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天下午,昏昏沈沈到社中心看文,走到要找的文那一,有毛男住了我,摸半天找不到自己要的文。我出奇地有耐性,有在他背後示任何不,正好眼睛一瞥,看到一本研究登山照片的士文,手拿了下。
很妙,竟然有人研究目,作者登山照片做文本分析,指出一些登山活符化的象,也加入社背景的分析。例如登照百年不的主要元素,不外乎三角、山名及高的牌子、牌子的主角或旗等。
有趣的是,文出一象,指出多登山活量身打造、的商品出,於是各品牌的登山在山林野地。藉由些科技造出的,了登山者的,也更能保在山的安全及舒感。的是,登山看似文明享受原始生活的活,其是在某程度科技支持的件下才能成行,人疑愈是接近原始就愈需要科技。
可以GPS、穿登山鞋或背背包上山,什不好,要是能力可,我也想用等更高的登山。只是,科技愈是步,文明跟自然的分也愈困。得大登山的候去玉山,第一天行程始走多久,我一行五人意哼著山歌,不遇到三迎面而,正要下山的社人士。唱著唱著,我突然被一中年女制止,我教:「拜!是公共所,小一好?」
人真是自私的,要欣自然美景,以自己是主宰者的身份侵入,最後要打著保大自然的美名,反定及。其,高山路郊山化或是高山原意什不好,更多人有能力去近自然,而不於年力或有力的人。只是,玉山、雪山朝景,有一天真的成公共所是如何?不是人患、摩肩擦踵,大一要被白眼?照登照要排或收?或是立提醒客「除了足什都不留」招牌呢?
我不敢想。
p.s.(1) 那候被教後,我五人著走,氛著低迷了一子。面著小小自以是的人,用「大自然自有主宰,不於人,所以不能之公共所」一套反是用的。奈反慢,想不到一血的反,若是以後遇到似情形,我笑著:「是,登山路是公共所,那你在公共所地大小便?不好意思,我在耶~~哪有桶啊?」
p.s.(2) 文名:秀端(2002)。《台登山照片之解》。政治大告研究所士文。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