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喜欢看书和想要看书的同学们
最近周围那圈人读书气氛浓烈,这个星期累计看了1000页的东西,450页周国平,550页韩少功,还不包含宁财神的那本(粗略翻了翻,完全一没深度的X子)。高三的时候语文老师给过一篇周国平在北大的演讲稿,给我的感触非常之深,他可以对“人文精神”这个当初在我听来相当下三烂的词给出如此深刻的理论。可惜高考在即,没时间仔细研究。考完后看了10来本左右,最近买了类似精选集子的一本。然后有买韩少功的《完美假定》,这本书很久前在图书馆看过,觉得非常和胃口,很强的理性,前天借了他的自选集,得出的结论是:小说不是我这种人看的,散文我宁可看董桥的(董桥散文是我看过的最高境界了,可惜只买到一本,跑了很多地方,没有再见到其他的。)回到韩少功,我比较多看他的散文和理论,他的小说时代感太强,那种特定的时代性也造成了他小说的局限性,对于我们这些没经历过文革,没体验过农村生活的后辈不太合适。
文章嘛,更多喜欢的还是周国平,他关心的是人内心需要的精神性的东西,一些宏观的本质的东西。一个学理科的人可以把哲学解释地如此入味真是太不容易了。有看某著名作家,围着世界兜了几圈顺便出了一落落书,光会堆砌华丽辞藻,实则不知所云,细看才发现此人名词动词乱伦交配,句子乱无章法根本就不通。看他的文章就象剥大蒜,一层层剥,剥到最后啥都没。伤心啊。周国平就不一样,没有废话,简洁自然却以一当十,但是一看到他写关于爱啊婚姻啊之类的东西我就汤不牢= =||虽然他说的句句有理但,弄的象数学推导一样的,公理化的爱情和婚姻看了容易让人发疯。爱情更归属于小说和诗歌,(不过此二者皆非本人狩猎范围)图书馆的老师看我借他的书理所当然地以为是语文老师要我们借,奇怪了,只有语文课才可以看这种书吗?这就是素质教育的失败!!
昨天去图书馆借书,居然又发现一本周国平的书我没有看过,我还以为我都研究完毕了= =||还有三本很厚精选集子也没有看过,虽然我知道里面肯定有很多文章都是重复的但,下个星期暂且还是看他吧。
书海无崖而人生有崖,哎,累哦。
看了这些书,连同人也写不来了。
PS小说还是同人文比较好看。(那些做作的网络小说哪有同人有深度有感情?)不过基本上都扫过了。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