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茶供藏族地,有很大意,值得一提。康藏地自古畜牧,以牛乳制酥油作食品之一。《新唐.吐蕃》所藏族用的“酪”,就是酥油茶。用茶水熬酥油作食品,是因茶有助消化、解油、去止痰等作用,所以茶日常食所必需。《明史.朵甘斯藏行部指使司列》:“其他皆食肉,倚……茶味名命。”所以代由地藏族地供茶,而藏族向地送匹,即所“摘山之,易之良”。滇茶行藏族地的年代很早,到明代已很。明季南各族人民抗清,持17年之久,以至藏族地供茶稀少。
清兵入滇以後藏胞即交涉茶易。建《庭》:“治十八年(公1661年)三月,北(今永)外喇嘛部台吉,以南平定,遣使墨勒根方物求於北州互市茶。”就在年十月,在北州茶市,以易茶。因普洱茶不藏族商人的需要,又招商人到川湖茶地,至北州互市。後江府改流官,且交通便,茶市改江。藏族商人每年自夏九月至次年春天到江茶引,赴普洱茶。江景至思茅,,於途,每年易量有500斤之多。另外,族、白族、西族商人也常茶供藏族地。
“茶互市”不把西藏、南和地在上密起,而且在促政府上也有很大作用。明年,王庭相作《茶》:“茶之物,西戎吐蕃古今皆仰之,以其腥肉之物,非茶不消;青稞之,非茶不解,故不能不於此。是山林茶木之,而家政之大,君子,故不可不以重而之也。”是不可分割的在政治上的反映。

product_d_b.jpg
文章定位:
人(148) | 回(0)| 推 (
0)| 收藏 (
0)|
寄 全站分:
不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