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言一:
南世音菩
法去,唯一勤行利生,上自在尊前,以三恭敬。
序言二:
正等佛利源,修正法而出生,修法依明行要,故宣佛子行。
第一:
此生幸得暇船,自他度生死海。故於夜不空,思修是佛子行。
第二:
方如水流,憎怨方似火燃。痴昧取黑,家是佛子行。
第三:
境故惑,散故善自增。心澄於法起定,依是佛子行。
第四:
常伴友,勤聚物捐。客且身舍去,世心佛子行。
第五:
伴彼若使三毒,思修作。能慈悲令失,友是佛子行。
第六:
依彼若令,功德如初月增。自身尤重,依善知佛子行。
第七偈
自身仍陷生死,世神等能救。因於依止稀有者,皈依三佛子行。
第八
忍趣苦,能仁趣果,故遭遇命,不造罪佛子行。
第九
三界如草露,是臾法。解是常不,精希求佛子行。
第十:
始我,母等若苦我何,度有情故,菩提心佛子行。
第十一:
苦由自起,佛利他心所生,故於自他苦,自他交佛子行。
第十二
彼因取,我之一切富。己身三世善,向於彼佛子行。
第十三
吾身些微咎,他人竟吾,於彼生平等,代他受罪佛子行。
第十四
若人百般中我,遍三千。吾深慈心,他德是佛子行。
第十五
若人於集中,掀吾失出言,於彼生益友想,倍恭敬是佛子行。
第十六:
我以如子人,彼若我如寇仇,如母重病,倍慈是佛子行。
第十七:
同等或寒微士,傲慢欺凌,吾亦敬彼如上,敬是佛子行。
第十八:
生活困人奴,遭重病及魔侵,又加生罪苦,畏怯是佛子行。
第十九:
盛名人敬,富量多天,,慢是佛子行。
第二十:
倘若未伏,外伏旋增盛,故速慈悲心,降伏自心佛子行。
第二十一:
欲望本如海水,任受用渴增,於能生取,是佛子行。
第二十二:
所唯心造,心之性,了能所本二,不意是佛子行。
第二十四:
苦如中子,妄有是枉然,故於遇,如幻佛子行。
第二十三:
若遇意境,如夏虹,美然,著是佛子行。
第二十五:
若身而求,何一切身外物,今生世不希求,不望是佛子行。
第二十六:
不持戒即不自利,佛前言利他可笑,故於利他不思,勤戒是佛子行。
第二十七:
享聚福德佛子,害如藏,於生怨心,修安忍是佛子行。
第二十八:
求自利二乘人,若急速如救燃。益一切有情,精是佛子行。
第二十九:
照止息合一,通除,超越色界四,修是佛子行。
第三十:
慧善布施等,正等正不能成,以三空善巧,修智慧是佛子行。
第三十一:
若不察己失,道貌岸然行非法,故相察,己是佛子行。
第三十二:
因惑他佛子,然一切落,故於大乘行者,不道彼佛子行。
第三十三:
利敬互,思修退,故於友施主家,著是佛子行。
第三十四:
粗言人心,佛子德行,故於他人所不,言是佛子行。
第三十五:
串治,勇士明持正念器,等初生,即摧是佛子行。
第三十六:
之何行何事,自心是本意,常不忘警,修利他是佛子行。
第三十七:
勤修行所生善,除生苦,咸以三清慧,向菩提佛子行。
後跋:
我以典,一切所,撰佛子行卅七,利佛修行者。
才疏文不精,之生喜,然依教者故,佛子行。
然佛子行大海,如我愚,理不失,故祈智者慈恕。
向:
吾以此善生,皆俗菩提心,不住涅得自在,成就等同世音。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