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木──情的入出口 旅人
在久有名的《掌》第六十三期,到一首美〈木〉,作者是昨夜微霜:
〈木〉
意周旋於
水光影之
只是默默坡上
自自落
一朵紫の木
曾,累世
盼、注
包裹紫色蕊心面
人的,身的蝶
重瓣下,情何限
曾,夜
漩式的撕扯、翻
不敢回眸,不句
只以山速度,代替
思念的自怨
一舟
月明如霜
紫色停格於人
深情易感的眉宇之
木放,又把般愁
情
昨夜微霜曾在阿里山大店花,看到木,有感而下首。由於她是中文系出身的人,古典本是其,所以起代,也有古典的味道,如「重瓣下,情何限」、「一舟/月明如霜」、「木放,又把般愁/情」等句。她的,星社的新古典主相近,曾苗栗古典第二名。她又擅情,如同文得主人一般,透情的窗口,照世界,世的事物,入情。於是般事物皆有情,有情世向其。但因其情感太烈、太,太注,有便陷於多愁善感、自怨自的境遇,而以自拔,如句所述「曾,夜/漩式的撕扯、翻/不敢回眸,不句/只以山速度,代替/思念的自怨」。她有篇文章,她的情,大意是的:
人在的候出的反常情,是有理的解力可依的。情消失的候,自然一切又恢常。至於情是多的,也有居於原始本能雄雌性之的求偶策略。
首,亦地透出她的情。情是多情感的一,它不能成美象,只能以木之,因木是具的花,可之物。藉木抒情,以有形替代形,木是情的象徵物。是木的解。首段一朵紫木,自自落。次段回曾在有痴;第三段痴的迷狂,呈反常情而自怨;第四段痴後的清醒,如以前木的自在落,且木花,如花座,代表,因此以如下句描述:「一舟/月明如霜」,但是情仍了,用末段的音表:「紫色停格於人/深情易感的眉宇之/木放,又把般愁/情」。其中「紫色停格於人」意指人,酷紫色,紫色木,情有,是人的自像,情著、心,且怨悔。首,除了木之物外,有另一件物──蝶,相之花蝶,入於,但物(花蝶)外指向情;言之,者此後,花蝶匿了,的是情,但情又是朦的,如幻似真,在幻真之,者不知中的主人翁,其所象是,生何情,在何何生情及其他具情等,只有歌文本之外的作者才知道,他人知。情本是人私,法明,歌文本不明朗,自是免,像李商的〈.瑟〉,就是如此,任者滋生多重解:
  瑟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年。
生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
海月明珠有,田日暖玉生。
此情可待成追,只是已惘然。
上面所述的物外指向,正如上(二十)世大的哲家之一海德格梵谷的《鞋》作云:
在鞋具,回著大地的召,示著大地成熟的物的的,表徵著大地在冬的荒田野朦的冬冥。器具浸透著包的靠性的怨艾的焦,以及那了困的言喜,含著分娩痛的哆嗦,死亡逼近的。
是鞋的器具性,然存在於作,但是旨指向物(鞋)外人的生存境遇,正如〈木〉中的木蝶然存在,但旨指向物(木蝶)之外的情。之,首,木作情的入出口,以比的手法,出情的沈溺超越,哀婉人,律十足(除第四段之外,其每段末行末字及倒第三行末字,均押),且融合代古典,是一首成功的情作。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