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治人物的泪,往往因为多种原因而流,有为作秀而流下装腔作势的泪,有因政治胜利的喜悦而流下激动的泪,有为挽回民意颓势,博得同情而流下伤心的泪,有的因多种原因综合,百感交集而流泪,如此等等。
作为政治人物,台湾的“准总统”马英九,也曾当众多次流泪,印象深刻的有这样几次:
2006年5月7日马英九参访孙中山南洋纪念馆“晴园”,看着馆内陈列满清末年政治贪污腐败、列强侵略、孙中山先生求学行医、革命等文物和孙中山与同事秘密会议的塑像,马英九不禁流下感动的眼泪且说,“为当时的中国人感到骄傲。” 想必马英九的这一次流泪,应是有感而发,出于真情实感的流露,这一流泪,让世人看到了马英九的中国心。
2007年10月,马英九在看完电影《色,戒》后,流下了热泪,说《色,戒》表现了中国人的民族大义。而《色,戒》中的一句对白“中国不能亡!”让马英九的政敌绿营感到芒刺在背。因为《色,戒》拍出了“中国悲情”,还原了台湾问题的根源,让全球观众重温那段历史,了解数亿中国人在日本军国主义铁蹄下的生存状态。一些“台独”人士所颂扬的日本殖民统治,曾经被无数中国人所抵抗,而最终的抗战胜利,也使台湾从日本人统治中解放出来。
对于正在忙于竞选的马英九来说,这一次流泪,恐怕不仅仅是为了流给蓝营支持者看,因为,马英九、马英九的父亲马鹤凌和母亲秦厚修,对日本一直抱有情结。马英九的流泪,让世人看到马英九的民族正义感和民族责任感。
马英九留给人们印象最深刻的流泪,应是2008年4月5日的这一次流泪,据媒体报道,当天,是蒋介石逝世纪念日,台湾准正副领导人马英九、萧万长前往头寮蒋经国陵寝谒陵,曾任蒋经国秘书的马英九终于忍不住两度哽咽,眼眶泛红,眼泪在眼眶打转,并拿出手帕拭泪,连预先安排的采访都取消。
作为曾任蒋经国秘书的马英九,来到曾是上司、“伯乐”的陵寝前,此时此刻的心情一定十分复杂,可以说是百感交集,揣测一下马英九此时的心境,对于分析台海未来走势和两岸政治架构具有一定的指标性意义。
马英九之泪,应是感恩之泪。可以说,马英九走到今天这一步,除了自身的努力外,可以说,也离不开“两蒋”恩泽。马英九的父亲是蒋介石的秘书,马英九从小到大,一直是在国民党的庇护下,包括后来到美国留学。学业结束,在美国短暂工作后,马英九回到台湾,进入国民党中枢机构,在蒋经国身边工作,此后,在蒋经国的关照和提携之下,马英九仕途一路顺风,所以,虽然,坚持民主理念的马英九,对“两蒋”的某些做法不敢苟同,但作为重情讲义的马英九,对“两蒋”感激应是不言而喻的,来到“两蒋”陵寝,马英九情不自禁地流下了感激的泪。
马英九之泪,应是告慰之泪。由于国民党过去积弊太多,积怨太深,导致国民党在2000年的大选中灰溜溜地下台,给台独分子可乘之机,台独分子利用手中的大权,大肆推行“去蒋化”、“去中国化”,如果继续让这伙心术不正的人执政,台湾文化台独将会进一步推进,两岸将会渐行渐远,作为一生坚持两岸统一的“两蒋”在九泉之下将永远不能安息,而一直怀有“赤子情、中国心”的马英九,也将永远难以平息心中的不安。现在,马英九代表国民党重新夺取“政权”,为国民党和“两蒋”“报仇血恨”,也为“两蒋”和父亲马鹤凌追求的两岸统一理念获得重新焕发的机会。
马英九之泪,应是负重之泪。在李登辉和民进党十多年的统治下,台湾人民与大陆的心里距离可以说是愈来愈远,可以说,民进党八年执政期间操弄族群对立和“去中国化”、“去蒋化”是有一定效果的。尽管,马英九在选举期间,一再保证“上台后‘不统’、‘不独’、‘不武’”,甚至还使用选举语言,说了些违反自己意愿的话,但还有四成多的人把选票投给了坚持“台独”神主牌的民进党的候选人,作为台湾全民的“总统”,马英九就职后,一言一行必须时刻顾及这些人感受,要想“化独渐统”并非易事。如果,马英九四年任期中,政绩不佳,将会再次给台独分子重新躁动的机会,而民进党八年执政又留下的烂摊子,要收拾好而且有成效,实在不易,所以对于马英九来说,责任太大了,任务艰巨。
当然,马英九之泪,究竟为何而流,恐怕连当事人都无法用言语表达,但如此分析,至少也让中华儿女及主政者对两岸的未来更增添了一份信心,一份责任。
徐嘉键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