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月介套唱片,入手一月的相,我想再替套Box set再深入著墨一些,人想法。
先套中比小套的Phase 4 Stereo始,套40CDs裸片有各自的封套,不是硬且的磅有薄,提醒你期反覆取出、放入,要小心套的破。封面像年的LP相同,然印刷和度差了一些,但不影我心燃起的思古幽情,回想起自己大代及音看到些Decca LP,有不少就在。
然,我也不免唏,管代在步,但有些美好典似乎也就跟著走入史,像是LP的美、音的持,似乎都一年年地流逝,然心中也喜自己下了一套Phase 4 Stereo—Concert Series。
封底也跟年LP一有曲目曲解,只是曲解的字非常小、也略模糊,有趣的人就算有老花眼,也是需要放大,更何套的人,我想超八成跟我一有老花眼,所以我想部分是念性高於用性的。
一本厚124的Booklet,也是聆套CD的重指引所在,清晰的排,也替整套唱片的感加分多。40CD之外有一BonusCD,名叫Battle Stereo可以友多了新玩具。
然套唱片最珍的是多版久的演出音,真的可是爽片如。Phase 4 Stereo可以有四大指,杜拉第、德勒、史托考夫斯基、以及史丹利布雷克,他各擅、各具格,在那究立、的年代,就展了一名「高真Hi Fidelity」的特。
所以,40唱片中我建第一先,史丹利布雷克的哈查都量、西文《作品》、《舞曲集》、《奇想曲》等。有杜拉第的德弗札克《第九交曲》、卡夫《布歌》、普高菲夫《彼得狼》等。以及德勒的《管弦安可曲》、小翰史特斯《舞曲》、柴可夫斯基《胡桃》等。
再加上史托考夫斯基的多芬《第九交曲》、白士《幻想交曲》、穆索斯基《展之》、林姆斯基-高沙可夫《天方夜》、瓦第《四季》、格《指序曲》、巴哈《管弦改》、柴可夫斯基《1812》、《第五交曲》、《睡美人》、《天湖》等等。
另外有我人很的收,像是因斯朵夫跟皇家的勒《第一交曲》,孟的《卡》及《阿城姑娘》曲,亨利路易斯的歌《卡》曲,孟有雷史基、芬巴哈的作品。而女琴Ilana Vered奏的《河》琴奏曲封面或音,都可圈可。
在智慧手、路音道的年代,能下一套Phase 4 Stereo,可以是2015年自己自己最的物。

再另外一套大套的Decca Wiener Philharmoniker—The Orchestral Edition,64CDs都是以典雅大的黑色金的套呈,正面有CD、演出者、曲目,背面有曲目。
一先查看CD65是Bonus,收哈查都量自己指自己的《第二交曲》,有德作曲家Kurt Leimer自己奏琴,搭配指Robert Wagner演出自己的《第四琴奏曲》。聆,音效是相好,管到itunes依然清晰,Decca Sound到了平的再版套上,依然展金碧煌的音效感。
近200的Booklet就像一本,每年LP封面都收在Booklet中,有不少年是LP如今合在一CD上,消者荷包更。2015年也有台行,不知道不到香港演出?不,如果你想等到那候才景套唱片,恐怕存早已售一空。
同分享,我拆套第一想的音。CD4,1966年伯恩斯坦指兼琴,演出莫札特《第15琴奏曲》、《36交曲》,伯恩斯坦流及迷人的性速度,配上也端的法,堪配。
CD39,1971年祖梅塔指Franz Scjmidt《第四交曲》,精的合奏、富的音色,管曲目冷但依然能打人心。CD43,1960-61年卡拉的芭蕾《吉》,卡拉就是卡拉,不管是在EMI跟管弦、在Decca跟也,或是之後在DG跟柏林,他的凝聚管弦利、流的法,就像披上的魔法斗篷巫,音符都上了油光金粉。
CD44,1957年、1960年肯帕布指《也假期》,位擅格、布克的管弦硬,也有他情的一面,管音起有大象跳舞的和感,的令我感受到一格的也。
相之下CD46,1968年、1970-73年由新年音富的斯考夫斯基指《老也序曲》就多,也是多人心目中也奏的典型,不收曲目新年音有大出入,是也曲目的新。
五十年代Decca崛起之後,提、卡拉、伯恩斯坦一直是旗下三巨,尤其是提跟Decca匪,CD58,1977-78年提的理查史特斯《英雄生涯》就是不容的典。另外,多芬的作品也是也的核心,套中典演不少。
也是曲目泛的,它可以厚重深邃的布克,也能瞬到薄的史特斯家族舞曲,今世界依然能出其右。之後,利克、克提斯、杜南伊、捷、梅塔、阿巴多、克拉斯些指,被也「新世代」,不如今他每人早已都是一方之霸了。CD62,1997年夏伊指捷克《典撒》(Glagolitic Mass,格拉高利撒),示也拓展新曲目也不力。
至於有被我分享到的唱片非不精彩,套大盒可俗品,上述提及的唱片只是入手後第一想的,原因那是「年我一起的LP唱片。」
另外,再次Booklet文也相精彩,英文、德文、日文照,也找一天好好完再跟大家分享心得。包括了Decca古典部Paul Moseley的前言《Decca and Vienna》;也史案部的Silvia Kargl的《Decca and the Philharmonic》;唱片作人John Culshaw的《125 Years of the VPO》是早在1967年4月就刊登於《留》;另一位作人Christopher Raeburn了也150周年了《The Vienna Philharmonic—Forty Years Exclusive with Decca》刊登於1992年;有一位得的作人Erik Smith了《Recording with the Vienna Philharmonic Orchestra》;最後是Paul Moseley跟Raymond McGill合的《Decca in Vienna》。
而些造Decca Sound的音高手,在有「Decca Boys」,Booklet最後一他穿著身泳的大合照,幽默地替套超也音典,下了的句,也提醒了我好好地享受音。
原文刊登於2015香港【地Art Map】二月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