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余英:台需要更深的人文素才能提升民主自由
* 合晚者文廷/台北 2014.09.19
唐人、中研院院士余英()受表示,台是中千年第一次出民主自由的制度,可以不用流血人就政,但仍有到很的地步,需要更深的人文素才能提升民主自由,尤其是除了少服多,多如何尊重少才是未要努力的目。
「服多,更要尊重少」
唐人、中研院院士余英受表示,台是中千年第一次出民主自由的制度,可以不用流血人就政,但仍有到很的地步,需要更深的人文素才能提升民主自由,尤其是除了少服多,多如何尊重少才是未要努力的目。
余英上午以「中史研究的自我反思」表演,探自己研究中史的心路程,演後接受媒提。
余英受表示,在香港面很大的危,想要直自由提名,共了一很可笑的方式「可以直,但人不能自由定!」他,是意料中的事,因共不可能任何因素威一政。
余英一步表示,去共香港很大,主要是表演台看,但我必要有警:共已始慢慢透各方式,找到和他志同道合的人,甚至透跑到台媒,影向;他建台共要保持警,因台好不容易成自由的土地,至少不要糊里糊的掉了!
研究中史分析,余英表示,一政度暴力治,有一天出,在的共治就是,一有就立即抓起,暴力持政的不升,但「我也有中上崩」,只是史研究,的政不可能久持。
受穆影 余英上中史
* 方迪 / 2014-06-21
年84的中研院院士、中思想史者余英在《我走的路-余英》中,自承因和流亡,直到16才受正教育,然而他受正教育也有好,思想比自由一!
余英:中共政期持
* 方迪 / 2013-08-20
史家余英17日在普林斯寓所,接受世界日表示,台政府跟共打交道要有原,要保持民主自由套值,不能畏共;他有「中」,也不中正崛起,中共政也不可能期持,他官富人都往外跑,到外留了後路,代表著不同共,因此,余英中的政治制度一定要有革。
中知份子看余老:另一法功
* 合晚/者邵冰如 2006/12/05
中研院院士余英得克格,台的史界感到光振,中研院史研所研究,曾是余英在哈佛的生。他,余英得,不但是一治、高亮的知分子得的肯定和尊,更代表界的肯定,象徵中研究已成21世的主流。
,余老得的消息,台的史界非常心,不但因台有不少他的生,更因他和台源深厚,他出身於香港的新院,但十年,他的妻子是台人,大多著作在台出版售,他一生重要的述和思想,都是透台小播到整文世界。
余英一生反共,他援六四也不容於中共局,但指出,近年余英的著作和思想,已在中界掀起重大影力,他鼓吹民主改革和批判的音,中知份子而言,是巨大的撞,更被喻「另一法功」,後世代的影更深更大。
/余英:全球化 不然
* 合者何定照/台北 2014.09.19
「研究整的大,就是全球化。」唐得主余英昨天在典指出,今日研究和二十世上半已完全不同,大家都特定,如「中」、「日本」,但在已界之分,「只有一家,不然」。
余英,得第一唐是他生平最高,唐基金列四大之一,示其。
「的世界重要性正不增高,比以往更需要支持,唐在此降,能可。」余英感先打他的全球化野。
余英表示,研究正一程慢但意十分重大的,越越多者承中文明不但源於本土,而且有其立的成途。和以往不同的是,在重建和中文明演,「我始西方史模式的罩。」
余英指出,西方史出的演模式,可供中史研究和比,但中史的重建不能直接入西方的模式中。
余英,史界已有共,中之所以成大的文化,主要在自身在力使下,前後多次演段,「中文明及其得整,我必揭示中史的特程和特方式。」
「今日的研究,比的比以往任何段都更受重。」余英,揭示中史的特非主研究方法上的孤立主,而是更加比,因中文明及其展形的特性只有在和其他文明、尤其是西方文明照下,才能充分建立。他,如果取孤立方式研究中史,必定入中中心的古老陷阱。
余英研究 破除比附西方
* 中央社台北19日 2014.09.19
首唐得主余英今天表示,者做研究免比中西同,但「比」必量避免流「比附」,把西方成先的典型。
余英昨天出席唐典,致指出,一世的演,到最近十年,研究已有十分重大的改,界承中文明是循著自己的立途成起的,西方史模式的罩,揭示中史的特程和方式。
余英今天在台北表「中史研家的自我反思」演,一步述上述。他,考古和史研究已,中作一古老文明不但起源於本土,且大上是立展起,他就曾中文化特色追溯至孔子出前夕的「心突破(Axial breakthrough)期」。
余英,研究中史需重中特的途,但不能「孤立主」,因特性只有在其他文明的照下,才能建立起。
余英,比中西文化仍是史研究的一重要,但「比」不能流「比附」。後者是界常的弊端,例如早期克思史派,假定中西同一史律演,但中落在西方後面,流露出西方中心的意。
余英反「比附」西方,他例,民主在「概念」上是西方的,但「容」可能是普世的值,中儒家就非常重人的尊,「民主的一些重要值,中人不稀奇。」
余英「比附」最大的是,至今有一史家,能成功建立起一套「放四海皆」的史律。自然科可以建立「通性的律(generallaws)」,史只能建立「通性的概括(generalization)」。
但余英也提醒,研究中史不能孤立,不管其他文明的比,尤其在的中已不是中的中,也不是的中,而是世界的中,「就像多芬的音不是西方的,而是世界的一部份。」
不重人才培育 王森:人社院士恐
* 合 者何定照/台北 2014-07-04
中央研究院今出新科院士,其中人文及社科候人如往年一,不足每最高限十人,八名。中研院副院王森表示,著人社院士年增,加上不注重人文社科人才培育,人社院士未恐出。他「人文就跟空一,有空就不能呼吸!」
了解,人社院士八名候人中,有七人居於,年人社院士候人最高比率,域含文、考古、言、史、等,其中以候人青最多。院士王德威指出,文史要成人才向需要久,院士看,人社域的青恐有要,希望未也能有青,出。
中研院院士分理科、生命科、人文社科三,以人社平均年最高,院士均七十三。王森表示,近年每次都有股力量,一是考年老化及,另一是程度不能下降,「大家不出,但可感受那拉扯氛。」
王森,目前人社研究遭遇三,一是就困,二是社尊敬不,各界漠。例如去大者余英、倬什,大家都很注,但在各副刊都跟界甚少接。
最重的是人文社科被各指化著鼻子走。例如大比不把人文社科文算入,只算自然科,使得人得不重要;很多大估投,也不投入大在人社上,因排名有助。
「我被基本指奴役了!」王森指出,大排名是不健康的西,扭曲人社科的展,更扭曲大的投生,尤其越新的大想排名,就越不注重人社科。但日常生活有三分之二跟人文社科有,生命情、情感、言、信仰、史、文都是,「人文就跟空一,有空就不能呼吸!」
余英:意有人推翻我法
* 合者何定照 2014.09.19
唐得主余英今天以「中史研究的自我反思」演指出,中立的文明研究,不拿西方史段指中「落後」;他以近年例,中西文明同何在。「如果有人意,我很意有人推翻我的法。」
余英,中本自有史研究,20世初和西方接後,梁超等史家深受影,始反以朝代分代,主用西方「上世」、「中世」、「近世」(上古、中古、近代)分期。段及史律概念持多年,直到1960年代,史界始疑科律不能用於史,「西方有的,中不一定有。」
「就像中棋落後西洋棋!」余英,史律概念的假有後,他往束,著力研究代化之。像他退休後出版的「朱熹的史世界」,探宋明理「得君行道」到「民行道」的;年初甫出版的「天人之」中文化如何「由巫到」,成「向超越」。
余英多研究核心,常令人想今民主、自由念,余英,古代民主自由念,他所有研究都客而,「就像科家的室」。他,研究可找某些需要的案,但不能背史原、拿史批判代,否就成共「以代史」的史,往往成了要,史真相不重要。
他指出,史研究往往受很大限制,例如他因文革有感而研究的古代中反智,其象早就存在,只是世人注意;要到後共政,不尊重知人,大家才想起去史。
余英也使用言的重要。他他10年起,不再使用「知份子」呼,改用「知人」,因「份子」在中共用都是西,例如黑份子、右派份子。「言很重要,用什言被它吃住,一用就完了,掉入陷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