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有候,心和心同在,同一件事而生。
一位男士今天上午附近工作,我,我的要一批水泥板?如果用步道,以後就不怕泥,也不怕草了。
那的水泥板呢?
有一些步道,公部不要了,要我去拆。
於是他引著我和砂子同去「」。
那是一密林,林中的步道蜿蜒,走在,彷到了黑森林。
想起了,好些年前我,我曾在小坡上的一座亭小睡片刻呢。
「亭子,前天我拆啦。」他:「亭子也是一次一起要的一」
什要拆亭,拆步道呢?
因公部亭和步道使用效益太差,人敢,也有可能成治安死角。同,土地是向另一公部租的,一月得花一多租金呢!
我在林下步道行,一之我真是百感交集。
,靠近一得上小有名的景,那景每逢假日是人沸,了。客、看海、吃海,想必以前建亭、步道目的就在增加景的旅深,客有更多元的休方式,玩得更,也留得更久。人潮就是潮,把客留久些是有多好的。
但公部的主管了人,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思考,基於治安、效益以及撙每月一元的,做出了拆亭拆路的定。
可惜凉亭不能移,而且拆都拆啦,要不然真想移我小小。
能移的是步道的水泥板和地。我一直想在我白石的小小湖用南方松平台,我可以和朋友、家人徜徉其上,如今有了批水泥板,可以沿著小湖一小步道,可以出一平台呢。然水泥平台大大比不上南方松的感,但南方松死了,水泥又何妨?物利用呢!
拆了那美美步道之後,只要拆、水泥板的低廉得我得起,我的步道和平台之瞬解了。真是值得心的好消息啊。
只是,那美的林中的步道,就此了,不免引得我一深切的憾。
真是心和心同在的事。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