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染性主動脈瘤發生多3倍! 林口長庚研究「這治療」優於支架手術
CNEWS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台灣健保自從2010年給付血管內微創支架修補之後,逐漸普及,並取代傳統開放手術成為臨床常見選擇,不過,林口長庚醫院今(31)日發表最新研究成果指出,對於感染性原發性主動脈瘤治療,開放手術雖然初期風險略高,但長期存活率明顯優於支架手術。研究也發現,感染性主動脈瘤發生率逐年增加,患病人數提升三倍之多。
林口長庚此研究已發表於2025年7月心臟學界期刊「歐洲心臟學會期刊(European Heart Journal)」,研究團隊強調,不僅展現台灣健保大數據在國際臨床研究中的策略優勢,更為此重大疾病之治療策略提供關鍵證據,有望改變未來國際治療指南與決策思維。
林口長庚醫院心臟血管外科主任、巨量資料及統計中心主任陳紹緯指出,感染性原發主動脈瘤是一種相對少見但致死率極高的重大血管疾病,是因病原體(如細菌)入侵主動脈,導致血管壁壞死、破裂,若未即時治療,死亡風險極高。過去由於缺乏大型資料研究,治療決策一直存在重大爭議。
研究團隊分析台灣2001至2021年間、共1萬9324名主動脈瘤住院患者,透過長庚醫學資料庫病例資訊,進行以人工智慧驗證之診斷演算法,成功於台灣國家級醫療資料庫辨識出2387例感染性主動脈瘤個案。
研究團隊並首次大規模評估感染性主動脈瘤的三種治療策略,包括開刀手術(移除病灶並重建血管)、血管內微創修補(經導管置入支架封閉動脈瘤)以及保守藥物治療(使用抗生素控制感染)在真實世界中的成效差異。
陳紹緯說,雖然血管內微創修補逐漸盛行成為臨床常見選擇,但研究顯示其治療效果存在時間差異。血管內微創修補在住院階段儘管死亡率較低,但長期來看,5年與10年的全因死亡風險均高於開放手術,且未來需要再次處理感染的風險也更高。
陳紹緯表示,反觀開放手術雖初期風險略高,但長期存活率明顯優於其他方式。此外,僅接受抗生素治療的病患,其死亡率始終最高,突顯「保守觀察」並非穩當選項。
林口長庚醫院心臟麻醉科醫師張峰誠說,研究也顯示,感染性主動脈瘤在台灣的發生率逐年增加,患病人數自2001年至2021年約提升至三倍之多。患者以高齡男性為主,平均年齡73.8歲,男性占77.6%。
張峰誠說,研究也發現,感染性主動脈瘤患者超過一半患有慢性腎病,且近一成為透析患者,而台灣整體之洗腎率相較其他地區較高,突顯腎功能障礙可能是感染性主動脈瘤的重要危險因子,並且須格外留意相關風險。
照片來源:示意照/翻攝自Pexels
《更多CNEWS匯流新聞網報導》
六成乳癌都屬「這一類」 易生抗藥性!健保10月開放新藥救命兼省百萬
【文章轉載請註明出處】
其他人也在看

停工! 新竹建案施工地層下陷 工地代表和居民爆口角
地方中心/綜合報導新竹市東大路一處建案,最近開始進行地下室施工,卻造成附近道路地層下陷,連一旁的眷村"信義新村"好幾戶的平房都向前傾,矮了一大截。週四晚間緊急撤離住戶。市府勒令業者停工外,也要求擴大監測範圍,確保居民安全。只是沒想到,市府到現會勘時,工地代表竟和民眾爆發口角。
民視 ・ 1 天前感染性主動脈瘤 開刀更能救命
感染性原發主動脈瘤是一種少見但致死率極高的重大血管疾病,近年臨床治療傾向血管內微創修補,林口長庚最新研究發現,傳統開放手術長期存活率更好,應作為首選治療。此研究為亞洲第一篇針對感染性主動脈瘤治療與預後,進行長期追蹤的代表性研究,今年7月刊登於《歐洲心臟學會期刊》。
中時新聞網 ・ 1 天前
「人生社會處方箋」 嘉義市打造健康老化新典範
(記者廖建智嘉義報導)為促進健康老化與優質生活,嘉義市積極導入以行為改變為導向的健康促進計畫,鼓勵長者實踐健康行動、活出快樂人生。嘉義市政府衛生局114年委託全齡多元樂學發展協會並攜手衛生福利部嘉...
自立晚報 ・ 1 天前
八旬婦腰椎術後又犯疼痛!微創治療成為新選擇
【健康醫療網/記者陳靖安報導】79歲的陳女士,因左下肢麻木且行走困難已數月,至臺北市立聯合醫院忠孝院區骨科主治醫師陳晉瑋門診求診。陳女士過去腰椎曾經手術過,影像檢查發現腰椎第四五節椎間融合術後的鄰近節,第五腰椎第一薦椎椎間盤因應力轉移,出現椎間盤空洞化、椎管狹窄及黃韌帶增厚等問題。有鑑於病人主要問題是單節段鄰近節狹窄及椎間高度喪失,且原先植入螺釘並沒有鬆動或失穩需延長固定,因此,陳女士接受微創可撐開式椎間融合術,改善神經痛及跛行的困擾,並縮短了復原時間。 脊椎手術後可能因年齡、體重等風險 脊椎節段提早退化 陳晉瑋醫師指出,脊椎融合術後鄰近節病變(Adjacent Segment Disease,ASD)是指脊椎手術固定部位上方或下方的脊椎節段,因承受過多壓力而提早退化,導致新的坐骨神經疼痛、椎管狹窄等症狀。此問題的發生率約為30-50%,主要原因為活動度轉移造成鄰近節段負荷增加,其他風險因素包含年齡、體重過重、術後活動姿勢不良、骨質疏鬆症等,都可能增加發生率。 傳統手術可即時穩定但併發症多 高齡者可考慮新式手術 治療選擇方面,傳統翻修(移除舊螺釘並延長內固定或重新固定)通常提供較確實的
健康醫療網 ・ 1 天前
ICU堅定守護「謝謝你們讓我有媽媽」 奇美醫護故事感動登場
69歲的江媽媽今年3月29日無預警昏倒,急診發現長了6公分腦瘤,在奇美醫院開刀治療後住進加護病房,在醫護人員悉心治療下,6月16日出院,4B加護病房小組長陳若曦在加護病房服務17年,她守護病人的畫面被拍照記錄下來,獲得院內比賽第3名,今天於「奇美月」首登場的吳園藝文中心醫學人文特展亮相,她期待傳遞更多病房溫馨故事,江小姐感動說,「如果不是這群醫護人員,我就沒有媽媽了...感謝他們!」
中時新聞網 ・ 1 天前
羅浮宮竊案主嫌落網! 法國警靠150份DNA再逮五嫌
巴黎羅浮宮竊案今天有最新進展。法國警方昨天又循線逮捕五名嫌犯,今天確認,其中一人是主嫌。不過價值1億2千萬美元的珠寶,至今仍然下落不明。
TVBS新聞網 ・ 1 天前
BNI台中市區產業博覽會登場!百家企業齊聚世貿
由BNI台中市區辦公室主辦的「2025台中市區產業博覽會」,今(1)日在台中世貿中心盛大登場!展會首日吸引逾3,000人次入場參觀,現場集結上百家優質企業、政府單位及公益團體共同參與,展現台中產業的創新實力與跨域合作能量,成功締造產業交流與品牌曝光的雙贏盛會。
中時財經即時 ・ 19 小時前
最毒蔬果排行曝!含4種以上農藥恐致癌 「第1名」餐桌上很常見
美國有機農業組織日前對市面上常見的農產品進行抽驗,結果顯示部分蔬果樣本中含有四種或以上的農藥殘留。根據這些數據,列出了「最髒蔬果」的前12名,其中96%的樣本檢測出農藥殘留。這次排名中,菠菜位居榜首,成為飯桌上最需注意清洗的蔬菜之一。如果不仔細清洗就食用,可能會攝入多種農藥,增加乳癌、糖尿病等健康風險。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1 天前
少鹽還不夠!研究揭「1飲品」超穩血壓 幾乎治百病
高血壓是沉默的殺手,常見於中老年人。營養師薛曉晶表示,一項研究指出,高血壓患者普遍鈉攝取過高、鉀攝取不足,水分攝取量也明顯偏低,導致血壓控制困難,因此,高血壓患者每次喝足2000~2500cc水,並以白開水為主。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1 小時前
不是小黃瓜!醫大推「它」超營養、無農藥:早餐必啃幾根
減重是現代風潮,醫師蔡明劼表示,均衡飲食是其中關鍵,首先就是吃到足夠的蔬菜量,以早餐而言,可食用不必煮的食材,例如小黃瓜、牛番茄、玉米筍。他自己最常用玉米筍作為早餐的蔬菜來源。玉米筍幾乎不含農藥,且低熱量、低碳水化合物,並富含多種營養素。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4 小時前
從85→55kg驚人變身!韓妞「吃飯改變1件事」輕鬆甩肉30公斤,還能喝可樂吃炸雞不復胖!
想減肥又不想放棄快樂人生?這位韓妞徐宥真(Seoyujin音譯)從85kg→55kg,狂甩30公斤,還能開心喝可樂、吃炸雞!她靠的不是節食,而是掌握「4個關鍵瘦身祕訣」,體脂一路掉、皮膚還變
女人我最大 ・ 2 天前
60歲女不菸不喘不咳!「1症狀」確診肺癌 名醫:我也嚇死了
肺癌是國人十大癌症中死亡率最高、新增人數最多的癌症。醫師蘇一峰表示,一名60歲女子,不菸不酒,原本不喘不咳,只是因為近來暴瘦10公斤,而就診胸腔科,X光檢查發現,竟然有10公分大的肺癌腫瘤,「過2天後,該女子就進住加護病房,短短幾天內,女子的肺癌腫瘤迅速增大到心臟差不多大小。」他感嘆,肺癌就是默默進展5、10年,但出現症狀後,幾天內就會猛暴性發展,「真的嚇死人!」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8 小時前
「這5件事不做」骨頭會快速變脆!醫示警 教你每天這樣做補回來
說到骨質疏鬆併發症,脊椎壓迫性骨折是一個極其危險卻常被忽視的問題,但多數人並不知情,直到出現駝背變形或劇烈背痛才驚覺嚴重性!對此,陽明交大附醫神經外科謝炳賢主治醫師就來分享預防脊椎老化骨折的5大關鍵策略! 1、預防骨質流失 骨質疏鬆是脊椎骨折的最大元兇!當骨密度像海綿一樣變得疏鬆時,脊椎就像酥脆的餅乾一樣脆弱。這類患者最恐怖的是輕微跌倒就會造成「壓迫性骨折」,不只劇痛難忍,還會導致身高急速縮短。統計顯示,65歲以上女性若骨密度T值低於-2.5,脊椎骨折風險高達70%以上,就像被掏空的大樓,一旦骨質大量流失,脊椎隨時可能崩塌!如果不及時補鈣,患者將面臨終身駝背、內臟壓迫的悲慘命運。 2、負重運動強化骨骼缺乏運動是骨質疏鬆的「隱形殺手」,當肌肉和骨骼缺乏刺激時,就像廢棄的房屋一樣快速老化。令人震驚的是,長期臥床或久坐的人骨質流失速度是正常人的3倍!不只脊椎變得脆弱,連輕咳嗽都可能造成骨折!每週至少3次負重運動,就像給骨頭「充電」一樣重要! 3、維生素D3強化吸收維生素D缺乏是骨折的隱藏殺手。當體內維生素D不足時,鈣質就像沒有鑰匙的門一樣無法進入骨骼。最可怕的是,現代人長期室內工作,維生素D
常春月刊 ・ 1 天前
7年級生最易得大腸癌!不是愛吃肉 醫揭「2關鍵」:幾乎人手一杯
大腸癌患者年齡層下降,與生活型態及飲食改變密切相關。胃腸肝膽科醫師錢政弘指出,七年級生罹患大腸癌風險最高,可能與「飲食西化」及「飲料多樣化」有關。這群人在學生時期正值西化飲食高峰,經常攝取西式餐點和含糖飲料,恐提高罹癌風險。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4 小時前
台人愛喝手搖!專家曝「1類飲品」是腫瘤細胞養分 罹大腸癌風險增
飲料店幾乎是台灣街頭的標配,許多民眾經過時,可能會順手買一杯來喝。但要當心了,含糖飲料中的成分「高果糖玉米糖漿」若攝取過多,可能引發一系列健康問題,包括體重增加、腰圍增寬、糖尿病,甚至提升罹患大腸癌的風險。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22 小時前
肝膽名醫減肥18公斤!成功逆轉高血壓、高血糖、脂肪肝祕訣
每個人都有減肥經驗,就連醫師也不例外!肝膽腸胃科醫師梁程超曾出現健康警訊,身高173公分的他,體重曾高達84公斤,中度脂肪肝、高血壓、高血糖、高尿酸上身,最後靠著運動、飲食控制,減重18公斤,成功逆轉
健康2.0 ・ 1 天前
全聯就能接種! 公費流感疫苗今開放50歲以上族群施打
[FTNN新聞網]實習記者何宜蓁/綜合報導為加強防疫覆蓋率,自今(1)日起,正式開放50歲以上的民眾公費接種流感和新冠疫苗,全聯福利中心也加入提供疫苗施打服...
FTNN新聞網 ・ 1 天前
1水果是「甩油神器」!營養師大推:減重、美肌還穩血糖
減重不一定要少吃,而是要選對食物,有助於刮油瘦身。營養師高敏敏提到,百香果被封為「果汁之王」,富含高維他命C和纖維,可說是甩油神器,此外,還能幫助腸道蠕動、保護心血管、維護眼睛健康,甚至是排毒養顏,美白亮膚、促使膠原蛋白合成。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5 小時前
咳不停、喉嚨乾!中醫秋燥這樣養 專家教你3招「養肺潤燥」
秋意漸濃,天氣轉涼卻伴隨惱人乾咳、喉嚨癢,這可能是秋燥引起。在中醫觀點中,肺最為嬌嫩,秋季乾燥易傷肺氣,此時若不加注意,恐引發「燥咳」等不適。營養師傳授3大養生對策,其中梨子、銀耳、胡蘿蔔更是抗燥潤肺
健康2.0 ・ 9 小時前
自殺重返十大死因!青壯年男性成高風險族群 專家:勿輕忽「這件事」
台灣自殺問題再度亮起紅燈。根據衛福部最新死因統計,自殺在相隔14年後,再次擠進十大死因排行榜,成為社會關注焦點。尤其以 青壯年族群增幅最大,其中男性自殺率明顯高於女性。專家指出,社會長期以來對男性情緒的壓抑文化,讓「男兒有淚不輕彈」成了沉重的枷鎖,許多人在壓力與孤獨中選擇了極端的道路。
TVBS新聞網 ・ 18 小時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