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天看完了 @balabalaguguji 的 docker 教程,点了下主页发现有 k8s 的教程
说实话他的 docker 教程讲得很简单也很明白,所以就顺着去看 k8s 了,
就产生了这样的疑问
> 实际生产环境下是普遍可视化操作还是说仅需要了解即可 > 用到了再去查相关资料?
![]() | 1 samzong 2022-06-20 21:32:30 +08:00 平时多敲敲 Tab 就好了 |
3 kapr1k0rn 2022-06-20 21:36:02 +08:00 via iPhone 可以用 kubectl 生成再手动微调 |
![]() | 4 slowgen 2022-06-20 21:41:45 +08:00 via Android 在我看来人就是最大的不可控因素,所以能自动化的都自动化。 我目前用腾讯云的弹性容器集群部署,花半天把功能都点一下,测试下滚动更新是不是真的不中断服务,通过 web 界面初始化完之后,就结合流水线把自动化给搞完了。 |
6 hubqin 2022-06-20 21:50:30 +08:00 开始都是靠查,然后把步骤记下来,逐渐完善,后面就参考之前记的步骤 |
![]() | 7 slowgen 2022-06-20 21:51:21 +08:00 via Android @Zerek 其实是可以的,我经常去云厂商那里开个服务然后把它们的配置项抄一下,相当于最低成本学一下云厂商的实践 |
8 salmon5 2022-06-20 22:03:14 +08:00 kubectl kubeadm --help dry-run explain |
![]() | 9 hallDrawnel 2022-06-20 22:16:51 +08:00 有 devops 来做这些事情,然后做成自动化的流水线。 |
![]() | 10 timothyye 2022-06-20 22:34:52 +08:00 先手动部署一遍,把所有的 yaml 用仓库管理起来,下次部署其他服务的时候就方便了,copy/paste 再改动一下就行了 |
11 ql562482472 2022-06-20 22:40:37 +08:00 实际上都是 cp+微调 因为它确实很罗嗦,很不好记 也许大牛有记住 k8s yaml 规则标准的 但是我只能说我周围都是复制粘贴+微调+测试,之后就再也不会动它,最多改一下 helm 的时候再点开文件看看 |
12 Zerek OP |
13 Illusionary 2022-06-20 22:48:05 +08:00 via iPhone 进阶玩法,kustomize |
14 nobodyhere 2022-06-20 23:20:21 +08:00 各大公司出的公司工程技术框架,一般会过度设计、易用性差、对出书者友好度远高于对开发者,从 IBM 到 google 均如此,直到被一个又一个小公司的新作品取代。从 k8s 到 k3s 到 k0s ,估计快了 |
![]() | 15 Frankcox 2022-06-21 08:07:14 +08:00 我之前的公司的做法是使用 Helm Chart ,新增的时候参考之前项目的资源定义情况,再进行调整。 |
![]() | 16 balabalaguguji 2022-06-21 08:57:55 +08:00 学习中积累 yaml 文件,以后用到就直接复制过来改改就好了,需要增加什么新配置就可以去查一下,或者直接去腾讯云那里可视化配置,就能直接看到他生成的 yaml 文件啦。 |
![]() | 17 defunct9 2022-06-21 09:47:21 +08:00 没人记,k9s 就好 |
18 kowgarnett 2022-06-21 10:43:23 +08:00 --dry-run, helm chart, skaffold, k9s, tanzu 总有一款适合你。 我司的 SRE 部门用的是 kustomize 以及各种 shell script |
19 Zerek OP |
20 dayeye2006199 2022-06-22 02:48:43 +08:00 ![]() IDE 装个插件,CodeSnippet 可以生成个最简单的框子,然后往里填信息。例如敲个 Deployment 就出来个基本配置,然后往里填 name ,container 信息之类的东西。 |
![]() | 21 kennylam777 2022-06-30 12:26:31 +08:00 via Android 基本上 CKA 必考的目,官方是用 kubectl - -dry-run |
![]() | 22 18601294989 2022-07-19 17:35:26 +08:00 难道只有我 用 helm |