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出师表》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棉、允之任也。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允等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臣不胜受恩感激。
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

今天看到又有人跳出来叫嚣要将诸葛亮的《出师表》逐出中学课本。呜呼!
=================================================================
“出师表”与其说是一篇课文倒不如说是一个树立民族精神的故事,是每一个经历中考学生的一个符号。“出师”的主旨和中心现在我还背得流利,因为以前我们花了好多时间在它身上。
=================================================================
《出师表》反映了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诸葛亮为国家社稷竭忠尽智,至死不悔,千百年来已上升成为一种伟大的民族精神,诸葛亮已成为中华民族忠贞的化身、智慧的化身、历史的楷模。
=================================================================
今天,最需要的是更好地弘扬这种民族精神,更高地树起这种历史楷模,教育、鼓励国民为中华崛起、民族复兴而努力。否定民族精神,否定历史楷模是十分荒谬的!难道,对国家忠贞不二,为黎民鞠躬尽瘁都错了吗?!如果真的错了,那么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现在的世风是如此的日下。
相对无语,唯有泪千行 !!!
上面几张照片儿是我拍下来我的中学语文书。
==========================================================
这么多年来第一次在翻开以前的课本儿,感觉特别陌生,有些东西早就已经从记忆里淡出了。可是“出师”仍旧“朗朗上口”,因为我们曾经把它背得他流利。
诸葛亮《出师表》
=============================================================
由出师表想到的:
很多时候经常有人给我发“抵制日货”,还有“拨打日本企业住国内的800电话”的消息。
我真为中国人感到丢脸,我们有气势磅礴的建筑和巍巍河山却没有自我反思的心和豁达的胸襟。做着这些无耻的莽夫的所谓!眼睛从不前看只知道停留在曾经的仇恨和冤孽上,既然这么喜欢回头为什么不多看几遍出师表,从根本上了解民富国强的差距?民族的仇恨、国家的精神,“抵制日货”说的琅琅上口,可随地吐痰,还有所谓的“国骂”却张口辱之,这都是平日里我们所做的。
=============================================================
蓝天下的杀戮,九一八,南京大屠杀,慰安妇,每一个中国人都不能忘,血债需要血偿。
可是我们绝对不能如同丧了男人的怨妇一般只知道抱怨占小便宜而从不行动。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