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一次踏上台23,我二十三。
那年大,力正盛,服役的日子基本慢重,休假日是四,自信,料到短短一段省道,逶迤。
花富里端切入,沿弧度美的梯田爬升,始不道,埋伏以的,而著峭壁河谷曲,旁神出鬼富有野性的猴和落石,穿越花谷近晚烈幻的雨,速度太快及崖,太慢又受困,四十五公里的路,於零,竟然了一口,是一月冬日,背後已微微出汗。
我常想起那段旅程,像那穿最後的隧道回看,二十三,剩下一光,但已拐,在法及之。
好多年後,生日前夕,我了一位友人兼人,又上台23,回逆向行,太平洋端出,要再次跨海岸山,清晨的海岸,日光初,把一切照得所遁形,山的角分明,溪水犀利,但和青春是模糊的,可的道,陡然陷落的河,沿著裂隙深入山中某的幽谷,每微不足道,又都似乎充暗示,我其很少聊,一路除了停下拍、三照片,大致沉默地慢慢前,像影入山谷那慢,抵了谷中的火站,就此,以後都是三十的大人了。
有次在花到摩托油箱底,山水,最後只能藉重力作用一路滑下,量控制,前後移重心,善用坡,地心引力和摩擦力抗衡著,每前一小步都令人忍不住呼,直到出再也可能翻越的坡。
年三十,免忽然一下子感疲,像山路的最高始往下滑,我知道是海,然不可及。
可是已上路了,退也非得法前,能下的包袱重量,不浪一借的能,做三十後的小小抵抗,到完全法止。
至少我曾一起走蜿蜒的二十三。●
自由副刊2017.02.28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