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七、戒布
中午食已,全戒子在慧公和尚主持下,始了第一次的戒,所者「梵菩戒本」,是遵照佛制而行的「布」。佛制比丘半月、半月佛戒,名曰「黑白布」,布,僧集於大中,羯磨作法,赤,自己半月於德上是否有?身心化了有?改了有?於如教犯否?若有不合法,即於大僧中露悔。悔如布以水洗之,得清;僧若不如是,三不得清,僧格焉能提高。 推本溯源, 佛陀初制戒,其意僧伽素之提升,然而末法代,道衰微,南山律法更是不振,求能深研佛法者已是毛麟角,更何真正以「戒行」以律己者!代高僧大德、法象,有一不是注重戒律、尼、戒德的!言之,戒律佛之根本,一切慧由定而生,而甚深定必依戒方。「本立道生」,吾等佛子深佛心,而加以力行、,我以此自勉勉人。
十八、告正道山
自入正道山,走到那一角落,令人有一、超然俗的感。在如此理想的修境下,人的道念、行持都在不知不中向上,三毒魔障亦抑住不起。「安」是我在戒生活的心境照,如今我抱着一份平和的法,回到我的院去。起床的板,又再度起,相三十二天的戒常住——海寺,在的,心中有不出的滋味,天下有不散的筵席,「一了,各奔西」,佛「法因生,法因」,今法既了,自而去!道公老比我起得更早,一踏出戒,就老站在佛殿前,我向他老,老即叫我快快把西整理好,用早餐後好搭。我再度集大雄殿,向老暨常住告假,道老和尚又向我作最後的示:「在次的戒期中,平心而,所有戒子面,威最好,最令人鼓舞的、是你一年人。台戒以,每次是老人多、青年少,但了生新的比丘、比丘尼,延佛法慧命,又不得不戒,唯一的希望是期盼在差不的芸芸戒子中,能生一些法象,以承法王家。您都是二十上下的佛教青年,未中佛教的,正落在您的肩上,事,不管事那一方面的工作,都要能裨益教,就像一小螺一,然微不足道,但整部器缺少了它就不能,大家着,吃佛教一碗,就得替佛教做一分事,生一分心力…………。」聆著老的法,禁不住法情的激,我仰望他老人家的慈容,眼眶盈感激的水。
「一千家,孤僧里」, 就像漂泊天涯的水僧似的,大家肩挑行李,在雨中告戒常住、戒父,踏上了我的程 —— 回佛光山方佛教院。了正道山!孕育我法身慧命的,不管走到天涯海角,僻壤,我不忘正道山所予我再生的恩德。(全文完)
─ 慧戒定法 ─
本文自海-「人」佛部落 2013.09.02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