 嚴文廷
超速、關閉「列車自動保護系統」(Automatic Train Protection,簡稱ATP)又無法遠端監測,被檢方認定是普悠瑪翻覆事故的3大關鍵,事後台鐵做出大規模的28人行政懲處,但受懲處的多為機務、電務、運務、綜合調度所等人員,引發台鐵內外部不同聲音,認為軌道養護問題以及ATP使用上的錯誤,是沒有被看見的隱形安全黑洞。
一名軌道專家點出問題核心:「普悠瑪這個車子,在日本跑得好好的,為什麼來台灣會有問題?司機會動不動就要關掉ATP?根本的問題在我們軌道先天不好、養護能力也不足,甚至ATP也用錯了。」
普悠瑪翻覆事故半年後,《報導者》團隊再度走訪當時列車出軌的新馬站。這個前曲線半徑僅有306公尺、台灣第一彎道的無人小站,事故發生前曾是鐵道迷搶拍火車過彎的祕境,相機不必開全景模式,列車頭到列車尾的完美弧線便可全收鏡底。
但對一般人來說,如果不是普悠瑪出軌的200多人死傷意外,可能從來不知道宜蘭線有這個小站。而今,當時列車出軌的邊坡仍拉著黃色警戒線,預計進行的相關工程看版掛起。出站的露天天橋鋪著遇雨極濕滑的磁磚,讓人步步為營;踏上月台更是感受到「第一彎道」的「危險氣息」,極厚的道渣(註:ballast,鐵路運輸系統中用作承托軌道枕木的碎石)、兩條軌道高低落差大,列車下車踏板與月台目測約相距30公分,上、下車稍有閃失就可能有意外。
軌道專家指出,真正可怕的殺手不只是肉眼可見的彎道、是一般人無法看穿的「道渣鋪設和軌道線形」。
運安黑洞1
宜蘭線的危軌:用貨車軌道去跑高速車
《報導者》取得《台鐵局總體檢報告》,佐證了軌道專家的觀點。
據台鐵局統計,近5年的24件重大行車事故中,「正線出軌」有23件、另一件為衝撞事件。「軌道不整」導致的正線出軌達7件,正是重大事故的禍首。另外,「轉轍器未確認落鎖或未確認開通方向」和「木枕腐朽」也是常見原因。
台鐵體檢小組提出攸關行車安全必須立即改善的「優先改善事項」中即強調:「儘速對宜蘭線之軌道強度加強及線形做整正,以避免傾斜式列車產生過大之擺動,並加強路線整正之技術能力,及提升鐵路之軌道養護知識及技能。」
為什麼特別提出「宜蘭線」?彎道多是其一,更重要是這裡軌道先天不良、後天又失調。
全台鐵道曲線半徑小於600公尺彎道有373處,主要就集中在宜蘭線、共有163處,但這個路段,日治時代只是為了採煤礦、貨運之用鋪設。雖然軌道設備有更換,但路線保留至今,當年是設計給貨車使用,「貨車速度低,早年行駛這些彎道並不會有問題,現今客車車速提升,安全問題就浮現了,」台鐵體檢小組土木軌道小組主持人廖慶隆指出。
太魯閣、普悠瑪高速傾斜式列車進來,軌道承受性需要提升,按部就班的作法要把地基挖開、重新強化。結果台鐵沒有時間翻修,「只把道渣一層一層往上鋪,甚至累積到一、兩公尺厚,但道渣如果超過50到70公分,就會鬆軟的。軌道先天不好、傾斜式列車在上面跑對軌道傷害更大,」不願具名的軌道專家直指,「傾斜式列車在國外都沒事,為什麼到台灣跑不好,司機動不動要關掉ATP?而路況不好,車子異常訊息冒出來,不是燈亮個不停、就是響個不停,只好把ATP關掉。」
除了軌道線形不佳,軌道邊坡不穩定是另一個隱形炸彈。台鐵日前完成全線482公里邊坡檢測與分級,共29處處於「不穩定」狀態,18處在花東線,一旦颱風、豪雨衝涮,即可能造成軌道掩埋、路基流失,危及行車安全。
軌道安全問題,是台鐵運輸安全迴圈中最脆弱的一環。從確實監測、維修施作、軌道維護等,幾乎都埋著未爆彈。
養護缺人缺機械:新馬站維修後竟更糟
我們看到未對外公布的軌道線形實測結果,膽震心驚:新馬站的軌道線形,在事故搶修後,竟然比事故之後更歪斜、不平整。
體檢報告指出,針對新馬站軌道在普悠瑪事故事發前(10月21日)和事發後(11月30日)的影像做出線形分析,發現「出軌事故後經搶修線形與原有之線形比較仍屬不良,搶修之效能待加強」。簡言之,新鋪好的軌道在穩定、舒適度上,竟然都比原本的舊軌道還差。
BOX:軌道線形是什麼?為什麼會歪斜不整?
台鐵軌道為窄軌系統,兩軌之間的軌距為1,067mm,在列車長時間行駛下,軌道會受到橫向力作用而局部偏移,導致軌距不一定能維持在1,067mm的標準值,此外,軌道的水平、高低、方向也會受到影響脫離標準值,這就是「線形不整」。軌道彎道部分由於承受橫向力較大,線形不整的情況會比直線軌道更為嚴重;而傾斜式列車過彎時更會產生強大的橫向應力,更會對軌道造成極大磨耗。線形不整的軌道如果沒有經常維護,輕則造成列車搖晃、減少行車舒適度,重則可能導致列車出軌。
除了新馬段,福隆到雙溪段的軌道,軌道線形也明顯不平整。
軌道狀況差,理應投入更多維修人力,結果,宜蘭工務段卻是台鐵維修人力最缺的路段。根據台鐵統計,至2018年10月底,台鐵全台工務段人力以宜蘭線缺最大,短少員額約兩成、93人。
台鐵體檢報告顯示,工務處的報到率一直不理想,鐵路特考土建人力因常和高普考重榜,報到率為0%;但即便是高普考土建人力,報到率平均也只有60%。這現象又以花東地區更嚴重,新進人員遷調年限屆滿後就紛紛請調到其他機關。
不僅人力缺,機具也缺。養路機械不僅數量上不符全面機械化作業之需求,且普遍使用年數皆超過10年、逾半超過20年以上,故障率極高,對於機械化軌道養護工作造成困難。
廖慶隆解釋,軌道維護依據受損程度高低,有所謂的「警戒值」和「行動值」。警戒值並沒有安全疑慮,只會影響舒適度;行動值則代表軌道已受損到不立即採取維護行動,就有安全疑慮。然而,「高鐵標準是在警戒值的三分之一到五分之一以上就要維修,台鐵則是要等到『行動值』才會修。」
維修不及,台鐵以降速當作預防手段:一般列車可以65公里過彎,普悠瑪彎道速限為75公里,去年(2018)事故之後,要求降至60公里。但從來不敢面對「軌道線形不良」、強度不夠的根本問題。
廖慶隆表示,「過去沒有願意碰這個(軌道線形),因為它看起來沒有立即危險,維護起來耗時、費工,又太沒有功勞了。」普悠瑪事故後,台鐵首度願意正視這個問題,「至少是個契機,讓台鐵能從基本改起。」
但普悠瑪事故後,台鐵更加火速的動作是編列120億元,改善20處東部幹線半徑較小於500公尺的危險彎道,新馬站也排入最新名單中,將投入6億元進行新馬車站北移工程。經費還是先砸在改善彎道問題,而非處理軌道問題。
廖慶隆認為,地形限制其實不是最嚴重,截彎取直若要改變路線,就影響很大、成本也高;軌道微調可以立即做,現在可以用最新的影像分析的技術,控制檢測準確度和成本控管上,「精確檢測和計算出來線形不整,軌道位置要調幾公分,讓養路工程單位去想辦法克服。」
運安黑洞2
ATP愈買愈高階,司機照樣關
「軌道不平」未能修護完善,控制出軌事故只能靠防範「超速」。為防止司機員超速駕駛,台鐵花了將近30年、投了3、40億元,讓列車自動防護系統不斷晉級,然而,近年最嚴重的事故,仍然都與「不當操控防護系統有關」。背後因素除了駕駛人員教育問題,列車防護ATP從採購、維修到使用,都問題重重,也讓這層防護形同虛設,甚至成為駕駛員的「障礙」。
1991年,台鐵發生30人死亡、112人輕重傷的造橋事故,台鐵開始研討把舊一代的(Auto Train stop/Auto Train warning,簡稱ATS/ATW)改裝為新的ATP系統;2007年,花費39億元添購的ATP裝設完畢啟用,因故障率仍太高(註:監察院2010年的調查報告指出,台鐵在測試過程,除了發生傳輸線或接地線遭鼠咬破等事件外,2006年6月測試時,還曾因午間時段台灣太陽輻射強度過高,導致地上設備過熱而無法正常傳送資訊,使得列車接收資訊不足而煞停),司機員常關閉ATP,發生了2007年5死17傷的大里事故;2009年再花1,800萬元設置「環島鐵路整體系統安全提昇計畫」,裝設ATP遠端監視系統。
但千防萬防,2018年普悠瑪司機員又再度關閉ATP,發生了18死267傷的普悠瑪事故。這才發現,ATP根本沒有「遠端監視系統」功能、並且從驗收時就沒有在清單上。
此外,台鐵局總體檢報告顯示,台鐵購入820套ATP,平常僅有30人負責維修、平均每人需負責27輛;而2018年ATP故障件數共332件,其中52件是設備故障;更關鍵的是,ATP裝置雖可在超速時自動煞車,但系統故障或關閉後無強制降速運轉或自動煞車功能,列車運轉速度即完全沒有監控與限制,這也是為什麼一關閉ATP,司機超速無法控制、也沒有辦法監測。
ATP初期引進幾乎天天當機,常無故將行進中的列車減速或卡死在軌道上,導致誤點情形不斷;加上設備故障多、維修人力不足,行駛到軌道狀況不佳的宜蘭線,異常訊號太多,也干擾駕駛,司機員為求準點,「關ATP趕點」幾成常態。
台鐵局副局長馮輝昇坦承,「準點是績效指標之一,有時遇到車站乘客多、停站時間久,司機員會趕點而關閉ATP。」但他指出,台鐵車輛老舊、備用車輛太少也是問題之一,列車狀況比較多,駕駛行駛中比較需要分心去排除,「我們參觀韓國國鐵,他們備用車輛很多,若列車有狀況,立即有備用車取代。」
目前台鐵2,375輛客車中,608輛車齡超過30年。台鐵統計顯示,各車型行駛百萬公里的故障件數比率,以電力機車41%最高,次為柴電機車24%、電聯車13%、推拉式機車11%、傾斜式7%及柴油客車4%。2015年行政院已核定近千億經費採購600輛城際客車、520輛區間客車、127輛機車、60輛支線列車,首批最快也要2021年開始交車。
第一顆扣子就扣錯:只裝了半套ATP
今年7月,台鐵再度亡羊補牢,預計花費2.7億元針對車輛安裝「ATP隔離限速系統」,當ATP遭關閉,也可強制車輛限速在60公里以下行駛,首輛列車已安裝完成,預計今年底普悠瑪、太魯閣列車加裝完成,其餘列車會在2023年前完工。
然而,真正關鍵在於,台鐵ATP系統裝置一開始就弄錯方向。廖慶隆點出,長久以來,台鐵對ATP觀念不正確、是錯誤使用,「台鐵的ATP只做了半套。」
廖慶隆直言,「制定ATP關閉的程序」、「如何遠端監視ATP」這件事情本身就是一個錯誤的討論方向,真正的ATP「根本不能被關掉」。日本列車的ATP是放在駕駛室後面,司機員想關都關不到,「因為根本不能操作!」既然關不掉ATP,所以自然也不會有沒有「遠端監視」的問題。
「ATP真正的功能只在防止列車追撞或對撞,」廖慶隆解釋,國外列車通常是同時裝置ATP和ATC(Automatic Train Control,列車速度自動控制系統),ATC除了會對列車超速提出警告外,也有自動駕駛的功能;ATP會「不間斷地檢查車子跟其他車子的關係,當它發現可能追撞前面列車時,會自動煞車。如果前後沒車子,(就算超速)它也不會理你」。
廖慶隆比喻,ATP有點像是駕訓班汽車上的教練一樣,平常任憑學員去開車,只有在車子快撞到的時候,教練覺得有危險的時候,才會踩下副駕駛座的的煞車。
「台鐵把ATP和ATC的概念都混在一起,獨創出自己的『ATP駕駛模式』,把ATP的速度放在駕駛盤上顯示,結果讓司機都習慣只靠著ATP來開車,ATP故障或異常訊號關閉後,就要靠人力運行、自我感覺車速,」廖慶隆指出,「全世界沒有這種模式,應該是開車歸開車,保護歸保護。」
如台北捷運和高鐵列車都有ATC的自動駕駛功能,駕駛室內雖然有司機員,但司機員最主要的功能是處理緊急事故,而非「開車」。
不具名的鐵路專家指出,國外ATP確實是沒有隔離(關閉)功能,但台鐵引進ATP上路的初期,發現如果要完全按照ATP系統運作,誤點情形會非常嚴重;再加上司機員認為ATP限制和干涉太多,台鐵局只能從善如流,裝了隔離裝置,讓司機員能手動關閉ATP。「每個駕駛習慣不同,有些開得比較快,一出站電門把手(列車的速度控制器)就開到八,但這樣最後一節車廂出站(時速)30公里,ATP就會把你鎖死,」專家表示。
馮輝昇表示,台鐵目前的駕駛系統ATP與高鐵的ATC不同,自動駕駛功能還不完善,ATP是列車防護系統,當列車超速或冒進時可以自動煞車。未來台鐵也考慮引入加裝「主動式行車控制系統(Passative Train Comtrol,簡稱PTC),把所有號誌、列車資訊全部回送到後端,由中央統一控制,可以減少司機員個人因素來減低行駛風險。不過,台鐵車種太多,可能無法一次到位,但「自動化」是未來努力的方向。
重啟調查
成立運安會,以獨立第三方機構角色提升安全
根據體檢小組的報告,台鐵安全隱憂與漏網不少,包括:根本沒有建立電訊設備造成行車事故資料;涉及行車安全的鐵路專用無線電,也沒有收訊品質檢討;營運列車不能行駛之條件不夠明確化;54.6%共2,332輛車老舊,已達年限;養護軌道的工程車逾半使用超過20年以上,故障率高。
過去台鐵發生事故,都是由台鐵內部的「行車保安委員會」調查,但因球員兼裁判,調查結果無法說服社會大眾和受難家屬,也無法真正找出安全漏洞、興利除弊。
為了提升調查的品質和公信力,由飛航安全調查委員會改制的「國家運輸安全調查委員會」(簡稱運安會)討論多年,終於在今年8月1日掛牌成立。運安會將統籌台灣陸海空事故調查,設有航空、鐵道、水路及公路4組,重啟普悠瑪事件調查就是運安會成立後眾所矚目的焦點案件。
飛安調查出身的運安會主委楊宏志接受《報導者》採訪時指出,飛安調查在國際行之有年,調查程序相對嚴謹。他以飛安角度來看,台鐵這次普悠瑪事件的行政院事故調查小組的調查仍有進步空間:「事實資料沒有經過確認,後面做的分析,大家都沒有辦法信服。」對於台鐵多年來未落實相關機制,一再發生擅自關閉ATP導致的重大事故,楊宏志強調,這是台鐵長年制度文化造成,必須徹底改善,「重複犯錯,不可原諒。」
楊宏志也說,運安會和檢察署都會簽署合作備忘錄交換情報,只要運安會確定重啟調查普悠瑪案後,「相信檢調的腳步會不一樣,」並希望在今年10月、普悠瑪事故一週年前能有調查結果。
一場普悠瑪列車事故犧牲18條人命,才撞出台鐵長期對於行車安全的忽視——對於ATP的概念誤解、實際執行的敷衍了事和失能的監督、台鐵軌道線形體質上的根本問題,以及維修能量上的嚴重不足;也讓台鐵首次出現由行政院層級主導的事故調查小組,同時組成院級的體檢小組,台鐵運工機電四大部門第一次坐下來好好談,不同領域學者專家一起進來替台鐵把脈,找出系統性的問題。
拉高層級的運安會,更將重新檢視普悠瑪事件,深入挖掘事故背後,台鐵長年的組織文化弊病。不同單位層層的體檢和調查,就是希望這一次,真的能把台鐵安全環環勾起,並盼望憾事別再重演。
Yahoo奇摩取得非營利網路媒體《報導者》獨家授權,刊登《國家不願面對的真相:獨家揭露台鐵體檢報告》普悠瑪事故週年追踨專題。《報導者》獨家取得345頁台鐵總體檢報告全文,揭露台鐵「人」、「車」、「路」、「管理」及「財務」長年的積弊,並挖掘隱藏在背後的關鍵危機。
更多普悠瑪事故周年追蹤報導
【官場篇】檢方的殺手眼淚:起訴2主管仍「辦不了」台鐵官僚體系
【體檢篇】重現被消失的行政院報告,揭露台鐵殖民化危機
【專訪交通部長】林佳龍開5藥方翻轉台鐵,專家怎麼看?
【運安篇】安全黑洞迴圈:台鐵軌道愈修愈不平、30年只建了半套ATP
【體制篇】台鐵財務失速列車:1人當2人用,每天一開門就賠400萬
其他人也在看

MLB季後賽/補位漏接!錯失雙殺守備 斯漢送大禮給費城人害道奇落後
國聯分區系列賽G4道奇和費城人上演精彩投手戰,前6局打完雙方先發投手都沒有失分,道奇7局上換上斯漢(Emmet Sheehan)中繼,不料他因為自己補位漏接導致雙殺守備無法完成,隨後他也為這個失誤付出代價,被費城人敲出二壘安打先馳得點。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16 小時前
道奇驚險晉級關鍵人物還有他!金慧成衝本壘「記得回馬槍」獲日媒大讚
體育中心/黃崇超報導大聯盟季後賽國聯首張冠軍賽門票由衛冕軍道奇拿下,道奇今天(10日)和費城人鏖戰到延長11局才因為再見失誤分出高下,最後關鍵分數由該局上場代跑的「韓國阿成」金慧成跑回來,不過他第一時間漏踩壘包、下一秒立刻回馬槍補踏,把細節做得極致到位,幫助球隊紮實穩固勝果,賽後這個舉動獲得日本媒體大力讚賞。
FTV Sports ・ 7 小時前
MLB季後賽/齊森姆低級失誤雙殺沒抓到 洋基火球新秀史利特勒落後退場
美聯分區系列賽殊死戰,洋基火球新秀史利特勒(Cam Schlittler)在7局上因為隊友齊森姆(Jazz Chisholm Jr.)的守備失誤留下1出局一、三壘有人局面退場。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1 天前
MLB/道奇球場為何成打者天堂?蒙西幽默答:可能因為有翔平吧
[FTNN新聞網]記者陳献朋/綜合報導美國職棒大聯盟(MLB)日前展開季後賽的分區系列賽,國聯部分洛杉磯道奇對費城費城人的第3戰於8日(台灣時間9日)登場。賽...
FTNN新聞網 ・ 1 天前
裝潢蟑螂出沒!交屋潮引爆糾紛潮 「拖工期、搞失蹤」土城百戶屋主受騙 新家慘變爛尾現場|房市觀點
準備裝潢的屋主可得小心了!據統計,2025年上半年全台住宅使照核發量近7萬戶,創下近20年新高,意味著接下來將迎來大量交屋潮,隨著裝修需求暴增,市場也出現不少「裝潢糾紛」,受害案例頻傳。
Yahoo奇摩房地產編輯部 ・ 1 天前
普發現金1萬元要來了!立院聯席會通過初審 10/17可望三讀
立法院財政委員會連續兩日審查「中央政府因應國際情勢強化經濟社會及民生國安韌性特別預算案」,外界關注的普發現金1萬元發放時程也成焦點。財委會今(9)稍早完成初審,預計將在14日程序委員會排入17日立法院會議程,完成三讀程序。依規定,特別預算公告後一個月內將啟動發放作業,並於七個月內完成發放。
Yahoo奇摩股市 ・ 1 天前
獨家/孫德榮揭5566重聚破局主因!爆昔拒合作羅志祥「從那時就知道走下坡」
資深經紀人孫德榮縱橫演藝圈數十年,是不少大咖藝人的幕後推手,他近日上 Podcast 節目《娛樂住海邊》,大談台灣演藝圈秘辛。他提到昔日打造的男子團體5566,雖然全盛時期紅遍兩岸三地,但如今團員配合度低、溝通困難,「我也不知道他們在腦筋秀斗什麼」,隨著 Energy、F4 相繼合體重燃粉絲青春記憶,不少人也敲碗 5566 重聚,但孫德榮坦言:「他們現在對合不合體這件事已經沒那麼在意了。」
鏡報 ・ 1 天前
提前上班破道奇「8局魔咒」球迷轟動!佐佐木朗希飆火球連續解決9人
體育中心/季芸報導尋求連霸的道奇在先前的5場季後賽,牛棚於第8局一共失掉11分,但就在國聯分區系列賽G4似乎找到「8局魔咒」的解答!前幾場比賽都是在9局才上場的佐佐木,在國聯分區系列賽G4「提前上班」於8局登板,接著連續解決9名打者,後援3局無失分,沒被敲安,飆出2次三振,優異表現讓滿場道奇球迷興奮的大喊他的名字「ROKI」。
FTV Sports ・ 15 小時前
饒河夜市人氣王!連外國觀光客都瘋排的冰火湯圓,Q彈湯圓趁熱吃,冰底淋上桂花檸檬汁一秒變神級甜點!
這次趁著到松山機場接機的同時,我們來到饒河街夜市吃晚餐和宵夜,除了必吃的胡椒餅、 藥燉排骨、烤肉串之外,有間甜點總能在夏夜裡、甚至冬天裡,吸引長長人龍,那就是「 御品元冰火湯圓」,以冰火交織的衝突感聞名,將傳統的熱呼呼芝麻花生湯圓,搭配刨得細緻如雪花般的冰屑,形成冰與火的極致對比,正因如此也總是許多遊客排隊的熱門店。
Yahoo奇摩旅遊駐站達人 ・ 3 天前
《角頭》4大咖男星「天堂重聚」 最年輕僅享年36歲
黑幫電影《角頭》於2015年上映,由黃鴻升(小鬼)擔任兩大主角之一;2018年由顏正國執導續作《角頭2:王者再起》,票房突破新台幣1.27億元;2021年外傳電影《角頭-浪流連》上映,票房高達新台幣2億;還有2024年續集兼前傳《角頭-大橋頭》,以及2025年前傳電影《角頭-鬥陣...
CTWANT ・ 15 小時前莎莎健身房照辣翻!42歲「川字肌微歸位」根本逆齡女神
42歲主持人莎莎(鍾欣愉)一向以親民幽默的形象深受觀眾喜愛,雖然工作行程滿檔,仍不忘在社群平台與粉絲分享日常生活。她昨(9日)在Instagram曬出一張健身房自拍照,「川字肌微歸位」,好身材引發粉絲圍觀。
中時新聞網 ・ 1 天前
MLB/衝回道奇致勝分補踏本壘細節 金慧成:完全沒想過滑壘
道奇隊南韓工具人金慧成今天11局下代跑跑回再見分,幫助道奇以2:1氣走費城人隊,挺進國聯冠軍賽,金慧成賽後受訪時分享跑壘當下的心境。 11局下道奇打者帕赫斯(Andy Pages)擊出投手前滾地...
聯合新聞網(運動) ・ 13 小時前
季後賽遭藍鳥淘汰出局 A-Rod賽後為洋基找戰犯先排除了總教練
體育中心/丁泰祥 報導原以為在美聯外卡戰淘汰了宿敵紅襪隊之後,洋基隊應該可以士氣大振乘勝追擊,沒想到在美聯分區賽對上藍鳥隊,輸的是灰頭土臉,投打的表現都不盡理想,賽後,擔任轉播單位的球評,前洋基明星三壘手,生涯696轟的Alex Rodriguez,直指球隊高層要負最大的敗戰責任,而不是總教練Aaron Boone。
FTV Sports ・ 1 天前
MLB/柯蕭提油滅火!救援2局挨轟爆5分 道奇賽揚王牌失靈
道奇今(9日)在國聯分區系列賽第3戰以2比8慘敗,未能如願橫掃費城人,先發日籍強投山本由伸主投4局就失3分提前退場,7局更派出賽揚王牌投手柯蕭(Clayton Kershaw)救援,只是他單局狂失5分,最後連主場道奇球迷都看不下去提前離席。
中天新聞網 ・ 1 天前
跟上表態賀雙十國慶!香蕉嫩妻「國旗比基尼」亮相
娛樂中心/李汶臻報導出身節目《瘋神無雙》的36歲藝人香蕉(王俊傑),與小9歲的老婆Timmy(游安婷)在2023年修成正果。兩人婚後愛得甜蜜,每每在社群分享夫妻倆互動放閃的畫面,總能吸引大批粉絲圍觀。今(10日)適逢雙十國慶,香蕉與愛妻也跟上眾多愛國藝人的腳步、在社群發文表態,愛妻換上青天白日滿地紅國旗圖案比基尼的激辣模樣曝光,吸引大批網友圍觀。
民視 ・ 8 小時前
2025全台最夯休閒農場TOP9排行榜!第一名百萬人造訪免費入園在「桃園」 清境農場排第三!
根據交通部觀光署在休閒農業區及休閒農場類別統計,2025年1至7月觀光人次最新數據顯示,位於桃園的「觀音蓮花園休閒農業區」以超過127萬人次奪下全台之冠,成為最受歡迎的觀光農場。此外,清境農場、武陵農場等知名景點,也因優美環境及自然體驗,吸引大量遊客造訪。
Yahoo奇摩旅遊編輯部 ・ 1 週前
顏正國靈堂明起開放3天弔唁 臨終前暴瘦22公斤「入院8天就離世」
顏正國7日因肺腺癌病逝,享年50歲,他的摯友、殯葬業者「鋼鐵爸」今(9日)在靈堂外受訪時,提到靈堂預計連續3天開放弔唁,明天是上午10點至中午12點,週末則是下午2點至4點,告別式預計設於新北市殯儀館可容納約200人的大禮堂,但時間有待家屬討論後公佈,並感謝外界關心,「我們會用他喜歡的樣子布置現場,讓他走得風光、也溫暖」,明正是顏正國的51歲冥誕,好友們也會為他準備一桌海鮮擺在靈堂。
中時新聞網 ・ 1 天前
哈孝遠過胖一晚打呼1700次「切胃保命」戴呼吸器睡覺
從籃球員轉型成為藝人的哈孝遠,長年飽受各種病症所苦,光是一個晚上就打呼超過1700次,年僅44歲就已有壓迫膀胱導致漏尿的狀況。他最近在《聚焦2.0》分享身體變化,坦言減肥是刻不容緩。
簡子喬|Yahoo名人娛樂特派記者 ・ 1 天前
皆曾誤入歧途!方順吉曝與顏正國私下對話
資深演員顏正國以《好小子》走紅影壇,如今因肺腺癌病逝,享年50歲,噩耗曝光後,圈內好友及影迷紛紛發文悼念,也是童星出道、曾吸毒進勒戒所的歌手方順吉,昨(8日)公開曾經傳給顏正國的私訊,有感而發道出一席話,讓所有人感觸極深。
中時新聞網 ・ 1 天前
38歲林宥嘉脫了!突曬「2篇長文」曝個人近況
娛樂中心/翁莉婷報導38歲華語歌手林宥嘉,曾在大學期間參加《超級星光大道》比賽開啟他的歌唱生涯,憑藉高辨識度嗓音以《說謊》、《想自由》、《浪費》、《兜圈》等歌曲打開知名度。2017年和丁文琪結婚,婚後育有一對子女,家庭生活和諧。經常在社群和粉絲分享日常近況的他,昨(9)日在IG限時動態連更17張照片,不僅分享健身後的結實肌肉照,還提到關於親人最近過世的心境,讓不少粉絲看了非常感動。
民視 ・ 11 小時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