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章一位有人分享:
天遇到一些事情,心想作是自己的提醒。日到一些商老捐款住家附近的佛堂,要佛像,可是那的居士他佛,他始推三阻四。他的理由是,捐款建造地藏像,常常都得事做得很利,所以很意捐。
我拜去精舍,也到一位姐在「要如何福源源不」,此便有些感。感的是,生在台的人,大多累世都修了好多福,但未修心,所以往阿修道修去。希望福能使生活遂、平安幸福。的望每人都有,著在上面的程度多寡了。
但了大量的《金》和《六祖》後,知道的求法是法真正明心性的,於是反自己,是不是也著福的概念很深,要懂得抽的著。
人生在世的需要福持色身,但色身的目的非享福,而是用修心及了。有了色身的喜怒哀、五程,感就是累世善的具化,亦即用色身接受善的「果的程」。
有了色身的喜怒哀,五程,而能不著於上,把做的事做好,在做事的程中降伏妄念,且悟的事情,是修心。
所以我得出了一小,在尚未真正的放下前,自己以修心主,行善福,此世的程,若太著福,要警惕自己的放下,不要落入著的陷阱中。
近期在化解魔道悟了一件事情:
真正的自,才能真正的他。
真正的他,才是真正的自。
自、他,本是一不是二。
何以「真正的自,才能真正的他?」有一故事一直在我心中久久不能忘,故事大概的容大概是:「有一位法法,大家都慕名去法,有次法的堂中,一位老和尚在後面笑,於是法就:『老和尚笑什?』老和尚便:『法未得法,就始法』。於是法就放下些名,向老和尚法,了年後於悟,回到原本的堂中法,法的容,是跟原本尚未悟所的容一。但,不同的是,即便容一,深深的感化了很多人走上正的道路。」
故事告我,信、解、行、的程。明的人了年佛法,於文字上有理解,便始外法,些明人的法,吸引了很多群,所以他名大噪,名利都,走上了歪路。
些明人,多入「解」的段,也就是一般的「佛」,可惜的是,真正的佛法是需要身力行文中的意,有持戒、有德行才能真正的解行合一,入悟的境地,否只落入「日口般若」,被文的胡同中。
真正入解行合一的修行者,所出的文字,即便那些明人表面上差不多,可以在微出真正的重,而且有德行的修行者所表出的自在,不是那些明人可以模仿的。修行者的法、、自在、,才是真正可以震全、感化人心,使生走上正道的。所以「真正的自,才能真正的他」。
一般的布施,或引朋友佛,也都是他的程,但因我尚未自,所以要使方真正相信佛法,很。竟我自己都有做到深信佛法,必真正做到佛法,才能得上深信,那又如何其他人也深信呢?
小插曲。我佛的程中,其得到很多佛菩的感,而最近的感大多是要我好好持戒和在德行上下功夫,假使行有做到,才能入下一段。我自己也知道很,但多,的收多不的性,因此我深感定的重要性。
我又何以「真正的他,才是真正的自」呢?就兄姐在「度」的工作件事好了。多兄姐在度的程中,遇到很多不己意的事情,容易和其他兄姐有。可是在放下自己的成、慢慢磨合後,得到的成果。度的程就是在他,但程中最可的是那段放下自己的成、成智的自程。
而「真正的他,才是真正的自」的第二重,在於放下人我的分,若是自己不在人群中,只是自己想,容易走上胡同。必在人群中,才能透各事件,放下分心,悟真正的同大悲。所以得出了「自他,本是一不是二」。
(分享完)
修行有不同的悟段。有人在修的程中,藉由、思、修找到自己一般人在修行上容易的。
首先是求福。福人人需要,有福事行、人生不,然而求福反而成了修行偏差的。心善、行善,是本就有的心行,不管有求福,福自然相,但是了求福追求人生的享受,而刻意去做好事,像梁武帝一,布施供心念不正,在修行上毫功德,因有、有求的心,不是佛法。
我到世界上,得到人身,了持色身的作,必然需要各物件足它,然而人心不足,除了基本的需求之外,又想追求更好、更盛的享受,色身出一直到人的名……等利益;了足心於有各名目的越感,去做各自己可以得到更多足的行,甚至在修行中的人也以放下,之迷惑,成了些物福而修法,而忽略了心性的修持。
《摩》:「夫求法者,非有色受想行之求,非有界入之求,非有欲色色之求。」《花天摩法》在一段提到:「真正想求法的人,不在色受想行上面去求。真正求法,不在色上求,不在受上求。我佛的人要反省自己的起心念,今天去上磕供,自己求福,是在欲界中求。做了好事想得善,也是欲。因我修行,生想要好一,是大欲,比做生意功利。以此求道,何道能成啊!」
修行要能、思、修,以下引用自法示:
「思修的三慧,能得利益的,名慧。慧的最高深,便是大智者的佛果位。
至於如何在日常生活中成自我的智慧慈悲?愧、悔、感恩的三方面努力。
『愧』的意思是自知不起自己,自知不起他人愧疚。一般自、自大、狂傲、慢的人,不生愧心,得自己愧於天,愧於地,也得起自己的良心。像的人,在智慧和慈悲方面,是不容易成的。有了愧心,便。儒家也,招、受益。所以愧心是人格的清,在清理了染污物之後,向著既定的方向,努力做自己做的事。
『悔』就是承自己的失,承的任。有些人不懂得悔的真,他在神前或佛前,焚香祈,是犯了害了人,求神佛,一面,原他知;在神佛的偶像之前悔之後,便以不再受到得的了,下一次有了,再三再四地犯害人,又再三再四地去焚香祈表示自己的知,求神佛原他的知。悔的心不正,也不能收到悔的功效。
『感恩』不是一般人所的回,是水思源,感念之情常心。所恩人,究竟是呢?除了父母是最的恩人之外,凡是在你的生命中你有益有助的人,都是恩人。恩人可有:一是你水推舟的人,二是使你逆水行舟的人。一般人以水推舟的人恩人,你打、批、、阻的人,便以是仇人。其,那些人使你逆境中受到,助你久成,可以不是恩人。例如迦牟尼在《法》中,他的一叛逆弟子提婆多,一定成佛。因迦牟尼在去量劫前菩提心後,提婆多都是他逆向的助──打、阻、破。提婆多使迦牟尼得到了磨,使他成了佛,所以有大恩德。」(引用完)
修上逐步、逐步地自己,生「自」,此身上形之中能散一智慧的能量,在利益他人、助他人悟的候,很自然能引起方的共,到他的作用;而在事利益生的事情上「他」的程中,形之中自己也得醒,因此自、他通常是一的。自或他,放下自身「我」的著是最重要的,《六祖》:「著境生起,如水有波浪,即名此岸;境生,如水常通流,即名彼岸,故波蜜。」
佛,最主要的目不是在求源源不的福;修心,不是往期待有一什神奇的境界,而是在於心的醒。如阿伯示:「者求心不求佛,愚者求佛不求心;心外求心水中月,中求玄佛在自心。」南本迦牟尼佛!


南本迦牟尼佛
南琉璃光如
南阿陀佛
南大悲世音菩
南大地藏王菩
南菩
南伽菩
南十方一切佛菩摩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