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如意足是基本的佛法,是四定境,又名四神足或四如意分,是三十七道品的第三科。三十七道品是修道的重要,共有七科,也可七段或七次,依次:四念、四正勤、四如意足、五根、五力、七菩提分、八正道分,加起一共是三十七,因此三十七道品。在此之前,已分第一科「四念」及第二科「四正勤」。
四如意足的梵文叫作catvāra ddhi-pādā,是得神如意的四定,名神足,又可作神妙的、神奇的力量,但其真正的意思是有四神妙的,是以定足。如意足,是神用自在、自由自主。可以根自己的心、意志,不受外境的影;可以制心的,不表成不善的作及言。
一般人修行定,目的是在希望入定,在定中,自然不造不善,不起、痛苦,然而未能在的眠,永得解,出定之後,怒慢等心是存在。若依佛法道品的次第修行,由四念、四正勤、四如意足,修增上,便能以慧及定之力,由粗而,逐伏。
以中宗的修行,然是重悟的,但悟不一定要入次第定,只要能到自性或空性,便算了小悟。了小悟,非完全有,而是清楚知道自己的有,也清楚知道自己的心有候有法控制自己。因此,有一些所已性了的修行人,他是有多的,不是在言中或是在作中,表出不清的情以及不清的行。因此,性之後的人是要多薰、打坐、修定。宗是先用慧入,若基的定工夫,想要一悟底是很的,故在一悟再悟之後,仍得修行。
本文源:自七佛教舍 法著作《四如意足》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