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之高,月出小。月之小,何皎皎!我有所思在道。一日不兮,我心悄悄。
采苦采苦,于山之南。忡忡心,其何以堪。
汝心金石,我操冰雪。百盟,忽成一朝。朝暮雨心去,千里相思共明月。
宋.玉娘<山之高>
一本,一,一碑,一口井,宋代四大女人之一玉娘留世人的有一似“梁祝”的故事。
西元1271年正月月末,28的玉娘在病榻上追她的未婚夫沈而去。此,沈去世已五年。
、沈家,原都是水松大。玉娘曾祖是淳熙八年的士,祖父做登士郎,父任提官。沈更是宋徽宗元沈晦的七世。家有中表之。人同年同月同日出生,沈只比玉娘大了辰。表兄妹算得上是青梅竹,十五在家大人下定下婚。
玉娘自幼慧,小父母就教她《孝》、《女》等。她富有文才,擅。人“以班大家(班昭)比之”。
不料,沈父母亡,沈本人因消沉、意功名,沈家家道中落。父遂有悔婚之意,欲以“三代不嫁白衣婿”由拆散二人。玉娘竭力反,父奈致信沈家:“欲佳婿,必待乘。”玉娘私底下通丫鬟霜娥、紫娥以私房助沈。沈借居松延寺苦後入京。
人分後,玉娘相思腹,作《山之高》三章:
山之高,月出小。月之小,何皎皎!我有所思在道。一日不兮,我心悄悄。
采苦采苦,于山之南。忡忡心,其何以堪。
汝心金石,我操冰雪。百盟,忽成一朝。朝暮雨心去,千里相思共明月。
南宋咸淳七年(1271年),22的沈高中榜眼,但由於累度,路染寒,病倒在回松的途中。玉娘得知此事,寄沈:“妾不偶於君,死以同穴也!”沈勉回一首:隔水度仙妃,清雪。花羞素,秋月寒。高情春不染,心依。何液,共跨。怎奈天不由人,就在年年底,沈病故。
沈去世後,玉娘拒再婚,沈守。景炎元年(1277年)元宵,沉浸於相思和哀的玉娘枯坐,恍惚看到沈。半月後,於未婚夫而去,年28。
玉娘的死,感了家。方人合葬於城西郊的林地。了一多月,侍女霜娥也悲痛世,紫娥不活,“自而”。家蓄的也“悲而降”。家便二娥葬于玉娘墓左,葬於墓右。此因而得名“”。掘有一井,名“雪”。得名自玉娘的著《雪集》收117首、16,由玉娘族集,存放在沈氏宗祠。
其後的故事一直要到元中,《雪集》部分篇章入京。“元四家”之一的人虞集其大,甚至《山之高》三章“有三百篇之,《卷耳》《草》不能也!”但沈、二人的故事一直未被世人所知。直到三百年後的明嘉靖十二年(西元1533年),松者王下《玉娘》,附在《雪集》後,“松梁祝”的事才略被世人知。待到清初,稽人孟舜教松,沈、二人的故事所感,作奇本《玉娘房三清墓文》35出,“”募捐修墓建祠,刊行《雪集》,人的故事於流。
“川上女,行踽踽。”2009年,一班曲好者在松西屏街道祖排演松高腔《玉娘》,“曲活化石”的松高腔百年首出的新大。50多唱段,9次,再了段美的情故事。
於玉娘,一代大家唐圭璋先生有如:“她短促的身世,比李易安、朱淑更悲。李易安是悼念伉,朱淑是哀所遇,而她是有情人不能成眷,含恨千古。她孝的大,不超常百姓,便是李易安、朱淑真也一呢!”
在松繁地段,有一新立的“址”的大理石碑。夕透宇打到碑上,落到後面的草地上,一口枯井、一墓碑,就是一未完成的:
雪,,城人懂。
自<浙江日>
女方重情,男方也未辜她的深情,法在一起,令人的情故事~~~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