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6.
量:
(10)我得佛。中人天。若起想念身者。不取正
(11)我得佛。中人天。不住定聚。必至度者。不取正
集本:
(6)我作佛,所有生生我者,分根寂。若不定成等正,大涅者,不取正
量「不起想念身」是「不淫」的意思。集本,缺。
而且,「不起想念身」接「住正定聚必至度」,又是之美,漂亮 !
「不起想念身」是定之基,「住正定聚必至度」是定之致。
47.
量:
(12)我得佛。光明有能限量。下至不照百千那由他佛者。不取正
(13)我得佛。命有能限量。下至百千那由他劫者。不取正
(14)我得佛。中有能量。乃至三千大千世界生。
於百千劫悉共知其者。不取正
(15)我得佛。中人天命能限量。除其本短自在。若不者...
(16)我得佛。中人天乃至有不善名者。不取正
(33)我得佛。十方量不可思佛世界生之。蒙我光明其者。
身心柔超人天。若不者。不取正
(17)我得佛。十方世界量佛。不悉嗟我名者。不取正
集本:
(7)我作佛。光明量。普照十方。佛。於日月之明。千倍。若有生。
我光明。照其身。莫不安。慈心作善。生我。若不者。不取正
(8)我作佛。命量。中天人。命亦皆量。假令三千大千世界生。
悉成。於百千劫。悉共校。若能知其量者。不取正
(9)我作佛。十方世界量中。佛。若不共我名。我功德土之善者。
不取正
以上整理得知,夏居把量 6 硬成 3 ,真有比高明 ?
康僧的,可排比之美( 12 、 13 )、之美( 15 、 16 ),
而且言意,令者一目然。在集本中,全然存 !
量的陀文,本都是用「百千那由他」,
成第(33)的「量不可思」,可法藏之,心量「越越大」。
再者,量(15)「除其本短自在。」又被夏居故除了。
量有其深,夏居在是凡夫 !
的「人天」,格,命已不是百分之百的「量」了,更何是「」呢 ?
此外,依康僧,以三千大千世界之。於百千劫悉共,已不知其,
更何是「加天人」之呢 ? 夏居在多事 !
又,既然命,若仍不善名者,非更苦 ?
所以量 15 、 16 含之美。
48.
量:
(18)我得佛。十方生至心信欲生我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唯除五逆正法
(19)我得佛。十方生菩提心修功德至心欲生我。。
假令不大其人前者。不取正
(20)我得佛。十方生我名念我殖德本。至心向欲生我不果遂者不取正
集本:
(10)我作佛。十方生。我名。至心信。所有善根。心心回向。生我。
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唯除五逆。正法
(11)我作佛。十方生。我名。菩提心。修功德。奉行六波蜜。固不退。
以善根向。生我。一心念我。夜不。。我菩。迎其前。
臾。即生我。作阿惟越致菩。不得是。不取正
以上整理得知,夏居把康僧 3 硬成 2 ,真有比高明 ?
三是陀中之,也是古德最的「信、、行」三。
(18)是以信主,十念及不造五逆、不正法。
(19)是以主,菩提心、修功德。
(20)是以行(有德回向)主,念我、殖德本。
仔看,不管以哪往生,其都不。(注意,最的是 19 ,不是 20 。)
而且和下卷的「三往生」前後呼,漂亮 !
量下卷:
其上者。家欲而作沙。菩提心一向念量佛。修功德生彼。...
(第 19 呼)
其中者。不能行作沙大修功德。上菩提之心。一向念量佛。多少修善。
奉持戒。起立塔像。食沙。然。散香。以此向生彼。...
(第 20 呼)
其下者。假使不能作功德。上菩提之心。一向意乃至十念。念量佛生其。
深法喜信不生疑惑。乃至一於彼佛。以至心生其。...
(第 18 呼)
但我集本的:
「所有善根。心心回向」量(18)照,是不是多出了 ?
「奉行六波蜜。固不退」、「夜不」,也是多出的,而且凡夫粉作到吧 !
若有生能「奉行六波蜜。固不退」,何必再求生 ?
至於「作阿惟越致菩」,不是出自陀金口,而是夏居自己加的,
格,依陀本,生生者,只能是「阿惟越致」,但未必是「菩」。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