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lianghai 2011-03-14 13:01:31 +08:00 via iPhone 神速啊,这么长的一篇! |
2 xhacker 2011-03-14 13:05:06 +08:00 我很想说丢到 Kindle 里面慢慢看可是 Kindle 还没寄到…>< |
3 Darren 2011-03-14 13:11:06 +08:00 我看到的新闻说是控制棒熔融变形所以无法插入…… |
4 lianghai 2011-03-14 13:12:52 +08:00 via iPhone “Zircaloy”字面意思就是“锆合金”,尽管似乎配方中往往有少量的锡,但应该没有必要特地译出来,原文中似乎也没有强调它含锡。 |
5 TheOnly92 2011-03-14 13:13:03 +08:00 这篇文章的确值得翻译,重点是一个原本只能抵抗 8.2 级地震的建筑显然抵抗了 9.0 级的地震加海啸,日本是一个多么令人敬佩国家。 |
6 Jamzo 2011-03-14 13:17:42 +08:00 分享给周围的同事朋友看了 |
7 chloerei 2011-03-14 13:20:25 +08:00 谣言满天飞 让我想到:真理掌握在少数人当真,大部分不明真相的群众 |
8 lianghai 2011-03-14 13:21:25 +08:00 via iPhone 关于“reactor building”的那段,意思是说这个包裹在第三层护罩外的建筑把风吹雨打挡在外面。 |
10 ypnxcat 2011-03-14 13:33:48 +08:00 其实没看完。直觉觉得不用担心。 |
11 bergkamp 2011-03-14 13:35:40 +08:00 不错,要能配点图就更好了 |
12 terrylin 2011-03-14 13:38:12 +08:00 作为不明真相的群众只能看看 |
13 Livid MOD OP PRO 配图一会就有。 后台已经调整过了,但愿能够撑到 4 点而不发生 503。 |
14 marvyn 2011-03-14 13:44:30 +08:00 感谢楼主的翻译 |
15 liuhang0077 2011-03-14 13:44:44 +08:00 已经被月光转载了。看来月光也经常进来混啊 |
16 romoo 2011-03-14 13:47:56 +08:00 靠谱的消息来源真不好找,国内的新闻没法看。 持续关注中。 连续遇到 500 也与这个文章有关吧。 |
18 matri 2011-03-14 13:51:25 +08:00 这篇的前提是日本政府没有瞒报,现在就有矛盾的地方了,既然泄压了,为什么一号堆的液面还是上不去? |
19 ratazzi 2011-03-14 14:10:53 +08:00 还是做技术的人靠谱,新闻都太扯了 |
20 yuxing1171 2011-03-14 14:12:54 +08:00 太长了,终于看完了。 |
21 TheOnly92 2011-03-14 14:14:57 +08:00 现在 3 号机似乎出问题了,是同样的问题吗? |
22 Druidayana 2011-03-14 14:15:10 +08:00 非常感谢翻译,让忧心中的大众淡定了些~ |
23 karuto 2011-03-14 14:15:19 +08:00 感谢 @Livid 的翻译,在豆瓣看到了。如文中所述,目前日本正在经受波浪式的区域性停电,愿市民平安。 顺便说句题外话,本文或许会像 Rework 一样带来这里的注册用户的又一次井喷。那么同时也希望 V2EX 以优秀的继续存在下去。一起加油。 |
24 zola 2011-03-14 14:24:40 +08:00 已阅,顶livid |
25 sourbell 2011-03-14 14:38:33 +08:00 翻译得太神速了! |
26 westup 2011-03-14 14:38:41 +08:00 |
27 kingwangb 2011-03-14 14:40:20 +08:00 一个是信息真实性,这个德国朋友的判断都是基于日本官方消息。 另一个,讲1号机.....现在新闻说的是3号机。当然写这文章的时候3号机还没处事儿。 反正是给我科普了,谢谢楼主 |
28 hecaitou 2011-03-14 14:48:03 +08:00 转到了新浪、腾讯、Twitter、饭否,请顶住流量压力! |
29 lianghai 2011-03-14 14:50:27 +08:00 via iPhone 看完了。除了锆合金、厂房那段以及深度防卫那段,其它部分基本从译文都看不出来问题,@Livid 的高速翻译水准相当高啦! |
30 lianghai 2011-03-14 14:52:44 +08:00 via iPhone 完了……菜头下手了…… |
31 Livid MOD OP PRO 根据科学松鼠会编辑游识猷联系到的秦山核电站专业人士的建议: “压力仓”修正为“压力容器” “防卫深度”修正为“纵深防御” 感谢他们。 |
33 bit 2011-03-14 15:00:08 +08:00 instapaper一下,回去慢慢读 |
36 nickcheng 2011-03-14 15:11:27 +08:00 澳大利亚广播公司(ABC News)做了一个地震前后的对比图, 很直观 http://www.abc.net.au/news/events/japan-quake-2011/beforeafter.htm |
37 TheOnly92 2011-03-14 15:13:46 +08:00 我觉得有时为了避免恐慌,信息保留是有必要,但是隐瞒欺骗就不对了。 |
38 Kai 2011-03-14 15:14:42 +08:00 via iPad Nice work! p.s. 小反馈:这帖子在 iPod 上面读起来会比较痛苦 >_< |
39 risenh 2011-03-14 15:15:45 +08:00 concise accont! |
40 lianghai 2011-03-14 15:19:34 +08:00 via iPhone @Kai 前两天在知乎上有一位朋友说,对于 WebKit,可以用 word-break: break-word; 解决 URL 不换行还撑大容器的问题。 |
41 matri 2011-03-14 15:24:01 +08:00 另外这篇文章的大前提是“控制棒已经插入,现在要处理的仅仅是预热”,而这一点,在任何报道里面都没有得到证明。 |
42 lianghai 2011-03-14 15:37:25 +08:00 via iPhone 另外,似乎这些“融化”都该改成“熔化”? |
43 xuzhe 2011-03-14 15:37:59 +08:00 感谢翻译! |
44 jash 2011-03-14 15:41:01 +08:00 氢气应该是镐合金与水反应产生的,之后排出的蒸汽与氧气混合才发生爆炸的 |
45 senrisou 2011-03-14 15:42:57 +08:00 @matri 你说的有道理,但是我觉得在野党不会闲着的,而且东京电力会是第一个得到消息的,那里面不全是民主党的粉丝,在野党肯定能打探到消息的,,NHK的新闻一直在请专家解释进展及核电装置的原理,难道也没提到“控制棒已经插入”吗?我没有注意这方面的消息 |
46 jackmoody 2011-03-14 15:53:36 +08:00 看完了。。。科普 |
47 crisoty 2011-03-14 16:25:59 +08:00 看完原文又搜到楼主的译文,翻译得好,我转载到天涯了,也继续关注 |
48 tenob 2011-03-14 16:45:01 +08:00 持续关注中 最后一句是亮点,暂时先将媒体放在一边,自己独立看看那些相关资料再想想吧 |
49 abc123456 2011-03-14 16:53:58 +08:00 这篇文章在现在这个时候已经没有意义了,现在三号机安全壳已经确定爆裂压力容器是不是完好还不好说,关键是日本政府的海水灌注失效堆内水位一直无法淹没燃料棒。有可能前期灌入的海水晶化堵住了排气阀门,使得堆内压力升高水泵压力不够或者干脆就是发生了泄漏。不管怎样这篇文章的一个基本假设反应堆完好已经不存在了。这个作者也完全高估了海水灌注的效果,海水灌注的副作用也没讲。 |
50 heavenlyblue 2011-03-14 17:19:26 +08:00 这篇文章的原作者虽然是MIT学者,但是却不是研究核物理的http://web.mit.edu/oehmen/www/,而是研究supply chain和LEAN的。所以他的说法也不可全信 |
52 neospio 2011-03-14 17:33:39 +08:00 GJ! |
53 sweetcali 2011-03-14 17:37:48 +08:00 |
54 sweetcali 2011-03-14 17:39:59 +08:00 哦,原文在底部不太明显处注明了出处。是我的错。我上面的话有误。道歉。 |
55 icarian 2011-03-14 17:46:37 +08:00 |
56 fallenpal 2011-03-14 17:47:58 +08:00 看完后安心了一些,感谢楼主的翻译~ |
57 garin915 2011-03-14 17:50:24 +08:00 CB上也看到了, |
60 seabase 2011-03-14 18:13:19 +08:00 谢谢分享。这篇翻译文章应该尽量分享。 |
62 asher 2011-03-14 18:30:07 +08:00 5 hours, 33 minutes ago, 46306 hits |
63 archey 2011-03-14 18:37:00 +08:00 这个文章专业! |
64 Charonnn 2011-03-14 18:49:52 +08:00 那今天看到的那个进入修补漏洞的工作人员出来10分钟就全部过世了是神马情况? |
66 aleung 2011-03-14 19:24:00 +08:00 有个问题: 如果堆芯真的过热熔化时,控制棒是否也会熔化?这时链式反应是否就会不再受控而不断产生热量,最终使得压力容器也熔化?也就是说,万一真的到了堆芯熔化的地步,将没有办法再进行控制? 还是因为堆芯熔化后,核燃料堆积在一起,中间没有了中子慢化剂,对链式反应起到了负反馈作用? |
68 terry 2011-03-14 19:27:59 +08:00 |
69 TheOnly92 2011-03-14 19:29:18 +08:00 2 号机燃料棒外露,具体情况还不是很了解,希望不会有什么太大的问题。 |
72 aleung 2011-03-14 20:14:10 +08:00 @TheOnly92 原文中说核分裂停止是因为控制棒插入,吸收中子,使得链式反应无法继续进行。如果没有了控制棒,自发裂变产生的中子是否就足以再次启动链式反应? |
73 vashthewhite 2011-03-14 20:26:01 +08:00 试图在校内转载,然后... "对不起,您的文章发表失败。文章内容包含不合适内容,请检查。" |
74 lianghai 2011-03-14 21:12:24 +08:00 @jedicxl 我只能找到“镐”的两个读音:gǎo 和 hào。也请您查证之后再评论这个问题。 我同样对作者的“氢氧混合气体”说法感到困惑。因为其他人即使说起“水分解”也只是虚指“分解”,没有提水的分解原因而已(比如被锆等高温金属置换出氢),但这位作者直接提及水分解生成的“氢氧混合气体”。 但如果连一句话中最重要关键词都写不对,那就是完全不知道自己在说什么。 |
75 ertsy 2011-03-14 21:35:18 +08:00 我草,靠谱吗?地震是发生在日本本岛以东160公里的海底10公里下,并不是发生在日本呢。福岛核电站只是受到波及,怕是还达不到福岛核电的抗震指标哦。 |
76 dSense 2011-03-14 21:37:05 +08:00 据我所知氢气是给发电机组定子和转子冷却用的,而且高温不可能直接分解水。发生爆炸也只是发电机附近,单元制机组里发电机后面是同轴的汽轮机,然后再是蒸汽发生器也就是反应堆在的地方。爆炸影响不大。 |
78 ertsy 2011-03-14 21:54:20 +08:00 @lianghai 福岛核电绝对没有经受8.2级地震。对福岛核电的破坏其实是海啸。福岛核电应该是有问题的,其隐藏的秘密阻碍了灾难应急措施,同样也阻碍了我对此事的进一步分析。 |
79 beyond_st 2011-03-14 22:11:46 +08:00 好文! 学习了! |
82 zhouhua97 2011-03-15 00:13:59 +08:00 好文章,建议大家都学习一下,感觉现在的媒体都是核盲。搞的人心惶惶。 |
83 pliu 2011-03-15 04:08:31 +08:00 @Livid You did fantastic translation job. I found a diagram of a BWR reactor containment building can be found at the following link: http://i1107.photobucket.com/albums/h384/reactor1/BoilingWaterReactorDesign_3.jpg Please translate an article from Wall Street Journal. That article covers Chernobyl, Three Miles, and Fukushima reactors as well as third generation nuclear power plant in a very concise form. I believe all your readers will benefit from reading that article. http://online.wsj.com/article/SB10001424052748704893604576198421680697248.html?mod=WSJ_Opinion_LEADTop#articleTabs%3Darticle |
84 arthus 2011-03-15 04:17:20 +08:00 看了,的确很好的文章。不过我认为这篇文章是建立于日本官方给出的信息的基础上的分析,所以,事态的发展的预测仅仅凭日本官方给出的信息想必是远远不够的。根据事发到今天为止,我个人感觉日本官方一定是隐瞒了一定的事实。所以,我认为,最坏的情况还不能排除。我对核反应是没什么了解,这仅仅是我个人的见解。 另外报道已经查证,核辐射测量到3100微希的量,这个辐射量,无论如何都是对健康非常非常有害的。找一个X光,大概80微希,那么40倍的我想象一下肯定是很有害了吧。而且这个量也仅仅是官方给出的测量值,究竟到底多少,现在多少,无可知。 |
86 himCK 2011-03-15 06:04:31 +08:00 真理往往掌握在少数人手中 |
87 kuixiao 2011-03-15 08:48:13 +08:00 此译文给出相当的高度,而且这个网站实在是难得的好地方,保持关注 :) |
88 shawiz 2011-03-15 09:23:13 +08:00 现在的情况是,二号机核心开始溶化并产生爆炸。不知道会不会很糟糕。 |
90 nttdocomo 2011-03-15 09:30:31 +08:00 在别的网站上看到的!很佩服日本的工程师们! |
91 chenvii 2011-03-15 09:51:50 +08:00 貌似看起来局势越来越糟糕了。 |
92 xsmile 2011-03-15 09:52:08 +08:00 原文在blog上被移除了... 现在的焦点是,对于民众,究竟能获得多少真相? |
93 Platinum 2011-03-15 10:05:18 +08:00 现在看起来要比上文严重得多了 这件事情告诉我们,要相信科学,但不可以相信政府…… |
94 TheOnly92 2011-03-15 10:10:53 +08:00 目前情况,貌似 4 号机起火了。。。还能有更糟糕的情况么? |
95 napoleonu 2011-03-15 10:11:52 +08:00 @xsmile It is now hosted and maintained by the MIT Department of Nuclear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
96 tritree 2011-03-15 10:27:03 +08:00 修改过的版本在这里,正在看,希望从中发现一些新的信息 http://mitnse.com/2011/03/13/why-i-am-not-worried-about-japans-nuclear-reactors/ |
97 Danny 2011-03-15 10:50:18 +08:00 via iPhone 人命关天的事还是谨慎点为好。一个学者远在千里之外不了解真正情况,有些不太严谨。现在整个日本都在担心这个问题,一个外国学者出来说这些,虽然很有道理,但万一现场某些情况和现在所了解的并不一致,事态严重了如何下台。我的一些同学已经打算回国了。 |
98 qiaoka 2011-03-15 10:51:02 +08:00 事实是,肯定是要担心的。因为一定会越来越严重。 |
99 AntiGameZ 2011-03-15 10:54:14 +08:00 很好奇,在场的工作人员,是不是已经置生死于度外了? 虽然不懂核方面的问题,但看现在这种状况,还在坚守第一线的工作人员,真是挺伟大又挺悲情的 |
100 ato 2011-03-15 10:57:19 +08:00 via iPod 肯定一些信息是被政府隐瞒的,所以需要想像得更糟一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